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回到六零养崽崽_分节阅读_第51节
小说作者:词酒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285 KB   上传时间:2020-12-17 19:28:15

  ……

  叶知秋与林国栋强装镇定地过了四个月,终于等到了上层下发的文件——《关于开放市场经济的通告及典型示范——临海市》。

  叶知秋当晚是把这份红头文件压在枕头下面睡的。

  她能猜到,刚刚过去的这四个月里,上层之间一定经历了一场十分激烈的讨论,临海市作为范例,肯定会被拿出来讨论,有人赞扬,有人抨击……最后的结果是好的,临海市凭借其经济优势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最终得以变成市场经济典型示范。

  有这么一份红头文件下发,就证明临海市的路线走对了。

  叶知秋难得睡了一个踏实的好觉,她不知道的是,东山省委那边的领导这一-夜整整齐齐地失眠了,因为那份红头文件。

  红头文件的全称是《关于开放市场经济的通告及典型示范——临海市》,如果变成《关于开放市场经济的通告及典型示范——东山省临海市》,那东山省委的领导绝对不会失眠。

  他们从这份文件中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在临海市前不加东山省,是否意味着要让临海市从东山省中独立出去?

  要知道,如今的临海市可是整个东山省的经济支柱,有了临海市的衬托,东山省内那些原本条件不错的县市都显得贫困且穷酸。

  要是将临海市从东山省给完整地独立出去,那毫无疑问的,东山省的经济体量将直接萎缩百分之八十,变成原来的五分之一。这对东山省来说,能算得上是致命打击了。

  可他们该怎么办才能阻止临海市这块香饽饽从东山省内分割出去呢?

  东山省的□□睁着眼看了一宿的天花板,总算在第二天黎明之前想到了一个不那么馊的主意——将东山省与临海市牢牢绑在同一艘船上。

  既然国-家已经要开放经济市场了,那就让临海市同东山省其它市加强合作关系,争取能让临海市内的那些工厂与企业到东山省其它市内开一些分厂。

  就比如那四季养生粥,需要的五谷杂粮,东山省自己就有生产,为什么非得去林吉省采购呢?难道是东山省种的五谷杂粮不香吗?

  还有那光明奶糖,东山省内一直都有畜牧业的底子,光明奶厂只要把厂子迁过来,原材料绝对不是问题,只要能够带动当地的地方就业率与经济发展就可以。

  第二天,东山省的□□顶着俩黑眼圈召开了会议,定下了东山省接下来五年内的发展基调,然后就带领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往临海市去了。

  此行,为‘取经’而去!

  与东山省省委存在同样想法的人可不在少数,一时间,好多个地方的领导都往临海市来学习发展经验了。

  叶知秋没心思招待这些人,就把锅都甩给了林国栋去扛,她去工农兵大学召开‘科技论坛’去了。

  临海市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展起来,完全是因为有她在,她为临海市找准了发展的时机,在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科技重要性的时候,她紧抓科技,成功地为临海市内的所有工厂建立了技术优势。

  可如今国-家已经注意到这一点,相信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国内会陆陆续续出现很多模仿临海市产业链的地方,比如说四季养生粥可能变成五味养生粥,光明奶糖会变成光阴奶糖……创新的基础是模仿,模仿就是传说中的山寨。

  当山寨大军袭来时,临海市的产业能招架得住吗?

  叶知秋仔细衡量过这个问题,答案是招架不住。

  既然招架不住山寨的冲击,那最好的破局办法就是让山寨永远都跟不上临海市的节奏。

  当山寨还在做牛奶奶粉的时候,临海市就得把羊奶奶粉做出来,或者是做出品质更好、噱头更吸引人的牛奶奶粉,这样才能压住山寨,让山寨永无出头之日。

  同山寨的竞赛就如同与过去的自己比拼长跑,只有永不停止,才能不被超越。若是停滞不前,所谓的优势迟早会被抹平。

  叶知秋在‘科技论坛’上讲了《持续创新》的重要性,鼓励工农兵大学的师生都开动脑筋积极创新,还设置了一系列的奖励制度,鼓励那些对生产有益的创新型科学技术及时落地。

  学术界的风声越来越紧,纵然临海市没起什么波澜,可工农兵大学内的教员都不敢放松神经,整日都像是走钢丝一样。哪里用得着奖励制度?他们只想找叶知秋要一个承诺,让叶知秋保他们全家老小平安。

