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年代青云路_分节阅读_第165节
小说作者:鹿子草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22-06-04 12:47:14

  宋恂前段时间忙工作,把航模比赛的事忘了。连航模都没做,自然不可能去市里参加预选赛。

  结果前几天接到通知,他居然莫名其妙地入围了省运会!

  原因是全市只有两个人报名参加了这个项目,这两个人甚至不用去市里参加比赛,就被市体委直接报送去省运会了。

  市体委的邢主任还给宋恂打电话开玩笑说,航海模型的名额总算是凑齐了。

  往年只有一个人参加。

  “模型的事不用着急。”项小羽嗬嗬嗬地笑,“没准儿连省运会也不用参加,就能让你直接晋级全运会呢!”

  宋恂有点尴尬地摸摸鼻子,在她屁股上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行了,我听到你二哥的喊声了,赶紧走吧。”

  项小羽俯身在儿子和侄女脸蛋上亲了亲,背着包跑了。

  目送媳妇跟项家人汇合,宋恂收回视线,与床上的小女娃大眼瞪小眼。

  丫丫只比双胞胎提早出生一个礼拜,不过,个头却好像比自家的双胞胎大了至少一个月。

  这会儿双胞胎还跟两只小猪仔似的躺在床上酣睡,而丫丫却瞪着眼睛四处看。

  小丫头瞄到宋恂后,皱着眉头死死盯住他,看了半晌后突然咧嘴笑了起来。

  宋恂逗着小姑娘笑了一会儿,心想,还是小丫头好啊,又乖又爱笑。

  他把三个孩子放到大床中间,旁边用棉被挡住。

  又将一个简易工作台推到了床边放好,坐在工作台后面组装模型,抬头就能看到这三个娃的情况。

  因着两个妈妈离开前把三个孩子都喂得饱饱的,所以一大三小的相处还算和谐。

  室内很安静,宋恂埋头鼓捣自己的模型,尽量不弄出声响。

  不过,床上的小丫头刚闭眼睡着,自家院门外就传来了熟悉的喊声。

  “宋主任在家吗?”

  宋恂透过窗户向外望,发现是郑孝娘站在外面。

  他将手臂伸出去,招手让对方进来。

  两人站在堂屋和里屋的交界处,宋恂能随时注意到几个孩子的动静。

  “你今天不是值班么,怎么跑到我家来了?”宋恂轻声问。

  郑孝娘抻着脖子往里屋的床上眺望一眼,笑问:“宋主任,看孩子呐?”

  “嗯,”宋恂给他搬了一把椅子,“有啥事坐下说吧。”

  “嗐,萧书记特意派我来瑶水通知你的。”郑孝娘咧嘴乐,“我不是今天值班嘛,早上接到了县委打过来的电话,组织部的同志让你明天上午去县里一趟。”

第99章

  盛夏的日光分外灼热, 随浪而来的海风,也吹不尽海岸上的燥热喧嚣。

  项小羽光脚踩在发烫的沙滩上,挤在人堆里向码头边印有“妇女三八号”的渔轮上张望。

  “看到小鸿了吗?”苗玉兰眯着眼睛问。

  “我好像看到了, 穿着一件蓝色制服的。”项小羽不确定地答。

  “那船上的船员都穿蓝色制服。”

  岂止是看不清人,若不是渔轮上印着登记号,他们连项小鸿所在的渔轮都未必能找到。

  伏季禁渔期宣布结束, 这会儿正是开海时节, 海面上桅杆林立,泊舟如蚁。岸边停靠着一排排的渔轮、机帆船、线外捕捞船和各种规格的木帆船。

  开海季,又有全省第一支女子渔轮试航的噱头在, 今天海岸上围观的群众特别多。

  不但有渔民和船员家属,还有由县渔业公司,县水产局和县妇联请来的各大报社的记者。

  瞧见那些挎着照相机的记者, 项小羽摸摸胸前的照相机, 嘀咕道:“早知道有记者来拍照, 我就不带照相机了,这么多人在, 我总怕把照相机挤丢了。”

  苗玉兰也惦记着帮大闺女拍照呢,第一次正式驾驶渔轮出海,多有纪念意义。

  “这死丫头也不说下船来找找咱们, ”苗玉兰踮着脚往码头望,“那么多人咱们想挤都挤不上去。”

  “我大姐肯定还在检查船上的设备呢,听说她们这个‘妇女三八号’的机械化程度特别高, 出海捕鱼能给女同志省不少力。那么多设备她不得挨个检查检查呀!”

