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邀请的代价_分节阅读_第269节
小说作者:抱月惊风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19 MB   上传时间:2022-05-04 21:39:06

  蔡文在回答前先清了清嗓子,“以往的献礼片都是从一个概点出发去看对家国的影响,比如建国之前,建军之前。然后我当时接到这个项目,第一时间的想法就是:建国建军固然重要,可真正起到重要作用的,还是那些内心已经觉醒的年轻人们。所以当时就有了《青花》这个名字,以此来致敬那些年里,为祖国做出贡献的男女们。他们虽然不在,虽然已经老去,可他们的意志永远年轻,会被更多的年轻一代传承下去。”

  作为话中的年轻一代,李幼荣鼓掌时十分用力,手心都有些红了。

  依次过来,很快就轮到李幼荣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特意安排的,采访李幼荣的居然是老熟人朱宇。他起身,拿着稿子,脸上是极为友善的笑容:“首先先恭喜一下李易铭,你能靠花时这个角色拿奖,确实实至名归。”

  李幼荣坦然一笑,“其实我也没想到献礼片也能去评奖,拿奖。”

  “其实《青花》严格来说,可以称得上是文艺片了。”朱宇先是看着蔡文捧了一句,待到他心花怒放之后,才继续问李幼荣:“我其实有一个关于电影想问一下你的看法。”

  李幼荣握着话筒点头:“你说。”

  “电影中花时一直不肯给日本人唱戏,后来被逼的没办法,甚至还用最极端的方式去反抗。”朱宇缓缓道来,声音通过话筒响彻整个放映厅,“那我也了解过,李易铭你是京戏出身,前几年甚至还去国外演出,也接待过不少外宾,作为同样的京戏传播者,我想问问尼是怎么样去看待当时花时的心理的。”

  这个问题提得很辛辣,答不好或许就要成为事故了。

  甚至还有不少人在嘀咕,这个记者不会是故意找茬吧。

  蔡文歪着身子,注意力全放在李幼荣身上。

  当然,这样做的不止他一个人。

  李幼荣是在心里深思熟虑后才开口回答的:“我记得几年前,我家人在国外的拍卖会上给我买来了一套点翠头饰。那套点翠十分漂亮,是清朝时的古物,几百年了至今都保持着光泽——当然,保存得也十分完好,我甚至数次戴着它去演出。”

  “因为那些年的动荡,咱们国家流出去的宝贝着实不少,像近年来国家还召起了数次【国宝回家】的活动。按有些人的说法,古董是整个人类的祖先留给现在的我们的礼物,我们应该公平对待,不该有国界,不该有【因为你是哪国人,就不配有其他国家的古董】这种想法。这种说法我在很多地方看到过,听到过。当然,或许说这些话的人,只是在追求平等,追求一种文化的共通。每个人的思想都是自由的,他们这样想并没有错,可是我个人觉得,【国宝回家】,必须支持。”

  “一来,当时它们是在那种环境下流出去,咱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无他法。如今有条件了,政策允许了,把国宝接回来,又为什么不可以呢?我们这种举动,其实是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强盛,同时——不也是对前人的证明吗?因为有你们的努力,中国真的强大了。你们无私付出,后辈也没有懒惰懈怠,我们的国家正在一点点的变好,正在飞速发展,或许有一天,将重回世界之巅。”

  这句话说完,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

  朱宇点着头,却又问:“这与花时的心理又有什么关联呢?”

  李幼荣本来也没想糊弄过去这个问题,他继续说:“古董确实没有国界,可是拥有古董的人有国界,更重要的事,古董本身的历史意义就是有国界的。每件出名的古董背后都有故事,那些故事要是翻译成外文说给外国人听,他们能完全明白吗?就算他们对中国文化再怎么研究透彻,他们能真正体会到中国人面对那一段历史的心情与感受吗?这个道理放在戏曲身上也是一样的啊。就算是给没有上过学的的人听《贵妃醉酒》,他也能明白这一段戏背后的意义。戏曲本身,出于俗流,如今变成艺术登于高堂,也是因为其本身就拥有了无可替代的历史意义。”

  “花时不肯给日本人唱,是整个中国民族骨气的象征,如今戏曲被广为人知给外人表演,恰好是中华民族强盛的象征!有些东西,不是你想要就能要,还得看人家愿不愿意给你。”

