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逢春[综]_分节阅读_第163节
小说作者:养心殿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1.65 MB   上传时间:2019-06-06 12:35:35

  清廷的大臣倒是被建宁的这几句话吊足了胃口,

  “三公主这是打算比武招亲吗?”“确切的说,应该是比武据亲才对。”众人连宴会也不顾了,都去围观建宁公主与葛尔丹的比试,有人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理,有人忧心忡忡怕大清真的跟葛尔丹结了亲,那日后就不好办了。

  康熙看了看旁边眼睛都不眨一下,紧紧盯着场中的周培公,忽然说道:“你不怕建宁输吗?”

  周培公脱口而出:“不会的,葛尔丹无论再高也不是公主的对手。”

  康熙说道:“你对她竟然这么有信心,看来这个场景你应该很熟悉吧?”

  周培公怔了一下才收回目光道:“是,在军中的时候,臣偶尔能看到公主这样操练士兵。被她亲自指点过的将士们都说受益匪浅。”

  康熙忽然起了跟他聊天的兴致,说道:“周培公,你今年三十多岁了吧,朕听人说媒人都快踏平你的门槛踏了,但是无论是京城大员还是封疆大吏家的姑娘,你竟然没有一个看上眼的,你到底打算什么时候成亲?那么多姑娘家都配不上你,莫非你心中早有属意的人?”

  周培公见皇上竟然问起自己的私人问题,一时不知道要如何回答,又想在君主面前不应有所隐瞒,还是照直说了:“不瞒皇上,臣确实心有所属,不过臣自知……配不上她,所以不敢心存妄念,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臣这辈子自然是不打算娶妻生子了。”

  康熙说道:“你已经位极人臣,贵为内阁宰辅,什么人竟然是你配不上的?莫不是你也想着尚公主吧?”

  周培公顿了顿,欲言又止道:“微臣不敢。”

  他如此做态,康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家里养的女孩太优秀,总是引来各方的觊觎,早知如此,康熙就不会随便把建宁放出去了。

  康熙气道:“好你个周培公啊!这么说你娶不到心仪之人,就不打算传宗接代了!你们汉人不是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吗?你的圣贤书都到哪儿去了?”

  周培功垂头说道:“臣出身不高,父母又已经早亡,自幼逃荒避难的没有什么宗族管束制约,也无宗可传,臣只有一个人,想怎样活法自然听凭自己的心意。难道臣还为了迎合也不相干的人,娶一个不喜欢的女子回来,这只是误人误己,徒增孽障罢了。”

  对于他这说法,康熙简直又气又无奈。别人就看这君臣二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聊起来了,可见是完全没把葛尔丹的求婚挑战放在眼里。

  而事实上,他们说这会话的功夫,葛尔丹已经被打趴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建宁没动用武器,而是一招一式的往戈尔丹的身上招呼,这里一掌,那里一拳,间或一道掌风劈过,务必要让他领会到什么叫切肤之痛。

  葛尔丹的手下们以及饱受格尔丹欺压的部落人只见无往不利的葛尔丹到了建宁手里就全无发挥的余地,处处受制。开始还以为葛尔丹是惜花之人,对公主手下留情,但是越看越明白,建宁公主哪用得着他谦让,葛尔丹根本就是被压着打!而且建宁公主明明可以早些至胜,却偏偏要折磨他,那一掌掌下去,众人甚至能听到骨头碎裂的声音,在场观战诸人无不瞠目结舌。

  建宁踩着他的背,问道:“你还不认输?”

第206章 刁蛮公主56

  葛尔丹累得气喘吁吁,反问道:“那你打得满意了吗?”

  建宁诧异道:“我若是说没有满意, 你还要继续坚持下去?”

  葛尔丹嘴角挂着一丝血迹, 苦笑道:“那是自然, 本王惹得公主不高兴,自然要受些皮肉之苦以示赎罪。”

  建宁闻言收回了脚, 说道:“你输了,之前说的那些话就当你没说,本宫不会再追究了。”说完转头就走, 再也没看他一眼。

  这场单方面的痛殴同时惊掉了一地的下巴, 众人看着建宁公主潇洒离开的背影, 简直要重塑自己对她的认识。

  葛尔丹被建宁狠狠的揍了一顿,才觉得头脑无比清醒, 后悔不该色迷心窍, 向建宁公主求婚。以建宁的身手, 别说打一顿, 杀了他都有可能。以他想跟康熙分庭抗礼的野心,娶回去这样一个公主确实是一个定时炸弹。现在葛尔丹里子面子都没了, 最后不得不用以退为进这一招, 才保住自己没变成残废。

  当然, 建宁下手有分寸,不至于在众目睽睽之下真的把他打残,就顺水推舟结束这场闹剧。

  众人回到席上重新开宴, 康熙对前三名进行嘉奖,满足了葛尔丹第一个请求, 正式下旨册封他为准噶尔部盟的大汗,不追究他弑父弑兄擅自夺取政权的罪过。恩威并施,准噶尔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宴会开始之后,众人亲眼见到建宁把葛尔丹打成那副样子,建宁身边就成了真空地带,那些之前一直想来攀关系的命妇夫人们已经不敢往前凑了。武将们倒是对建宁推崇备至,可是也不敢贸然上前。

  建宁乐得清净,这算是意外收获。不过还有人是例外,大格格端着酒杯款款走了过来,说道:“三妹还是老样子,拒人于千里之外。我们两姐妹许久不见,三妹不会拒绝和我喝一杯吧!”