  项小羽口中劝着母亲,目光在人群中虚虚晃了一圈, 终于在最前方看到一个熟人。

  她拉着爹娘哥嫂蹭过去, 笑着与对方打招呼。

  尹琼华停下与人交谈的动作, 拉住项小羽的手问:“来看你姐姐的吧?”

  “嗯,但是人太多了,前面那些人不让我们上船,我还想给她拍相片呢。”

  “三八号是第一次启航,今天比较忙,她肯定顾不过来。拍相片的事不用着急,”尹琼华将身边的女同志介绍给她,“这是《新华妇女》的崔副主编,她就是专门来采访三八号和你姐的,一会儿跟着渔轮一起出海,会帮你姐拍照片的。”

  她又转头与崔副主编说:“关于项小鸿的成长经历,她的家人比我清楚,可以请他们给你介绍一下。”

  听说人家记者是专门采访项小鸿的,项家人顿时就有话聊了。

  “我家小鸿从小就学习好,是我们生产队里少有的初中生。”

  “她之前参加过高级船员鉴定考试,听说总共五十个人考试,只有五个人的十二门功课全部及格,其中就包括我家项小鸿!”

  “我姐的目标特别坚定,好几年前就想当女船长了。为了能当上女船长,有个很不错的单位,让她去当副厂长,都被她拒绝啦!”

  ……

  旁边不知哪个报社的记者挎着照相机窜出来,插话问:“那项小鸿的丈夫和孩子支持她的航海事业嘛?”

  项家人:“……”

  瞬间没有了聊天兴致。

  “我家小鸿为了海上训练和实习,一直拖着没有结婚。”苗玉兰骄傲地说,“不过,已经有对象了,对方与她的职业差不多……”

  项小羽赶紧拉住还要继续爆料的老娘。

  她姐跟那个军官的事还八字没一撇呢,现在说出去不要紧,但万一以后吹了怎么办?

  然而,现场的情况也并没给苗玉兰更多时间来吹嘘自家大闺女。县渔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和生产队的渔民们,在沙滩上挑起了数挂红彤彤的鞭炮。

  九点五十分,所有鞭炮和锣鼓唢呐声同时响起。

  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船员们喝了出征酒,随后不知从哪条船上开始的,大家纷纷拉长调子高声喊道:“开海啰——”

  项小羽始终注意着“妇女三八号”上的动静,发现自家大姐终于出现在甲板上,她赶紧晃着父母的胳膊,示意他们往船上看。

  “我大姐我大姐!”

  似是感应到他们的目光,项小鸿也准确地望了过来,脱下帽子冲着家人的方向用力挥了挥。

  她今天身着渔业公司统一的蓝色制服,发型也是女船员们统一的齐耳短发。作为驾驶员兼代理船长,与其他船员唯一的不同是,她还戴着一顶同色的帽子。

  项小鸿仰脖干了同事递过来的出征酒,再次与岸上的家人们挥手后,戴上帽子返回了驾驶室。

  十点十分,随着数支渔轮上的汽笛长鸣,首次出海作业的“妇女三八号”缓缓驶离码头,被所有渔船谦让着,率先冲向了大海。

  望着渔轮远去,岸上的项家人继续保持着挥舞手臂的动作。

  项小羽一面拿出手绢给母亲擦眼泪,一面抽噎着说:“哭什么,我大姐这次发达啦,以后就是全省第一个女船长了!”

