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嫌贫爱富(科举)_分节阅读_第13节
小说作者:无根的蓬莱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436 KB   上传时间:2019-03-24 20:15:08

  然后蔡思瑾终于和自己朝思暮想的周水静拉着红绸拜了天地、拜了高堂。只是进洞房的只有周水静一个人,他被睡饱了醒来的岳父周立德再拉着喝了不知道多少酒,真正地醉倒了!

  可即便是醉倒睡着了,蔡思瑾的脸上还是带着傻笑——日后他可就是有媳妇的人了呢,谁也欺负不了他了,他遇到事儿再也不会心中没有底、慌慌乱乱的了!

  他的主心骨又回到他身边了呢!

第34章 永富同行

  有着老丈人周立德的监督, 蔡思瑾醉得很彻底, 彻底没有办法想什么圆房的事情, 一觉就睡到了大天亮。

  第二天天亮之后,蔡思瑾迷迷糊糊被他老爹喊醒来,然后去敲了敲新房的房门, 约着周水静一起去给四位老人敬茶了。不仅周水静跪着给蔡仲迩、周琴音敬了媳妇儿茶, 蔡思瑾也跪着给周立德、小李氏敬了女婿茶。时下人人都说女婿是半子, 但是周立德和小李氏只得了周水静一个女儿,当然是对蔡思瑾比对“半子”要亲近多了。

  不过敬完茶之后就轮到一个蔡思瑾不喜欢的环节了——帮周水静将物品搬到从蔡家东厢的新房(依托蔡思瑾原有房间布置起来的新房)里面搬出来了, 放到西厢蔡雨桐隔壁房间内,让周水静日后和蔡雨桐一同住在西厢,让蔡思瑾一个人住在东厢。

  对于自己爹娘这样的安排方式, 蔡思瑾的内心是拒绝的。反正东厢还有房间啊,他可以睡在旁边的书房里面, 让静儿就住在新房里面怎么了?新娘子不都是应该住在新房里面的吗?这样静儿就住在他隔壁了,什么时候想找静儿说说话转个背就到了,多好,这样才有个成亲的样子嘛!

  现在可倒好了,他和静儿两个人一个住在东厢一个住在西厢, 隔了整个院子这么远, 而且他要是穿过院子去找静儿,一定会被住在正房里的父母看到,就好像被活生生的监视着有没有?

  但是周立德和小李氏对于蔡仲迩和周琴音这样的安排就比较满意了,在帮着周水静搬了搬东西之后笑眯眯地、放放心心地离开了蔡家村, 吃过晌午之后就回平江县城里面去了。

  。

  蔡仲迩对自己的老师兼岳父周子鸣,以及自己的大舅子周立仁说了一下自己不成熟的小想法。现在蔡氏族学已经有了些名气,扩建了一下,急需再多请几个先生一起来教书,否则蔡仲迩一个人忙不过来,于是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周家的这两个人。

  他觉得岳父周子鸣学识很扎实,自己就是他教出来的。虽然岳父这辈子就止步于秀才,但是他为人严格、认真、负责,若是能有他为蒙童们打下基础还是很好的。自己的大舅子周立仁的学识他是知道的,基础知识还是扎实的,但是后面来往比较少,不知道他教书的水平如何。但是仅从他能将自己大儿子周墨白教成秀才来看,应该也是不错的。

  不过自己的大舅子周立仁应该对他本人的教书水平没有太大的信心,之前是觉得放弃了周墨江,管教不好他,才让周墨江跟着自己在蔡氏族学里面念书。今年周墨江考上了童生,李永富等人考上了秀才,瑾哥儿和张思晨又连着考中举人之后,他才思想松动了,准备将他的大儿子周墨白也送到蔡氏族学来念书。但即便是这样,自己大舅子周立仁为蒙童们打下基础应该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蔡仲迩认为若是能有这两个人来帮助自己,教授一下蒙童,自己就能抽身出来更加专心地教授已经考上童生和秀才的学生,说不定蔡氏族学的水平能够更上一层楼。

  周子鸣和周立仁现在都住在隔壁乡的周家祖宅里,那里离蔡家村不算很远,要不然当初蔡仲迩作为蒙童时想念书也不会去那里拜师。若是答应了到蔡氏族学里面来教书,他们的生活其实没有太大的改变,只需要每天早出晚归到蔡氏族学里面就可以了。

