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外室重生记_分节阅读_第70节
小说作者:向今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434 KB   上传时间:2021-04-26 17:57:45

  眼见得珍儿迟疑,就又指了吴宗保吩咐:“你跟过去照应。”

  吴宗保自是知晓那厢还有话说,便一哈腰,不着痕迹的忽悠着珍儿走了。

  二个携手进门,陆满福极有眼色的等在了门外,合门一刹,只听得李主儿隐隐带了哽咽的声音:“不是叫我去静宜园么?”

  “我怎么舍得把你拘到那里?”皇帝点着她的鼻尖笑了笑,伸臂搂过了她,“这里多好,顾嬷嬷可与你同住,他一双儿女也可在庄子里照顾。你想热闹,这老老少少十几口子总也够陪你;想清净,就在这里读读书写写字;想出去走走,就知会顾家小子去安排,只要不走丢,去哪儿都行……”

  “出去?”明微下意识的抬眼看他,一时已经有些反应不出这个词的意思,只怔怔的看着他。

  “出去。”他点头确定,细细摩挲她的脸颊,“明微,白水庄不是另一个静宜园,我给不了你别的,唯有叫你从此以后自由自在。”

  ※※※※※※※※※※※※※※※※※※※※

  顶锅盖说,还有番外,故事继续,没撒的糖通通补上,不过因为时间跨度会比较大,就不列在正文里了。

第100章 番外一

  新春伊始, 天公却不甚作美,十五晚上砸了几滴硬邦邦的雪粒子,十六一早就狂风大作,漫天卷地, 只把勇毅侯府垂花门新帖不久的春联刺啦撕了一个口子,在猎猎北风中哗啦作响。

  云氏送丈夫出门,就瞧见几个小厮七手八脚的在门口忙乱,定睛一看, 不由就变了脸色。

  方要发作, 前头一路步履迟迟魂不守舍的丈夫却忽然顿住脚步,回过头来说道:“不用送了, 你回屋吧……”

  “三爷——”一想到他就要去宫里面见皇帝, 吉凶未卜,她心里便是一慌, 下意识的往前跟了一步,迟疑着道:“咱不能不去了么?”

  “年年面君辞行,没道理就落下今年。”蒙立阖眼叹了口气, 才望她强笑道:“你不必挂心,圣上即便再痛恨我,也不至在这个时候为难。”

  “爷……”云氏恋恋不舍的挪不动脚步, 眼见得蒙立握拳嗽了两声, 忙上前给他整理衣裳。

  “回去吧, 当心身子……”蒙立拉住她的手, 微微一顿就放开了, 踅身冒着寒风出了门。

  凛风如刀,他却似乎感受不到,一路心神不安的赶到了隆宗门,瞧眼对面景运门处已经无人,便递牌子进了养心殿。

  看守隆宗门的侍卫依照规矩验了牌子,仍如同往常一般抱臂道一句“得罪”,方却步放他入门。蒙立朝他一颔首,撩袍入内,将收入袖中时却不由微微出神。

  皇帝不叫大起的时候往往在乾清宫听政,诸臣工每天早上会在景运门递牌子觐见,小太监将这些名牌收起来呈进,皇帝想要见的就会把牌子留下,不见的就会发还。而数百臣工当中,除了非常时期被皇帝委派,仅有不过十人在平日里享有直入圣上日常起居的养心殿奏事的特权,不必拘于时辰所限。

  蒙立就是这其中之一。昔日世宗驾崩,皇帝甫等大宝之日,即给了他随时出入养心殿奏事的恩典。

  “蒙大人——”吴宗保从屋里打帘子出来,一声唤打断了他的思路,“万岁爷有召。”

