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公府表小姐_分节阅读_第48节
小说作者:云峤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57 KB   上传时间:2017-07-09 23:21:11

  这样的伎俩,在她身上百试不爽,人人都有恐惧的东西,谢暄聪明就聪明在会利用这种弱点,合理合法。再想想,徐夷则坏就坏在不明白什么叫合理合法,什么叫中庸,总是做出惊世骇俗的大逆不道之举。

  若是在慈宁宫的那段密谈流传出去,说不定世人要为年轻的太后和嚣张的摄政王编排出怎样旖旎的胡话,她甚至觉得,徐夷则本就是这个意思。

  他若没有那种意思,为什么要两世对她纠缠不休?她很好奇徐夷则之前究竟经历过什么,如果是惨死在勤王的大梁将士手中,那是何等的报应不爽。

  眼看离离开九成山的时间越来越近,谢昀就像失踪了一样,夏师宜也毫无音信。

  就在要离开的前一夜,九成宫宫门夜开,徐德在值房值夜,远远望着从山上行宫到山下御道,一片灯火荧煌,便知情势不妙,如今看来,能引得宫门夜开的,若非东宫太子的病势,就是西北战局骤变。

  与西北相比,他倒宁愿是前一种,毕竟后一种事关他的兄长,更事关徐家。

  徐家别业内,第一个发现情况有变的是守夜的家丁,因为徐德和徐径都不在家中,他们只能直接将消息通报给已然入睡的太夫人。

  那一夜,冉念烟在外祖母的暖阁中过夜,她一向浅眠,家丁将消息传达给周氏,周氏已然十分小心,缓步轻声,却还是惊醒了冉念烟。

  “出了什么事?”声音略带沙哑,是刚醒来的外祖母。

  周氏道:“家丁们说,宫里有变故,正有官兵下山。”

  沉默半晌,外祖母道:“更衣。”

  这便是她的明智之处,徐家处在这种地位,无论是出了什么变故,必然会牵连到徐家,与其祈祷太平,不如准备好随时应对,到时方可有条不紊。

  与此同时,各院的女眷也都起身,换好白日才穿戴的衣裙,来到太夫人房里等待着,虽然她们大多不知等待的究竟是什么。

  一传十,十传百,不仅是徐家,别姓的宅院中也渐次亮起灯火,却没有一个人敢迈出家门,与亲故商议,或是上街看看究竟出了什么事。因为他们都知道,皇帝出巡,随行的官兵并不多,并且都是选自锦衣卫的亲军。

  光是锦衣卫三个字就足够令人胆寒,因为他们的意思就是皇帝的心思,不过天子怀仁,总要维持一个光辉仁厚的形象,与之相对的阴暗面就要由锦衣卫去充当。皇帝让臣子灭亡,臣子除了造反,没有活路,然而造反也多半会以死谢幕,如今大概是除了徐家,所有人都希望这件事与自己无关。

  徐家太夫人坐在交椅上,面色疲惫却双目炯炯,暗叹,有时气度也是被时事逼出来的。阖府的人都醒了,她却始终没忍心叫醒外孙女,她希望她能在暖阁里做一个好梦,今晚的事很可能和他父亲有关。

  从九成宫到徐家别业的路程并不长,徐家紧张的气氛也没能持续太久,一对锦衣卫已踏入府门,平日嚣张跋扈的家丁也不敢阻拦,统统放行。

  为首的是一个年轻的内侍,这些阉人到也有好处,总是看不出年纪。来人正是当红的司礼监秉笔刘梦梁,明明已经年过而立,却还是如弱冠之年一般,大概是因为他们没有胡须且少有表情。

  因为家中没有授了官职的男丁,便只能由太夫人为首,带着家中命妇跪接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镇国公徐衡西北平寇有功,着令加封太子少保,镇国公之子庶人徐夷则襄助得力,着令晋升太子右内率。钦此。”

  饶是徐家太夫人经过风浪,也被镇住了。西北?平寇有功?不是一直在打败仗吗?