  胡滨当初是拖家带口来的临海市,这几年依旧有他的那些老同学写信过来,希望他帮忙说说情,毕竟外界都知道他与叶知秋的关系很好。

  一边是自己的同窗旧友,一边是帮自己大忙的贵人,胡滨夹在中间两头难做人,只能试探着同叶知秋说。

  叶知秋是有心收下这些人的,可是又因为看不清上面的态度而不敢收,只能同胡滨说再等等形势,再看看变化。

  叶知秋觉得,既然国-家已经鼓励市场经济的发展了,那应当会重视科学技术啊……可就是不知道国-家会从哪个时间点开始重视。

  总不会比历史书中写的那十年更长。

  有人写信过来,希望叶知秋帮帮忙,还在信中说,如果叶知秋不帮他们这个忙,他们可能就真的走投无路了。

  叶知秋连着收了好几封这样的信,还从报纸上陆陆续续看到好多个高级知识分子因为不堪受辱而寻了短见的新闻,实在坐不住了,硬着头皮写了一封建议信,寄到了京城去。

  她在心中建议国-家重视科学技术与教育,列举了好多条科学技术与教育的重要之处,希望引起国-家的重视。

  大约等了一个半月,国-家终于下发了文件——《关于召集各地高级知识分子及知识青年立地建设工农兵大学的通知》。

  在这份通知中,国-家明确了科学技术与人才的重要性,要求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学习‘临海模式’,积极创建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由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充当小学与中学的老师,由下乡建设的高级知识分子充当大学老师,以乡级为单位建设小学、以县级为单位建立中学、以省级为单位建设大专院校。

  与这份文件一同下发的,是《临海市由地级特别行政市转为省级直辖市》的通知,以及叶知秋与林国栋的调任书。

  夫妻俩同时拿着调任书回了家,心照不宣地看了一眼对方怀中的大信封,异口同声地问,“你调去哪儿了?”

  叶知秋没说话,只是盯着林国栋看,林国栋便败下阵来,“我调去沪上市,任书记,你呢?”

  叶知秋挑挑眉,“我调去财政部,任副部。”

  林国栋的情绪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低落了下去,还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叶知秋横眉冷对,一手就拧住了林国栋的耳朵,“林国栋,你这是什么态度?你是不是觉得我的行政级别比你高了,你不服气?”

  林国栋又叹一口气,“哪能啊……我能有今天,百分之九十都是你的功劳,我是愁财政部在京城,我得去沪上,这距离太远了,咱俩怕是得两地分居,三个孩子就得过上有爹没娘或者是有娘没爹的日子了。”

  叶知秋对这个答案很满意,这才松开拧住林国栋耳朵的手,挑眉道:“上头的领导又不是不知道咱俩的关系,人家早就给安排好了。大概是国-家觉得我是个傻大胆,敢想敢做也敢承担责任,让我去东南角守国-家开放的门户与窗口去,驻地就在沪上。”

  林国栋眼睛大亮,“真的?”

第86章 心意

  临海市的发展模式已经很成熟了, 不出意外的话,后续接任临海市市长、□□以及财政局长的人,只需要沿着叶知秋和林国栋走出来的路走下去, 临海市的发展就会一直顺风顺水,起码不会比现在差。

  而在最新下发的文件中,临海市已经从‘特别行政市’转变为了‘中央直辖市’, 取消了特别行政权, 加之以一些条条框框, 叶知秋和林国栋就算再留在临海市,也无法像之前一样大开大合地施展拳脚, 还不如换去其它地方, 也好继续发光发热。

  中央下发的文件中要求的是等新委派的临海市市长、书记等领导班子上任之后,叶知秋与林国栋才能去沪上市任职, 而新领导班子上任基本上都是在年初, 故而叶知秋与林国栋也没着急, 慢慢在家收拾东西, 时不时摆一桌菜, 同亲戚朋友好好道别。

