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官道之步步高升_分节阅读_第550节
小说作者:北岸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90 MB   上传时间:2015-01-04 23:09:00

  另一个说,你是官场一员,要考虑的是政治利益而不是个人恩怨,为了政治大局,你可以放过唐逸夫,可以放弃升迁的机会,为什么就不能妥协?

  郎茂才见楚天舒在犹豫,接着又说:“老弟啊,让你去帮一个陷害过你的人,这确实有点强人所难。其实,我也可以亲自去向伊书记汇报,只是梁宇轩对伊书记的爱人伤害也不小,我担心伊书记对我产生误会,影响我们今后工作中的配合。”

  郎茂才这话说得倒是实在,对于帮梁宇轩一把,他有这种顾虑是必须的。可是,他明知道有这样的困难,又与梁宇轩非亲非故,为什么还要坚持这么做?这只能说明一点,有高层的领导对他施加了影响和压力。

  楚天舒立即联想到了蓝光耀。

  梁宇轩在官场上的主要靠山是朱敏文,现在朱敏文已经靠不住了,他能攀得上的关系就只能在纪委这条线,而他与蓝光耀在执法大检查的过程中有过合作,说动了蓝光耀的可能性较大。

  不过,蓝光耀可不是省油的灯,凭什么会无缘无故地帮梁宇轩呢?假如他真有非帮不可的理由,又为什么不直接找伊海涛呢?

  这里面有蹊跷!楚天舒不由得警觉起来,他从许文俊那里听说过,蓝光耀这次本有上位的机会,但被伊海涛抢了先。所以,他很快就明白了过来,这是蓝光耀使的离间计,好让伊海涛和郎茂才产生隔阂,搞乱青原的政局以便从中渔利。

  想通这一点,楚天舒便下定了决心,梁宇轩这个忙,帮比不帮要好。

  楚天舒装出一副想明白了的样子,顺水推舟地说:“郎大哥,说心里话,我对梁宇轩是心存怨恨的,要不是你今天给我讲了这么多,我可能还明白不了‘和则双赢,斗则两败’这个道理。我听郎大哥的,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郎茂才向楚天舒伸出了手,说:“好,我替老梁谢谢你。”

  楚天舒握住郎茂才的手,说:“我郑重声明,我这是听郎大哥的话,不是帮他梁宇轩。”

  郎茂才再次大笑了起来。

  南方的天气最冷的时候往往不是冬天,而是倒春寒,所以才有春寒料峭之说。

  青原市迎来了它有史以来最寒冷的一个春天,街头上骑着自行车或电动车上班的人们,再次穿上了厚厚的羽绒服,帽子围巾手套口罩全副武装,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在寒风中顽强前行。

  同样,伊海涛也遭遇到了他就任市委书记以来最寒冷的一天。

  上午,按照既定计划,市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参加人员有伊海涛、唐逸夫、郎茂才、齐连山、金坐佳等市委常委以及廖有朋等几位副市长,重点学习中央及省委近期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相关文件,也请市委党校的教授对文件精神进行了深度解读。

  学习结束之后,伊海涛在发言中提到了青原市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提出将青原市经济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农村乡镇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上,力争在三五年内让南岭县等国家级贫困县脱贫解困,以此来推动和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不曾想这个提法却并没有得到与会人员的响应。

  唐逸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的理由是,沿江商贸圈和江北开发区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这个时候转移重心会两头不讨好,不仅消解掉发展两大新兴经济区域的力量,同时农村经济底子薄,准备不足仓促上马,财力物力人力跟不上,也不可能搞出什么名堂。

  廖有朋等几位副市长也附和唐逸夫,认为在目前条件下,重心转移为时尚早,贸然调整发展方向,有可能得不偿失。

  看得到了副市长们的支持,唐逸夫振振有词地笑道,中央一再强调党要管党,如果党委什么都管,还要政府做什么?