  周立仁很心动,他这辈子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大儿子,之前也一直教导着周墨白,希望他能出人头地。现在他做出了决定将周墨白送到蔡氏族学里面去念书,其实心中也很不舍,担心儿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会不会变得贪玩了?会不会染上一些坏毛病等等等。若是他也能在蔡氏族学里面教书的话,还能就近看着儿子一些。于是他想了想就爽快地答应了蔡仲迩的提议,连每个月的束脩银子等都没有与蔡仲迩谈。

  周子鸣却是拒绝了蔡仲迩的建议。他年纪现在已经接近六十了,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是每天这么奔波他怕自己撑不住。再说了,周家村也需要给孩童开蒙的老师,他和自己的大儿子周立仁是周家村里唯二的两个秀才,若是他们两个都到蔡氏族学教书了,周家村的孩子们又怎么办呢?

  蔡仲迩点了点头,对周子鸣的选择很理解,对周立仁的到来很欢迎,并且邀请他明天就开始过来蔡氏族学授课!只是这样一来蔡氏族学里面就还需要一个或者两个教授蒙童的老师,还需要继续物色合适的人选呢。

  周墨白、周墨江、李永富之类的亲朋好友则留在蔡家村继续吃了晚饭,才帮着蔡家人搭把手,将桌椅、碗筷、盘碟都洗净,还给别人,将蔡家村空地上的垃圾等各种收拾干净、恢复原样。就这样,蔡家的三天流水席算是有了个圆满的收尾,蔡思瑾和周水静的婚事也正式结束了。

  几个和蔡思瑾处得比较好的小辈们收拾完之后和蔡思瑾一块说笑,周墨江笑道:“瑾哥儿,真没想到啊,你比我年纪小,比我晚定亲,竟然还比我早成亲啊!我已经定了日子,明年开春成亲,到时候哥几个再好好聚一聚啊。”

  蔡思瑾一笑,说道:“二表哥,明年你成亲我不一定能来得了啦,等到三朝回门之后,我就要带着静儿去海西了,我准备去考一考海西粤秀书院,要是能考上的话就带着静儿在那边游学几年。”

  大家均是一愣,纷纷对着蔡思瑾露出了羡慕的表情。哎,明明之前都是一样的同学,可是半年以来竟然就大变样啦!现在蔡思瑾不但顺利地接连考上了童生、秀才、举人,还要到海西去游学啦!这样的生活简直让人想都不敢想!

  蔡思瑾不知道他又成功地引起了小伙伴们的一波羡慕嫉妒恨,为小伙伴们努力念书添了一把柴火。

  李永富闻言转过弯来了,一拍大腿说道:“瑾哥儿,我知道了,你肯定就是用这个理由说服你岳父岳母的,才能提前去到周水静,是不是?”

  蔡思瑾点了点头,确实是这样的,至于什么圆房不圆房的话,自家人知道就好了,不用和朋友们说这么清楚了。

  李永富顿时眼睛一亮,说道:“瑾哥儿,我也想带着桐儿一块儿去海西游学,也让我和桐儿提前成亲吧,我立刻回去找我爹娘说说,把我和桐儿的婚事好好办一办,到时候我们四人一块结伴去海西!嘿嘿嘿”

  李永富越想越美,笑得像个偷了腥的猫,被蔡思瑾一掌打在头上打醒了。

  “大白天的就开始做梦了?”蔡思瑾气急了,他对这个想要早点儿娶自家宝贝妹妹的臭小子烦透了!将桐儿留到十八岁成亲他都觉得嫁早了,现在这个臭小子竟然还想提前成亲!真想打死他!

  转念一想,自家岳父大人对自己难道也是这样的心态?蔡思瑾觉得自己顿悟了,终于知道他老丈人黑如锅底的脸色是怎么来的了,还好他没有动手打自己,真的是很危险啊,自己好像真的是太欠揍了!哎,这种事情不是落在自家身上是体会不出来当事人的那种心情的。

  李永富噘着嘴问道:“瑾哥儿,怎么你就可以,我就不可以?”

