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年代青云路_分节阅读_第260节
小说作者:鹿子草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22-06-04 12:47:14

  宋恂在党校接到媳妇来电,听说小儿子因为跑肚而错过了跑步,也是无话可说了。

  项小羽在电话里哈哈哈了足有一分钟,才心满意足地放下电话。

  理论进修班即将迎来新一轮的考试,常云海又在宿舍里抠脚揪头发,见他一脸笑意地进门,便好奇地问:“宋哥,有什么高兴事,笑成了这样?”

  宋恂不忍心将小儿子的糗事分享给外人,便只说:“我儿子在幼儿园里当了大班长,回头我们一家要给他庆祝一下。”

  “哈哈,你们这是老子英雄儿好汉啊,爷俩同时当班长了。”常云海夸了一句,又向他伸手说,“把你《资本论》的笔记借给我看看。”

  宋恂将本子递给他说:“我笔记记得比较潦草,你现在不是跟袁梅关系不错嘛,她的笔记比我的好多了,还是去借她的笔记看吧。”

  袁梅是打算留校当老师的,因此她把每一门课的笔记都整理得非常细致,力求以后给学生上课的时候,这些笔记可以被直接拿出来当教案。

  而宋恂的笔记就不太行了,他目前要上的课比理论进修班的多一些。

  县处班教经济学的钟老师几乎每个礼拜都要布置论文任务,所以时间有限,宋恂的笔记做得相当跳跃,只有自己能懂的那种。

  “哎,我一个大男人,不好意思总往女生宿舍跑。”常云海摸了摸鼻子。

  “你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跟她借。”

  “算了算了,总跟人家借笔记不好。”常云海摇头。

  他自打上了这个进修班,一半时间上课,一半时间上班,所以几乎每次考试都会有一门不及格。

  他都快成为进修班的笑柄了。

  眼瞅着马上就要进行新一轮的考试,他这次学乖了,特意跟单位领导请了假,提前大半个月就把自己锁在校园里苦读,不信这次还会不及格!

  只不过,袁梅的笔记做得好,在理论进修班里都是出了名的,人家这几次考试的成绩也能排进前十名。

  他去跟袁梅借笔记,总感觉是差生向优等生低头,怪不自在的。

  而且让他在袁梅跟前特别没面子。

  常云海转移话题问:“宋哥,你们明年就可以分配了,你打算直接毕业分配工作,还是去参加实习啊?”

  “还没想好,可能会先去某个单位实习吧。”

  如果选择直接分配,他必须在今年年底之前尽快作出一些成绩。

  十二月的时候,党校就要统计进修班学员的分配意向了。

  像他们这样的在职干部,可以跳过实习期,直接分配工作。如果他报名了,就会在明年春节前后,被分配去新的工作岗位。

  不过,宋恂实在不想做理论工作,就只能在今年的经济学课堂上使使劲。

  他这段时间经常跟苗利民一起吃饭上课,也听他提起过南湾那边购买尾滑道渔轮的最新进展。

  前几个月,南湾县几乎是掏空了外汇家底,又去地区借了一些,才向日本订购了一对尾滑道渔轮。

  然而,相较于庞大的生产需求,这两艘渔轮的作用真的是杯水车薪。

  全会以来,经济政策放开了很多,宋恂最近正合计着,尝试探讨一下用补偿贸易的方式,从国外进口渔轮的可能。

  他生出这个想法以后,也与苗利民沟通过。

  这次对方倒是没有一味地泼冷水。

  “我这两个月的学习也不是白学的,领导干部确实需要拓宽那个什么国际视野。你要是实在想发表这方面的论文,我可以跟你一起干。毕竟我是在职干部,可以帮你分担一些火力。”苗利民抽着烟说,“这个办法可以先提出来,哪怕南湾用不了,也能让其他渔区的兄弟单位试一试。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呀!”

  宋恂笑道:“我自己署名也没什么问题,反正我只是个党校学员,这个办法提出来,只能算是学术界内部的探讨,对我个人的影响有限。至于您嘛,还是别蹚这趟浑水了。”

  “你先搞吧,咱们好多干部都不懂补偿贸易是咋回事,也不知道怎么搞。你要是能给详细科普一下就最好了。要是这种办法真的可取,到时候大家随手拿过来就能用。”苗利民心里琢磨着,结业回南湾以后,也要尽快在会上讨论一下搞补偿贸易的可能。

  “我的经济理论水平有限,要想写得详实,还是得找钟老师帮帮忙。”

  *

  常云海还在学校里认真苦读备考的时候,宋恂已经不务正业地研究起了补偿贸易。

  党校图书馆中关于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少,宋恂便在下课后去了一趟省大,借来了他媳妇的图书证。

  也正是借此机会,终于让项小羽实现了那个与小宋哥在大学里一起上自习的愿望。

  宋恂垂眸翻着书页,突然抬手捏住身边人的下巴,帮她将脑袋转了回去。

  项小羽捂着嘴无声地笑,在周围扫视一圈,确定没人注意到这里,便靠近他一些低声道:“难得在学校里见到这么俊俏的男同学,我得抓紧时间欣赏欣赏。”

  今天宋恂穿了她最喜欢的白衬衫,稳稳戳中她的审美点。

  “遇到一个长得好的,你就要欣赏欣赏?”宋恂斜睨她一眼。

  “那到不会,我这个人对男人很挑的!”项小羽戏精附体,“我老公长得特别俊,跟你不相上下!一般的男同学我可瞧不上,你还是第一个被我在学校里相中的男同学呢!”

