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潜入梦_分节阅读_第38节
小说作者:第十个名字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3.28 MB   上传时间:2015-12-04 12:10:37

“还大师傅,您以为这是饭馆呐,就凭这个手艺,来了就当师傅,我给他找2个女徒弟,跟他学徒,工资就先……200块,年底有分红,吃住都包了,徒弟该怎么孝敬师傅的一样不缺,您看合适不?不过手艺得好啊,您别找个人来糊弄我,我可懂这个,现在我就是这里的师傅,那些衣服都是我弄出来的。”洪涛还真没张嘴胡说,他现在缺一个老师傅压阵,小姨那个手艺毕竟是和自己学的,自己就是棒槌,小姨也学不出什么好来,做些简单的时装够用,但是要想往高端发展,还差得远呢。

“200?你说了算数嘛?别我把人带来,你们家大人不乐意,这不是涮我玩呢!”那二爷显然是让洪涛说动心了,不过他信不过洪涛这个小孩。

“切!多大点事儿啊!您问她们,唉……几位……我在这儿说话算数不?”洪涛一张小脸也喝红了,把胸脯一拍,向屋子里的女孩们求证明。

“……”那几个女孩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只能是点头。

“年纪大点成不?”那二爷又问。

“能动就成,您别给我弄个半身不遂,哦,让我当孝子养老送终啊!”洪涛以为老头又在拿自己寻开心。

“小王八羔子!谁是半身不遂,身体好着呢,今年虚岁52,我这些衣服都是他给做的,手艺没的说,早年间还给戏班子做过行头。”那二爷伸手就给了洪涛一巴掌,开始给他介绍的人做广告。

“您说得这个有点悬乎吧,还给戏班做行头,那是一个人能做的了的吗?照您说这是大师一级的了,那怎么不去公家服装店里当师傅啊?”洪涛大概知道这个老头的底细,一个八旗子弟,二世祖出身,吹牛侃山是他的老本行,他说的话不能全信,水分太大。

“嘿……我和你说不清楚,你爱要不要!”那二爷还真认真了,脸上都挂出不乐意来了。

“那成,您让他来试试,只要手艺好,我不要我是那个,成了吧?”洪涛用手比划出一个小王八的样子,几根手指还活动着,这是老京城骂人的一种手势。

“不喝了,等我回来在喝,我这就接他去!”那二爷一口把酒杯中的酒全都干了,然后起身就往外走。

“嗨……不用这么急……我说……这个倔老头!”洪涛没想到这位那二爷真是越活越抽抽了,怎么办事和小孩一样,说一出是一出,可惜老头根本没听他说,直接开门蹬上他那辆德国三轮车,风驰电掣一样跑了。

那二爷带回来的人让洪涛吃了一惊,居然是位小脚老太太。也不能说是老太太,看着也就40多岁,穿的衣服挺旧,但是挺利落,头发梳到了脑袋后面盘了一个髪揝,一身斜襟的粗布褂子,一条免裆裤,一双黑布面千层底,一双雪白的袜子,活脱一个旧社会家庭妇女。

这位大妈自称姓刘,没名字,就叫刘白氏。一听这个名字,洪涛就明白了,这位本姓是白,嫁了一个姓刘的男人,过去的妇女都是这个称呼方式,嫁人之后自己的闺名就不能轻易告诉别人了,只能用丈夫的姓加上自己的姓当名字。对于这个洪涛不是很陌生,他姥姥就是这样的名字,胡赵氏!

这位刘白氏也没多介绍自己,只是从随身带的一个小布包里拿出一个小笸箩,里面全都是针头线脑,然后和小姨要了4尺碎花的的确良布,用留着长指甲的手指在小姨身上比划了比划,就开始在案台上下剪子了。布料上只是划了一些简单的线条,很多地方都是空的,可是这个刘白氏却下剪如飞,几分钟就裁好了一堆布片。

“刘婶……您这是要做旗袍?”洪涛在一边看了半天,才算是看出一点眉目来,但是也不敢确定。

“直襟的,算不上正经旗袍。”那个刘白氏看了洪涛一眼,显然对于一个小男孩能从她裁剪的布料上就能看出她要做什么也有点惊疑。

“直襟?就是假前襟的意思吧?”洪涛脑子那点有限的裁剪知识已经不够用了,好在他不会好面子,不会就问。

“你会裁衣服?”刘白氏手里一直在穿针纫线,这时抬起眼皮回了洪涛一句。

“稍微会点儿,只会做简单的衣服,复杂的还不成。”洪涛到不是谦虚,他是真没那个本事。

“谁教你的?小男孩也学这个?”刘白氏手里依旧在忙着,两片衣料已经在她手里开始缝合了,而且她能不看着手下的针脚,一边聊天一边缝,那根小针就和缝纫机一样,一会出一会进,一句话的功夫就已经缝了两寸长的针脚。