  李幼荣说完这句话看到又有人激动地想要鼓掌,连忙伸手压了压,继续说:“当然,这也只是从我的角度看,我自己的观点。求同存异,或许有些人有另外的想法,可不代表我说的就是对的,你说的就是错的,这其中的差异是每个人的想法不同罢了。”

  朱宇点头,这才心满意足的做下去了。

  等到满堂掌声过,李幼荣把话筒给了旁边的邓泽阳。

  给邓泽阳提问的记者,出发点也相当辛辣。

  然而邓泽阳也是一颗红心啊。

  等记者问答结束,广电来的领导都忍不住笑着夸奖:“怎么这是,做了一堂思想课啊。”

  《青花》就是从另一方面描绘了那个时代。

  当天下午,网络上就陆续被电影《青花》的各种相关问题刷屏:

  【我辈当自强,我辈需自强!】

  【细数民国到底有多少像“花时”那样的“炮灰”。】

  【攻破县城,他只做了一件事。】

  【首映礼上,面对记者的辛辣提问,李易铭这么回答……】

  同时票房与口碑也在成倍的增长。

  有不少网友推荐说:或许这可能是唯一一部影片评分可以上7分的献礼片了。

  事情也真的如此。一个月后,当《青花》以十一亿的高票房下映时,合法影评网站的《青花》评分,都是7分以上。

  同时一同被认可的,还有李易铭,邓泽阳,周济怀这三位小生的能力。

  有知名影评人调侃:几年前,娱乐圈还叫文娱圈。那会儿正值小生青黄不接,国内没办法,只能疯狂引进外国片,白白造就了一大批外国演员入境捞金。可如今,我们终于有拿得出手的小生了!

  李幼荣一手拿着国际大奖金狮,一手握着权威大奖金像,可谓是小生界扬眉吐气第一人。

  而邓泽阳,国内电视剧届的三座大奖已经集齐两座,如今看他参演《青花》时的状态,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就能拿全三座大奖。

  而周济怀……

  实力大家都看得到,可不知为什么,就是不怎么得评委老师喜欢。

  周济怀拿得奖,屈指可数。

  他原本不是很在意这件事,可找你生了娃之后……

  以后等娃长大了,他用得有个具体的东西让娃知道他爹到底有多厉害啊!

  李幼荣知道他这种心情,便推荐他去演文艺片试试。

  不是都说文艺片好撸奖嘛。

  周济怀当时还拒绝来着,可不到一星期,他就打电话给李幼荣说他已经试镜成功了。

  可不就是个文艺片?

  李幼荣笑着给他说加油,再休息了阵子,谈好的舞台剧也要开始排练了。

  这对他来说,又是新的体验。

  ‎

第246章 发福啦

  李幼荣作为临时演员加入人艺排练的第一部 舞台话剧就是《茶馆》。

  《茶馆》作为人艺的经典话剧,从1958年3月29日,在首都剧场首演到如今,《茶馆》已经累计出演700场,演员也换了两代,出演茶馆的三代演员,每一代人都演出了自己的特色。

  李幼荣在人艺报到后,第一天就跟着各位老艺术家们参加了数次研讨会。这次《茶馆》再被拿出来重演,意义重大,马虎不得。李幼荣也是跟着跑了很多次会议才在导演的拍板下,确定出出演【二德子】这个角色。

  二德子是《茶馆》中第一幕中的一个人物,是一个在善扑营当差的打手,人艺话剧中对他的评价是“狐假虎威,小小恶霸。本领家传,软欺怕硬”。

  在第一次正式开会之前,与茶馆结缘了三十余年的杨树春老师还提前给李幼荣做心理准备。他是担心李幼荣会犯年轻人浮躁的通病:“【茶馆】里无龙套,只有人物。你可不要小看二德子这个角色啊。”

  李幼荣知道他一个编制外的演员能进人艺学习有多么不容易,哪里会对角色不满,或者是小瞧的?他当时就请杨树春安心:“老师您放心,我一定会拼命演的。”

  李幼荣并没有食言,彩排一开始,他就拿出拼了命的劲头去演。

  台词方面,每一句台词的力道,重音,停顿,还有口音,及说话方式,有时李幼荣有感悟,就要变个好些遍;姿态动作方面,李幼荣刚开始是完全跟着导演的要求来,等后来自己对角色有自己的感悟了,他就开始在上头变动。

