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国崛起1980_分节阅读_第58节
小说作者:大江流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978 KB   上传时间:2024-02-01 19:47:47

  起码如果是自己的话,饶是她都这个岁数了,也很难接受明明前几天还一起说说笑笑,今天就当她是透明人。明明前几天还一口一个顾问缠着她讲课,如今确当她是陌生人。

  纵然有不得罪人的想法,郭海英还是觉得,过分了啊。

  如果是没有穿越前的许如意,她肯定是不会这么淡定的,因为她对前路无知,但现在不一样,她知道自己将迎接怎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夏国,她知道只需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夏国将会完成弯道超车。

  这样的背景下,一时的不被理解算什么。

  她忙得很呢。

  就跟许如意想的一样,郭海英他们也很快没时间搭理她了,因为要重新改换方案,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周雄安还提出了加班十天挽回进度的口号,贴在了墙上。

  仿佛在控诉许如意耽误了多少事。

  许如意没事就抬头看看,她倒是无感,实在是因为她所做的并不是耽误时间,事实上周雄安的做法,才是走回头路。

  倒是不少工作人员,仿佛最怕她看这句话,每每对上了目光,对方都连忙低下头,大有一种我很尴尬别理我的意思。

  高林从那天吵架过后,就没再过来办公室,倒是私下里,胡厂长和高林来找过她,他俩这会儿还生气呢:“老周太刚愎自用了,这明明大家都没说什么呢,他就下了决定。仗着他是组长,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许如意就问:“你们还是比较看好我的方案?”

  高林直接点头:“许顾问,我跟你说,开始的时候,厂长跟我说你特别厉害,我虽然看报纸了,也知道你挣了那么多外汇,但看你这个年纪,我心里是打鼓的。”

  “但是,你一跟我们分析问题,我就知道,你有真本事。再说,你那么费劲,不也是为我们东阳厂吗?我们当然知道好歹。”

  倒是胡厂长坐在凳子上,说了一句:“你别光说没用的,许顾问,我已经把情况反应给省厅了,我就不信,他们能让周雄安这么乱搞。”

  但省厅那边一直没消息。

  后来,陆时章给许如意打过电话,他跟许如意向来有什么说什么,“争议很大,保守派还是很多,阻力很大。毕竟你说的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案例。但周雄安是有很多次经验的老人。这么多外汇,按着周雄安的法子,不会有问题,但按着你的法子,做好了是榜样,做不好,就是污点。”

  “周雄安的事情我们知道了,但这事儿没有定论,他是组长,也不能说的太过,我还在争取,你还是做你的,尽快拿出有用的报价来。”

  许如意也这么想。她如果这时候认输了,那么以后各厂设备升级,就会以此为例,我们将会走多少弯路,而随着改革开放,各大公司进入夏国,她想要帮助夏国机床弯道超车,又如何实现?

  她还联系上了原先接触过的专利律师齐丰。

  上次他们在收缩推车这方面就合作的不错,许如意不但很快就将律师费还给了他,甚至还将收缩推车的海外维权交给了他,用齐丰的话说:“我本来想帮你的忙,没想到,还抱上了大腿。”

  许如意找齐丰很简单,让他帮忙雇佣了一个国外要倒闭工厂的管理人员,以这个公司的名义,给PP和WT两家公司的分别咨询想要添加一个刃磨小组的设备需求,让他们报价。

  后来因为在办公室打电话还需要排队,实在是耽误事,许如意就直接在招待所的房间里办公了,毕竟这里她有自己的一部电话。

  倒是不少人都松了口气,大家都跟陀螺一样,偶尔遇到问题,解决不了,会下意识说:“问问许顾问。”

  然后屋子里一片寂静,就跟犯了天条似的。

  忒囧。

  如今许如意自己放弃了,虽然私心里都觉得很可惜,但大家都觉得对许如意也挺好的,回燎原总厂干自己厂子的事儿,不比在这里吃力不讨好强?

  谁都不知道,一个星期后的早上,王石头将车从肃南市开了过来,然后载上了抱着一沓子资料的许如意,去向了省城。

第38章 三章合一

  此时已经是1980年的12月中旬,南河省正式进入了深冬。

  这会儿的天气似乎要比四十年后冷很多,不但雪多雾还多,路上积雪未化,早上还雾气蒙蒙,所以车开的比平时要慢很多。

  许如意第一次没有在坐车的时候思考或者睡着,就那么看着窗外,王石头都觉得奇怪,窗外能见度也就十几米,能看到什么?