“没人教我,我看着书自己学的……”洪涛这句全是瞎话。

“……怪有意思的,二爷,现在的男孩子也兴学女红了吗?”刘白氏这回完全把头抬起来了,但是手底下的针却一点没停,还在快速的缝着,她只是时不时低头调整一下两片布的位置。

“我哪儿知道啊,你个嘎小子心眼可多了,你可别让他唬了。”那二爷没看刘白氏缝衣服,他一个人继续和那半瓶茅台酒奋斗去了。

刚开始还是小姨和洪涛站在这里看刘白氏缝衣服,慢慢的屋子里的其他女孩也凑了过来,看着这个很奇怪的小老太太用很快的速度把一片一片的布片手工连接起来,虽然速度没有用缝纫机快,就连手动缝纫机也赶不上,但是大家都没见过手工缝东西缝得这么快、这么整齐的。

只用了50多分钟,一件简单的直襟(前襟没有拼接,不带弧度)短旗袍就做好了,而且刘白氏还用几个布条,缝成一个小布卷,然后随便系几个死结,再用针线缝一下,就成了一组布制扣袢,花样很简单又很精致。

“成了,婶子,不用再那么讲究了,锁边的事情咱这儿有机器,您这个手艺去锁边简直就是糟蹋了,小姨,怎么那么没眼力见啊,还不给婶子弄点热水喝,对了,我哪儿有炼乳,冲炼乳。”洪涛只看了一半,就知道这个小脚老太太手艺绝对高超,至少比自己高多了。

人家缝一件衣服就和自己叠一把纸枪一样简单,眼睛都不用看,这说明什么?说明她已经太熟练,脑子和手指之间的配合都快赶上电脑程序了,一点都不会出错。这才是名符其实的老师傅,好手艺,放到后世里,弄不好就得评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啥的。

第117章 又大一岁

“不让这个闺女试试了?看合身不?”刘白氏倒是不想偷这个懒。

“别试了,以后您有的是时间让她试,刘婶婶,您从现在开始,就是我们店里的师傅了,在做衣服的问题上,她俩都听您的,我也不让她们拜您为师啥的,让了您也不见得收。咱这样,您就当她们俩是店里的小伙计,有活儿就让她们干,什么时候您觉得可以教她们东西了,咱再说师傅不师傅的问题,您看成不?”洪涛生怕这个到手的宝贝老太太跑了,连让小姨拜师傅学艺这个事儿都没敢提,他相信想小姨那种又肯学又老实的女孩子,早晚能自己赢得老太太的喜欢。

“我可当不了什么师傅,我就是一个做活儿的婆子,既然东家给我开工钱,那有什么活儿就让我干就成,只要我能干的,我肯定不偷奸耍滑。”刘白氏说话很平静,声音也不大,但是洪涛能感觉出来,这个精神利落的小老太太心智很坚定,不是一个好说话的人,而且她不爱说笑,不像那二爷那样好沟通。

“成,没问题,您觉得怎么舒服就怎么干,您看您那天能来上班,我们这儿中午自己做饭吃,大家一起吃,就是大教(汉民)的饭,您要是有特殊情况,不远就有清真饭馆,让她们给您过去端去也成。”洪涛赶紧把店里面的大概情况介绍了一下。

“呵呵,你这个孩子到真会说话,还知道大教、清真,二爷,我看就这样吧,明天我来上工,您看成吗?小东家?”刘白氏露出一点笑容,看了洪涛两眼,然后转头冲着发廊那个屋里还在自斟自饮的那二爷说道。

“成,你咋说都成,走,咱这就走。”那二爷就和一个包车的车夫一样,听到刘白氏的招呼,立马放下了酒杯,屁颠屁颠的跑去给开门。

“老小子!原来你还好这口儿!嘿嘿嘿……落在我手里你就跑不了啦!”洪涛看着那二爷就和伺候娘娘出宫一样把那个刘白氏扶上他的三轮车,然后乐呵呵的蹬上车跑了,心里大概猜到了一点儿什么。

他估计这个刘白氏是个寡妇,这个那二爷弄不好是看上人家了,而且这两个人认识的时间肯定不短了,他身上穿的衣服就是刘白氏给做的,从那些针脚上就能看出来。至于内情,洪涛猜不到,不过他知道,只要把这个刘白氏忽悠高兴了,那二爷就逃不出自己的手心,他那点养蛐蛐的东西早晚都得让自己给挖出来!

