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绝对权力_分节阅读_第498节
小说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25 MB   上传时间:2013-11-04 12:21:01

  “怎么呢?”

  夏芸和陆玖忍不住同时问道。

  范鸿宇说道:“镇里那一段,应该还行,魏清平同志说问题不是太严重。西涌管理区和江桥管理区的防洪大堤,年久失修,到处都是大窟窿。现在,前边不远处的桥头村,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管涌情况。我正准备让全村群众疏散转移。”

  夏芸吃了一惊,秀气的双眉微微扬起,说道:“这么说,很危险了?”

  范鸿宇说道:“也不能百分之百肯定顶不住,但必须要做好万一的准备。先把村民疏散了,转移到安全地方,以策万全。这样没有后顾之忧。”

  “嗯,未雨绸缪是对的。走吧,我们一起去桥头村看看。”

  夏芸虽然是女同志,也是极有决断的性格,小手一挥,说道。

  “好的,夏部长请,陆书记请!”

  范鸿宇保持着必要的礼节,没有冷落陆玖。

  当下一群人簇拥着夏芸和陆玖,重新登上小车,向前驶去。

  夏芸和陆玖还是坐在第一台越野车上,范鸿宇就上了报社的越野车。报社一共来了三个人,两位记者,一个司机。

  颜记者和范鸿宇也算是老熟人了,笑着和范鸿宇打招呼寒暄了两句,坐在副驾驶座上,开启摄影机,拍摄沿途的情形。

  副驾驶座的视野好。

  范鸿宇和彭娜坐在后座。

  越野车里湿淋淋的,彭娜将雨衣的头套取了下来,头发也被打湿了,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朝范鸿宇嫣然一笑,压低声音说道:“哥,你瘦了……”

  眼里满是心疼之意。

  一连十来天,范鸿宇都是满负荷运转,确实消瘦不少。也亏得是他,年轻底子好,换个年纪较大的干部,还真不能像他这样“拼命”。当然,估计也不会有多少领导干部和他一样。

  范鸿宇笑了笑,说道:“没事,顶得住。”

  彭娜从口袋里掏出纸巾,递给他,说道:“擦擦汗……”

  彭记者也是全副“战斗装备”,黑色短袖T恤,宽松的休闲运动裤,饱满无比的双峰将T恤胸口部位高高顶起,紧紧地绷在身上,身材益发惹火了。

  “哥,我刚才去了芦花镇,采访了那几位香港专家。”

  彭娜说道。

  范鸿宇还在省府一秘任上的时候,曾经为了彭娜专程赶赴报社,和郑美堂在侯永健面前“掐架”,省报的同事,大都听说过这段故事,对彭娜和范鸿宇之间的关系,各种各样的猜测都有。但各种版本都有一个基本共同点:那就是范鸿宇和彭娜绝对不是普通朋友关系。

  当着报社同事的面,彭娜大大方方称呼范鸿宇“哥”,并不避讳。

  大伙都知道的,自己还躲躲闪闪,就有点矫情了。

  况且到目前为止,他俩的关系确实很纯洁。

  “没想到他们都上了抗洪第一线,这可是个很好的新闻题材啊。”

  正在前座的颜记者闻言扭头说道:“是啊,那几个香港专家,看上去斯斯文文的,戴着眼镜,干活还真不含糊,捋起裤脚,就像个老农民似的……呵呵,我还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香港专家。令氏集团那些香港人,一个个人五人六的……”

  令氏集团在洪州建起了工业园区,省报也曾去采访过的,对那些自我感觉超级良好的香港人,颜记者的印象非常深刻。和刚才在芦花镇见到的几个香港专家,两相对比,差别就出来了,自然大感惊奇。

  范鸿宇微笑说道:“董教授他们可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接受过十分良好的教育,个人品格是非常好的。”

  “对,我也是这么看的,这是个极好的新闻题材。香港专家直接参与我们省里的抗洪抢险工作,完全可以做非常正面的宣传。”

  彭娜说着,有点小兴奋。

  自从《时事论坛》上刊登了御用大腕那篇讨伐檄文之后,彭娜就一直在琢磨着,要想办法帮上一把。政治上的事,她是不大懂得,其他的忙帮不上。但媒体的事,正好是她的专业,让她就这样眼睁睁看着人家给范鸿宇使绊子,自己什么都不做,彭娜绝对不甘心。

