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走失的郡主回来了_分节阅读_第32节
小说作者:大嘘菊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361 KB   上传时间:2022-04-18 20:20:47

  徐月和善兰琼见郭素就这么头也不回地带着两个人以及一堆衣物走了, 自以为逃过一劫。

  但长公主衣衫不整于街中徒步一事,很快就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整座奉都城。一道传扬的,还有善兰琼借庆云郡主代嫁才侥幸得活的事。

  若徐月是普通人家的女儿, 窦家怕是会将她休弃以保全名声,然而他们忌惮徐月的身份,只能护着她、捧着她,还留惊魂未定的她在府中修养。

  郭素在窦家纵火烧棺,连灵堂都被他一把火给点了,事情闹得这么大,窦家战战兢兢地等待着宫中降下惩罚的旨意,可左等右等都没能等到。只等来了郭素受封河州兵马使的消息。河州划入了王射风所辖范围,圣上还封其为节度使。但对于实力强横覆盖多洲的王射风来说,这也不过是一个虚名罢了。

  胡王秉听闻长公主颜面尽失,又被郭素吓得几乎精神失常后,也将此事添进了奏折里,穿上官服戴上官帽进宫求见圣上,想要向圣上历数郭素之过。

  奏折上痛斥郭素擅闯武公侯府,重伤胡王升,言其虽有功,行事却过于乖张。长公主乃太后之女、天子之妹,被他肆意慢待折辱,竟驱使她当街徒步,引百姓嬉笑围观。这种人若身居高位,还放去河州,必是下一个居功自傲的谢述。

  胡王秉自信谢述是圣上的一大痛处,触之必令其震怒警惕。他甚至还夹带上了从胡王升肩头取下的,郭素带着出征的那柄长枪,以此作为罪证。

  然而圣上龙体抱恙,胡王秉接连进宫几次都未能面圣。

  这期间,三皇子徐寿在龙床前衣不解带地日夜照顾看护,还亲自为圣上试药,令圣上感动非常,稍好些便拟旨立三皇子为太子,又让他监国,裁决庶务。

  最后胡王秉的奏折只能送上太子徐寿的案头。

  从前徐寿做三皇子时永远是一副低眉顺眼、唯唯诺诺的模样。如今穿上了太子官服,神态一改从前,居高临下地看着胡王秉,从容问他:“那世子认为,这郭素该如何处置呢?”

  胡王秉义正言辞道:“蔑视皇威,其罪当诛!”

  徐寿静了一瞬,却忽然感慨:“我不似二皇兄身强体健,武艺超群,这一回出征幸有建萍相护,才能平安归来啊!”

  他似乎只是随口提及二皇子,然而胡王秉的身体还是忍不住颤了一下,额上开始冒汗。

  武公侯府自立府起便是朝中的中立一派,只忠于圣上,从不结党。可到了胡王秉为世子,又在朝中有官职实权在手,渐渐受二皇子拉拢,隐隐与他站成了一派。

  圣上子嗣不丰,成年皇子中唯有一个二皇子算是文武兼备,又素有贤名在外,本以为太子之位算是稳妥了。谁知赵野忽然来犯,三皇子徐寿力挽狂澜,说动青虎将军王射风来援,与当初被赵野吓得惊慌失措,极力主和的二皇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哪一个儿子更有能力和手腕,圣上自然看在眼中。只是三皇子如此有能耐,从前岂不是在一直瞒着圣上韬光养晦,装疯卖傻?

  胡王秉和朝中的许多人最初还以为圣上会因此忌惮三皇子,认为他太有城府,心思诡谲。然而隔着一道殿门,他们只能感觉到圣殿内风平浪静,父慈子孝。

  如今王射风仍留在奉都城,他的青云骑也在城中,犹如在三皇子背后张开了羽翼。

  王射风此人性格怪异,往昔圣上仓皇逃命也不见他伸出援手,手握青云骑也只甘心在东南老巢做大周的一面屏障,守护一方。

  过去圣上不是没有想过办法,以种种手段试图分化他的势力,然而屡屡碰壁,只能任由他稳稳地盘踞东南。

  而郭素在战场上用兵如神,经军中人再到百姓口口相传,短短数日在众人眼中俨然是一副武神降世的模样了。

  胡王秉想到他的功劳,又听三皇子叫他的表字叫得如此亲昵,话里还有明显的维护之意,当即改口说,“念及有功……功过相抵?”