“小涛,你是打算让这个婶子教我裁衣服?”小姨这回聪明了,不用洪涛说她就猜了出来。

“你想学不?”洪涛一看小姨那个眼神就知道她想学。

“想学啊,她缝的衣服和我用机器砸出来的都一样了,我能学会吗?”小姨满眼都是羡慕的神情,这真是武大郎养夜猫子,什么人玩什么鸟,一个裁剪衣服也能变成爱好,洪涛真是想不通。

“她也是人,你也是人,有什么学不会的?以后她来了你知道该怎么和她相处了吧?这种老派的人,第一先要看的就是人品,你和娟子平时都多照顾她点,把她伺候高兴了,她就肯把手艺传给你们了。这玩意用钱买不到,否则她就是把手艺带到棺材里去,也不会让你们学到一点儿,明白了吧”洪涛生怕小姨和娟子不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特意又给她们讲解了一番。

这场火其实对裁缝店和发廊的生意没有什么大的伤害,正月里大家都忙着过年,该做的新衣服年前就已经做好了,该收拾的头发年前也都收拾好了,不出正月很少会有人来剪头,所以每年春节之后这一个月,算是两间小店的淡季。

大姨夫那边抓得很紧,刚到初八,就带着20多个工人来了,一边开始挖地基,一边开始用三轮汽车往院子里拉木料、砖瓦、砂石之类的建材。而周主任那边动作也不慢,初十那天就来了一辆拉着钢筋和水泥的大解放汽车,先卸下了一半的水泥和钢筋,剩下一半要等第一层起来再拉过来,否则万一下一场春雨,水泥就都泡汤了。

洪涛设计的这座二层楼其实很简单,就是圈梁加砖墙的普通楼房,之所以要使用圈梁,主要是为了增加房间的跨度,作为一个营业场所,空间会更大,而且房屋中间不用戳着一根立柱。在外墙上,他特意设计了两层飞檐,有点仿古建的模样,后世里这种建筑风格只是在90年代初流行过一阵儿,后来就臭大街了,城市里很少再用这种外建筑形式。

不过这玩意放在现在,还算是很独特、很新鲜的,最合适的地方就是边上就是雍和宫,对面又是国子监的大牌楼,这种有点仿古味道的建筑放在这里多少也有点遥相呼应的味道,至少比街上其它的房子更贴近这里的风格。

后世里的那些假飞檐都是用水泥浇筑的,然后再在上面用涂料和油漆画出木头的结构,达到以以假乱真的效果。那主要是因为后世里的水泥、钢筋比木材便宜,而且施工速度快。这时的情况和后世完全相反,这时是木材便宜,水泥、钢筋不光贵,还没地方弄去,所以大姨夫干脆就从其它房管所借调来几名专门有古建手艺的木匠,直接就按照古建筑的风格,用全木结构做这个飞檐,而且不是假的,就是每一层的屋檐,只不过只有外面这半截,后面全都固定在圈梁上,然后前面用几根柱子直接杵在地面里当支撑。

洪涛只管画效果图,建筑结构和施工图纸他玩不转,只能是和房管所的设计人员按照效果图来逆推出施工图,至于怎么弄合适、怎么弄结实,这也是设计人员的工作,他只管要最终的结果。

按照他和设计人员最终搞出来的施工图,这一排房子一共是31米长,进深11米,总共分成了4个隔断,上下两层共有8大间,每间面积在60多平米左右。其实洪涛还想修个地下室,可惜水泥不够用的,也没有那个机械来打桩,只好作罢。

但是他没死心,他要求一定要把房屋的承重结构修出余量来,至少以后还能在屋顶再加一层正规房子才成!这一折腾又多扔进去3000多块钱,大姨夫都快让洪涛给折腾疯了,他想不明白干嘛还要留出余量来,难道这么多房子还不够用的,以后还得修三层楼!!!

洪涛没法和大姨夫解释后世的临街门脸价格问题,只是说有备无患,坚持要这么干,大姨夫也没辙,反正好几万都扔进去了,多几千就多几千吧,身子都掉井里了,还挂着两只耳朵有啥用?