  这么一说,其他人发言就不得不持谨慎的态度。

  郎茂才刚来,情况不熟悉,只能泛泛而谈,说了几句模棱两可和稀泥的话,两头都不得罪。

  齐连山和金坐佳作为市委方面的领导,从心理上自然倾向于伊海涛,但经济工作主要由政府抓,市长们与书记的意见相左,他们审时度势,也就不太好明确表态了。

  其他人不响应,伊海涛感觉底气不足。

  对于唐逸夫等人拈轻怕重,不思进取的做法,伊海涛从内心里难以接受,都说“人民市长人民选,人民市长为人民”,可唐逸夫他们作为人民选出来的市长,只顾追求做表面政绩,不顾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实在令人寒心。

  好在这只是中心组学习这样的务虚会,大家各抒己见,并不涉及到决策与表决,可以搁置下来进一步调查研究,以后再议。但作为第一次的试探性交锋,伊海涛在气势上已输了一阵。

  

  第777章 脊梁丑闻

  

  散会之后,伊海涛颇为沮丧,单独找楚天舒分析个中原因。

  楚天舒说:“扩大沿江商贸圈和江北开发区的成果,难度小,见效快,年底的数据会很好看,发展农村经济困难大,见效慢,不容易看到政绩,唐逸夫他们当然没有积极性。”

  伊海涛皱皱眉头,说:“可是,农村经济落后面貌得不到根本改观,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只会加剧社会矛盾,GDP的数据再好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一句空话。”

  楚天舒说:“要想一下子改变唐逸夫他们的观念,恐怕还不太容易做到。同时,我以为这也是一个试探,唐逸夫的用意并不完全在于反对发展重心的转移,其目的恐怕还是想抢夺决策的话语权。”

  伊海涛一拍桌子,说:“这个企图绝对不能让他得逞。否则,青原经济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腾飞,广大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怎样得到保证。”

  听了伊海涛的慷慨陈词,楚天舒心里为之一振,他说:“老师,我谈谈个人想法,为了实现您提出来的发展思路,是不是可以分几步走。”

  伊海涛说:“小楚,以后我们之间说话不用吞吞吐吐,有什么就直接说。”

  楚天舒说:“现在还是讨论阶段,那就先搞可行性研究,把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请来,对青原城乡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未来发展方向和整体规划,提出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伊海涛目光闪了闪,又暗淡下去,说:“这可行性研究得多长时间尚且不说,估计唐逸夫他们也不会把专家教授放在眼里,到头来只怕是白忙乎了。”

  楚天舒说:“可行性研究只是第一步,也是个幌子,主要是借专家教授来堵唐逸夫他们的嘴。第二步才最重要,为了把您的意图贯彻落实下去,必须牢牢把控住常委会上的决策权,常委会上通过了的决策,政府没有理由不去执行。”

  伊海涛说:“唐逸夫他们没有工作的积极性,可以找出一百个理由来消极拖延,仍然于事无补啊。”

  楚天舒说:“确实,事情需要人来干,唐逸夫不愿意干,那就让叶庆平和简若明尽快到位,有了这两位帮手,就不愁常委会的决策贯彻不下去了。”

  一席话说得伊海涛信心大增,他说:“对!谁不想为青原的发展做贡献,那就请他靠边站,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来干!”

  想好了就行动。

  伊海涛希望能尽快面见林国栋,向他汇报一下班子建设的想法,可他给叶庆平通了个电话,得知林国栋还在北京出差未回,只好作罢,先布置政研室去邀请专家学者,对青原城乡经济现状开展调查,科学论证青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规划。

  这边的热情刚刚调动起来,在下午召开的“定编定岗”方案讨论会上,唐逸夫等人又兜头给伊海涛泼了一盆凉水。

  两会前夕,青原市就收到省委省政府联合下达的相关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和机关单位开展自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以来的第一次复查、审定机关单位公务员编制数工作,将“定岗定编”落到实处。