  蔡思瑾没好气地哼了一声,开动脑筋飞快地想对策,终于立马想到了一条:“你只是一个区区的秀才而已,我爹可是举人,他现在的水平教导你已经足够了,你没有必要再去外地求学了!”

  李永富不服气,为了成亲他可是什么都不管了:“秀才又怎么样?人家海西粤秀书院又没有说只招举人不招秀才,要是我考上了呢?”

  蔡思瑾一乐,我自己已经中了举人都还担心不一定能考上海西粤秀书院呢,你一个秀才这么大信心?于是便说道:“若是你能考上粤秀书院,倒也不是不能考虑你和桐儿的婚事。”

  虽然不相信李永富能考上粤秀书院,但是蔡思瑾也不敢说下大话,你考上就把妹妹嫁给你什么的,万一考上了呢?反正他现在说的就是考虑考虑,万一考上再说不合适或者自己没有决定权,让李永富再去问自己爹娘呗,反正是不能把宝贝妹子提前嫁人的!

  李永富眼睛一亮,根本没有听出来刚刚蔡思瑾的话之中留有的余地,只是自动将蔡思瑾的那句话翻译成了“若是你能考上粤秀书院就将桐儿嫁给你”,顿时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嚷嚷着到时候要和蔡思瑾一块去海西,去考粤秀书院!

  蔡思瑾本不想答应,于是用了推脱大法说道:“这个我可不能应,你自己去问问你爹娘还有我爹娘吧!”

  结果第二天,李永富就喜滋滋地过来蔡家对蔡思瑾说:“我爹娘同意让我跟你去海西见识见识世面了,还让李伯的儿子李勇驾车跟着我,我家的马车大得很,我们可以一起坐在我家的马车上走。”

  蔡思瑾大惊,问道:“你爹娘这也能同意?他们也觉得你能考上粤秀书院?”

  李永富自豪地说道:“我和我爹说我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你一起去海西见识见识,若是能考上粤秀书院固然好,便是考不上,去见识一趟就回家呗,也不费几个月的功夫,反正下次考秀才还要三年以后呐!然后我爹娘就都同意了啊。”

  他对自己爹娘可是很了解,当然知道话该怎么说。就连瑾哥儿这样不会和人交往的人都能找到理由让家里人同意他去海西,自己想要去海西难道很困难吗?

  蔡思瑾无奈地说道:“那好吧,不过我爹娘已经帮我们租了马车和车夫了,我和静儿的行李很多,不和你一个马车了,到时候我们结伴而行,一路上倒是也能放心许多。而且我们坐车只到边西省城,到了省城之后要转走水路的,那时候你家的马车就是一个麻烦,要怎么处理呢?不如你也租一个吧。”

  哼,他要和自家娘子做一个马车,一路上看看风景拉拉小手,才不要和李永富坐一个马车呢!

  李永富点了点头,主动说道:“我家马车大,要是你们不过来坐的话可以把行李多放过来一些,免得你们坐着觉得挤得慌。要不我和李伯说说让他也跟着一块去,把我们送到省城之后就把马车放在省城的房子里面,反正李伯到时候也要住在省城那边管理那边的房子的。哎,要是桐儿也能去就好了,我们四人一路上肯定可开心啦!”

  蔡思瑾忍不住也畅想了一番,前世里好像自家和妹妹、妹夫从来都没有过这样四人一起的旅行,若是能组织一次貌似也挺不错的?但是转念一想,李永富这是狼子野心,目的就是想要早点娶自家妹妹,顿时没有说话。

  哼,可不能现在答应了,便是要四人一起旅行,也要等到妹妹三年后正式嫁过去李家再说!

  很快,三朝回门的日子到了,蔡思瑾带着周水静将所有出发需要的东西都收拾好,坐着马车去往平江县城了。他们在周家住下,过了回门的时间后就会直接从平江县城赶着马车出发,直接奔赴边西省城而去。李永富也提前一天晚上赶着自家的马车带着行李到平江县城的客栈里面住下,第二天天一亮,两辆马车就载着三位青年男女出发了,带着浓浓的憧憬奔赴海西。

第35章 抵达海西

  在两家父母眼中, 蔡思瑾是不懂人情世故、不靠谱的那个, 而周水静是心思沉稳又有成算的那一个, 所以一路上的花销全都折成银子或者银票放在周水静那里,并且不断地嘱咐她外出之后一定要管着她的夫婿蔡思瑾一点,不要让蔡思瑾太败家。