  他却不知掉,许如意刚刚拨开现实的迷雾,抓住了记忆中那些关键点,而这一切,则可改变这个行业。

  有些兴奋。

  他们早上六点出发,到的时候雾气已经散尽,日上三竿了。

  许如意从车上跳了下来,使劲儿跺了跺脚,然后冲他说:“王叔,你找地方吃饭吧,大概要好一段时间,天冷别在车里等着。”

  然后紧了紧围巾,抱着那个装着资料的布包,大步走进了省厅的办公楼。明明这个办公楼王石头已经载着许如意来了很多次,可这次他总是觉得不太一样。

  似乎更斗志昂扬的感觉。

  许如意直接上了三楼,先去了秘书室找小赵秘书,她昨天已经打过电话了,这会儿小赵秘书一瞧见她,立刻站了起来,“陆厅长在开会,让我带您去他的办公室先等着。”

  说完,就把许如意领到了陆时章的办公室,还给她倒上了热茶,然后就退了出去。

  许如意抱着暖暖手,就放开了,然后将自己包里的东西拿了出来,分门别类的放好,不多时,就听见外面一串的脚步声匆匆而来,陆时章推开了门。

  他应该刚刚散会,手里拿着笔记本和茶杯,疾走而至。瞧见许如意也没有寒暄,第一句话就是:“我看看。”

  许如意立刻将资料递给他,其实昨天的电话已经说明白了,但是陆时章显然还是要看一眼才放心。

  他的外文水平很不错,直接可以看原件,略微翻了翻,他直接就拍了一下桌子,把喝茶的许如意吓了一跳。

  这让儒雅的陆时章很不好意思,他其实一向稳重,但这事儿太憋屈,许如意在工作组处境不好,他在这边力排众议也是寸步难行。

  如今,终于拨云见日了,他实在是激动!

  陆时章尴尬地咳嗽了一声:“没事吧!?拿着东西,跟我来吧。”

  陆时章带着许如意去了杨又春的办公室,一大早想要见领导的人并不少,办公室门口排了好几个人。

  瞧见陆时章带了个年轻的女同志过来,大家都忍不住打量她,但很快就有人认出来了,许如意听见有人小声说:“这不是那位许如意吗?”

  “你怎么知道?”

  “我在省出口创汇模范企业的通知栏中看见了她在秋交会的照片。真年轻啊。这是又有什么大动作吗?”

  陆时章敲了敲门后,带着许如意直接进了办公室,这些天陆时章在坚持什么,许如意在忙活什么,没有比杨又春更清楚的了。

  他一瞧这阵仗就知道,拖了许久的事情要落下帷幕。杨又春直接对着跟进来的秘书说:“把所有工作往后推推。”然后冲着许如意说道,“看样子,如意,你这是有把握了。”

  许如意点点头:“是。”她将手里的资料拿了出来。

  杨又春从办公桌前站了起来,走到了茶几处,指着说:“来,放这里,咱们摊平了边讲边看。”

  许如意点头,先将第一份材料放到了桌子上。

  这份材料并不厚,大概十几张的样子,许如意就说:“回去之后,我认为还是需要多种渠道的报价,所以给二十二家厂商和代销商发了传真。”

  “目前收到了十三家的报价,这是他们的报价单。”

  杨又春可没想到,居然这么多?言语间都是欣赏:“你这是做了不少工作啊。”

  许如意笑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不被支持,又要快速拿到报价,不广撒网怎么拿?甚至,除了她记忆里的一些厂商和代销商,甚至她还拜托罗伯特和齐丰为她收集了一些,她都发出去了。

  这几天,恐怕是她回来后,熬的最厉害的时间。

  许如意接着将一张纸递给了杨又春:“收回的十三家报价,我做了一个图表,可以清楚的看到他们提供的价格和服务。”

  杨又春这会儿已经戴上了眼镜,眯着眼看着,许如意的手头功底可是练过的,综合数据的能力非常强,简直是一目了然。

  “这上面,报价最贵的是一家叫做杰斯机床厂的厂商,他们同意我们使用自制零部件,报价是46万美元。”

  这个数杨又春还是不太满意,“46万?还是用我们的零配件,这也不便宜。”

  许如意点头,“的确,很多人把我们当冤大头的,这样的还有两家,”许如意熟练的从十几张报价单中拿出了两张,递给了杨又春。

  杨又春就发现,许如意真的很细致,原件后面还有一张纸,居然是翻译好的,这得花多少功夫?