  叶老太和叶老头这些年一直都在临海市人民医院看大门, 虽说看大门的活儿有些枯燥,但胜在活儿轻松, 老夫妻俩看着比当初还要年轻了不少。

  最近流行起烫头来,叶老太就去做了个自己最喜欢的头发——烫小羊毛卷儿。她烫完头回到家, 险些把叶老头给吓死。

  用叶老头的话说,“好好的头发,你为啥非要整成这人不人鬼不鬼的假洋鬼子模样?之前那直直的头发不好吗?”

  叶老太原先觉得自己挺美, 被叶老头这么一打击, 照镜子时都带上了怀疑的目光, 她一边觉得自己烫得这小羊毛卷发型也挺好,一边又觉得叶老头也说的不错,这发型有点人不人鬼不鬼的……她摸着自己头上的小羊毛卷陷入了怀疑人生中。

  “老头子,你说我这发型真的很丑吗?知文说这发型很好看啊!”

  谈起叶知文,叶老头就是一肚子气,“你别和我提她!正经地方不学,整天就学那些歪门邪道的!说是像她姐学习,要做新时代的自由女性,可是她就不看看,她姐在她这年龄,孩子都有三个了,她呢?连个对象都处不上!”

  “咱从村里生产队上给她找,多么好的后生啊,她就是看不上,给她从县里介绍,她还是看不上,不知道她到底能看上啥!是能看上三头六臂的哪吒吗?”

  “我和你说,你赶紧催着把二闺女给嫁出去,咱又没把她给生丑,哪能真把她给养成嫁不出去的老闺女?好端端一块美玉变成烫手山芋,她别说当车间主任当工厂领导了,就算她当了厂长,那又能咋样?还不是背地里被人戳着脊梁骨说闲话?”

  人啊,最怕的就是背后说闲话。你背后说人家的一万句好,都不一定能够传到人家耳朵里,你要是背后说一句人家的不好,很有可能就一字不差落在人家耳朵里了。

  叶老头正在真情实感地吐槽叶知文呢,叶知文恰好从便民购物中心拎了一大兜的东西进来,这是她孝敬给叶老头和叶老太的。

  她推门进来就听到叶老头的话,脸唰地一下就黑了,“爹,你又在背后编排我!”

  叶老头脸一沉,“这哪叫编排你?这叫实话实说!咋了,我和你娘说你没对象,说错你了?我和你娘说你年纪老大不小了还不找对象,说错你了?你要是觉得委屈,就说说,我们哪一句说错你了?你但凡有点良心,就赶紧找个人把自己嫁了,别让我和你娘看着心里添堵!”

  叶知文看看自己手里拎的东西,一脸不敢置信,“爹,娘,我常常拎着好东西过来看你们,你们居然觉得看着我心里添堵?那你们说说,咋才能看着我心里不堵?”

  “赶紧嫁人,让我和你娘抱上外孙,到时候肯定看你顺眼!”叶老头虎着一张脸说。

  叶知文把手里拎的东西往柜子上一放,战术性撤退,“想抱外孙,您抱英子、刚子和凯子去!那么大的外孙和外孙女呢,不够你们抱?整天就同我磨叨这些事儿,你们不烦我都烦了。”

  “我姐和我姐夫要调去沪上工作了,你们要是再同我磨叨这些有的没的,我就跟我姐去沪上,保证不给你们添堵,让你们眼不见心不烦。”

  叶老头:“……”

  叶老太:“……”

  问题是这样解决的吗?你这不是想要解决问题,是想要解决你爹娘!

  叶老头被叶知文给气了个够呛,回头就催着叶老太去同叶知秋说,坚决不能把叶知文带去沪上。

  叶老头是这么说的,“二闺女在咱眼皮子跟前的时候,咱说话她都不听,她要是跑去沪上,那天高皇帝远的,咱更别想催着她结婚了。你同知秋说说,一定不能把二闺女带去沪上,不然二闺女真能变成嫁不出去的老闺女!”