由于不能影响裁缝店和发廊的正常营业,所以这座二层楼还得分段施工,先盖南边那多一半,然后等南边的房间装修好了,把裁缝店和发廊挪过去,再接着建剩下这少一半。

另外洪涛还让大姨夫找到了周主任,让他和区里的环卫、市政部门协商,专门给这座二层楼单独铺设了两条下水管道,其中一条的中间还挖了一口沉井。对于洪涛的这个要求,大姨夫和那些施工人员也搞不明白是为什么,原本后院里就有一条下水道,应该足够用的。洪涛依旧是没给出一个最终的、令人信服的解释,他总不能说我这个下水道是给以后开饭馆准备的吧,更不能和这些刚刚能吃上点荤腥的人说,后世饭馆的下水道里全都是地沟油吧,说了肯定也没人信,那不就成了富裕得拉屎都拉出油来了嘛!!!

弄完了施工图之后,工地上就没洪涛什么事儿了,这时还没有豆腐渣工程这么一说,你就算要求施工的工人给你偷工减料,人家也不干,你不怕房子倒了砸死人,人家还怕坏了自己名声呢。名声这个东西在这时候还是一个很有用的资本,可惜再过几年,这玩意就没人在意了,不用多,只需要3、5年的时间,就能改变整整几代人的传统道德观。

81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过了春节没多少日子,洪涛就已经把厚重的毛裤脱了下来。开学之后的生活把他又拽回了那种有规律的节奏中,上学、放学、去店铺里看看帮帮忙、去体校训练、揪着那二爷坐着他的三轮车一起去逛委托商店。自从那位刘白氏到裁缝店里上班之后,这位那二爷再也不用洪涛去费心寻找了,每天一清早和傍晚,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店门口,接送刘白氏上下班,美其名曰刘白氏是小脚,走路不方便。

这一天那二爷带着洪涛一路杀向了西城,一直跑到了护国寺大街,终于在这里的委托商店里发现了一件好东西,是一件硬木的圆桌,还带着3把小圆凳。洪涛本来不认识这玩意,什么紫檀啦、黄花梨啊、红酸木啊他知道名字,可是分辨不出到底是什么样子。

第118章 最时髦

不过那二爷门清,他只要用手摸一摸,再敲一敲,就算蒙着布也能准确的说出这是什么木料的,还能说出桌面下面垫没垫杂木板子充数。其实好多东西他都不用上手,只要一看款式、颜色、形状,他就能说出大概是个什么材料。

按照他的说法,早年间的玩意都是有规制的,不是谁家想用什么就能用什么,有些东西就是有钱人家才能买的。你一个开杂货铺的如果也买了放家里,没人羡慕,光有人笑话了,那叫棒槌!所以很多明显带着规制的家具,只要款式对、做工对,那基本也就知道使用的是什么档次的木材,左右也跑不出那么几种去,那时候的匠人都是有讲究的,不会给你瞎做。

通过这些日子的相处,洪涛愈发觉得这位那二爷是个老活宝了,他不光是对玩虫什么的很精通,像古玩、字画、金银、玉器、家具、建筑、戏曲、喝茶、包括吃什么的,他都懂不少,不能说样样精通吧,反正把洪涛说得是一愣一愣的。基本除了干活之外,玩的、用的他全内行,真不愧是一个八旗子弟,该学的都学到了,就是没学干活。

其实老头心里对洪涛也充满了好奇,这个还不到10岁的小子不光身体好,脑子还好,和他说点什么东西,你只要说出名字或者来路,他就能听明白,好些老年间的故事和历史,他也知道一些。

那二爷自己小时候就是个聪明孩子,但是他怎么也想不通,这么小一个孩子,是从哪儿学到的这么多知识,而且还这么杂,五花八门的,连青楼、暗门子里的玩意他也能说个八九不离十,就算他有一个或者几个很牛逼的老师,从1岁起就开始教他,总不能从1岁就教孩子逛窑子吧!

这一套黄花梨的桌凳有点小贵,要价300多块,在得到那二爷的肯定之后,洪涛毫不犹豫的就掏钱买了下来,然后让商店里的工作人员帮着抬出去,用稻草和废纸箱垫好,放到了那二爷的三轮车上。洪涛之所以总揪着那二爷来逛商场,能用他的三轮车拉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了,每次出去洪涛都坚持付给那二爷车费,不管拉没拉货物,都要给钱,用洪涛的话说,爷们这是包车!

