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六零:我家媳妇特别凶_分节阅读_第46节
小说作者:苏离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01 MB   上传时间:2022-06-17 12:18:16

  这一天吃过了午饭后,梁红和奚文林也骑车带着自家孩子回扶县,和来时不一样的是,他们回去时自行车都挂满了东西,一大包的蘑菇木耳和一只鸡,一小袋的野果子和糖饼,一点也不比他们拿来的少。

  “大姐家真不错。”就连奚文林都忍不住这样说,因为他们带回去的大多数是李友桂她家给回的礼。

  梁红自然高兴的直点头,那是。

第90章 明星社员

  初三,该走的都走了。

  李友桂连李建华都没去送,自然也没去送小姨梁红,是李母领着李友柳和两小只去的,李建文早上代替李母去放牛割草了。

  而李母去送自家小妹前,李友桂又给了她一张大团结,让李母去买了一只鸡给梁红带走。当时李母是舍不得的,但是架不住李友桂坚持,而且还给李母说了以后建房子的水泥和砖只怕还得请小姨姨父帮忙呢。

  李母一听,顿时什么不舍都没了,还是觉得要听大女儿的话,让她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梁红虽然嫁去的是县城,还是隔壁县的,但奚家条件是真的不错,一家子都是吃公粮的。奚文林是县政府的干事,梁红是县粮所的会计,更不要说奚父奚母了,也是单位的。

  这个关系当然用得上啊,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后世李友桂也曾接触过梁红的小儿子,也就是前世的小表叔现在的小表弟,特别的关照她的家人,他是一有事就马上帮忙的那种,不管办不办得到,他都会去办去问,完全不推诿。

  所以,这才是李友桂对梁红和奚文林印象好的原因,也更愿意交好这门亲戚,离得远都没势利眼,太难得了呀。

  李友桂又忍不住上山了,初五要带李父去市里看病,初三和初四当然不能闲着,不进深山哪来的好东西?

  苏镇的深山远没有思县那边的密集和恐怖,思县那边的山是连绵不绝且深远,上百公里之长,面积之大,横跨了五六个县还延续至境外,除了外围之外,里面是无人敢进的,一直到前世为止,那个地方也只开发了外围而已。

  它就是闻名于世的顶天大山。顶天大山也是李友桂计划前往之地之一。对于这个至今神秘的深山她是向往了很久的,而且她早就决定了,今年的秋收之后,她要找一次机会去一趟顶天大山。

  李友桂是一边走一边嫌弃苏镇的山不够大不够深,此刻在外围还有好些人家在找柴,大家都是趁着没上工之前赶紧给家里多干些活,不然春耕起来就能一直忙到秋收,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那时连柴火都得靠家里的小孩子去找了。

  李友桂也是这样想的,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她今天先去深山找蘑菇木耳之类的,回来的时候就砍些柴带回来。

  南方的天气就算是冬天也是万物生,连蘑菇木耳这些都长得比其他地方又快又多,水气大呀,几天几天就冒出来了。才到下午而已,李友桂都捡了两麻袋了,还捉到了一只野鸡和一只野兔,这样的成绩不好也不坏。

  李友桂透过密林看了看天色之后,她才提着半袋的蘑菇木耳钻出深山,随后又快速的砍了二十多棵树,一路拖着树一路走着回家。

  现在苏镇上的不少人都知道,李友桂很厉害,捉贼砍柴下地样样强。这会儿眼看着她拖着一大堆的柴火回来都眼红羡慕了,反正李友桂次次就没空过手呀,就她最能干了。

  因为李友桂会砍柴柴火多,李父在家烤火就没断过没省过,可以说是整个苏镇冬天过得最好的人之一。关于这一点,李父心里还比李友桂清楚呢,所以他更不敢作妖,听话得很。

  “大姐大姐,生产队长刚才来过了,他让我们告诉你明天让你去上工。”刚刚才到灶房的后门,听到了动静的李建文和李友柳就跑出来了,争着告诉她这个消息。

  明天就下地了?这么快?!

  李友桂挺惊讶的,不是说好了初五开工吗?怎么提前了?李友桂很是疑惑,不过也对她影响不大,早一天下地而已,也不是什么大事。

  “你们今天学习了吗?友柳你可是准备要插班上一年级了,开学前必须把一年级全部学会了。”李友桂边削柴火才冲自家弟妹严肃的问道,没让他们俩像别人家天天去干活,那就得好好的学习,不给她学出前三名,那就等着被她修理吧。

  可惜,李友柳和李建文才不怕她呢,兄妹俩笑嘻嘻,“姐,友柳一年级全学会了,我考过她了,小妹认真着呢。就连大弟都识了不少字,会数很多数了。”

  姐姐什么的还是怕的,不过李建文和李友柳兄妹俩是真的认真,才不担心李友桂的检查呢。

  那就好。

  李友桂也放心了,她一天天的不是去深山,就是下地挣工分,只有晚上才有空检查他们的学习进度,这是没办法的事。

  如果将来恢复了高考,他们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是最好的。如果考不上,当然也不是死路一条,那时的机会多的是,只要有她在也不怕这些弟妹们过得不好。