  现实的问题是,自上而下的每个单位都只会对编制数嫌少不嫌多,如果重新定编,许多单位就希望增编,趁机解决部分临时工的编制问题。

  收到文件后,整个青原市的机关单位从上到下轰动了一阵。

  在政府机构或其他职能部门,因为编制限制,临时工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一般说来,各单位的临时工有两种,一种是领导配偶或亲属;一种是属于本单位的机动岗位,有些实际工作很需要固定人手,但又不能纳入正式编制,一般就以临时工的形式招聘。

  当然,临时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专门为各式各样的丑闻充当替罪羊、挡箭牌。

  例如,南岭县城管暴力执法引发果农到市里上访,县城管局立即出面说明,这是“临时工”协管员干的;南湖区西大街街道办事处强拆违建房造成一老太被废墟掩埋险些丧命,街道办负责人立即声明,这是“临时工”办事员擅自做主;骧陶市交警上路收受违章司机钱物被央视记者曝光,骧陶市交警支队立即宣布,这是“临时工”协警违规执法……

  最后的处理结果千篇一律,辞退当事人。

  尤其可笑的是,去年年中的时候,临江市某协会搞了个“东南脊梁”的评选活动,年底出了评选结果,青原市委书记朱敏文高票当选。

  春节过后,主办方和承办方正准备高调举办颁奖仪式时,朱敏文因腐败案被查处,参评者只需缴纳一万元参评费即可当选的丑闻由此曝光。

  主办方称,评选文件是一名临时工伪造的,这名临时工已与不久前辞职。

  东南省临时工丑闻频发,尤其是脊梁评选活动,引发公众一片哗然,各路媒体一路追踪报道,影响极其恶劣,省委书记南延平和省长乔明松大为震怒,先后作出批示,要大力加快推进“定编定岗”工作,彻底清理临时聘用的外协人员,决不允许类似的“临时工”丑闻事件再次发生。

  早在两会之前省委省政府就下达了文件,由于青原市涉及到政府换届,朱敏文便把这项工作压了下来。

  年后,脊梁评选丑闻持续发酵,省委省政府转发了南延平和乔明松的批示,要求各地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着力推进,尽快取得成效。

  对于各级政府而言,这项工作在私底下被称之为“烫手的山芋”,因为表面说是定编定岗,实际上是有选择地增编、减编。对于下属机关单位而言,包括市政府内部,当然是希望有增无减,编制越多越好。

  可是对于伊海涛来说,为了体现政绩,则是希望有减无增,体现他领导下的青原市高效务实,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午休之前,伊海涛和楚天舒谈起了这件事,他说:“此前乔省长已经透露了风声,由骧陶市开始,全省政府机构将推行大部制。原则是把一些市属局合并,这必然会产生减员、分流的情况,人事的竞争也会变得很微妙。”

  楚天舒点头表示理解。

  “骧陶市磨蹭了半年多,最终决定从今年两会后正式实施,才把这件事暂时压下来了。”伊海涛露出无奈的笑容,说:“从我们上午讨论的情况来看,最头疼的问题还不是怎样把经济搞活,而是怎样才能让青原市的干部动起来。”

  “这件事本身应该由政府牵头来办,唐市长不是说,党委如果什么都管,还要政府做什么?”楚天舒安慰道:“您每天处理如此繁杂的事务,怎么可能事事都亲历亲为呢。”

  伊海涛摇头说:“小楚,你看看,唐逸夫狠得下这个心来得罪人吗?他会拿哪一个单位开刀?最终还不是按各局上报的编制数,只会有增无减,又把难题抛到我这里来。”

  这个道理,楚天舒也明白,但处在现在的位置,最多只能安慰伊海涛几句,顺着他的意思点头认同。

  好在伊海涛也只是找他聊天解闷,并不指望他拿出什么实质性意见。

  自从定岗定编的工作开展以来,楚天舒每次进入伊海涛的办公室都能看到放在办公桌上的《关于在全市机关单位中开展定岗定编工作的通知》。

  《通知》由市编制办起草,实际上等于整个工作的实施方案。

  不过,各地在执行上级指示的时候,总是喜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变通,也就是说,方案是死的,人是活的,最终工作如何开展,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还得是具体操作的人说了算。