  不过范鸿宇也吩咐过,不让她掺和这事,自然是担心连累到她,范鸿宇自始至终都很“宠”她。彭娜现在终于找到了一个“非政治性”的突破口,立时便兴奋起来。

  范鸿宇微笑点头。

  站在新闻记者的角度,彭娜这个突破口选得很不错。不涉及到“姓什么”的争论,只是就事论事地报道香港专家在云湖参加抗洪抢险的事实,弘扬主旋律,弘扬国际主义精神,任谁都挑不出毛病,更加抓不到把柄。

  无论如何,人家帮着抗洪抢险,都不能说是错了。

  “重点要放在抗洪抢险上面。”

  范鸿宇叮嘱了一句。

  彭娜毕竟和邱明山不同,邱明山是地委书记,只是通过省报这个平台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还经过省委宣传部文部长的同意,真有问题,侯永健的麻烦也不会太大。彭娜就不一样了,她是报社的工作人员,如果在抗洪抢险的正面报道之中,掺杂了政治性的内容,侯永健就必须承担审核责任和领导责任,可不容易那么撇清。

  对彭娜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

  新闻记者,还是应该尽可能保持新闻采访报道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不能夹杂太多的“私货”。

  这是必须恪守的基本职业道德。

  “嗯,我会注意的。”

  彭娜乖乖地点了点头,看上去很是开心。

  能够和范鸿宇坐在一台车里,紧紧挨着他,闻着他身上诱人的男子汉气息,彭娜一颗芳心砰砰乱跳,说不出的欢愉喜乐。

  西涌管理区离桥头村不远,尽管下着大雨,路况糟糕,几分钟之后,车队就抵达了桥头大堤之上。

  这一段大堤,和公路合在一起,大堤上比较宽阔,可以并行两台卡车。

  大堤一侧,是洪水翻转,浊浪排空的青山湖,另一侧的桥头村,则大部分掩盖在如注的大雨之中,朦朦胧胧的,看不十分真切。

  桥头大堤上聚集的抢险人员,比西涌管理区那边还多。芦花镇的一位副书记,亲自在这里指挥基干民兵和村里的青壮年劳力,用麻袋和石块,加固大堤这一侧。

  机械设备比较少,主要靠人工作业。

  九十年代初期,内地县市,经济条件普遍都是这个样子,个体经济才刚刚起步,无论公家还是私人,都购置不起太多的重型机械设备。

  大堤一侧,只有一台大型挖掘机和两台小型的轮式推土机。

  镇委副书记骤然见到一大群市县领导,吓了一大跳,忙不迭地跑步迎了上来,一一给领导们问好,气喘吁吁的,满头大汗。

  “老康,情况怎么样?顶得住吗?”

  不待市县领导开口,周子其便急急问道。

  康副书记喘息着说道:“周书记,情况不乐观,管涌越来越厉害了,有十几处都很明显……”

  尽管面对着县市的主要领导,康书记也只能实话实说。这时候不能再“报喜不报忧”了,万一出了问题,就得他来承担责任。却如何承担得起?

  “带我们去实地看看。”

  夏芸沉声说道。

  “好的,夏部长,陆书记,范县长,请跟我来。”

  康书记二话不说,领着几位领导就踏上了大堤。

  桥头大堤并不太长,大约一千米左右,大堤一侧,不时有小股浑浊的湖水往外涌出,有的地方,管涌的口子还不小。

  夏芸的双眉紧紧蹙了起来,转向陆玖和范鸿宇,说道:“陆书记,范县长,这个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再过几个小时,洪峰就到了,现在必须马上采取措施。”

  陆玖望向范鸿宇,说道;“范县长,你的意见呢?”

  其实陆玖在湖区工作的时间,远远比范鸿宇要长得多,此时此刻,却不肯拿主意。名义上,似乎是在尊重范鸿宇这位全县防汛抗旱的指挥长,实际上就是不想承担第一位的责任。

  不过范鸿宇此时也没打算推卸自己的责任,当即说道:“我的意见主要是两条。第一,马上疏散全村村民,坛坛罐罐都不要了,撤人为主。大牲畜也要撤走,自己能走,不费力。第二,周书记,康书记,马上回镇里去,准备大量的木料和空心钢管,越多越好……”

  彭娜在一旁记录着范鸿宇的话,一边忍不住问道:“范县长,木料和空心钢管做什么用?”