“你的声音 你的歌声

永远印在我的心中

昨天虽已消逝 分别难相逢

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

昨天虽已消逝 分别难相逢”

刚走出委托商店,突然从路边传来一阵歌声,洪涛听到那个电子音之后,兴奋的回头看了一眼,只见4、5个小青年正从路边走过,一水的花格喇叭腿裤子,大冷天的还要故意把上衣扣子全解开,好露出里面的花衬衣,有两个脸上还戴着一副蛤蟆镜,镜子左边的镜片上方,还贴着一个圆圆的商标。

其中一个年轻人手里还提着一个双喇叭的录音机,歌声就是从那个录音机里传出来的,这首歌洪涛也听过不止一次,它是著名歌唱家李谷一的成名曲《乡恋》。

当年李谷一的一首《乡恋》、张瑜的一部《庐山恋》,都是非常有争议的新生事物。中国首部在电影里出现男女亲热接吻镜头的,就是《庐山恋》,当时周瑜和郭凯敏接吻的镜头在电影院里一出现,下面坐着的大姑娘小媳妇全都双手捂脸,然后从指头缝里偷偷看,男同志们则热血沸腾,呼吸急促。

不过和《乡恋》这首歌一样,《庐山恋》在当时也受到了很多严厉的批评和指责,李谷一被很多媒体称为“大陆的邓丽君”、“黄色歌女”、“资本主义靡靡之音的代表”,着着实实被舆论口诛笔伐了好久。《庐山恋》到81年获奖才算是正了名,李谷一更惨,一直到83年登上春晚的舞台,才算是出了一口气。

可是老百姓不管你那一套,尤其是年轻人们,这些本来就叛逆的孩子对于主流媒体已经缺乏了信任感,你越说不让干嘛,他越干嘛。周瑜在演完《庐山恋》之后,一跃成为全国男青年的梦中情人,郭凯敏则成为了所有女孩子找对象的标杆,浓眉、大眼、方脸……就是那个时代好丈夫的标准。

李谷一虽然被封杀,但是她的这首《乡恋》却也传遍了大江南北,随着磁带和录音机进入了中国,传统的媒体已经很难做到一家独大了,已经开始有不同的声音可以在百姓中间传播。像这几个小青年的打扮,那就是这个时代最最牛逼的时髦装扮,再加上他们手里提着的这个双喇叭收录机,虽然还不是四喇叭的,但也相当于在后世开着敞篷跑车、带着小蜜满街兜风的水平。

《乡恋》洪涛不光在上辈子看过,这辈子也又去看了一遍,不光看了《乡恋》,《追捕》、《望乡》、《狐狸的故事》他都看了,但是让他印象最深的还是一部国产电影,名字叫做《太阳和人》。它是根据白桦的小说改编的,这部电影引起的议论更大,因为在电影中,主角的女儿在看到归国画家的父亲被送进了牛棚时,曾经问过她父亲这么一句话:您爱这个国家,苦苦地恋着这个国家……可这个国家爱您吗?

这时距离粉碎四人帮不久,国家改变了以往的论调,很多反思文革、控诉那段黑暗时期的小说、电影都开始试试探探的露头了。虽然刚开始也被舆论猛烈的攻击,但是并没有受到禁止,于是慢慢越来越多起来,最终形成了一个流派,伤痕文学和伤痕电影。

不过这一年的中国也不光是在反思和舔伤口,年初的时候,全国学联等九个单位,联合作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大兴“五讲四美”之风。此后,又和“三热爱”活动相结合。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这个五讲四美三热爱,配合着国家经济改革的方针,就是那时候常说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理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要共同进步。初衷肯定是好的,可惜再好的经也架不住歪嘴和尚念,最终的结果是有一只手不光没硬,好像连抓都没抓住。

如果说光丢了一样东西也还凑合了,最后大家突然发现,居然不是两只手,而是多出来一只手,一只贼手!不停的挖国家的墙角,败坏整个社会,到底能不能砍断这只贼手、重新拾起两手抓、两手硬的理论,反正洪涛在上辈子是没看到。