  “老师,我觉得还是先看看政府方面的动作然后再作打算吧。”楚天舒知道伊海涛正在烦恼,不敢多说,“关于这件事,您就别操太多心了。”

  “我何尝不想如此啊?”伊海涛长呼一口气,说:“上午下班之前我接到乔省长的电话,他问我能不能亲自抓好这件事,让青原市成为本次人事制度改革的示范区。”

  原来是省领导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怪不得伊海涛有些沉不住气了。

  楚天舒说:“老师,其他方面当示范区还可以,简编减岗最容易触动各单位的利益,恐怕急不得。”

  这一句话切中了伊海涛的心理。他忧心忡忡地说:“乔省长给我打这个电话,很显然是对骧陶市的拖沓不满意,希望我在青原市能做出成绩,为全省定编定岗工作趟出一条路子来,我怎么好强调困难,也像骧陶市那样止步不前呢?”

  老祖宗们说“得人心者得天下”,这确实是一句贯穿历史的至理名言。现在伊海涛还没有完全把握住青原市的人心,又马上要去得罪人,有些顾虑和担心太正常不过了。

  看到伊海涛为了这件事愁眉紧锁,楚天舒鼓起勇气说:“老师,可不可以专题向乔省长汇报一次,顺便也谈谈叶庆平和简若明的事?”

  

  第778章 烫手山芋

  

  伊海涛惊奇地看了楚天舒一眼,似乎是不敢相信刚才听到的话。他想了想,笑着说:“小楚,你反正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这是要让我去找乔省长讨价还价啊。”

  楚天舒说:“嘿嘿,有困难找领导,这也犯不了太大的错吧?”

  伊海涛干脆不午休了,他就在床头坐下来,问道:“小楚,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楚天舒索性说:“根据文件精神,只要将实施方案在月底前下发下去,这项工作就算已经启动,完全符合省里的要求。至于收尾工作,省里的要求是在五月底以前完成,如果班子调整能在四月底之前完成,完全来得及将工作突击抓到位。”

  楚天舒长期起草此类文件,对于书面要求和实际工作之间的情况有着比较准确的把握。

  伊海涛赞同地点点头,说:“嗯,你这个提议不错,我先听听唐市长他们的意见。”

  下午的会上,果然不出意料,唐逸夫率先打起了太极拳。他说:“市里的领导班子尚未配齐,下面的班子也需要调整,我个人的想法是,定编定岗工作完全可以结合起来一起推进。”

  定编定岗和班子调整并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唐逸夫把它们强行扯到一起来,明显是不愿意承担责任,想把矛盾交到伊海涛手上来。

  廖有朋等几位副市长都默不作声。

  伊海涛冷眼旁观。

  唐逸夫主持会议,他不依不饶地一个个点名,要求廖有朋等人发言。

  廖有朋心里很为难。

  定编定岗工作虽然很烫手,但毕竟是一项重要的人事工作,抓在手上,得罪人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能因此当上常务副市长,运作得好还可以趁机编织自己的人脉网,增强自己在青原官场上的实力,未必不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廖有朋曾主动与唐逸夫表示愿意牵头这项工作。可是,人事工作唐逸夫从来都希望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尤其在这个敏感的时期,他有心从这件事上向各级干部体现出他在青原的掌控权,自然不会对廖有朋松口。

  在这种情况下,廖有朋的发言也只能王顾左右而言他,只谈定编定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避而不谈具体该怎么开展。

  廖有朋尚且如此,那些没有其他想法的副市长,面对这种棘手的难题,便推三阻四地谈困难,谈问题,就是不谈措施。

  在这些人发言的过程中,参与会议记录的楚天舒多次观察伊海涛,见他始终面带微笑,每一个人发言,他都认真地听,仔细地记录。当然,他到底写没写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至少从表面上看,他是在认真的听,认真地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6页  当前第5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0/78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官道之步步高升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