  刘梦梁出言提醒,她的声音平和舒缓,并不如一般内侍那样尖锐刺耳:“还不接旨?”

  太夫人只好从容接过圣旨,却又思考起另一件事——这些官职都是太子的属官,而徐家的立场,普天之下谁人不知?这是不是皇帝明为封赏,实则是一道最后通牒。

  若不支持太子,便要剪除徐家的势力。

  能赐予你的,自然也能收回。

  

  ☆、第五十八章

  因是避暑别业,为了保证阴凉, 每座房舍的外墙修葺得十分宽厚, 为的是隔绝暑气, 而房舍内的隔断仅靠竹制的槅扇,或是水精、云母之类质地通透清亮的屏风,力求凉爽透气。

  也正是因此,纵使身在内室,冉念烟依旧能知晓正堂的一举一动。

  奶娘先是听到刘梦梁三字,觉得十分耳熟,片刻后才想起, 自己的独子就在他府上,当下乱了心神。她不知冉念烟已醒来, 心想,纵使告知小姐又有何用?虽然同在一片屋檐下, 难道还能冒失地闯入,擅自打断宣旨不成?

  所谓咫尺天涯, 应当如是。

  大梁的惯例,接旨过后, 臣子应招待宣旨的内侍一顿茶饭,一是此时内侍并非内侍,而是天子的使者,应当礼敬;二是内侍久处深宫,淹通圣意,大臣可以借机奉送金银,攀扯关系。

  刘梦梁前来宣布的是荣升的好消息,按旧例,徐家便该拿出最好的茶饭诚意相待,谁知刘梦梁未等徐家太夫人安排,便先回绝了。

  “夜色已深,不必费心安排茶饭了,我只喝一盏清茶便回宫。”

  他这番考量极其细密,府上无男子,女眷出面招待一个内臣,于人于己都不方便,无人招待又显得怠慢,令主家为难,不如少坐片刻就回去。

  刘梦梁在堂上吃茶,随行的下人们便在廊下休息,自有管事奉上茶果点心,随意取用,此时夜阑人静,只闻得隔院别人家的喁喁私语,徐府上下却静的仿佛都已睡去。

  刘梦梁的侍从大多是宫中的小火者,也有在外蓄养的家奴,常在九成宫外刘氏的私邸听差,以备刘梦梁出宫后听用。宫中的小火者早已习惯彻夜坐更,而宫外的刘氏家奴却多半尚未清醒,正好借着片刻清闲打盹儿。

  只有一人未睡,眼眸清澈,望着灯火下朦胧的扶疏花木,若有所思。

  一个稍胖的小火者吃下一块花糕,打量着身边面生的家奴,虽压低声音,却也难以掩饰尖锐的嗓音:“你就是义父带回来的人?”

  这些追随刘梦梁的小火者多半认他为义父,这也是宫中风俗。

  那少年回头看向小火者,点点头,道:“是的,小公公。”

  这声小公公显然很受用,似他们这一级别的小火者是没资格被称为公公的。他刚要说什么,却听房里传来一个内臣的尖细声音:“夏师宜,公公让你进来说话。”

  小火者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身边的少年,他就是夏师宜,前些月义父带回来的人,那之后义父数日未曾回宫,回来便说有一只烈马亟待驯服,若不能驯服,断不可落入他人之手。如今看来,这个夏师宜不过是个寻常的、木讷的少年而已。

  只是这些话,他绝不敢说出来,义父看中的人,他们怎么能说不呢,何况这个人并不在宫里当差,又与他有什么利害冲突?何必自寻烦恼。

  夏师宜不知道刘梦梁要找自己做什么,反正他也想不出,干脆不想了,径直走推门入内,却还没忘记刘梦梁教自己的规矩——低头、弓腰、趋步前行,因为没依规矩行事,他曾被勒令在院中跪地掌嘴,类似的惩罚一直持续到他记下所有细节为止。