  对于这样的安排, 蔡思瑾和周水静自然都欣然接受。然而事实是, 一路上他们两个完全都没有用武之地!李富贵家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找来了李伯和李勇这样信心又有成算的忠仆, 将一路上所有的食宿、花销都安排得妥妥帖贴的,根本不用李永富或者蔡思瑾、周水静两夫妇操一点点心。

  周水静忍不住感叹到:“瑾哥儿, 要是我们也能找到李伯和李勇这样的忠仆就好了!”

  蔡思瑾笑眯眯地说道:“静儿,这样的忠仆可是不容易找呢,不但要从小挑对了好苗子, 还要长期培养,你看我妹妹身边的秋梨是不是就挺好的?挺有忠仆的样子?”

  周水静点了点头, 说句实话,秋梨那个丫头真是不错的,不仅仅是蔡雨桐的左膀右臂,有些时候她看着那个秋梨比蔡雨桐这个小姑娘还懂事、心中明白,完全不像蔡雨桐那样不在状态。可是反观自身, 周水静觉得自己这样的性子难以对一个贴身丫鬟释放这么多的善意和信任, 不会像蔡雨桐这样将自己的身家银子等等重要的东西都交到别人手上。

  哎,这世间总是一物降一物的,蔡雨桐那样淳朴的性子才得了秋梨那样能干得力的忠仆,李富贵家这样淳朴并大大咧咧的家风才得了李伯、李勇这样能干得利又心细的忠仆, 自己这样的简直就是一生操劳的命了。

  蔡思瑾说道:“静儿,等到了海西之后,我们就买个小丫鬟吧,让你也从小□□着,长大也像秋梨这样成为你的忠仆、左膀右臂怎么样?”蔡思瑾知道自家媳妇儿心中总是羡慕那些世家大族能有一些忠仆,可是她自却总是缺人手、在内宅有些累,不如从现在就早早的提醒她开始为日后准备?

  周水静知道蔡思瑾这么说是没有什么坏心眼的,只是笑着说道:“瑾哥儿,我们现在可没有那么多的余钱,到时候我们租个房子,还要置办些东西,就不剩多少银子了,家务活和饭菜就由我自己来做吧,也能省些银子。”

  蔡思瑾有些心疼地拉着周水静的手,说道:“静儿,苦了你了,待我日后当了大官,一定给你买些丫鬟仆妇来伺候你,让你不必如此操劳。”

  周水静笑着任凭自己的夫君就这么抓着自己的手,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一个多月后,两辆马车驶入了省城,三个人都累到不行,便在李家省城的宅子里住下修整了几日,由李伯帮着联系到了船家,才定了行船的日子往海西走。

  边西省在大晏朝中部偏北的地方,虽然算大略意义上的北方,运河在冬天也会结冰,但是与山北省那样真正的大晏边界省份却也是不同。从边西省城往东坐马车走一个多月就能走到大晏朝的京城,往南走水路行船一个多月就能抵达大晏朝最南边的海西省。

  这并不是说边西省离京城和海西都一样远,只能说马车比船运慢得太多了,从地图上看边西省城到京城的路程几乎只有到海西省的一半左右。

  李伯安雇的是一艘比较小的船只,虽然一般情况能拉五六个人,但是被李伯包下来只拉李永富他们三人。安排好船只之后,李伯还雇了几个挑夫帮自家小少爷和未来大舅哥搬运了行李到船上,嘱咐自家儿子李勇一路上好好照顾小少爷,之后挥泪送别了他们四人。

  北方人坐船一开始最是新鲜,但最害怕的就是晕船,若是晕船,那简直就不会感到任何舒适,只会吐得天昏地暗。好在四人都没有这个烦恼,一路上船行得都比较平稳。从边西省往海西省走的这一个月里,几乎会穿过了半个大晏朝,南方那些比较有名的城市都在他们坐船行进的这条运河路线上。

  三人一开始还有些兴致勃勃,每当船只到一个城市停下来补给的时候,都会下来走走逛逛,看看风土人情。只是不久之后,船家就抱怨他们这么逛花费的时间太长了,影响行进的速度,可能会推迟到海西的时间,于是提出要加钱。

  李永富本想加钱了事,但是却被周水静制止了。周水静其实能看得出来,船家一家人都是淳朴的渔民,说加钱也是不是真心之意,最终目的其实是催促三人不要在每个城市停留过久,恐有变故。他们这些运河上行船的人,最怕遇到的就是事故了,要是名声毁了牌子砸了,日后可怎么做生意?