  徐寿轻轻一笑:“在世子看来,蔑视皇威这种当诛的罪过,也可与一次军功相抵消么?”

  胡王秉额头上已满是冷汗,一时间竟猜不准徐寿的意思了,心惊胆战地试探问道:“殿下、殿下认为应当如何罚……赏?”

  即便没有抬头,感受到徐寿投在自己身上的视线,也足以令他忐忑不已。

  好半晌,徐寿才徐徐道:“长公主徐月阳奉阴违,擅自易女而嫁,险些酿成大祸。罚徐月及其义女善兰琼褪去外衣,跪于窦家庭院,鞭打五十,以儆效尤。”

  知他原来早有决断,胡王秉慢慢呼出一口气,以额头沉沉触上冰凉的地砖。

  “建萍那柄枪也留下吧。”徐寿又慢悠悠地道。

  胡王秉的手一抖,应了声“是”,忙不迭告退后躬身倒退出了殿门。

  待他退下后,徐寿缓慢地摩挲着自己身下椅子的龙头扶手,闭眼回味着方才自己与他的对话,叹了声可惜。

  同样是高坐在此,可以俯视臣子,对他们有生杀予夺之权,一言一行皆令他们战战兢兢,反复揣度,可头上总还压着一个圣上,也无法真正坐在大殿的龙椅上面见群臣。

  如隔靴搔痒,实在算不得痛快。

  ……

  听闻胡王秉在徐寿那儿碰了一鼻子灰,王射风笑得手中的酒杯都快拿不住了。

  郭素将徐寿命人送来的枪拿在手中,沉默地看着枪头。

  过去他与胡王升是至交好友,如今也反目成仇了。

  东宫太监朝郭素谄媚地笑,又低垂眉眼恭敬地对郭素及王射风说:“太子殿下知道王将军与郭将军酒量过人,说上次便没喝过你们二人,后日在东宫设宴,务请二位将军拨冗前来。”

  王射风朝小太监虚空一推杯,醉醺醺地说:“殿下实在客气了。”

  却也没明说是去还是不去。

  小太监只负责将消息带到,便恭恭敬敬地离开了。

  郭素与王射风对坐,将长枪放置一边。

  王射风再抬起眼看向对面人时眼中清明,全不似方才醉意满目的样子。他深深看着郭素,将手中冰凉的酒杯放下,说:“从前你畏寒,房中总是放满了炭盆,冰好的酒水放一会儿都暖了。如今这里我呆着都觉得冷,你倒是不怕了。”

  他披风都未解,蓄了美须的面上隐隐带笑,因保养得好,年纪看起来不过三十余岁,神色慈爱。

  郭素偏过头,顺着支起的窗望向郑世芳送给自己的这座新宅,笑了:“这宅子我还从未住过,连被褥怕都是没有的,更别说炭盆了。”

  不过他确实是不再畏寒了。过去做谢述时,他曾在一场恶战中负了箭伤,因为箭头淬毒,虽然侥幸保住了性命,却自此落下了病根,受不住寒气。

  然而现如今这具身体格外康健,除了一开始太过清瘦以外,全无病痛,连疤痕都少。实在是他得了便宜。

  两人静静地喝了一会儿酒,王射风问:“当真不想辅佐徐寿为帝?”

  见郭素不语,看出他固执,叹道:“即便你我不辅佐,这个皇位也会是徐寿的囊中之物。难不成真带兵闹起来将皇位从徐家人的手里抢来?”

