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逢春[综]_分节阅读_第150节
小说作者:养心殿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1.65 MB   上传时间:2019-06-06 12:35:35

  戈尔尼显然没想到,在大清的朝廷会有欧洲人对康熙称臣,听他们的口音就知道是来自西欧, 而且明显的这些和她自己一样的白皮肤人种还得到了大清皇帝的重用。

  戈尔尼想:不过这都不是重点,最重要的还是要看火炮的威力如何, 不然他们吹出花来也无济于事。

  康熙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一挥手道:“这就开始吧。”

  汤若望走到早就摆好的大炮跟前揭开那块蒙着大炮的红布,康熙和朝臣都能看得出来,这大炮比之前见到过的体型都要更庞大一些。

  建宁这时也走下高台,接过一束火把,等南怀仁安装好火药之后,亲自点燃引信。

  众人只听砰的一声巨响,耳膜一震,远处大概在百余丈开外的一个小木屋已经被毫不留情的轰为平地,爆炸的火焰腾起几丈来高,木板在熊熊燃烧着,让人看得清这段距离。

  众大臣看到这种景象,不由得愣了一下后大声叫好,纷纷议论了起来。

  康熙不顾耳中阵阵的轰鸣,他几乎在爆炸的一瞬间立刻站起来眺望远处。

  戈尔尼伸长了脖子看向仍然燃着火光的那个地方,不由得啧舌。意料之外的,这威力好像不比他们俄罗斯引以为傲的火器技术差呀!

  建宁转头说道:“皇帝哥哥,是我的失职,忘了叫你捂好耳朵了,这次请各位捂好耳朵,我再点燃下一炮。”

  此时,汤若望在炮体上调整着什么,调整好了之后比了一个可以的手势。南怀仁重新装火药,第二炮发射出去。竟然比之前更远!

  目测起码距此地有二百余丈的距离外,又一座小木屋被火光吞噬。

  有了前车之鉴和三格格的提醒,众人早就捂好了耳朵,耳朵虽然没有受到冲击,但是脚下的地面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晃了晃。

  康熙目光灼灼的看了过来,“这大炮竟然能自如的调整射程,威力仍然不减?”

  建宁说道:“不错。”

  纵然是坐拥整个国家,知道拥有了这种技术,康熙也不由得咽了咽口水,让自己的嗓子不显得那么干燥,才开口问道:“实验结束了吗?”

  建宁说道:“还有一发,请耐心等待。”说完就示意南怀仁装火药。

  这回不用三格格提醒,因为他们站在高处,众臣之中早有人发现了那个距离最远的小木屋,目测距此地少说也要三四百丈,发现之人不可置信地指着那一边让众人都能看到,道:“看呐,那边似乎有一个一样的小木屋,可是那也太远了,未必能射得中,不过我看就前两发的威力,这神武大炮已经算得上是登峰造极了,别说吴三桂受不了这么强的火力,就是擅长大炮火枪的老毛子来了,装备上此等武器,咱们大清的军队也足可以把他们轰回老家去!”

  众臣纷纷附和,也觉得三格格和汤若望他们有些急功近利,一次一次追求更远。但是众人心中已经各自决定,就算是这次失败没能打中那个作为靶子的小木屋,也绝对不会泼冷水或者出言讽刺,前两炮的成绩足够他们把这项发明夸上天。

  没让他们思考太久,随着轰的一声,最后一个小木屋也被大火吞噬。

  众人无不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

  这时,在慈宁宫里的太皇太后,也受到了震动,一屋子人惊慌失措,团团转起来:“发生了什么事,是地震!快保护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却稳稳地坐在床榻之上说道:“慌什么!不是地震!建宁之前派人来说过,说今天他们要在宫外试验什么火器,不过这动静确实有点大呀。”

  苏麻拉姑在一旁伺候,重新端上一杯热茶说道:“三格格一向思虑周全,若不是她事先派人来告诉这一声,咱们肯定也慌起来了。”

  如此手忙脚乱的场景正在各宫中上演,建宁手下的人有限至,只告诉了太皇太后,太后以及敬太妃他们,不过有这几人在,宫里不至于因这点动静慌起来。

  后山,建宁这时走回皇帝身边,缓缓说道:“最后一个靶子距此地足有五百丈远。皇帝哥哥你也看到了,这大炮的射程可以调节。汤神父正在研究更远更精准的射击,不过我想对于目前的战场,这种水平已经够用了。”

