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爱谁谁_分节阅读_第13节
小说作者:风流书呆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99 KB   上传时间:2016-12-12 21:01:59

“什么说法?”白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有一颗明珠,它璀璨夺目、价值连城,本该被人珍而重之,好生收藏,却为某一毫无眼力的人得了去,然后当成顽石或鱼目,随意扔在角落,致使它日日搁置,蒙上尘灰。这是个什么说法?”

“鱼目混珠?明珠蒙尘?明珠暗投?”白福试探道。

“对,明珠暗投。”圣元帝恍然,本就晦暗的眸色不免又深邃几分。

白福等了许久也不见下文,抬头飞快瞥一眼,发现皇上正慢慢转着拇指上的血玉扳指,表情阴郁,心思莫测,只得战战兢兢退至角落,使劲儿琢磨这句“明珠暗投”指代何事,亦或者,何人?

------

后宫乱成那样,圣元帝也是头疼不已,既然叶蓁有能力,亦有手腕,让她继续管着倒无妨,至于再进一步,有窥探帝踪之罪在前,一个婕妤之位便顶天了,旁的尽成奢望。

这些内情叶蓁一概不知,却着实慌乱起来,只因各宫人事变动不小,有的人一夜之间消失无踪,有的人却忽然冒出了头,未央宫中更是如此。而她贵为婕妤,执掌六宫,竟一点风声也未听见,再要联系手底下的眼线才发觉,他们竟也莫名消失了。

“娘娘,继掌事姑姑调走之后,司琴和司画也走了,奴婢方才去问,她们不肯说,也不知将来会去伺候哪位主子。娘娘,咱们该怎么办?”叶蓁的大宫女咏荷忧心忡忡地问。

掌事姑姑司明乃前朝老人,在这座禁宫里待了几十年,先后服侍过两位皇后,一位昭仪,堪称手眼通天。有她作为助力,叶蓁一路走得顺风顺水,而司琴、司画是她的嫡传弟子,一个善医术,一个善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因不明底细,叶蓁并不敢重用几人,只等抓住她们软肋再行要挟,但即便只是偶尔垂询,也是获益匪浅。如今她不由暗暗后悔,若是早些把这几人收拢,她们便不会说走就走。倘若她们成了别人的心腹,定会调转矛头来对付自己,那就不妙了。

心里转着无数阴毒的念头,叶蓁面上却丝毫不露,大大方方把人送走,还给了丰厚的赏赐,算是全了主仆情谊,背地里却打算查清几人动向再做处置。

第32章 做脸

宫中变动,叶蓁着实慌乱了好些天,及至太后下懿旨,言明皇上初登大宝需行善积德,现将大龄宫女、内侍,放回原籍予以家人团聚,方恢复镇定。而司明、司琴、司画,和那些平白消失的眼线,均在这批宫人之中。

“吓死奴婢了,原来是太后娘娘欲行善事才闹出这样大的动静。”咏荷一面给主子捶腿一面感叹。

“行什么善事?老虔婆这是存心与本宫作对呢。”叶蓁狠声道,“她定是查到些什么才清理六宫,不过无碍,有钱能使鬼推磨,本宫别的没有,银子却多的是,再收买几个眼线也就罢了。”

话刚说完,有内侍跪地通禀,说太史令夫人递了牌子前来觐见,如今正在宫门外等候听传。

“不见。”想起皇上的吩咐,叶蓁毫不犹豫地摆手,须臾又改了主意,“罢,将她带进来。”

刘氏缩肩塌背地走入大殿,行了个不伦不类的宫廷礼节,上不得台面的模样叫叶蓁胸闷不已。未等刘氏开口,她冷道,“日后无事切莫入宫,没得给本宫丢脸。”

刘氏瑟缩一下,诉苦道,“若无事,我也不敢时时来叨扰娘娘。说起来,还是镇北侯府那头出了问题。娘娘不是吩咐我把叶繁塞进去吗?赵陆离答应是答应了,万没料到关氏竟起了幺蛾子,把她的贴身丫鬟除了奴籍,也硬塞给他,还选在同一天过门。目下,燕京都传遍了,赞她贤良淑德,雍容大度,不愧为帝师之后,斥咱们叶家商贾出身,不懂礼数。咱们没给她添半点堵,反倒惹了一身腥,待叶繁与那贱婢过门之日,怕是会被满城勋贵臊死。哎哟,我这脸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搁了。”

