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综]技高一筹_分节阅读_第66节
小说作者:隐山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1.26 MB   上传时间:2018-05-14 20:12:56

  怡芳大惊小怪地说道:“还有往常最爱与奴婢闲谈搭话的赵虎几个也都全不在衙内,您说难道不奇怪吗?”

  闻听此言,宋辞不免侧目道:“照你这么一说,确实有些蹊跷。”

  她微微眯眼查看天色,此时将将过午,不说距离下衙尚有一段时间,只说能让包拯将整个开封府的重要人物全都调走,只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府衙让捕快暂且支撑就绝对是有了不得的大事发生了。

  想到某种可能,宋辞不由自主地起了疑心,“本宫想要回房歇息片刻,你与寻梅四人自行循例安排府内大小事务,切勿入内打扰。”

  “是,奴婢遵命。”见公主难得摆出了如此严肃的姿态,怡芳心虚地低下了头。

  疾步走回房内,宋辞招手唤来一只蜜蜂,细细轻语几声后又将它顺着窗缝放了出去。

  在她换上轻便的束脚裤又将头发用玉冠高高束起之后,窗纱上已经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蜜蜂。

  若不是宋辞之前要求宫人暂避,此时一定会有人被这些几乎比得上整个蜂箱数量的飞虫吓到。

  轻轻一招手,最早离开的那只蜜蜂就晃晃悠悠地落到了她的指尖上,只停留片刻又在振翅之后再度飞走。

  “李妃啊李妃,若是你肯继续安安分分当你的疯妇,本宫又何须如此对你。”抚摸着手中的佩剑,宋辞垂首轻叹道。

  虽然后世演了几千年的宫斗戏依然火热,可狸猫换太子这么极具戏剧性的故事都有人肯相信也只能说先帝的智商太感人了,又或者是著书人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就为他安上了脑残紧箍咒,想让他发癫就随便念一念。

  真要寻根究底论起来李妃也莫要责怪刘太后了,谁让安到她身上的是逆袭梗呢,若是著书人灵光一闪让刘妃先生出一位皇子,这时候的喊冤人岂不是又要换个角色。

  所以说闹来闹去还不是大戏一场,何必那么认真呢。

  不过宋辞是不会跑去跟那两位注定要撕个你死我活的女人说这些的,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照着原主希望的人生走下去。

  只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因为宋辞故技重施为自己和便宜娘加戏的剧情太过刺激,反倒让那李宸妃提早几年生出了认儿归宫的心思。

  或许在她看来,有国师为证还怕不能证明自己是皇帝的亲母么,届时不光认亲有望,就连瞎掉多年的眼睛想要恢复光明也不过是皇儿一句话的事情。

  平心而论,李宸妃有这种想法很正常,既然已经有了比包拯更合适的人选又何必多费光阴继续隐忍呢。

  这番谋算中唯一的差错就是她离开皇宫太久了,久到已经远离了最上层的权利圈子,连国师的真正身份都不可能得知。

  若她知道那位被市井间传为神人下凡的逍遥子道长就是死对头刘妃的女儿,想必她一定不会如此迫不及待的在包拯面前表露身份。

  “包拯,本宫倒要看看没了秦香莲,你还是不是当初那个铁面无私、不畏强权的青天大人!”

  想到前世数次与包黑炭对质公堂、御前哭求的原主,宋辞呵呵一笑,挥手驾着飞剑朝郊外的农庄疾驰而去。

  不消片刻,她便落在了一处毫不起眼的农家小院中。

  此时看似清贫的篱笆院子外面早已有开封府四大护卫守在院门前,而只需十数步就能推开的矮屋房门内侧,另有一位面色肃然的红衣侍卫持剑而立。

  宋辞才将将贴近门板站定,只有一掌之隔的房内、似有所感的展昭便不由得微微转身,隔空注视着毫无动静的外院。

  “果然是一只灵动敏捷的猫儿。”仿佛看见了那人微微敛起的眉头,宋辞在心中轻笑道。

  “包拯,哀家素闻你不畏强权只尊法理,为何却在知晓此等骇人听闻的千古含冤之事却久久不语,莫非,是哀家错看了你,你也是那等慑于刘太后淫威的昏官佞臣不成?!”迟迟未曾等到答案的李宸妃不由出言怒斥道。

  如今不过是想借着包拯之手与皇帝相认就如此作难,若真是要让此人替自己洗清冤情,岂不是至死都再难见天子一面?