  康熙听到这些,内心已经是欣喜若狂,不过他仍是保持着君主该有的镇定自若,说道:“确实已经够用了!之前兵部火炮的威力,朕不是不知道,在短时间内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朕十分欣慰。”

  他意气风发的说:“有功就该赏,来呀!赐汤若望一等伯,赏双眼花翎,赐穿黄马褂!赏南怀仁黄金百两,升两级,其他作出贡献的工匠们一律有赏。”

  此话一落,谢恩之声不绝于耳。

  康熙看向建宁,建宁半开玩笑的开口说道:“我的赏赐肯定也是少不了的,等回宫之后建宁去向皇帝哥哥去讨赏。”她一边说着,一边使了个眼色给康熙,让他去注意一边已经傻眼多时的戈尔尼。

  康熙这才想起他来,说道:“大使,我们大清国的火器你已经见识过了,与你沙俄相比又怎么样?”

  戈尔尼好半晌才回过神来,他眨了眨一直盯向远处已经疲乏的眼睛,说道:“大清皇帝陛下,今天戈尔尼真是大开眼界。”

  康熙问道:“不知道尊使觉得我们国家的神武大炮威力如何?”

  戈尔尼心悦诚服的说道:“厉害!不只是威力惊人,而且百发百中,比弊国的火器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回国之后一定恳请沙皇陛下和贵国结为兄弟之邦,从此不再开战。”

  康熙这才朗笑出声,道:“如此自然最好,贵国的皇帝如果仍然是执意要侵吞我们大清领土,你不要忘了朕之前的话,照直说给他听!”

  “是!”

  定下了外交基调,戈尔尼实在忍不住,问了问站在离他不远处汤若望:“您是哪国人?这惊人的威力是否是你自己祖国的技术?我是能否出价收购一座火炮作为研究?”他知道掌握着这种世界领先技术的所有者,不会真的将这些技术教给别人,所以也只是试探的提了提要买一个样品回去。

  汤若望神色和蔼的说:“我来自德意志,这些成果是大清的工匠们的智慧结晶,并不是来自我的祖国。更何况我来到大清国已经超过三十年,这里也是我的祖国,我怎么会背叛它呢。沙俄大使阁下,若是有购买意向,请直接与我们大清国的皇帝陛下谈。”

  康熙只是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戈尔尼就怂了,再也不像之前那样的大国使者趾高气昂,还谈什么想买大炮,自然是接受理藩院的安排,时候一到就启程回国。

  双方开战已经一年有余,吴三桂从一开始的势如破竹,挥师北上攻占湖南,大有席卷天下之势。到现在吴三桂据守湖南后,对是挥兵南下还是渡江北上一直摇摆不定。

  康熙皇帝看出了吴三桂的优柔寡断,一直想御驾亲征,会一会这位枭雄。可是这事满朝文武没有一个赞同,他们总是有一堆大道理阻止他到战场上去。

  索额图说,天子御驾亲征,要有万全的必胜把握。因为天子是天之子,凡人可以败,天子却不能败,否则以后他这个皇上的形象无论在百姓心中还是大臣心中都要大打折扣,所以皇上根本亲政不起。

  康熙心中赞同他这些话,但是也仍然对不能亲上战场这件事情耿耿于怀,他强烈的要去看一看,引起国家纷乱半壁江山沦陷的前线到底是什么样。

  国家处在动乱之际,各处的牛鬼蛇神也都纷纷粉墨登场。

  康熙即便是在和平的时候,也一直很关注着各地的非法组织,因为他知道这些能蛊惑人心的组织对大清的统治有多大隐患。

  最近康熙接到奏报,有一个叫三郎香会的秘密组织渐渐的露出了端倪,而他们在各地竟然已经发展到了近二百万的教众!

  康熙知道了国家竟然有这样一个反清的教会,连睡觉都不能安稳!

  即便是没有当前吴三桂的叛乱,教徒如此之多的组织也足够给大清国造成很大的麻烦。而这样一个组织之前一直蛰伏起来,现在又趁着民心不稳之际出来妖言惑众,不用想也知道,绝对不是个好东西!

  已知的他组织的头目叫做杨启龙,是前明余孽。还曾经秘密前往云南五华山会见吴三桂,双方十分可能有勾结!