  他恍然回神,瞥他面色毫无所得,便一颔首,躬身随他进了西暖阁。

  因又小公主在,养心殿这两年里地龙便比往常烧得暖了一些,甫一进门就是一股暖意。皇帝单穿一一件秋香地宁绸夹袍,正立在房中观揽弘文馆摹绘的《坤舆万国全图》。

  六幅三尺来高两尺余宽的条屏依次摆开,拼成了一个一眼难及的世界。

  “奴才蒙立,叩请主子大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蒙立摘下帽子,伏地行叩拜大礼,只听得靴底踩在地毯上细微声响,年轻的天子转过身来,缓缓踱到旁边的圈椅坐下,绷着嘴角道:“你抬起头来。”

  “奴才不敢。”蒙立略一起身,又磕头下去,只把脸对着在了那宝蓝地团花如意的地毯上,声泪涕下:“奴才欺君罔上,罪该万死,求主子治奴才死罪!”

  “死罪?”皇帝冷冷一笑,猛地握起桌上的茶杯狠狠照着他面门砸去,但听一声闷响,蒙立不敢躲,生生叫他砸在了额角,登时脑中嗡的一响,血流如注,只模糊听他怒骂:“若不是为着她的名声,你以为你还有命活到今天?朕不杀你,你自己回去写折子,随英吉利访华使团前往欧洲各国见习其海军编制,永世不准再回中土!”他看他一眼,抬起了下颌,“看在这些年君臣的份儿上,朕,不拘你带着谁去。”

  “主子……”蒙立心头大震,忍着痛意膝行往前,一把拽住了他的袍角,“主子开恩!奴才那时是年轻糊涂,一时迷了心窍,绝不是对主子怀有异心……主子,天津小站是奴才亲眼看着主子经营数年的心血,亲眼看着主子深夜排兵布图,力排众议任命奴才督练新军。奴才到任之日就发誓,必定要作出一番成就,来回报主子的知遇之恩。主子……”他满面哀痛,涕泪横流,只哽声难言,“奴才不是怕客死异乡,也不是怕没了权势富贵,奴才是怕没有法子回报您的大恩大德。奴才求您,哪怕一个小兵小卒,也叫奴才留在天津小站……”

  皇帝任他牵扯,不为所动,声音却平静下来,淡道:“你入侍东宫之时,朕就告诫过你,朕用人,且不计能力,不管出身,首要在意的,就是一个忠心。你不必急着辩白……”他止住他欲开口的话,起身从他面前踱开,扬起下颌道:“你若真正有忠君之心,无需言语自证。但回天津去写折子,朕就信了你。”

  “主子……”蒙立只觉眼前血红模糊一片,抬手一抹,竟抹了一手的鲜红,他一时只觉喉咙哽住,语塞难言,望着他的背影许久,才磕头下去,一字一顿道:“奴才遵旨。愿主子保重圣躬,长乐安康,江山永固。”

  言罢站起身来,退却一步,重又打袖下跪,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奴才告退。”

  他端起帽子,从怀中抽出一方藏青的手绢来抹了抹脸,最后覆在额上,又咬牙带上了帽子,方才收敛了满面哀戚之色,面色如常的退出门去。

  他一路绷着脸色步履平稳,任谁也看不出来将将受了斥责,直到出了西华门,铜钱儿牵马过来把缰绳递给他,他踩着脚蹬上马,脚下却蓦地一滑,踉跄一步险些摔倒。

  “爷——”铜钱儿适才发现他有些不对,慌忙过来扶他,只叫他摆了摆手,略一看那马蹬,重又踏上去,稳稳的翻身上了马背。

  铜钱儿眼见他驱马而去,忙跳上马背,打马跟了上去。

  一路策马,回到府邸早已冻透,他也不觉,但把外头的氅衣一解,提步进了后院。

  云氏不在房里,只有个还没留头的小丫头在院子里跳格子,大冷的天,只跳了一脑门子的汗,见到他来便上前一福回道:“老太太今儿有些犯咳嗽,奶奶去后头伺候老人家去了。才老太太屋里的杨红姐姐过来支会,说叫三爷回来了一道过去用膳呢。”