  “搭架子。发生管涌现象,说明大堤里面空了,单单在这边加固,不管用。我们把架子搭起来,绑上十几个麻袋的石块,用挖掘机丢下水去堵窟窿。一般的小石块,小沙袋,堵不住的。”

  彭娜便连连点头,走笔如飞,将范鸿宇这段话也记录下来。

  在大雨中还能做记录,也算是新闻记者的一桩硬本事。

  第653章 范鸿宇的信心动摇了

  夏芸便望向陆玖。

  她是从中央机关空降下来的干部,抗洪抢险的经验并不充足,自然是希望陆玖对范鸿宇这两点意见发表一下看法。

  领导下基层,有时候就是起个鼓舞士气的作用。不见得在任何事情上,领导都是高明的。

  陆玖点了点头,说道:“范县长这两点安排,非常合适,我看就照范县长的安排进吧。”

  这倒不是应景的话,面对这种情况,换了谁都只能这样安排。

  “不过,范县长,我还要增加一条,大堤上的抢险队员,也务必做好随时撤退的准备。万一守不住,不能硬顶,必要时候,可以撤退。总之,同志们的生命安全,要放在第一位来考虑。”

  略略一顿,陆玖又说道,神色十分郑重。

  范鸿宇心中略略一动,也很郑重地点点头,说道:“好的,陆书记,我会牢牢记住这一点。”

  无论如何,陆玖能够说出这么一番话,令得范鸿宇对他的观感有所改变。须知九十年代初期,正是一个转折的时间段。在此之前,一直都在讲大力宣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个人从来都必须服从集体。但凡是抢救公家的财产,哪怕付出生命都是值得的。改革开放之后,渐渐不再这样提倡了。但“以人为本”的观念,远远未曾流传开来。

  当然,就算在后世,所谓“以人为本”很多时候也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未落到实处。不过,能够将这个口号提出来,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当下按照范鸿宇的布置,周子其亲自去桥头村组织村民疏散,他是芦花镇委书记,对情况熟悉,在村民中有一定的威望,由他来完成这个任务,比较合适。

  疏散转移,在局外人看来,似乎天经地义。洪水都已经到了家门口,随时有可能冲进来,你们还犹豫什么呢?赶紧的,坛坛罐罐都丢下,撒丫子跑吧。

  性命要紧啊!

  这叫站着说话不腰疼。

  因为即将被洪水冲垮的,不是自己的家园,是别人的家园,自然就可以“客观公正”了。

  作为桥头村的村民来说,家可不仅仅只是一栋土砖或者红砖房子,也不仅仅只是房子里一些破旧的家具,而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一种永恒的依恋。不到万不得已,谁肯轻易离开?况且还不能带着所有东西离开,这工作就更不容易做通了。

  毕竟第三次洪峰还没来,前两次洪峰也顶住了,这一回应该也能顶住。

  每个人都有侥幸心理,尤其是老人和女人,更是舍不得家里的一针一线,不要说坛坛罐罐了,都是钱啊,都凝聚着一个家庭的心血和汗水。

  陆玖给周子其下了死命令,在洪峰抵达之前,桥头村所有村民,不管男女老幼,必须要全部撤离,一个都不许留下。正在大堤上协助守堤的桥头村青壮年劳力,全都跟着周子其回去搬家。没有这些壮劳力参与,疏散撤离的速度就太慢了。

  现在离洪峰抵达青山湖的时间,只有不足六个小时。桥头村老老少少加起来六七百口,几个小时全部撤离完毕,可不轻松。

  陆玖深知,万一发生决堤现象,生命损失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数据,只要死人死得不多,责任就不至于太大,上级一般都会原谅。这么大的洪水,国家防总说是三十年一遇,偶尔出现一两个堤段的溃坝,也算得是正常现象。

  连煤矿都有个“万吨死亡指标”呢。

  偌大个云湖县,数个沿湖区镇,一百多公里水岸线,谁也不能确保万无一失。

  关键是要少死人或者不死人。

  康副书记则去镇里向魏清平汇报,传达陆书记和范县长的指示,调集大量木料和钢管过来备用。抢险队员们加快了工作速度,就在大堤上将木料和钢管用大铁丝拧成架子,绑上七八个十来个装满条石,石子和沙土的麻袋,做成一个个的“大沉箱”,一字摆开在发生管涌的堤段,随时准备往水下掀。

  夏芸在桥头大堤上待了一个小时左右,召集现场的干部和抢险队负责人开了个短会,转达了市委谭书记和郭市长对云湖县防汛工作的关心,勉励大家在范县长的率领下,发挥最大的潜力,全力抗洪,确保家园的安全。

  随后,在陆玖的陪同下,离开了芦花镇。云湖县的沿湖区镇,不止一个芦花镇,夏部长还得往其他区镇走一遭,继续转达市委市政府对云湖干部群众的关心爱护。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73页  当前第49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98/67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绝对权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