  而康熙的烦恼远远不仅于此,入了夏的京城,本来是风平浪静,可是最近不知又从哪传出将天下大乱的谣言来。京城街角里玩耍的孩童们时常吟唱的一首歌:“四个口儿反,天下由此散,日月双照五星连,时候到了一起完,劝君早从善!”

  康熙叫来了索额图,周培公,明珠等满汉大臣,大家一起琢磨这首诗的意思,半天才有了眉目,四个口儿,拆开重组之后就是两个回字,日月光照又是一个明字,那这个歌的意思就是说回回们要造反,而且还是反清复明。

  这个时候已经升为九门提督图海报告一件稀奇事,接连十几天,京城里的回民们傍晚都聚集到清真寺,直到天快亮了才会回家,不知道在偷偷摸摸的干些什么事儿。尤其是牛街的清真寺,所聚集的人最多。

  这种秘密集会康熙朝屡颁圣旨,是绝对不允许的,他们不会不知道,所以根本就是有意为之。

  把这两件事情捏合到一起,就是回回们要造反,而且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秘密准备,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爆发。既然已经事先洞悉他们的阴谋,康熙自然不会叫这种事情发生,已经派了人,当晚前去剿灭。

  在晚饭之前,一太监悄声走进来报告:“主子,净事房的牌子到了,请您翻牌子。”

  康熙心情有些烦躁,看也没看那些牌子,直接说道:“拿走吧,不翻牌子。”

  后宫里的妃嫔们勾心斗角,每说一句话都可以给别人设陷阱,或者是抱着讨好他的目的。若是心情好时,康熙会去后宫走一走,若是心情不好,那些人各式各样的嘴脸就容易触怒于他。所以自从战事一起,事情都压下来,他独宿养心殿的时候居多。

  “是,那奴才这就去吩咐御膳房备膳。”

  康熙说道:“去个人把三格格给请过来,请她同朕一起用完膳。”

  太监总管李德全应了一声,亲自去了毓庆宫,熟门熟路的到了建宁跟前儿,打了个千儿道:“三格格,您还没用完膳吧,万岁爷请您过去一起呢!”

  建宁自从办好了上一件差事之后,并没有闲下来,皇上继续让她督办工部制作大炮的事宜。又要保证质量,又要快速的做出一批成品来,好能将这重型杀伤性武器送到前线去,即震慑敌人又能稳定军心。

  工部的人别说是皇上亲下的命令不敢怠慢,就算是有心怠慢,有三格格在这镇着,也只能是拼尽全力,日夜赶工,以最快最好的方式出货。

  建宁经常和玄烨一起吃饭,一点儿也感受不到别人所说的受宠若惊。只不过她发现他今天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建宁不由得用玉筷敲了敲瓷碗,发出一串清脆的敲击声,好使他回神,“皇帝哥哥,你在想什么,吃饭都不能专心。”

  殿里的宫女太监们连忙低下头去,怕三格格的如此大不敬之举惹得皇上发怒,虽然以往的经验来说皇上对着三格格从来不会发怒,但是下人们总是下意识的低头,好像就能由此躲避主人的怒火。

  康熙本来就吃得心不在焉,被她看穿干脆放下了碗筷说道:“朕是在想,怎么这天下就这么不太平呢!”

  建宁以为他在说西南的战事,便也放下了碗筷,说道:“对了,你派了小桂子去找那个东西,可有眉目了吗?”

  康熙沉着脸说道:“他根本无法接近吴三桂五华山的府邸,更别说是行军大帐了。”

  小小的一本书,十分容易收藏,而别人在全无线索的情况下,要找出它来就绝非易事。以小桂子的机灵都碰了壁,康熙觉得要找到的希望不大。

  建宁却不想这么快就放弃,她想了想说道:“此时事关重大,我们又非找到它不可!不如让我去吧!”

  康熙顾不得烦心,不可思议道:“你?你去干什么?!”

  建宁说道:“我是认真的,他找不到,不代表我也找不到,不如让我试试吧。”

  康熙苦笑着摇摇头:“我当然知道你是认真的。不过我不能答应你。”

  康熙忽然正色说道:“既然你有这勇闯敌营的勇气,也许我有别的事要你去办,并不比这件事情简单。”

  建宁看他表情郑重,知道是件大事,说道:“那就请皇帝哥哥尽管吩咐,我一定会尽力而为的。”

  康熙说道:“这件事稍后再说,我还需要再三斟酌。只是今天还有些别的烦恼,暂时不能去想那个。”

  建宁到是没有那种不能打听国家机密的小心谨慎,说道:“到底是什么事,让皇帝哥哥你连饭都吃不下,说出来虽然我不一定能为你分忧,但是据说憋在心里的事儿找人倾吐,同样也会让情绪好很多。”

  康熙知道自己不是那种将难题倾吐出来就会心情变好的人,除非那人能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不过他还是对建宁说道:“今日是派兵围剿回回们的日子,战报还没送来,所以我心中有些不安稳。”

  建宁诧异道:“回回,是回族人?他们犯了什么事儿,皇帝哥哥干嘛要派兵围剿?”