为了应景儿,刘氏抬起左手挡脸,表情十分恼恨。

叶蓁沉吟片刻,冷笑起来,“本宫还当发生了什么,原是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关氏过门没多久,想必对赵陆离感情不深,这才舍得把自个儿的丫头给他。女人多是以夫为天,日子长了难免深陷情网,却是作茧自缚的时候到了。叶繁不是省油的灯,叫她好好拉拢那丫头,二人合击一个,又有熙儿在府中帮衬,早晚叫关氏自食其果。”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咱们叶府二房嫡女竟与一个贱婢同日过门,且还都是贵妾,这脸可丢大了。”刘氏咬牙切齿地道,“早知如此,当初便不该把关氏弄进侯府,随便找个浪荡子将人掳走,毁了清白再送回去,叫她悬梁自缢才好。届时关家也名声扫地,看他们怎么在燕京立足!”

叶蓁语带讥讽,“你也就是嘴皮子利索,有本事便去做,看看能不能避开皇上的追查。”

刘氏没本事,只能悻悻闭嘴。

叶蓁叹道,“罢了,毕竟是叶家女儿,哪能让外人欺到头上。你且放心回去,明日本宫便派人去给叶繁做脸。本宫倒要看看,关氏手腕再硬,还能硬的过本宫不成?”

“她一个小小的侯夫人,焉能与娘娘相提并论?叶家的脸面也是娘娘的脸面,娘娘务必把脸做大些,好叫旁人知道叶家的荣宠富贵。”刘氏转怒为喜,语带谄媚。

叶蓁淡然应诺,话锋陡然一转,“最近太后清理宫闱,扫灭本宫许多眼线。你也知道,栽培一个得用的人不容易,其中花费甚巨,还需家里多帮衬些。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叶家如今全靠本宫支应,本宫好了你们才能好,本宫若是倒台,后果自不用说。”

“呸呸呸,娘娘别说这些丧气话,有救命之恩在,倒谁也倒不了你。”说完这话,刘氏莫名有些心虚,忙把怀里的银票翻出来交给大宫女咏荷。

“日后有事,本宫自会遣人送信,你别总往宫里钻,免得陛下反感。”叶蓁慎重嘱咐一句,末了命人送客。

与此同时,圣元帝正在未央宫中接见镇西侯秦凌云,二人也不说话,一个递折子,一个翻阅,行止间默契十足。

看完折子,圣元帝冷笑道,“复辟大周,薛明瑞倒是胆大妄为。待魏国初兴,朕早晚要夺回被他占去的蜀州等地。”

秦凌云并不开腔,把扩张军队、囤积粮草、打造武器、购置战马等折子递过去,里面条条款款罗列整齐,可见已筹谋良久。

那薛明瑞原是前朝大将,战败后率领十几万兵马遁入丛山峻岭、道路险阻的蜀州,联合当地匪寇成立了新军,一再扩张后竟把周边等地占去,自立为王,欲与魏国二分天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圣元帝霸道惯了,早已有心反攻,却因魏国初建,民心不稳,不得不暂时搁置。

二人料理完军国大事,这才说起十日舌战。圣元帝对谁输谁赢丝毫不感兴趣,张口就问,“镇北侯夫人可去旁听?”

“自从赵陆离纳妾的消息传开,她便再没去过。”秦凌云取出一颗佛珠扔进茶杯。若不是对皇上的态度感兴趣,他万万不会把话浪费在这种小事上。

“纳妾便纳妾,她是朕亲封的一品诰命,难道还怕地位不够稳固?”圣元帝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又追加一句,“为赵陆离那样的人劳心劳力,伤心伤情,着实不值。”

“既知道赵陆离是个什么货色,皇上当初为何要赐婚?这不是亲手将她往火坑里推吗?”

圣元帝被镇西侯问住了,好半天未曾开腔。他若是早知道真正的关素衣是那样,又岂会,又岂会……掐灭埋藏在心底深处隐隐约约的念头,他沉吟道,“是朕失察,害苦了她,看在帝师和太常的份上,朕自会弥补。”

“怎么个弥补法?”秦凌云含笑追问。

“保她一生无忧便是。”说完这话,圣元帝心中陡然松快很多,冲镇西侯摆手,示意他退下。

秦凌云告辞离开,走到大殿门口,忽然说道,“明日便是舌战的最后一日,她或许会去。”