  王射风望着郭素,“到时才是真正的天下大乱啊……而且若不理会徐寿所求,也许你永远都无法平反了。瞧他的意思,手中必有足以令你平反的证据。”

  为夺天下的同时也能将王射风这一员东南猛将收入麾下,徐寿向王射风许诺,只要辅佐他登基,待彻底退兵后,他便重塑朝纲,待时机成熟立即为谢述平反。

  郭素喝光了杯中的酒。

  郭素与徐寿自幼相识,早知道他并非所表现出的那么懦弱蠢笨。徐寿的母亲冯妃胆子很小,深知皇后手段残忍,不愿自己的儿子与二皇子一争高下,只希望他可以平平安安地长大,才教他扮蠢卖乖。没想到徐寿却长歪了性子。他执意出征的目的不是为了救启源,也不是被二皇子激将,而是借此光明正大来找王射风。又驱使苏青做赵野谋臣,诱他攻打奉都城。

  此番虽是求援,却也让王射风耽搁行军。即便赵野的铁骑当真踏入了奉都城,一路杀进皇宫,杀光了整个皇室,只要有王射风相助,他就可以再打进城去,赶走赵野,顺势登上皇位。

  若非郭素将自己复生的真相告诉了王射风,与他相认,王射风也必不会顾忌奉都城内的百姓。两人有师徒之谊,只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层关系。

  徐寿是恩师冯迁留存在世的唯一血脉,郭素心情复杂至极。他之所以能说动王射风出兵,是因为他当着郭素的面拿出了半边青云令。

  这半边青云令是当年郭素还是谢述时随身携带的。他和王射风将青云令一分为二,二十万青云骑也只听命于他们二人。而他的这一份,却落入了徐寿的手中。

  圣上冤死谢述,王射风恨不得生啖其肉,但他答应过孝文皇后,永不来犯,也永远不会伤害徐昌。其实就算徐寿不拿出那半边青云令,他大概也会同意出兵的,因为他看出了徐寿取而代之的野心。

  “罪臣谢述……便是罪臣谢述吧。”郭素低头一笑,忽然释然了。想到自己借郑世芳之力追查真相如此之久,罪魁祸首竟是恩师的外孙。

  “那就还天下一个海晏河清!”王射风难得高尚一回,举起酒杯,对郭素慨然道。

  郭素摇摇头,与他碰杯,轻笑道:“只愿尽力而为,不负祖父与伯父遗志。”

  两杯相撞时,他再次想起阿瑜。

  一定要找到她。

  这是他最大的愿望。

  ……

  近几日居然又开始下雪了。雪灾更加严重,明明春天早就已经到了,大雪依然不停。

  有人查出宦贼郑世芳与长公主徐月私下筹谋已久,觊觎皇位,意图推举傀儡皇帝把持朝政,又以私养的道士诅咒圣上,以至于圣上忽然缠绵病榻,呕血不止。

  外面民谣渐起。

  歌谣中指责徐氏皇室昏庸无道,不以赵野为害,反而为皇位稳固怨死忠臣,以至于生出父杀子,母杀女此等有悖伦常的恶事,因此上天降下惩戒。

  圣上念及血脉亲缘,只将徐月贬为庶民,仍没有平息这些声音。最后是新太子以铁血手腕压制,才渐渐无人敢提了。

  可等到太子诞辰,有媚上者费尽心思上供了一块巨大玉石作为贺礼。

  众宾客宴饮正欢时,太子命人将玉石推入庭中,与宾客一同赏玩。可等拉开蒙着玉石的红布后,玉石却轰然碎裂,内侧隐隐可见一道血色内纹。

  上面刻写着:徐氏王朝,气数将尽。

  ……

  冀州,河阴郡。

  “乌云塔又在打人了。”