  那个人说,这叫玉不琢,不成器。

  正堂内,刘梦梁端坐席上,虽说是一品国公的府第,他却处之泰然,仿佛在自己的私宅中一样安闲,身边立着一位低头、弓腰的老年内臣,大概这就是刘梦梁口中的典范。

  夏师宜规规矩矩行了礼,心里却并不规矩,能让他真心行礼的,只有小姐一人,然而她从来不许他行这样的大礼,而是很和蔼、很亲善地对待他。

  余光看着一旁侍立的年老内侍,听说他曾是刘梦梁的上峰,以下克上,刘梦梁可以,有朝一日他也可以。

  垂目看着杯盏中浮尘的碧针,刘梦梁良久才将目光移到跪在地上的少年身上,灯影下,刘梦梁修饰得宜的面孔看起来年轻而漠然,就像凝滞住了时间。

  “回到故地,心情如何?”他问道。

  夏师宜没说话,其实他也大概猜到刘梦梁会说什么,沉吟片时才道:“回主子,短短数月,只觉物是人非。”

  刘梦梁微笑起来,道:“如果我让你选择,你可以现在就留下,或是随我离开,你会怎样?”

  夏师宜道:“回主子,小人不敢说。”

  刘梦梁道:“这有什么不敢说的?”

  夏师宜道:“背弃旧主,是为忘恩;背弃新主,是为负义。小人不想做忘恩负义之人。”

  刘梦梁道:“你真是学乖了,我却不信你真能这样想。我命你回去见见父母亲人,你彻底想好后再来见我,到时是去是留,我再不干涉你。去吧,给你两刻钟的时间。”

  夏师宜知道刘梦梁从不对自己说皮里阳秋的话,便叩头告退了,却不知该往何处去。

  正堂内只剩下刘梦梁和年老内臣。年老内臣微微扬了扬下巴,不乏担忧地道:“您是在纵虎归山,万一他想留下……”

  刘梦梁道:“他若想留下,我有很多种办法让他消失。他若真的选择跟我回去,那才是我能用、想用的人才。”

  年老内臣叹气道:“您何必执着于此人,他不过和您年少时有几分相似,却远没有您的沉着与谦恭。”

  刘梦梁竟也长叹一声,那张无表情的脸上露出深切的悲伤,“我若有他半分执着,也不会是今天这种局面,我看中他,正是因为他像我,却又比我更可塑造。”

  年老内臣道:“那您何不让他入宫,岂不更方便亲自教导?”

  刘梦梁冷笑一声,看向那年老内臣,阴冷地笑道:“忘了我为什么把你留在身边吗?前车之鉴,后车之师,留他在宫中,让我重蹈你的覆辙吗?”

  这下年老内臣不再说话,院中宁静到虫鸣蛙声历历可闻,夏师宜渐行渐远的脚步声仿佛也在耳中似的。只见他走出院落,却因未曾来过此地,不知昔日主人夜宿何处,不过他并不心急寻找。

  他知道,自己总是要回到刘梦梁身边去的,因为在徐家,他什么也做不了,甚至生死之际,解救小姐的也不是他,而是徐夷则,可是在刘梦梁身边,他可以借助他的势力,走上一条捷径。

  既然结局已定,相见不如不见吧,万一小姐对他的去留并无太多感触,那他又是何等的可笑可怜。

  那不如随便转转,消磨掉这两刻钟的光阴,回去之后,恐怕没有时间可供挥霍。可就在阒无人迹处,忽然绽开一处灯火,一道模糊的人影渐行渐近,半带惊疑地问道:“是……十一吗?”

  他已听出了那个声音。是他的母亲夜不能寐,等刘梦梁离开后才敢挑灯出来,本来没有希望能见到儿子,只是不出来,就难以安心,谁知就在竹影摇曳处,惊现一个熟悉的影子,连她自己都觉得是在梦中。

  夏师宜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近乡情怯,想要回头,却好似失去了力气。

  夏奶娘已连跑几步上前,将灯笼放在地上,扳过他的肩头。其实她根本不需看,自己生的孩子,自己怎能不知道,却还是要确认一番才敢将他拥在怀里,刹那间眼泪簌簌而下,痛哭道:“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一瞬间,只有那么一瞬间,夏师宜想要留下,就连想起小姐时,他都没有这么迫切的情绪,却险些被母亲的眼泪摧垮了全部的豪情壮志与利益权衡。