圣元帝似乎充耳不闻,又似乎若有所思。

翌日,人满为患的文萃楼内,秦凌云与嫂子依然坐在隐蔽的角落旁观。二人对面,原本政务繁忙的圣元帝竟也大马金刀地就座,一双狭长鹰目盯着楼下,不知是在看春风得意的徐广志,还是在看被堵得水泄不通的大门。

眼见舌战一触即发,门外终于驶来一辆乌蓬马车,一位头戴幂篱,身穿素衣的女子伴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丫头入内。她们有意避开关家父子,朝视野狭窄的过道走,却总是被人群围住,未曾寸进。

“把镇北侯夫人接上来。”圣元帝略略抬手,便有两名侍卫领命而去。

“素衣来了?”李氏探头往下看,脸上满是欢喜的神色,“我还以为她会伤心许久,哪料才几日就恢复常态。这才好,这才好,否则日后岂不被伤得千疮百孔?”

圣元帝心内隐隐刺了一下,不由暗怪自己当初太过草率,见人平安上了楼梯,这才站到镇西侯身边假装侍卫。

“多日不见,诸位别来无恙。”关素衣双手抱拳,语含笑意。分明是游侠儿的粗俗礼节,被她做来却平添一股儒雅洒脱之气。

秦凌云略一点头,并不搭腔,李氏连连说好,将她拉到自己身边落座。

“府里的事摆平了?你就那么认了?”李氏是个急性子,张口就问。

“不认还能怎样?”关素衣飒然一笑,“天下间哪有不纳妾的男子,我只当好主母,尽到本分,旁的便顺其自然吧。”

“哎,做女人不容易啊!”李氏有感而发,“要我说,与其嫁入勋贵世家,不如嫁给贩夫走卒,好歹后院清净。”

“哪里会有清净的后院?《韩非子内储》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儿卫国夫妻在神佛面前祈祷,妻子求佛祖让自己发财,得五百匹布,丈夫听了很奇怪,问她为何只求如此菲薄的东西。妻子说:‘若是超过这个数,你生活富裕了便会换一个小妾回来,我就该吃苦头了。’所以你看,只要是男人,只要有了余财,哪有不想纳妾的道理,除非你一辈子跟着他受苦受穷,然,受苦受穷就该是女人最好的归宿不成?要我说,嫁给谁其实并无差别,只要自己想的开便好。当然,这世上也有重情重义如我外租、祖父、父亲者,却也万中无一,与其心心念念去撞那个大运,不若顺应天命罢。”

李氏深以为然,越发绝了改嫁的心思,惹得秦凌云差点跳脚。

圣元帝听着也不舒坦,莫名对赵陆离添了几分厌憎。说话间,外面有许多小黄门走过,抬着巨大的结着彩绸的箱笼,一路敲敲打打十分热闹,把文萃楼里的茶客都引走好些。

片刻后,有人探听到确切消息,跑回来与旁人津津有味地议论,“你道怎样?却是宫里最得宠的叶婕妤给自家堂妹做脸来了,赐下许多贡品,其中有一座八尺高的红珊瑚,通体透亮,色彩明艳,堪称价值连城。这样的宝物商人用不起,勋贵买不到,唯皇室才配拥有。”

“婕妤娘娘这是明晃晃地昭告天下,她叶家子弟背后靠着皇上,旁人不能欺辱半分,便是镇北侯夫人,堂堂帝师后人,也得俯首屈就。”有人唏嘘不已。

“叶家太不地道。成婚三年无子方能纳妾,这是俗流,偏他家等不及半月就往女婿房里塞人,若我是镇北侯夫人,非得气晕过去!”

“是啊,这女婿还不是正经女婿,更不该了,真是仗势欺人。”附和者甚众,但碍于叶婕妤得宠,不敢说得太过,很快就转移了话题。

关家父子气得脸色铁青,站起身向各位同好告辞,随即匆忙离开。而当事人——原该被气晕过去的关素衣,此刻正趴在栏杆上,低低笑开了。

听见她不知是悲是怒,是神伤还是麻木的笑声,圣元帝耳根似被烈火灼过,滚烫得厉害。

第33章 契合

李氏是个爆炭脾气,听了流言,当即就啐道,“呸!好一个狗仗人势!”