  一面说,一面跟进去伺候他换衣裳,却叫蒙立随口编个由头支了出去,自进室内取下了官帽,察那石青色的手绢已经被血水浸透,之转手丢进火盆里烧了,另寻了一块帕子压住伤口,又取了架上的六合帽带上,而后换了常服,脸色平淡的踏出门去。

  老太太年将古稀,打从入秋开始身上就不大好,时不时的犯痰症,索性这会儿天干,只有些干咳。

  外头这些事儿府里上上下下瞒得严实,原没给她老人家知道,因云氏在她面前也不敢表露,只乘着迎蒙立进门的空当儿得他说了一句无事,方才放下心来,同他说老太太的情形。

  原没有什么大碍,蒙立心里略微宽慰。可老太太年纪大了,有个小病小灾的就爱瞎想,,絮絮叨叨的就说到了他们夫妻身上。

  “你们二人鹣鲽情深,这是好事,可……”老太太说着就叹了口气,语重心长的拍了拍他们的手,“可老话儿也说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都是二十好几的人了,膝下没个一儿半女的算怎么回事儿?哪天就是我两腿一蹬走了,也死不瞑目啊!”

  两个先是都低着头,待老太太说到死不瞑目,便都起身跪在了脚踏边,云氏挨在前头暗暗垂泪,“都是媳妇没用……”

  “好孩子,祖母不是怪你。”老太太转身找了绢子了给她擦眼泪,“且不说那两个薄命的哥儿,我给他的人,你也都痛痛快快的领回去了,阖府里谁也说不出你一个错处儿,是他自个儿……”她说着即一拧眉,轻轻嗽了两声摇头,“他自个儿不争气啊!”

  “祖母——”蒙立鼻子一酸,险些落泪,只深深磕头道:“孙儿不孝。”

  “好了,不说这个了。”老太太掖了掖眼角,却没在继续说这个话题,只叫他们起来,问三哥儿几时走。

  蒙立答是十七早上启程,老太太便又关心行李可收拾好了,带了哪些东西,又留他们用了膻,才打发两个回去打点。

  夫妻二个又去老爷太太房里拜过,方才回房,一路上默默无言,各怀心事。

  云氏自个儿在因老太太几句话忧思,便以为丈夫也是,隔着一张小几在南炕对坐许久,半天方启口道:“要不这回,爷带萧姨娘过去,我瞧您与她还说得上几句话……”

  蒙立猛地抬眸看了她一眼,冲口就要说些什么,转念一想却抿了嘴唇,轻轻点头说好,转头就吩咐丫头:“去支会萧氏收拾收拾,明儿一早随我启程去天津。”

  言罢就站起身来,“我还有些公务要办,晚上就不回来了。”

  云氏怔怔的看他脚步匆匆的撩开帘子去了,许久才反应过来,下炕追了出去:“爷——”

  她跌跌撞撞的追出房去,却只见满院的寒风萧瑟,哪里还有丈夫的身影。

  萧楚楚这个名字,曾以蒙三爷千金买妓置为外室为世人所知,后来又以蒙三爷妾室的身份存续,而萧楚楚,却从未敢对他存有一丝一毫的绮念,因他满身酒意的将她扯在怀里问,知晓他为何带她来小站时,她只敛了眸子,坚定的说:“妾早就说过,妾的命是三爷救的,三爷但有吩咐,楚楚即便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

  “当初要真是你,也不必有这许多事了。”蒙立摩挲着她的嘴唇笑了笑,顺着她的颈子往下,一粒一粒解了那细致精巧的琵琶扣,“我也只能信你了,倘有了孩子,记在云蘅名下,你,好好照顾他们……”

  宣政十二年三月,天津小站督领蒙立上折,请赴英吉利,见习其海军、军舰制度。帝允之,虚悬督领之职,以索宏为副督领暂赴天津小站练兵。

  同年五月,蒙立携二十名水师军官,从天津港登船赴英。

第101章 番外二

  宣政十二年开春的雨水十分丰沛, 几乎隔三差五的就有一场淋漓的春雨,瑜贵妃最不喜下雨,嫌雨声叮叮咚咚的声音闹人,因每每梨心醒来, 总是先瞧瞧窗外,看是否又是一个雨天。