  奶娘带他来到冉念烟的房门外,向她请安。

  冉念烟早有预感,若是今夜能见到夏师宜,恐怕就是他们以主仆名分相见的最后一面了,刘梦梁所给的诱惑太大,而夏师宜的野心也太大,不是她能留住的。

  因为夜色已深,不便进入闺阁,门前垂下一袭珠帘,夏师宜无话可说,直直跪在珠帘外,再三叩首,奶娘似有所感,悄然退下。

  待她的脚步声消失后,冉念烟道:“你在刘公公手下,他可曾刁难你?”

  夏师宜道:“怎能和小姐的仁慈宽和相比。”

  冉念烟暗叹,她能给他的也只有仁慈宽和罢了,既然如此,不如早些放他离去。

  “安则表哥说的不错,你既有了好前程,不必再回我这里,免得明珠暗投。”连她自己都没发觉,话中已暗含了幽怨之意。

  夏师宜对她何等的了解,字字都听得仔细,自然知道她的意思,然而小姐既然能这么说,半句挽留的话都没有,便是默许了。他以为小姐将自己看做依附权贵之人,不过他不想争辩,等到以后,时间自会向她证明他今日的选择。

  他又重重叩首,就如那夜大雨倾盆,他护送着小姐来到镇国公府后,在她榻前叩首立誓一样,如今虽寂然无声,并无掷地铿然的赌咒,他却在心中默念着,有些话说了就是刻在心里,不必再说第二次。

  奶娘目送着儿子离开,良久都没有回味过来,待他走远了,她追出去时,已听见了刘梦梁离去的消息。她狼狈地回到冉念烟床前,不知该质问还是该哭诉。

  “您……您怎么不留下他,怎么任由他走?”

  冉念烟道:“他本就是来告别的,怎么留得住呢。奶娘,你不要担心,短则三年,慢则五年,你便知道他今日为何忍痛割舍至亲,只身投入龙潭虎穴了。”

  夏师宜的父亲站在门外,茫然失措,是妻子刚刚叫他来的,他还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便听见珠帘后传来压抑的哭声。

  

  ☆、第五十九章

  三年、五年说起来如露如电,真正经历, 方知岁月涓滴的冗长。

  自那夜后, 奶娘的身体每况愈下, 冉念烟连送十数封急信到夏师宜手中,却如石沉大海,泛不起波澜,连信究竟是否真递送到了他本人面前也无法得知。

  奶娘死在第二年的春末,冉念烟的母亲用极丰厚的葬仪发送了她。冉念烟自认两世为人,奶娘都是她的半个母亲,便暗中服素斋戒三日, 后来还是思及生母身体亦不安善,这才作罢。

  夏奶娘的丈夫自请离开京城, 调回城外的田庄做事,想他老老实实一个人, 在乡下心无旁骛地料理稼穑,当初被冉靖调入京城, 短短十年光景,丧妻失子, 赤条条归去,不免动人悲肠。冉念烟知道母亲的心事,这也是她的意思,奉送无数金银,却被回绝了。

  她依旧暗中命人将财物放在他的行囊中,留下一纸信笺,只说算是报答奶娘的辛劳。

  因为奶娘的离世,太夫人怜惜孙女身边无人照应,便想从身边调拨两个得力的人,那日安排了二夫人曲氏去和冉念烟交待原委,让她节哀顺变,只说夏奶娘这一生也算圆满,走得无病无灾,死后极尽哀荣,远不是寻常奴婢能有的排场。

  可冉念烟分明知道,死后种种皆是虚妄,只有活着时看到的、听到的才是真,而夏师宜未能归来,始终是奶娘的遗憾。她并未和曲氏多讲,只想知道她因何而来。

  曲氏道:“老太太寻了五个侍女人选,让表小姐择两个可心的人出来听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5页  当前第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8/1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公府表小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