秦凌云咳了咳,又冲嫂子使了个眼色,提醒她皇上就在此处,便是打狗也得看主人。当然,若皇上不在,她想怎么骂都成。说到底,他对叶婕妤的感观也很糟糕,走路三摇两晃,仿佛随时会晕倒,说话顾左右而言他,丝毫不见爽利,与关素衣比起来,那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然皇上喜欢,旁人便也没有置喙的余地。

关素衣轻轻拍了拍李氏手背,语气温和舒缓,“姐姐莫气,不过被狗咬一口而已,咱们无需咬回去。”因为后头自然有棍棒对付她。

秦凌云一口热茶“噗”地一声喷了出去,万没料到关素衣说话比李氏还毒,不由去看皇上。

圣元帝同样错愕,竟不知该作何反应。叶婕妤再怎样放纵家人,名义上毕竟是他的嫔妃,目下却被比作狗,哪怕镇北侯夫人背景显赫,也得担一个污蔑皇室的罪名。然而他却气不起来,想了又想,便也低声笑了。

李氏本也想笑,碍于真神在这儿,只得忍耐,如今见真神亦忍俊不禁,这才拊掌笑赞,“是矣,是矣,万没有与畜生较劲的理儿。”

人家暗示叶婕妤是狗,到你这儿直接变成了畜生,你可真够能耐啊!秦凌云被嫂子的粗枝大叶、心直口快气乐了,生怕皇上着恼,连连去扫视他表情,却见他盯着镇北侯夫人随风飘荡的幂篱,不知在想些什么。

所幸楼下锣鼓齐鸣,舌战在即,这才打断众人议论。徐广志与对手齐齐走上铺着红毯的高台,提起毛笔,各书一词——法治、仁治。

“鏖战九日,终于说到儒与法之根本。想必这一题的答案,上至国主下至庶民,心中都有计较,却也迷茫。”关素衣举起双手,轻轻拍掌。

“你猜谁会赢?”秦凌云掏出一粒佛珠,又指了指自己身边的椅子,摆出“宽和”的作态,“忽纳尔,在外行走不必拘泥,且坐着吧。”

“谢主子。”圣元帝像模像样地抱拳,而后紧挨着镇北侯夫人落座,问道,“这道题什么意思?”

“治,便是治国。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儒家主张仁爱通达,一紧一松,一严一宽,而松紧宽严孰优孰劣,谁又能带领邦国走向昌盛,这便是法家与儒家争锋的焦点。乱世当用重典,盛世当行仁政,而魏国乱世刚过,盛世未鸣,在峻法与宽仁之间更需脉准标尺。然,法度的宽严轻重,只是当政者需考虑的问题,普通人无权定夺,更难以企及。但黎民百姓受够了战乱之苦,自然更倾向于安定祥和的生活,于是对仁政的渴望和英明圣主的拥护便空前高涨。撇开口舌之利,单从现实角度与民心所向来看,应当是徐广志大获全胜。”

“说得好!”忽纳尔用别扭的雅言赞叹。

“你听懂了吗?”关素衣很喜欢与忽纳尔说话,只因他对中原文化一知半解,放在她面前,便与那懵懂稚儿一般。稚儿总是很惹人心软的。

“听懂七八分,最近都有用功读书。”圣元帝挠头,表情憨厚。

秦凌云和李氏以手遮脸,不敢看陛下的蠢样,生怕回去后被杀人灭口。

关素衣却毫无所觉,轻笑道,“只要有求学之心,什么时候开始用功都不算晚。你平日里若有不懂之处,可修书问我。”

“谢夫人!”圣元帝脸颊涨红,目光闪亮,仿佛非常高兴。然而事实上,他也的确很高兴。关素衣随便几句话都比关老爷子念叨一整天要强,而且越是思量越觉有趣。

台下,徐广志果然一来就占据上风,旁听者亦连连点头表示认同。关素衣盯着那人趾高气昂的脸,讥讽道,“儒家治国便似小儿炊戏,看着像模像样,却终究难成气候。”

秦凌云愕然看她,仿佛被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行为吓住了。要知道,这位贵主儿可是帝师的孙女。帝师是谁?儒家学派的巨擘泰斗,他老人家手把手教出来的高徒却说儒家治国犹如小儿炊戏,倘若叫旁人听见,乐子可就大了。

二楼人很多,但正是因为人声鼎沸,喧嚣嘈杂,关素衣才敢畅所欲言。大家都在议论,叫好,拊掌,谁有空去听旁人说些什么?况且秦凌云这堂堂镇西侯坐在此处,又有许多侍卫手握刀柄全勤戒备,谁有那个胆子凑近?