  “你在学校里调戏男同学,你老公知道么?”

  他们说话的声音极低,但是在图书馆这种安静的环境里也会显得突兀。

  宋恂收起书,打算先把戏精带离图书馆。

  “我老公可大度啦,不会在意的。”项小羽一路小跑尾随他出门,随手从兜里掏出几张饭票,大方道,“同学,赏脸一起吃个饭吧?我请客!用我老公的饭票!”

  宋恂看了眼手表,确实到了晚饭时间,他迟疑着开口说:“同学,可是我已经结婚了,跟其他女同学一起吃饭,我怕我媳妇不乐意。要不你先问问我媳妇吧?”

第162章

  温柔自认为她这四十多年的人生经历是相当丰富的。

  年轻时在欧洲留学, 当过驻外记者,睡过豪华套房的弹簧床垫,也体验过干校的草席土炕, 遇见过正人君子,也见识过魑魅魍魉。

  阅历已然如此丰富, 本以为没什么事能让她露出吃惊神色了。

  然而,她这是在图书馆门口, 看到听到了什么?

  她那个新闻摄影课的课代表,不但公然在学校里招惹男同学, 居然还光明正大地说出了, 用自己老公的钱和饭票请客这种话……

  项小羽在她的印象里,一直是个积极上进的女同学,而且时常要在班级里提一提自己的老公和孩子。

  她以为对方是在用这种方式躲避那些不必要的烂桃花。

  没想到,真正的原因是班里没有能被她相中的男同学……

  77、78级的学生入学以后, 校园里确实有很多改变, 尤其是开过全会后的这半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春风最先吹进了大学校园。

  她也听到了一些风声,某些人在感情上追求浪漫主义,相对比较开放。

  但那些人的开放,温柔从来没见过,今天倒是从她课代表的身上见识了!

  可以说, 公然与男同学在图书馆门口调情这件事, 彻底颠覆了项小羽在她心里的固有印象, 也挑战了她的三观和道德底线。

  ……

  幸亏宋恂的耳朵好使, 听到身后有脚步声时, 下意识回头瞄了一眼。

  否则他媳妇就要成为温柔老师心目中, 不安于室的典型代表了。

  对上人家的眼神,他便百分百肯定对方已然听到了他们夫妻间的玩笑话。

  他在项小羽那成堆的相片中,见过这位温老师。

  于是,立马从被搭讪的男学生这个角色中跳出来,换上一个温和有礼的笑容说:“您是温老师吧?久仰了!我是项小羽的爱人,经常听她在家提到您!”

  温柔:“……”

  宋恂也不用人家回应,自顾自地继续道:“自从她上了您的摄影课,又当上了课代表,摄影技术突飞猛进!我家双胞胎儿子的相片都是出自她手的,我父母也都夸您教导有方。”

  温柔回以微笑。

  听完对方近乎报户口似的解释,她相信了两人的夫妻关系。

  项小羽心里有一瞬的尴尬,不过眼前的情形让她没时间继续尴尬下去,赶紧换上一个笑脸,用尽量自然的语气说:“温老师,您也来图书馆看书呀!这是我爱人宋恂,正在省委党校进修呢,今天是来咱们学校借书的。”

  温柔的视线在宋恂身上快速掠过,用她那能拍出金奖相片的审美,暗自品评了一番。

  而后在心里默默点了点头。

  既然人家两人是真夫妻,那刚才顶多算是打情骂俏,小夫妻之间的新情趣。

  她本就不是话多的人,除了感慨一句年轻人花样翻新,也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温柔与宋恂握了握手说:“欢迎你来省大做客,以后有时间可以经常来,我们图书馆的藏书是全省城最多的。你们夫妻俩忙吧,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宋恂想着既然遇上了老师,不能就让人家这样不尴不尬地离开。

  大学里的一位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项小羽在学习和工作上还有诸多要仰仗对方的地方。

  “温老师,已经到饭点了,您要是有空的话,不如一起吃顿便饭吧?”宋恂尝试着邀请。

  “对啊,老师,咱们一起吃点吧!”项小羽冲温老师挤挤眼睛说,“用我老公的饭票!”

  宋恂:“……”

  温柔没忍住,笑了起来。

  行吧。

  既然人家当事人都不尴尬,那她这个外人也没什么好尴尬的。

  *

  宋恂作为学生家属,请温老师简单吃了一顿晚餐后,又重新投入了党校的论文和考试中。

  因为还要准备重要考试,所以宋恂那篇探讨渔业补偿贸易可行性的论文被一推再推。

  请钟老师帮忙修改过以后,隔了将近三个月才被当作一篇补版面的文章发表在《华夏经济问题》上。

  报纸杂志排版的时候,主编通常会让自己比较看好的文章单独占一个版面,要是有剩余空间的话,就会用其他文章补版面。

  宋恂这篇文章就是补版面的,一篇只有两千字左右的文章,被“下转第20页”和“上接第10页”隔成了两部分。

  在许多人看来,这篇文章的观点是比较新颖超前的,按照《华夏经济问题》前几期的风格,他们的主编应该会喜欢宋恂的这篇文章。

  然而,事情有时候就是这么寸!

  就在宋恂将这篇稿件投给杂志社的同时,另一件让他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

  像是钟老师之前提到的,报纸上没有报道,不代表事情就没有发生……

  事实上,宋恂能想到的办法,许多业内人士也能想到。

  区别就在于,人家敢想也敢干,而宋恂尚停留在设想阶段。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56页  当前第2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0/35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年代青云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