  不巧早起又下起了雨,牛毛似的细雨打在窗棂上,窸窸窣窣的, 像是蚕食桑叶的声音。

  她在心里叹了口气,披了衣裳起来,才扣纽子,就听门上想起了“咚咚咚”的敲门声。

  “梨心姑姑, 梨心姑姑……”小丫头压着声音在外头低唤, 梨心应了一声, 趿着鞋过去开了门,一面裹着衣裳一面问她怎么了。

  小丫头一身水汽, 站在门外也没敢进来, 只留了个门缝焦急不已的同她道:“才青云姐姐起来发现, 娘娘的黑兰红寿已经翻了肚子,姐姐叫我来告诉姑姑, 讨个主意……”

  黑兰红寿死了……梨心只觉脑中轰得炸开了一个霹雳,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 摆摆手打发了她, “我省得了, 你先去吧,告诉他们今儿都小心着,不要往娘娘跟前儿凑……”

  她匆匆穿好了衣裳往正殿去,瑜贵妃还没醒,西暖阁里尚且静悄悄的,只有两三个丫鬟太监在有条不紊的准备着她惯常用的早茶燕窝,约莫又过了两刻钟里头才有动静,她打了帘子进去,守夜的丫头甫将玫瑰红绡金撒花帐子拉开,瑜贵妃坐在床头按着眉心,透着几分初起的不耐,“又下雨了?”

  梨心忙过来伺候,一面道:“有点子雨,不过衣裳都沾不湿,料得一会儿就停了……天儿有些冷,娘娘多加件儿衣裳。”

  瑜贵妃拧着眉不吭声儿,只伸着手臂由她伺候,待穿戴好净了面,再有专门梳头的小太监宋妙人过来伺候她梳头。阴雨的天儿,贵妃心气儿不顺,宋妙人也就格外的小心,足足比平日多花了一刻钟的功夫,才替她梳好了头发。双手托了镜子在她脑后容她打量,贵妃左右看了看,眉心方才展了一点颜色,自取了丫头手里的螺黛画眉。

  蛾眉宛转,丹唇俏目,梨心从不明白,皇帝为何会为了一个李嫔,抛却眼前相伴数年的如花美眷。

  “禀娘娘,四阿哥过来了。”小太监的一句话倏忽打断了她的思路,她回头看,正见四阿哥在外头磕头请安。瑜贵妃却头也没回,只一心一意的描画着自己的眉毛,漫不经心的交待了一句:“你去吧,好好读书。”

  “是,儿子告辞。”四阿哥瞧了她一眼,默默躬身退了出去。

  梨心心中叹了一口气,直等了许久,贵妃才把眉毛画完,取了口脂细细点上,又扑了胭脂,方才搭了她的手出去。

  梨心知道她惯常起来会先去瞧瞧西番莲架子上的粉彩侍女鱼缸,因却行一步,叫了声娘娘。

  “怎么?”瑜贵妃挑眉看她,梨心蹙眉默了一会儿,才道:“娘娘先用早膳吧……”

  瑜贵妃一下变了脸色,“我做什么,倒由得你指派?”

  她一把推开梨心走过去,却见得偌大一个鱼缸白沙细细,水草飘摇,那仅有的一条黑红相间的鱼此刻却翻着肚子飘在水面,已不知死去几时。

  她摆手打发了丫头,自在那紫檀木的贵妃榻上坐下来,取过那牡丹菱花小碟,慢吞吞拈了半晌的鱼食。

  “收了吧。”她将手里的小瓷碟往桌上一放,脚步虚浮的走回了卧房。

  底下人面面相觑,梨心使个眼色,方有两个小宫女上前,小心翼翼的把那条死鱼捞了出来,方要搁到瓷盘里带出去,倏忽却听门上一个小太监气喘吁吁的跑来回禀:“娘娘大喜,才养心殿传信儿,万岁爷等会儿下朝了过来,大总管叫奴才来告诉娘娘预备着接驾……”

  梨心惊了一下,就见瑜贵妃猛地回过头来,灰败的脸上一下有了颜色,急匆匆往前走了几步,又是忧又是喜的问他:“可是真的?你没听错?万岁爷真说了过来?”