  这样一来,这份资料,不但他这样略懂外文的可以看,不懂外文的也能看懂了。

  “一家叫做奇博的代销商,也是认同我们的方案,报价在45万美元。一家叫做索碧芬的代销商,报价44万美元。”

  “都挺贵,但是,有更多很合理的报价。”

  许如意将剩下的十份排列了出来,一一给杨又春解释:“这里面有三家生产厂是不接受我们使用自制零配件的,但是他们给出的整机价格非常合适,在46万到50万之间。”

  杨又春是记得当时工作组给出的整机预估价的,是50万美元。

  “居然比我们的预估要低?”

  “对。这个原因是各有不同,譬如报价46万的TT公司,他们规模很小,只生产刃磨相关设备,所以更加专业,我们的设备清单发过去后,他们多次跟我沟通,最后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

  “他们认为我们即将淘汰的一款车床可以再利用,他们可以帮忙设计添加新的零配件,这样可以减少不少成本。”

  虽然许如意无论第一次跟他聊,还是上次在会议上,都说过国外可以提供这种代设计的服务,以便于买家买到更合适的机床。

  但是,夏国人买了这么多年,也没见过啊。

  别说周雄安,就连他也是相信的不那么坚定。

  可没想到,许如意真的找来了?

  “你确定?他们为什么不卖一个新的设备给我们?”

  许如意直接从布包里,翻出了她和TT公司传真的内容,她就知道会有此问,全部都留着,还规整的贴在了一个大大的文件本里。

  许如意翻到那页,递给了杨又春,杨又春一看,居然是有来有回十多次,而这只是一家。

  他不由对许如意的敬业和热诚,又有了一个新评价。

  随后他低头看,TT公司非常热情,不但表达了可以帮忙设计的想法,更表达了十分愿意和夏国人合作。

  许如意在旁边解释,“正常的公司,更想做的是长久的买卖,夏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关键是我们的机床水平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在几十年,只要能够进入,就可以抢占先机,赚的盆满钵满,我们不是一个买家,是政府,我们背后这样的企业数不胜数,肯定要积极争取我们。”

  这话才是正道理。

  杨又春知道,但是同时,他也感叹:“如意啊,我看见这个报价是真高兴,为我们终于可以用更少的外汇做更多的事情,既提高了质量,又节省了外汇。但是我也是真痛心。”

  “你说说我们夏国人这么努力,为什么自己不行呢,他们是想吃我们这块唐僧肉啊,真不舒服。”

  许如意何尝不是这种想法,八十年代的夏国,各方面都与国际水平相差甚大,外资公司疯狂的涌入,虽然让我们的生活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同时也抢占了市场,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这方面在制造业尤其明显。

  这会儿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都鼓吹:自制不如拿来香!

  所以,我们的汽车行业合资了那么多家,最终也没掌握核心技术,几十年后,只能更换赛道,试图从电车弯道超车。

  我们的芯片技术也是如此,研发停滞,组装盛行,直到别人卡了脖子,才明白当年所有的快速发展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至于机床行业更是明显,国外的技术早已领先我们数年,不能卖的一点不会透露给我们,能卖的我们如果生产不了,他们就价格高昂,态度傲慢,但一旦我们研发出来,就会降到底价进行打击。

  研发者连本钱都收不回来,谁还来研发?

  好在,现在也才1980年。

  许如意轻声说:“老祖宗说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先拿再争,杨厅长,您得相信夏国的年轻人。”

  杨又春抬头,恰好看了许如意和陆时章,对啊,眼前的不都是年轻人吗?他们知识更丰富,眼界更宽,最重要的是,他们敢闯敢干,敢于和教条主义作斗争,也许现在还不成气候,可假以时日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5页  当前第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8/2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国崛起1980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