  康熙反正饭也吃不下了,挥手让人撤去,缓缓的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给建宁听。

  谁知道她竟然越听眉头皱的越紧,突然哑着嗓子问道:“何时开始行动?”

  正在这时,宫人来报:“陛下,图海将军求见。”

  康熙说道:“你可以自己问图海,这件事已经全权交由九门提督去办了。”

  图海走进来行过了礼之后,低声说道:“万岁,按照您的吩咐,围剿京师十二个清真寺的兵力已经布置妥当。牛街清真寺是最大的一个据点,奴才打算亲自率兵去捉人,并且将其烧掉,其他各处就以火光为号,一齐动手,一举可以扫平回回人的叛乱。”

  康熙点了点头表示还算满意,建宁却马上说道:“皇帝哥哥,若是我没有听错的话,你们是根据一首童谣和回民反常的夜间聚会就料定了他们要造反。我读过一些杂史,有些上面记载了回族人习惯,他们有一个节日叫开斋节,与宰牲节同为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据我所知,在开斋节之前,一整个斋月里,每天东方刚刚开始发亮至日落期间,除了患病者之外,成年的穆斯林必须严格把斋,不吃不喝,直到太阳西沉才由阿訇在清真寺内应讲经布道,宣讲《古兰经》,直至深夜方散去回家吃东西。回回人造反还有没有其他的有力证据?不会是个误会吧?”

  听建宁说的这番话,越听康熙的眉头皱的越紧,最后他已经是脸色铁青。“没有别的证据!朕正是因为他们造反证据不足,又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才觉得心里不踏实!这根本不是误会,像是个专门针对回回和朝廷阴谋!”

  图海听着三格格的话,也已经是惊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兵力已经布置下去了,只要哪处不小心有火光一起,就是千万人头落地!而回回人是出了名的团结一致,京城的回人造反被抓,全国的回人都会起来反抗。他连忙说道:“请主子定夺!”

  康熙即刻命令:“让所有的将士不要轻举妄动,取消以火为号,有什么命令另行通知。”

  图海说道:“奴才这就去办!”

  看着他快步走出大殿,康熙说道:“朕登基有十年了,怎么回民的这些习惯从未听说,难道他们之前就不过这个开斋节吗?”

  建宁说道:“据记载应该是每年都过的,至于为什么今年才以这种方式浮现出来,还要皇帝哥哥自己去查。”

  要么是回民之前几年确实没有这些在外人看起来反常的动作,要么就是调查此事的人将消息隐瞒了。

  康熙忽然叫人给他换上常服:“到底是怎么回事,朕就亲自去看个明白!”

  建宁明白过来,说道:“你要去牛街清真寺?我也去!”她不待康熙答应掉头就跑回毓庆宫去换衣服,在宫里的这些穿戴旗袍旗头花盆底儿不适合走到大街上去。

  等她匆匆带着墨菊墨香再来乾清宫时发现康熙已经打理好自己,在等着她了。

  两人边走边说,建宁问道:“你怎么这么好会等着我,我还以为皇帝哥哥不同意我去呢。”

  康熙颇为无奈的说道:“就算我不带着你,你自己也能跑出宫去,还不如放在身边看着。”

  等到宫门口的时候,图海已经回来禀报,新的命令已经吩咐下去了,九门所有将士都会按兵不动,听候皇上调令。

  图海随即知道康熙要带着建宁亲临牛街,点了几个武力值最强的御前侍卫一起跟随,又让几十人打扮成普通百姓,散落在四周以防有什么不测。但是牛街上有成千上万的回民,若是他们真的暴动,这些人也是杯水车薪,无法确保皇帝和格格的安全,图海紧急派他的副手前去调兵。

  走在傍晚大街上,花香袭人,身边的人或说或笑,有志一同的向街角那座可容纳上万人的大清真寺走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9页  当前第1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0/2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逢春[综]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