  苗玉兰在她手背上拍了一下,接过手绢咕哝:“我这是喜极而泣!你姐太不容易了,第一个女船长哪是那么好当的,你没看见她满手的茧子啊!这份钱哪是那么容易赚的!”

  *

  项小羽看过大姐的出征仪式,返回瑶水大队时,已经是下午了。

  匆匆忙忙迈进自家小院,刚进门就听到了里屋此起彼伏的哇哇哭声。

  房间里,尿布和奶瓶散乱得到处都是,吉安老老实实地躺在床上,直勾勾地盯着在爸爸怀里呜呜哭的姐姐和弟弟。

  见到项小羽进门,宋恂简直如蒙大赦,等不及对方去洗个手,就将一直抓着他胸口找奶吃的延安塞进了她怀里。

  “赶紧管管你儿子,这臭小子真是不得了。”他单手抱着丫丫,空出一只手擦了把额上的汗。

  “怎么造成这样?”项小羽有些好笑地将儿子接过来,还不忘吐槽,“你不是说自己能照顾三个孩子,让我放心出门嘛?”

  “刚开始我们四个相处得确实挺融洽,不过等他们觉得饿的时候就不怎么好了。”宋恂指着床上的奶瓶说,“我给他们泡了奶粉喝,不过除了咱们吉安听话地喝了,另两个都不买账。”

  看着像小猪仔似的抱着口粮猛吃的延安,宋恂开始告状:“这小子特别能嚎,而且很容易被别人影响。他哥哭的时候,他要跟着嚎两嗓子,他姐哭的时候,也要陪着嚎半天。”

  项小羽在儿子汗津津的脑门上擦了一把,理由都是现成的,“我们还小呢,等到长大了就不哭了。”

  没了小伙伴一起哭,丫丫眼里含着一汪泪,也渐渐歇了声响。

  宋恂将小丫头也送过去,让她也跟着蹭点口粮吃,口中愁道:“延安不吃奶粉可不行,明天你就得去上班了,哪有时间给他们喂奶?当初真不应该把公社的院子退了,再租两个月就好了。”

  “没事,早上喂饱以后,我中午骑着电驴子回来给他们再喂一次。其他时间让大嫂帮忙喂。”项小羽笑道,“大嫂本就因为跟我借钱买房,有些过意不去。听说我要回去上班了,她主动提出要帮咱们喂吉安和延安。”

  宋恂心想,奶量都是有数的,大嫂帮忙带孩子还行,但是一个人喂三个孩子还是太勉强了。

  他将上午郑孝娘来过的事,说给了项小羽听。

  项小羽的反应极快,瞪大眼睛问:“你不会是要去县里上班了吧?”

  “不一定。”宋恂迟疑着说,“不过,以咱家眼下的情况,去县里工作并不合适。”

  万一两地分居,把两个孩子留给她一个人,她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根本就忙不过来。

  “怎么不合适呢?”项小羽猛地抬头,急道,“要是真能去县里上班,你可不许拒绝,知道不?县里可比咱们公社和生产队的条件好多了,机关单位还有托儿所和幼儿园。我早就盼着能去县城住啦!”

  宋恂在她头上抚了抚,笑道:“明天去县里看看情况再说吧,一切服从组织安排。”

  *

  次日上午,将第一天上班的项小羽送去了电台,宋恂乘车前往了县委大院。

  组织部的高部长单独与他进行了组织谈话。

  “听说你最近刚当了父亲?”高部长靠在椅背上,端起茶缸示意宋恂喝茶,营造出的谈话氛围看起来很轻松。

  宋恂喝了口茶,笑着点头:“对,我爱人生了两个小子,快四个月了。”

  “呵呵,两个小子可不好带,这会儿正是需要人照看的时候,你的任务可不轻松。”

  宋恂顺着他的话说:“带两个孩子确实不容易,不过这阵子单位的事情比较忙,家里都是我爱人和岳父岳母照顾得多一些,多亏有长辈帮衬。”

  高部长已经提前看过宋恂的档案,也与相关的同事领导从侧面打听过他的情况。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56页  当前第1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5/35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年代青云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