  一直站在李宸妃身边的义女梅娘见母亲气恨难耐,焦急道:“包大人,你就帮帮我母亲吧!”

  往日里她只听着母亲口称哀家,还以为老娘的疯症是早年失子而致,又岂能想到还有此等触目惊心的内情。

  直到今日见到包大人,她才知道自称哀家的义母真的是宫中太后。而当今圣上,竟然摇身一变成了自己未曾谋面的义兄,这种种曲折离奇的变故真是让人惊诧万分却又亦喜亦忧。

  此时屋内听案的开封府三人心中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而城府极深的公孙先生则含忧望向了黑云罩顶的上官与不知不觉中早已攥紧双拳的红衣侍卫。

  谁又能想到展护卫只是在例行巡街的时候被神似状元府一案的嫌犯引来,就在误打误撞中让府内众人陷入了如此两难的境地。

  初闻二十年前的宫闱旧事时包拯就有一种极为不祥的预感,哪知天不从人愿,那瞎眼老妇娓娓道来的竟然是狸猫换太子的惊天大案。

  虽是内心惊骇不已也不愿相信天下间竟有如此祸乱宫闱的奇案,可手中的御赐金丸却告诉他那老妇口中的故事绝非虚言。

  再听这自称李宸妃的老妇之言,分明是立誓要拨乱反正重见青天。

  联想到此事的艰难之处,包拯在心中沉沉叹了一口气,若是早些时候,天佑帝姬还只是一个颇为受宠的公主,他自然会毫不犹豫地面奏圣上禀明二十年前的沉疴旧案。

  可如今公主早已扶摇直上成了庇佑国邦的有道仙人,就连那刘妃也跟着母凭女贵傲然于皇权之上。

  且不论事情真假,有天佑帝姬护身想动她却是不能。

  况且若是为了李妃娘娘秉公执法,一旦国师生怒,大宋江山又靠何人庇佑?

  一国与一人孰轻孰重,法理与万民孰轻孰重?

  包拯思虑许久,终于下定决心开口道:“此事实在太过匪夷所思,单凭一枚御赐金丸尚不能证明陛下身世有疑。待本府稍作查证,再来与娘娘细细分说。”

  作者有话要说:

  宋辞:李娘娘终于浮出了水面。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么么哒~~

  以下是欢乐小剧场

  ――――包大人的失踪日常。

  乍闻天子身边出了个神人,重新燃起希望的李宸妃立刻派人将开封府尹请了回来。

  李宸妃:“包卿家,哀家的千古奇冤就全靠你来昭雪了!”

  梅娘:“包大人,我娘苦了这么多年,你一定要帮她完成心愿啊。”

  白玉堂:“包黑子,你要是不听我表妹的话接下这狸猫换太子的旧案,就别想再回开封府!”

  包拯:“本府又岂是那贪生怕死之人?不回就不回!”

  十天之后……

  李宸妃:“唉,包卿家,你为何如此固执?”

  梅娘:“好可怜的包大人,都被表哥饿瘦了。”

  包拯:“为何当日公主被掠就有无数禁军出城寻找,轮到本府反倒无人过问了?难道连展护卫都抛弃本府了吗?”

  赵虎:“……包大人既有此问,属下实在不吐不快,因为人家是白雪公主啊。”

第75章 12、

  是夜, 开封府内衙书房。

  操劳了半日, 换上便服的包拯仍是满怀愁绪, 手持金丸对月兴叹。

  终年与其相伴、早已默契十足的主簿师爷见他面色难看, 稍一沉吟, 试探着问道:“大人可是为那狸猫换太子一案犯难?”

  闻听此言,包拯不由得长叹一声:“以本府历年断案经验来看, 那李妃娘娘言之凿凿、神清气正, 实在不像是在信口雌黄、平白污蔑之辈。”

  “既是如此, 大人又为何会在白日里否认此案却有值得深究之处?” 公孙策奇道。

  包拯缓缓摇头说道:“先生有所不知, 本府也是无可奈何才假借托词出言安抚住那含冤莫白的李妃娘娘。”

  比起有人凭空编造污蔑当朝太后,怕就怕在事情确实不无可疑。

  公孙策见上官将那一枚金丸始终握在手里,了然道:“学生明白,大人是在顾忌太后与皇上二十年的母子之情,生怕陛下一时激愤,不肯相信此等荒谬之事。”

  说来也是, 任谁猛然听见这种笑谈都会以为是有人在拿自己戏耍取乐。

  他本以为自己言中了上官的心思,谁知包拯却再度摇了摇头,“事到如今, 本府也只有对先生和盘托出了,当日辽使来朝……”