  叶老太同叶知秋说的时候,又把叶老头的这番话艺术加工了一遍,她不仅提前给叶知秋打了剂预防针,让叶知秋千万不能把叶知文带去沪上市,还让叶知秋这个做姐姐的也上点心,别整天都盯着事业,也帮自家妹子相看相看对象。

  叶知秋满口答应下来,“娘,你放心,知文如果这样同我说,我肯定果断拒绝,绝对不带她去沪上。”

  好在叶知文并不是真的想去沪上,她心里想的明白,叶老头和叶老太就三个孩子,叶大哥不管事,虽然现在已经从农民变成了工人,但叶大嫂又有了新的目标,她想让叶知秋把叶大哥扶成工厂的领导……叶知秋压根没理她这个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嫂嫂。

  叶大哥是指望不上的,叶知秋又要去沪上市,这么一走,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回来,所以叶老头和叶老太只能指望她给养老,她哪能跟着去沪上?难不成真不管家里的老爹老娘了?

  林国栋也回了一趟老林家,是他自个儿回去的。

  他原本打算喊上三个孩子回去一趟,可林英、林刚、林凯姐弟三个一听回老林家就如同被喊去下地狱一样,从头发丝儿到脚趾头上都是排斥,林国栋也就没自讨没趣。

  林国梁和林国材在前两年就结婚了,林国梁是在老房子那边住,林国材住的就是叶知秋当初强行要分家时起的那处院子。

  原先那处院子是叶知秋借给林国材结婚用的,可林国材后来考进了工厂,每个月赚得工资不少,他攒够钱后就把那处院子从叶知秋和林国栋手里给买了下来,夫妻两个带着两个娃,日子过得轻松自在。

  林国栋还去看了林老头和林老太,他给林老头和林老太留下一千块钱,算作给林老头和林老太的养老费,叮嘱林国华和林国夏兄弟几个多照顾着点老人,自己这一次去沪上,面临的又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烂摊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空回来。

  那一千块是林国栋和叶知秋商量出来的数,两边的父母都有,不偏不倚。

  林老太拿着那一千块钱双眸含泪,几度想要开口,又都把到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

  等林国栋走后,林老太哭得捶胸顿足,“我可真是傻啊,这么好的一个儿子,愣是闹得离了心。”

  林老爹也是一脸苦涩,“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其实啊,当父母的,很多时候的选择只能是包容。就如同林国栋身上遇到的这些事儿,林老太同叶知秋闹了意见,最难受的不是林老太,也不是叶知秋,而是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的林国栋。

  如果多些体谅,多些将心比心,关系也不会走到这么一步。

  可太多人都是走出迷雾、走到散场时,才明白这个道理。

  -------------------------------------

  叶知秋同林国栋要调职离开临海市的消息并没有怎么声张,只是关系特别好的几个人知道,但没想到还是像插上翅膀一样传了出去。

  临海市人民医院的那一众医生都到财政局看叶知秋了,这个拎着一兜橘子,那个拎着一兜奶糖,还有人拎着奶粉过来的,都是当初叶知秋亲自去京城挖来的人。

  这些人感激叶知秋,如果没有叶知秋,她们很有可能会像昔日那些没被叶知秋请来临海市的同窗一样受苦遭罪,故而感谢叶知秋的时候都挺真诚,拎来的礼物也相当丰厚。

  叶知秋一开始还觉得这些礼物不收不太好,毕竟是人家的心意,而且也没多少,一兜橘子一兜苹果也值不了多少钱,可架不住人多啊!

  临海市人民医院的人刚走,正大食品厂的人又过来了,没有一个人是空手来的,之后大元汽车厂的人也来了……叶知秋在财政局的办公室一点都不小,可这些人来了一趟,她的办公室就堆了个满满当当。

  “这该不会被算成是贪-污腐-败吧!”

  叶知秋被活生生吓出一身冷汗来。

  再有人拎着东西来看望她时,叶知秋就没再敢收,可那些人的心意坚决,叶知秋不让她们把东西拎进办公室,他们就把东西放在楼道里,反正东西是一定要留下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3页  当前第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5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回到六零养崽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