  周水静为人谨慎,觉得人生地不熟的,他们三人可能看起来都比较年幼,说不定会在别人眼里给贴上一个“可欺”的标签,为了减少路上不必要的麻烦,最好还是听船家的话乖乖在船里等着他们补给一小段时间,然后迅速离开。

  蔡思瑾对周水静的决定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李永富虽然心中诽腹,很想一路上好好玩过去,但是却不敢违了大舅哥的意,只能委委屈屈的答应了。哎,媳妇儿还没有娶过门的男人就是没人权啊!

  终于顺利抵达海西省的省城南粤城的时候,四人都松了口气。此时已经是十二月初了,他们四人十月初从平江县城出发,到现在已经舟车劳顿两个多月了。

  到达了南粤城之后,四人先让船家将他们拉到了离粤秀书院最近的一个水门那里,然后将行李暂时寄存在水门附近的仓库之中,先带着一小部分随身的细软住到客栈里面,慢慢打听情况以及寻找租住的房子。

  南粤城是一座商业化很浓厚的城市,四人刚刚在码头仓库那里存好行李走出码头,就有讲着一口别嘴官话的一个青年男子凑过来笑眯眯地问道:“几位客官可是远道而来?小人叫阿青,乃是南粤本地人,对此地风土人情等各项事情都比较熟悉,若是客官愿意花上二十个铜钱,小人可以带四位在南粤城逛一整天,不知道几位是否有意?”

  李永富嘿嘿一笑,他就喜欢这种明码标价的、服务态度又好的人,反正他对南粤城不熟悉,又不缺银子,马上就让李勇掏出二十个铜钱给了阿青,让他介绍南粤城的情况。

  阿青在得知蔡思瑾和李永富两位是想到粤秀书院投考的学子之后,笑眯眯地给他们推荐了一个“学子套餐”,就是到越秀书院附近的民居租住,与之前在粤秀书院毕业、亦或是复习几年仍然考不上粤秀书院意欲回乡的学子们购置旧的家具、文具等生活用品,然后带着他们到粤秀书院参观一下,告诉他们粤秀书院招生的考试时间,以及带他们去售卖考试参考书的二手书铺买书。

  蔡思瑾打听到越秀书院的招生考试是在次年五月京城会试考完之后。京城的会试是三月开考,四月放榜,等到五月份的时候,那些落第的学子该来的都已经来到了,所以正好开始招生考试录取人才。所以他和周水静若是租房子的话至少要租到明年五月份。

  等到明年五月之后,若是考不中越秀书院的话再做别的打算,可是若是考中了,蔡思瑾可以住到书院之中去,周水静作为外地学子的家属,也能在粤秀书院近处更好的地段租到专门对学子家属出租的房屋,既离书院近又安全,只是租金可能会比现在贵一些。只是若丈夫在书院里,她这么一个单身小媳妇儿住远了肯定不放心,还是住近一些、安全一些更好,钱财都是小事。

  李永富暂时不准备走,也琢磨着准备要考一考这个粤秀书院,说不定就像当初考府试的时候呢?他一个狗屎运就考中了秀才,难道就不能走第二个狗屎运考上粤秀书院?

  再说了,粤秀书院的班级是分为好几等的。蔡思瑾自然是考针对举人所办的甲班,但是他可以争取一下针对秀才办的乙班啊!反正都是粤秀书院的学生,谁会知道你是甲班还是乙班啊?先把学员资格混上,才好去蔡家和师傅师娘提一提提前迎娶蔡雨桐的事情啊!

  于是,四个人便一同租了一户小院,有三个房间,一间李永富主仆居住,一间蔡思瑾周水静夫妇居住,还有一间作为书房。院子虽然小,但是有一口井可以供四人喝水,不用老远地去挑水,也有一个不大的小厨房可以做饭,算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四人租好了房子之后,阿青又帮他们介绍了挑夫将四人的行李均从码头仓库那里挑到新居里面,李永富笑眯眯地说:“这二十个铜钱花得真值!”