“倒霉玩意!这唱的这叫啥?抽疯嘛这不是!”那二爷看不惯这些年轻人的做派,一边用绳子绑家具,一边嘟囔着。

“您小时候周围人也是这么说您的,当年您就没玩过新鲜玩意?穿过新鲜衣服?”洪涛当然很理解那二爷的这种思维,这玩意有个名词,叫代沟。

“也是啊,我小时候也入过几天洋教,结果被我爸拿着拐棍追了一条街,好几天没敢回家。”那二爷倒是想得开,听了洪涛的话,琢磨了琢磨自己小时候,好像也是这个德性。

“二爷,您给我说说呗,那个刘婶子到底和您是啥关系啊?”洪涛爬上三轮车,坐到了那二爷身后,然后再次问起他已经问了好几次,但一直都没得到回答的问题。

“我说你这个小孩子怎么那么爱打听大人的事儿呢?我不是和你说了嘛,要叫奶奶!她和你姥姥、姥爷都是一辈儿的!”那二爷一背洪涛问起这个问题就不耐烦。

“咱们不是论哥们的嘛,我叫婶子就已经很吃亏了,我要是叫奶奶那您这个辈分儿该怎么算啊?这不是乱了纲常了嘛,我不是不想叫,我是为了您着想啊,您和我说实话,您是不是动了春心了?”洪涛才不会管刘白氏叫奶奶呢,他的嘴可没那么甜。

“嘿,你个小王八蛋!这事儿也是你能问的?我什么时候和你论哥们了?你回家问问你姥爷答应吗!?”那二爷让洪涛给说了一个大红脸。

“我姥爷说了,我在外面爱怎么论怎么论,和家里不沾边。还有啊,我问您这个事儿不是打算给您四处传去,我是打算关心关心您,您看啊,像您和刘婶这个年龄吧,有些话不好挑明喽,其实这个男人和女人吧,中间就隔着一层窗户纸。您不好说,刘婶肯定也不好说,都好面子嘛,不过我没事儿啊!我帮您去捅这个窗户纸您看咋样?”洪涛还是不依不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非要从那二爷嘴里套出点什么来。

“你除了捅娄子还能捅啥,你就别操那个心了啊!”那二爷的口风贼紧!

“得,好心没好报!到时候出了事儿可别怪我没提醒您啊,这些日子老有两个老头来店里转悠,看刘婶儿的眼神都不对,我估计八成是有人看上刘婶了吧,指不定那天来个巧嘴的媒婆子,就把刘婶勾搭走了呢,到时候您就等着喝别人喜酒吧!”洪涛一看来软的不成,干脆换一招吧!

第119章 吐沫星子淹死人

“老头!谁啊?我给他多加两个胆子,也不去四九城打听打听,我那二怕过谁!当年红卫兵小将厉害不?我照轮着铁锹拍他们丫挺的!想打……嘿嘿嘿……小子!别和你二爷爷玩这套!我不上你的当,爱来几个老头就来几个老头!随您便了……”果然,那二爷一听有老头想勾搭刘白氏,立马一脚刹车就站住了,刚说了半句话,他又反应过来了,没上洪涛的当。

“我其实真是好心,我家那个小楼快建好了,您说那么大一个院子,光靠几个姑娘家家的看着我也不放心啊,我琢磨着您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要不您搬我那儿住去得了。赶明儿我腾出一间房子来,专门开一个玩意店,里面全是蛐蛐罐、蝈蝈葫芦、鸟笼子这些老北京的玩意,再摆上一套老家具什么的。您抱着小泥壶往店里一坐,来客人了您就和他们盘盘道,懂行的多聊几句,棒槌您就别理他,咱不求多卖钱,就是把老北京这点玩意给留下来,也让后面的小辈儿知道知道,当年咱爷们是怎么玩的,您说怎么样?”洪涛有一百种方法来说服现在的人,别管你多噶杂的脾气,总有一种适合你。

“兹……你说的是真的?我和你说,咱爷俩说是说、逗是逗,但是别拿二爷开涮啊!逗急了我可六亲不认!”那二爷又是一脚刹车停住了,差点把后面一位骑车的晃住,他连那个骑车的骂骂咧咧都没听,很严肃的回头警告洪涛。

“不能!我什么时候拿正经事开过玩笑啊,房子我都选好了,就是最南头那个二楼,大窗户冲南,夏天再按上一台空调,冬暖夏凉,您琢磨啊,这要是晒着太阳往明朝的太师椅上一座,捧着一把小紫砂壶,老哥几个聊聊今年的鸟儿、虫儿、鸽子啥的,这得多滋润的生活啊,给个市长都不换!对了,我楼顶上还准备架一个大鸽子笼,养它几十只鸽子,尾巴上挂上哨,只要我睡醒了,就全把它们轰天上飞去,谁他妈也别想睡着!”洪涛说的和真事一样,还畅想了一下未来的景象。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8页  当前第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3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潜入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