  在师爷不可置信的眼神中, 包拯将在紫宸殿发生的神降之事一一道来,包括事后皇帝严令在场诸人不可泄露公主的神异之处,这才有了今日不为人知的哀叹愁思。

  公孙策震惊之下久久不能言语,好半晌才心生感慨道:“世间果有此等奇异之事!学生这才知道大人口中的无奈之举是因何而起。大人所虑实为社稷之忧, 倘若他日陛下获悉实情也会定体谅您一片忠君爱国之心。”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若非要在迎回国母与保存赵家王朝的延续之间二选其一,相信皇帝心中亦有答案。

  许是自感难辞其咎,包拯面色难安道:“本府愧对圣上,愧对娘娘。今日面对娘娘的声声诘问、种种委屈,竟然视而不见避而不谈,或许本府纵然自命清高也终究不过是个顺势而为、不敢强撼于天命的世俗之人罢了。”

  见上官始终郁郁寡欢,师爷细细思量片刻之后,转到方桌旁沏了一杯清茶。

  “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大人一概隐忧皆是由公主而起,为何不将这二十年前的旧案说与公主,由她断明真伪呢?若公主真是天赐大宋的庇护之人,又岂会为了私人恩怨枉顾国家大义?”公孙策徐徐劝解道。

  “先生真不愧为本府的智囊,当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

  包拯听了这话只觉得眼前一亮,“待明日天亮,本府就亲去公主府言明狸猫换太子一事,看看公主会作何道理。”

  届时不论天佑帝姬属意如何,开封府都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总好过他一人在府中冥思苦想。

  “既如此,大人不妨带上展护卫同行,恐怕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未可知。” 公孙策说话间双手奉上了茶碗。

  包拯看着碗中有别于厚重茶汤的清透碧水,怔然道:“先生的意思是……”

  哪知面对上官的疑问,一贯事无巨细的公孙策却是笑而不语,只是抬手点了点桌上盛满香茗的玉盒。

  顺着他的动作,包拯不免想到了当日展护卫送来茶叶时的羞赧模样,“好,就依先生所言。”

  翌日一早,在公主府府门之前候召的开封府众人俱是肃穆而立。

  踏出官轿,包拯昂首看向高悬的匾额,朝同样心神难安的红衣侍卫叹声道:“展护卫,你可知本府此来是为何事?”

  堂堂南侠又何尝是那愚钝之人,他心里明白,大人不及奏报圣上却特意前来面见公主,必是因为自己那未曾过门的妻子与那二十年前的旧案有着莫大干系。

  思及此事,展昭垂眸沉声道:“展某心中虽有猜测,却不敢妄言。”

  包拯直直望着心腹爱将,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该如何诉出衷肠。

  正在这二人无言以对的当口,替主人出门迎接客人的刘公公缓缓跨过门槛,拱手笑道:“包大人,展护卫,请即刻随咱家入内,公主已经恭候多时了。”

  他虽是笑脸相迎,包拯却不敢怠慢,同样回礼道:“有劳公公。”

  将四大侍卫交由公孙先生调配,包拯与展昭二人在刘公公的带领下穿过花阁楼台径直来到了上次面见太后的大厅。

  待见到身着销金大袖长裙礼服头戴九翚四凤冠、早已端坐于主位之上的天佑帝姬,包拯心中不免一沉,立时俯身叩首道:“微臣拜见公主殿下。”

  紧随其后的展昭将要单膝跪地,却被上首之人扬声拦住,“两位卿家何必如此多礼,刘公公,看座。”

  刘言见公主方一进门给那包黑子来了个下马威,不由嘿嘿笑道:“包大人,请上座吧!”

  虽知宴无好宴,包拯还是微微拱手致意,“谢公主,谢公公。”

  稍许片刻,鱼贯而入的宫人便为刚刚落座的包拯和展昭各自献上一壶好茶,又在方桌茶几上摆了几碟新鲜精致的蜜饯果品。

  宋辞朝还要伺候的刘言挥手道:“尔等先行退下,刘公公,替本宫守住门户,本宫有话要与包大人详谈。”

  “奴婢遵旨。”刘言且拜且退,直至关上了客厅大门。

  “包大人,闲人已去,你现在可以说了吧。”宋辞微微靠后,朝明显坐立难安的包黑子说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6页  当前第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6/3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综]技高一筹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