  “真的,千真万确!”小太监忙不迭的点头,“奴才是亲耳听养心殿的来寿传的口信,叫咱们预备接驾。”

  瑜贵妃一时喜不自禁,只命梨心看赏,又忙着吩咐焚香,又叫人备点心瓜果,又叫找了他喜欢的茶出来,又自去换了衣裳,仔仔细细的打扮了等着。

  最后一切准备停当,却等了许久也不见皇帝过来,直等过了午膳时分,才好容易才听得外头一声“皇上驾到!”,瑜贵妃连忙率众迎了出去。

  细雨蒙蒙,阶下依次班列了二三十口子人,个个脸上带着喜气,好像过年似的热闹。

  皇帝甫一转过照壁就看到了这一出场面,登时眉心蹙了蹙,待得瑜贵妃领着众人丝毫不觉的山呼万岁,更是沉了脸色,但吩咐一句平身就一言不发的进了西暖阁。

  瑜贵妃向来猜不透他心意,察觉到他心情不佳,也不过悄悄觑了眼就跟了进去。

  眼见得皇帝绷着脸在南炕上坐了,便从丫鬟手里接了托盘亲自与他奉茶,浅笑道:“奴才一早叫人备下的,您最爱喝的小龙团……”

  “贵妃——”皇帝冷冷一抬眼阻了她的话头,瑜贵妃手上一顿,端着的茶杯放也不是递也不是,只喃喃叫了声主子。

  娇痴无措,我见犹怜,皇帝却仿佛铁了心肠一般不为所动,只冷冷看着她道:“这半日,你犹没想清楚朕所谓何来?”

  瑜贵妃心里隐隐有个答案,却不愿意承认,他送走了李嫔,一大早着人过来传话,她等了半日,以为六年的企望终于成真,以为他终于回转了心意,却不料是这样一个结果。她放下茶杯,垂手退了两步,低了眸道:“请万岁爷明示。”

  “跪下!”皇帝握拳压在炕几上,倏忽铁青了脸色呵斥,“你做过什么,倒还用朕再提醒一次?”

  瑜贵妃待他,向来是又爱又怕,唯恐一个不是惹恼了他从此不再搭理自己,若是从前被他这般呵斥,早已下跪认错,此时却凭着积攒了六年的一腔怨气梗着脖子,直挺挺跪了下去,“奴才做过什么,请万岁爷明示。”

  “好,你好的很,你既不要面子,朕也不必给你留了。”皇帝连连点头,直吸了口气方呵道:“来人!传谕坤宁宫、宗人府……”

  “万岁爷——”坤宁宫宗人府与皇帝私下问罪的区别,自然在天壤之间,梨心知晓其中的厉害,因也顾不上自个儿的死活了,膝行两步便扑到了他身前,磕头如捣蒜:“万岁爷息怒!贵主儿但有什么错处,必也是一时糊涂,求您看在四阿哥的份儿上,看在她对您十多年如一日的一片爱重之心上,网开一面……”

  皇帝既亲自过来翊坤宫,原没要到那一步,因顺势便收了声,只绷紧了嘴唇看着瑜贵妃,不料她却阖了阖眼眸,轻笑出声。梨心一下慌了神儿,唯恐她再说出什么惹怒了皇帝,忙回头扯了她的衣裳,一壁哭一壁道:“娘娘,您不要这样,您得想想四阿哥,四阿哥还小,您不能不管他呀……”

  瑜贵妃却似乎听不到一般,犹是一面流着眼泪一面笑,愈笑欲烈,直到嚎啕一嗓子嘶吼出声,伏在地上痛哭不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4页  当前第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0/7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外室重生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