  窦瑜用早饭的时候,茂娘站在一旁忽然说。

  窦瑜正在出神,筷子尖戳在盘中的青豆上滑了一下,听到茂娘的话才回过神来凝神去听,果然听到了鞭子的抽打声。

  鞭子的声音入耳时并不算十分清晰,因为两人的院落相隔了好一段距离。只是清晨府中格外安静,茂娘又对这鞭声敏感,一听便知一定是乌云塔在执鞭打人,整片后背都凉了。

  茂娘不是爱管闲事的性格。但她是汉人,即便如今冀州多与巴舒族通商,两族混居,此地汉人依旧保持着饮食习惯和信仰。汉人多信佛教,对佛教中人有着一股天然的敬意在。

  “无难师父是佛教高僧,不该受此折辱。”茂娘轻轻地说。

  如今各州分制,节度使成了一镇之内的土皇帝。有些州境内法纪全无,极为混乱。按理说在赵野管制下的冀州不该如此,可此地郡守依旧作威作福,因推崇道教大肆烧毁强拆佛寺,许多僧人无处可归,流落在外。

  乌云塔偶然得见无难生得好,竟将他强抢进府。窦瑜原本还不知道这件事,因为她一直在院中鲜少出门,是茂娘听来的墙角,悄悄说给她听。

  赵野和乞也夏结盟已久,且他的正妻还是乞也夏同父异母的姐姐苏木贞。

  都达强占了父亲特木根的女人后,女人生下了乞也夏。乞也夏的母亲去世得早,苏木贞待他亦姐亦母,所以姐弟间的关系极为亲密。

  乌云塔是苏木贞嫁给赵野时,带来的与前一任丈夫生下的女儿。

  这些也都是茂娘讲给窦瑜听的。

  外面想娶乌云塔的人,能从冀州河阴郡的长街上一路排到府门前,因为她生得实在美丽,而且身份高贵。可她的脾气又实在太差了。

  原本茂娘也是乌云塔院子里的人,才二十三岁,模样生得秀雅,唯独脸上两道血疤醒目骇人,破坏了整张脸的美丽。

  乌云塔下手极重,将茂娘打得浑身都是伤疤,脸上的两条血痕也是一新一旧。

  窦瑜被赵野遣车马下属送来府上的时候,正撞见乌云塔在打她,右脸那条血痕就是窦瑜眼睁睁看着乌云塔抽出来的。但乌云塔身边的下人至少脸上都干干净净的,远没有茂娘这么凄惨。

  后来窦瑜才知道乌云塔很不喜欢汉人。即便她的继父赵野也是汉人,但她从不掩饰对汉人的厌恶。

  乌云塔身边的下人几乎都是巴舒族人,下人的装束也是巴舒族惯常穿的,直筒锦袍及马鬃与红绳编成的腰带。模样都是圆圆的脸,平平的颧骨,大大的眼睛,打着单侧的耳孔,耳垂下缀着一颗打磨得光滑的黄色珠子。

  茂娘则是她在府外与人比箭赢来的,从前是冀州陆家三郎陆双羊的小妾,自从到了她身边,就成了她的出气筒。

  来到窦瑜身边服侍后,茂娘才渐渐开朗起来,对窦瑜说一开始她还知道护着自己的这张脸,毕竟没有女人不爱美,可日子久了也就认命了。

  有时候在鞭子底下学会做个木头人,反倒比知道躲避时挨打挨得少一些。

  这座宅邸的主人名义上是赵野,可因为他长年不归家,女主人苏木贞便成了府中的一言堂,府里大小事都要经她过目,得她首肯。

  且苏木贞十分具有“领地意识”,她将赵野宅中其余姬妾子女都挪去了外面的宅子里。独留自己和长女,以及她为赵野生下的才四岁大的小女儿赵赤格居住在老宅。

  她还将府中的下人慢慢更换成了巴舒族人,有的是她的陪嫁,有的则是她特意着人采买来的。除了赵野回府时单独居住的那间院子里留下看守他卧房和书房的将士外,就连厨房烧火的都是梳辫子的巴舒族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9页  当前第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走失的郡主回来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