  初四的一大早就听见了上工的哨声,以及似远如近的吵杂的喇叭声,这是通知上工的号角,所有人一听到这些声音,就会自动的从家里涌出来。

  李友桂是和李母一起走的,家里留下的全是萝卜头,一路上都是往大队部走的社员。这个年过得不错,还相当的精彩,所以几乎个个脸上都是笑容,也没对提前上工有什么抱怨。

  社员们都住得近,个个都是熟面孔,只要不是关系不好的都会主动打招呼,其中李友桂最受关注了,现在她可是第七生产队的明星社员。

  谁不知道李友桂呀?如果说年前有人不知道她拿到奖励奖状这一事,那大年初二晚上捉贼造成的轰动就足以让李友桂声明远扬到全苏镇去了。

  大队部很快就到了,此时已经聚焦了好多社员,李友桂和李母没挤去前边去,而是气定神闲的站在人群后面。

  罗中华和会计,以及几个大部干部一起从大队部的屋里走出来,略略的看了一下到场社员的人数,心中也就有数了。

第91章 没地的烦恼

  “开会啦,请所有的社员安静。”

  “现在我宣布,第七生产队的春耕从今天正式开始了。在布置分配任务之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宣布,那就是关于对李友桂同志英勇和犯罪份子做斗争的进行表彰和奖励,李友桂同志年前……上级部门已经派人进行了奖励发了奖状……,经过大队部所有干部的一致同意,现特奖励李友桂同志一个搪瓷杯,一条毛巾,十元奖金。”

  “我们现在有请李友桂同志上来讲话和领奖,大家鼓掌欢迎。”

  罗中华把憋了好几天的事情激动无比的一口气叭叭叭的对着社员们说完前因后果,高兴的把李友桂请上台来让他也光荣光荣。

  李友桂:“……”

  原来是在这里等着自己呢。

  一张大团结奖励,另外还有东西?这个好这个好,李友桂觉得很满意,全都是家里缺的东西,多多益善啊。

  于是,冲着有钱有物,李友桂就大大方方的上去领奖并发表感言了。

  “感谢组织对我的支持和厚爱,感谢大队干部对我的理解和帮助,我会更加努力的工作来回报组织和生产队,继续争当先进的生产社员。最后,感谢生产队,感谢大队长,感谢所有的大队干部,感谢帮助我的所有社员们,我们以后共同进步共同学习,让我们的第七生产队越来越好,我讲完了,谢谢大家。”

  李友桂差点就结巴了,幸好她一边回忆以前人家上台领奖时的获奖感言,一边把这些话都说完了,没落下任何一个,她太不容易了。

  啪啪啪……

  哗啦啦的掌声倏时雷动,社员们包括生产干部都激动的看着李友桂,因为李友桂现在可是他们生产队的骄傲啊。

  李友桂微笑的从罗中华手里接过了毛巾和搪瓷杯,以及一张大团结,然后镇定下场了。

  表彰完了李友桂,罗中华这个大队长就进行了一番激励的春耕动员大会,大概说了差不多十分钟,然后才开始给大家派任务,基本上就是再翻一次地,除草,还有多搭几个猪圈。

  搭猪圈是男人才干的活,但李友桂除外。不过不是今天开始搭,明天才会动工,只是现在就要开始找石头拉石头了,不然时间就赶不急了。

  罗中华没让李友桂下地,而是直接点名领着她去看修建猪圈的地方。

  除了他和李友桂外,还有几个老爷子和两个生产队干部一起,一群人就往生产队那些空地走去。

  第七生产队的地都是好地,分为水田和旱田,水田全部是要种稻谷,旱田则是种花生玉米白菜萝卜番薯这些。这一带也不靠山,连小林子都没两个,倒是鱼塘有五个,第七生产队就是这样简单。

  现在罗中华他们去的地方就是去偷李友桂家东西的那贼落水的那张池塘,池塘边上有一大块的空地,种着一些树,刚好可以用来搭猪圈了。

  要说给猪圈选址的话,李友桂是不喜欢这里的,因为这块地的对面就是一大片的居民区,可这里又挺方便的,离水近离家近。

  “友桂啊,你看这地方怎么样?我们队也没几块闲地可以利用,太难了。”罗中华指了指前面的地告诉李友桂,地是真的少啊,要不是产量还行,社员可能大多数时候是吃不饱饭的。

  李友桂懂,她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哪里会不知道他们这的地是怎样的呢?恨不得连小路边都想种上吃的呢。

  可怜的罗大队长,也有没地的烦恼。

  “叔,在这里搭猪圈也不是不合适,就是离我们的地有点远,不太方便。倒是建鸡棚和鸭棚更适合一点,这里离水近,鸭子喜欢这种环境,养鸡呢也能在这附近放养,猪圈最好近田地近一点,远离一下我们住的地方,不然这一带都得臭完。”李友桂想了好一会,才想到了一个搭猪圈的好地方,所以就极力的把这个地方给否定了。