憋屈了一辈子,关素衣索性敞开胸怀,想干什么干什么,想说什么说什么,否则岂不浪费重活一世的机会,岂不愧对神佛垂怜?她飒然一笑,继续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儒家学者奉为圭臬的处世准则。由此可见,他们并不反感做官,甚至于在积极谋求职位。然,孔圣周游列国数十年,一生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意图将自己的思想运用到治国中去。但他一生只当过一次官,即鲁定公九年至十三年,短短五年便免冠而去,这是为何?”

“为何?”

外族大汉眼巴巴地看过来,惹得关素衣轻笑,“因为他的学说不合时宜,可修身齐家,却难治国平天下。弟子请学稼,子曰焉用稼,于是久而久之,儒生多以读书为荣,劳作为耻;遇见临阵脱逃的士兵,听说对方要回家尽孝,侍奉父母,他非但不追究刑责,反倒大加赞赏,倘若宣扬出去,只会令逃跑的士兵越来越多,终致边关无人抵御外悔。不劳作,焉有饭吃?不御敌,焉有命活?这样的官员哪个皇帝敢用,也不怕三五年过去将邦国治成一片赤地,而满街都是之乎者也的儒生,临到对敌、劳作,呼啦啦一下全跑光,美其名曰回家尽孝,这叫上头怎么说?”

圣元帝深以为然地点头。

关素衣继续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学者的劣根性,早已暗藏在这句哲言中。天下通达,圣主贤明,于是儒生就都跑出来当官;世道黑暗、昏君祸国,于是儒生就都躲起来保全自己。这便是他们的处世之道,美其名曰‘明哲保身、进退自如’。然,倘若人人都像他们那样只顾保全自己,不顾天下苍生,战乱如何平息,邦国如何一统,政治如何昌明,生活如何安定?正因为有那千千万万挺身而出的义士,洒热血抛头颅的兵将,辛苦耕作的农夫,采桑种麻的村妇,甚至于屠戮满城的枭雄,才有了诸侯覆灭,战乱止息,魏国建立,才有了我们现在和平安定的生活。”

“好,说的好!”秦凌云端起酒杯,畅快大笑,“就凭你这番话,咱们当浮一大白!儒家小儿嘴上说得好听,实则懦弱无能,没有担当,偏又酷爱争权夺利,一个二个全他娘的是伪君子。”

圣元帝听入了迷,正慢慢咀嚼这些话,却又闻关素衣冷道,“侯爷莫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儒家学派虽说盛产伪君子,但也有真正忧国忧民的仁人义士,譬如我祖父和父亲。”沾了一点茶水润喉,她话锋陡然一转,“论平等清明,儒家不如法家,论兼爱天下,儒家不如墨家,论保卫邦国,儒家不如兵家……但儒家却有一点,是诸子百家难以企及的,亦是皇上最为推崇的,单凭这点,便足以令他做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决定。”

“哦,哪一点?”圣元帝呼吸微窒,人也凑近了些,目光灼灼地盯着眼前看不清容貌的女子。

“若说法家是帝王之术,那么儒家便是御民之术,或者说愚民之术更为贴切。儒家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以宗族礼法、仁义道德加以约束,以中庸、宽和、博爱加以驯化,主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温良恭谦。久而久之,子不敢犯父,妻不敢犯夫,庶不敢犯嫡,幼不敢犯长,下不敢犯上,臣不敢犯君,于是四海平定,家国安宁。反观法家,主张以利诱之,以害驱之,以权压之,君王不敢相信臣下、妻妾、儿女、兄弟,故时时加以戒备;诸人亦不敢相信君王,总也免不了猜忌。天长日久,君王以暴政相压,臣下以反叛还之,偌大邦国顷刻间分崩离析。法家的军国主义与君王集权,的确利于壮大实力,但也很容易反噬。君王集权本为法家思想的核心,恰恰也是它不可恒久的弊病,若披上儒家‘君轻民贵’的仁爱外衣,便能尽揽民心,稳固社稷。所以无论是法治还是仁治,都太过片面,二者融合,辅以外儒而内法,方为治国之上上策。”

圣元帝心脏狂跳起来,锐利的目光恨不能把黑纱灼穿一个大洞,将女子此时此刻的表情尽收眼底。她竟三言两语就戳破了他所思所想、所谋所图、所作所为。外儒内法,一字不差。这正是他苦苦思索了无数个日夜方总结出的治国之道,却被她说得那样透彻,生动,鲜明。

他反复思忖,反复回味,反复品评,于是越发沉迷。好,好一个关素衣,好一个帝师之后,果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该说是朽木开出繁花才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6页  当前第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爱谁谁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