  周水静抿嘴一笑,她自然知道阿青赚得不止这二十个铜钱。他作为四人的居间介绍人,四人租房各种花销他肯定都要抽水的,但是南粤真是个好地方,即便是抽水、花钱了,对于他们四个这样外地来的人也是值得的,省去了她们多少的麻烦啊,这些都是用钱买不到的。

  换了去大晏朝任何一个城市,你能用一天的时间就租好房子打听清楚情况安顿下来吗?绝对不可能的!

  周水静觉得她越发喜欢海西这个地方,喜欢南粤城这个城市了。

第36章 静思文集

  半年的时间匆匆而过, 转眼间就已经到了壬子年的五月份了, 马上就是粤秀书院入学考试的时间了。

  这半年里, 蔡思瑾做得最多的就是不断地看书、写八股文做训练。而且他自己的目标很明确,是看一些自己觉得考进士需要用到的书,而不仅仅只是粤秀书院入学考试的那些参考书, 因为他的想法很明确——自己到书院求学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考个进士, 而不是单纯只想进书院而已。

  在蔡思瑾看来, 能不能进粤秀书院念书并不是这辈子对他来说影响巨大的事情,反倒是能不能考中进士对他来说影响很大。

  以前他一直以为考书院和考进士是不矛盾的, 可是真正来到海西,来到南粤城之后,他才发现原来大晏朝南边的文风与他之前居住的北方竟然有很大的不同!

  北方也就是他一直在念书的地方呢, 念书的目的性、功利性很强,总而言之就是为了科举做准备, 一切围着科举转的。科举重第一场,重八股文,所以整个北方都是注重对八股文的学习、撰写,至于之后的时策八股文,也会偶尔涉及一下, 对于十五言六韵诗就基本上是应付过去了, 考试的时候基本上只求不出错,根本不会有学子在这个板块之中花太多的心思、太大的精力。

  当然这并不是说北方就没有有名的诗人、有名的诗篇,毕竟天才不管在什么地方上学,总是会闪闪发光熠熠生辉的, 只是不得不承认整个北方的诗作水平是低于南方的,也并没有南方的诗赋这么有灵气。

  而南方呢,真真是当得上“文风鼎盛”这四个字,就以南粤城和粤秀书院来说吧,其实书院还是比较清高的,并不完全以科举为目标,像北方的学堂一样目的性那么明显——就是要出仕。他们比较重视对文学和内心的更高追求。

  粤秀书院里面有好几个有名的教员其实是大晏朝有名的学者,但是同时他们也是不出仕的隐士,他们并不喜欢也不推崇那种束缚人思想和心灵的八股文,他们觉得人生在世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我学习知识是为了继承先贤的理念,通过自身的感悟,产生新的理念,为后世启蒙。

  简单来举例吧,你一心做官的话,做到前朝的丞相、宰相,本朝的首辅算是到顶了吧?可是你掰着指头算算,历史上有多少个朝代?每朝每代又有多少个宰辅?你能说得出他们的名字吗?平常的人能一口说出他们的生平事迹和代表文章吗?但是孔孟先师,李白、杜甫、贾谊这样的教育大家、思想大家、文学大家呢?没有人不知道吧?你不但能清楚知道他们的思想,甚至连他们的一些言行举止、发生的一些小故事、逸闻都一清二楚,这才是真正的成就!

  所以他们不求生前富贵、闻达于天下,而是求名留青史、万世流芳。因此他们招收学生的考试之中,所考教的内容与普通的科举在内容上就有所不同,侧重点更是不同。

  蔡思瑾在刚来南粤城之后就购买了一整套的粤秀书院应试复习资料,但是翻看之后他皱了皱眉,这里对于诗赋的水平要求太高,而自家人知自家事,他又是在这方面极没有天分的,所以很快便放弃了在诗赋上下大功夫的想法,还是买来了与八股文有关的书,认真练习自己的八股文技巧,至少把“妙笔生花”这个技能刷到三/级再说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页  当前第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嫌贫爱富(科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