  主要是这一个地方也不算大,再加上树多阴潮,就是一个养鸡的好地方呀。

  一起来看搭建猪圈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手了,此刻听了李友桂的建议之后,也是忍不住的连连点头。

  罗中华认真的想了想,不得不说小姑娘的意见还是蛮对的,就是不知道这猪圈往哪儿搭了。

  “我们生产队的地太少,连分给社员的自留地都很少,哪还有地建猪圈啊?”罗队长他也头疼啊,现在每家每户划到的自留地也就是菜地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连两个房间的大小都没有,他不缺人缺的是地呀。

  理解理解。

  李友桂连连点头,大队长这是属于巧妇无米之炊呗,太难了。

  “叔,牛棚那边还有点地呀,能隔开四五个猪圈呢,刚才方便那些人养猪呢,一个猪圈养三头,有了十二三头也够了。以后打猪草挑粪什么的也方便,还离得远。”

  生产队养十多头猪刚刚好,再多可没那么多猪食喂养,这时候猪草和番薯藤也不是那么多的。

  李友桂的建议一说完,罗中华和生产干部及老人们认真的想了想,觉得还真是这样,那边的环境是真的对这儿好,这里地面太湿潮又阴,对猪的生长可不太利。

  于是,一行人又往牛棚那边的方向去,此时牛棚里的人也早上工去了。牛棚这边只有两个黄泥糊的屋子,边上就是牛住的地方,一个牛棚。

  牛棚的旁边是开阔的一片地,四周也没树,地面比较硬和干,环境真要比刚才的地强多了,不说猪了就连人呆在这里都更舒服一些。

  “这里不错。”

  “李友桂说的这个地方好。”

  “我也觉得这里行。”

  “同意李友桂的建议。”

  看了一遍而已,连同罗中华这个大队长在内的几个经验丰富的老人都纷纷同意。这一下获得了这么多的赞同,猪圈地址就立马决定了下来,就建在牛棚这里了。

  说好了猪圈的地址,自然就是下午去运石头和水泥,这个活儿全部男社员都是要去的,因为石头太重了,挖石头的地方又远,不得不要人又挑又推又拉的弄回来。

第92章 真大方呀

  这是李友桂第一次来传说中的牛棚。

  平时来放牛的都是李母和李建华,不过为了避嫌母子俩从来没和里面的人接触过,看见了就当看不见,双方都是这样。

  此时此刻,要把猪圈建在牛棚这儿,牛棚的人当然也没有话语权,并且暗地里也期待这份活儿,听说是给他们的呢,可比下地要轻松多了。

  猪粪味什么的当然是难闻,可比起从早到晚沉重的劳作,他们宁愿养猪呢。

  一百多号的壮劳力男人已经去了大半搬石头运石头,只剩下十来号人在卖力的把地面打结实,还在李友桂的建议之下准备搭完猪圈再里面和上水泥地,方便打扫冲洗。

  不过一个下午而已,五间整齐的猪圈就建好了,一间差不多有一个房间大小,可以最多养四头猪,但是李友桂给的意见是一间猪圈只养三头猪,防止发生猪瘟和感染,那就白费心血了。

  五间猪圈就能养十五头猪,需要的猪草和番薯藤可不少,猪食这个活也好办,就让牛棚的人去干了,现在牛棚的人也有五六个,应该是难不倒他们的。

  如果牛棚的人忙不过来,那也好办得很,老人和半大的小孩子也能干这个活,让他们去打猪草给两三个工分就行。

  罗中华早就因为地少社员多操碎了心,这会儿多了一个养猪场,除了交任务之外,剩下的猪除了能改善社员们的伙食,多余的还能给社员们换些生活用品,这也是福利了。

  除了建猪圈之外,大榕树后面的这个池塘边也要用渔网或者木片围一圈儿,养上二百来只鸭子,和猪一样上交任务之后,剩下的逢年过节也能给社员分一分,加加餐。

  鸡棚也是一样,就圈在了早先罗中华和李友桂他们看好的那块空地上。一边是放养鸭子的水边,一边是养鸡的地方,再建一个十来平的临时小房子,白天和晚上各安排两个人看着,这活儿年迈的老人就可以做,再给个四五个工分,多的是人抢着干呢。

  至于鸡食和鸭食,那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番薯叶和烂菜叶子就是喂鸡的好饲料,再让队里的小学生们放学放假去挖些蚯蚓,工分也不用多给,一两个就行。

  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能挣工分,可以说完全把第七生产队除了婴儿和小豆丁之外的社员都动用起来了。

  天黑之前李友桂回家的时候,猪圈已经砌好连地都用水泥铺好了,木头也找到了,待猪圈干了之后加上木头和稻草就等小猪崽入住了。

  关于第七生产队要建养猪场,养鸡养鸭的报告,罗中华年前已经向公社汇报过了,还在李友桂的建议下写了书面报告,并且签上了全体生产队干部的名字和手印,据说已经通过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7页  当前第4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6/2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六零:我家媳妇特别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