  后来导演发现他的变化,反而挺高兴的。

  “你看现在有些戏剧大学教表演啊,脸哭就是普通的哭,教笑就是普通的笑。要是有灵性会钻研的孩子还好,没灵性的,浑身匠气的,她能把林黛玉和薛宝钗演成一个样子。但是咱们人艺不这样,人艺的演员,一个人是一个样,每个人有自己的表演风格,自己的表演特色。”

  李幼荣的二德子,是属于他自己的二德子。

  “现在的娱乐圈,我看到有些公司开始给出道的新人贴标签,用单一的性格来确定他以后走的路——这叫什么?这叫没特色啊。你在媒体在粉丝面前树立的性格再独特,你的业务能力单一那也没用啊。大红是一时的事,或许靠这个标签吧。但是要想做娱乐圈的常青树,你就得有自己的演技特色。”

  李幼荣听到这番话,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或许,牟志当时把李幼荣推荐来人艺,就是为了给他寻找自己演技特色这条路上放一盏明灯。

  排练的这整整八个月,除了杨树春,另外一位已经消失在大众眼前很久的,曾经有【戏精】之称的冯征明有时空下来,也会去格外关注李幼荣。

  期间,白巧霞也过来旁观了几次。

  当然还有牟志。

  有一次彩排时,李幼荣还在台下看到了“国师”苏北。

  还有指导了奥运会的总导演何其。

  这些都是熟人。有专门来看他的,也有只是路过的。

  但毫无例外,他们都会去找人艺负责人问李幼荣的表现。

  虽然没有媒体,没有粉丝,可只要想到这些提点过他的,帮助过他的前辈们对他如此关注,李幼荣就觉得芒刺在背。

  他不能辜负人艺的信任,更不能辜负老师们的信任。

  于是在正式演出前两个月,李幼荣停掉了自己所有的形体项目,开始增肥。

  这一胖,就是30斤。

  完全只为了濮厝的那一句话:

  “我们北京人艺的演员很幸运,有机会去演《茶馆》这样的经典,好的剧本是锻炼人的,经典也是可以造就演员。”

  为了《茶馆》,李幼荣甘心奉献。

  从排练开始到正式演出这期间,李幼荣在大众面前足足消失了一年半的时间。

  这一年半里,娱乐圈又更新换代了两波。

  邓泽阳和周济怀迎头而上,各自在电视剧界和电影界人气与实力更上一层,而原本前途大好的陈曼心却因为孩子的原因淡出了娱乐圈。

  还有骆飞,他的病情得到控制后又开始接戏,又夺得了今年金马奖的影帝。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影帝热门其实是周济怀。

  颁奖典礼过后,今年的媒体不知道是真的心疼周济怀三次冲奖失败,还是为了蹭【天选之子骆飞】与【中国小李子周济怀】这两个热搜,一干报道都对周济怀十分仁慈。

  其实后来有人细细分析,也不是因为周济怀在电影里表现不如骆飞,只不过刚好是因为骆飞主演的电影的题材,迎合了所有评选老师的胃口。

  选剧本既是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啊。

  再来就是正东强推的张轩松。他也凭借两部大热的古装剧正式得到了外界“古装王子”的称呼,再加上前些年积累下来的底蕴和今年膨胀起来的人气,势头与邓泽阳各占一半。

  只不过后者的演技……

  张轩松时常被拿来与邓泽阳对比,也不是公司主动买的通稿——正东还不至于做出捆绑别人这种事。主要是媒体想看这个热闹,写这些出来也有人看。这些帖子在各个地方轮了一年,弄得一些不知道的以为张轩松和邓泽阳是同期的人。

  虽然演技没得比,可因为演的偶像剧,张轩松的人气是比邓泽阳要高的。当那些年纪小的粉丝第一次在网络上对邓泽阳开撕的时候,张轩松本人就有些慌了。

  他就差发微博公知诸位:我是后辈我真的是后辈啊!

  正在人艺窝着的“正东一哥”李幼荣跟邓泽阳才是同期好吗?

  小粉丝们显然不懂啊!她们在招惹了一波邓泽阳后,又开始反过来骂李幼荣了。

  “李易铭是谁啊?没听说过啊,他凭什什么当正东一哥啊?”

  这样的言辞铺天盖地,包括李幼荣“铭牌”在类的各种网友,几乎要被她们给笑死。

  “李易铭是谁啊,没听说过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30页  当前第2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9/33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邀请的代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