  大格格在康熙十四年受封为和硕端敏公主,同年十月嫁给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王次子乌梁罕氏噶尔臧。这次圣驾驾临盛京,大格格也随同额驸前来。

  她出嫁之时建宁正在外打仗,没能送她一送。建宁端起酒杯说道:“恭喜大姐嫁得良人,建宁敬你,愿你和额驸琴瑟和鸣。”

  大格格娇笑道:“多谢三妹了。”

  她在建宁这里刷了一遍存在感之后又去太皇太后身边承欢膝下,专门拣吉祥话和一些特意搜刮来的笑话讲给太皇太后听,惹得她老人家心怀大畅。大格格十分得意,好让众人知道,她端敏公主虽然远嫁蒙古,还是十分受宠。她的夫家见此情景,只会对她更加尊重。

  今日的围猎除了几个让人惊心动魄的插曲之外,还算得上是很成功,接下来众人还会在围场呆一段日子,自由行猎,就没有第一日的那么多规矩了。想退出的人也可以随时回盛京内的皇宫,不过众人都是以皇上的意志为转移,御驾不离开,就就很少有人会先走。

  葛尔丹求亲的事情之后,让康熙意识到建宁已经到了待嫁之年,也是应该考虑给她议亲了,不过她看起来并未倾心何人,所以让她自己选反倒是为难了她。

  康熙又有些忧心,以建宁这天霸道的表现,可能会让青年才俊们纷纷退却!要知道公主下嫁后,夫妻双方本来就不对等。公主仍然是君,额驸是臣,夫低于妻!这在以夫为纲的年代根本是个特例!

  虽然人们会对皇室敬畏向往,能尚公主是一门一族的荣耀,但若是这位公主太过强势,那就会让人望而却步啊!

  康熙不得不为建宁日后的婚事发愁,他不由得想到了与周培公的对话。周培公倒是他的心腹爱将,康熙也很看好他的才华。唯一一点可惜的就是周培公是个汉人,满汉不能通婚,这是祖宗规矩,虽然康熙不怕打破祖宗规矩,但是就怕太皇太后那里不好松口。所以,这件事儿康熙打算徐徐图之,再试探试探建宁的口风再说。

  这天建宁出了帐篷,没走多远就遇见周培公同样骑在马上,见到她便驱马过来,“见过公主殿下。”

  建宁打量他道:“不必多礼,周大人这是打算去打猎吗?”不怪乎她有此一问,周培公竟背着弓箭和箭袋,这可是她从来没有见过的形象,她可没忘了那您刚出征之时,单单只是骑马赶路而已,周培公就把自己磨得重伤。

  周培公赧然道:“让你见笑了,我是有此打算,只是想试试,还不知道结果如何。”

  建宁说道:“是吗,之前一直没见过周大人动刀动枪,我还以为你讨厌这些。”

  周培公连忙解释:“并非讨厌,只是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个文弱书生,在军营那种到处都是强人的地方哪敢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但是我发现像我这样也不好,所以打算去练习练习射箭……不知道周某可否与公主同行?”

  建宁好心情的说道:“一起吧,我还能教你。”

  周培公眼前一亮:“有劳了。”他立刻跟上,凑过去说话。

  大格格从转角处走出来,若有所思的看着两人的背影,本来她是打算来找建宁拉近关系的。建宁立下大功回京时大格格已经出嫁,若是早知道她这么有本事会在前朝建立功勋,大格格之前也不会与她交恶了。

  自从嫁出来之后,大格格才愈加明白自己与京城中实权人物交好的重要性,否则只能被遗忘忽视,被边缘化,额驸一家也不会重视她。大格格想了想,转身往太皇太后的帐篷去了。

  太皇太后也挺想念这个远嫁出去的孙女,毕竟从小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长大,以太皇太后的年纪正是见一面少一面,所以这次到了盛京之后,时常招大格格过来相陪。

  大格格说着说着,将话题引到了满汉之分上,“老祖宗,我还记得咱们宫中有一块牌子是您亲手立的,‘汉女不得入宫’。”

  太皇太后说道:“没错,祖宗家法早有言明,满汉不能通婚,皇上这一点倒是一向做得很好,后宫中从未有汉女,你怎么忽然说起这个?”

  大格格说道:“皇上向来听您的话,自然会守着这个规矩,不过有些人向来特立独行,说不定要让老祖宗失望了。”

  太皇太后奇怪问道:“你是说谁让我失望了?”

  大格格看了看四周站满了宫女,于是她悄悄在太皇太后耳边耳语了几句。

  一旁侍候的苏麻拉姑只觉得太皇太后的脸色慢慢变得凝重起来。苏麻拉姑心中不由忐忑,大格格一向不是个以和为贵的人,很爱从中挑拨是非,不知道她这次又向太皇太后说谁的坏话。

  把周培公从军中召回京之后,康熙不但没有像众臣以为的那样怕他功高盖主把他发配到边远地区雪藏起来,而是让他进入内阁。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十分欣赏周培公的才华与人品,另外一个则是因为明珠和索额图。

  内阁中康熙最倚重的人就是他们两人,康熙却发现最近二人的分歧越来越大,而且双方都有一批拥簇,很有些水火不容的意思。康熙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自己人内乱,那是一个王朝由内到外灭亡的根本。

  索额图和明珠又是康熙的左膀右臂,一个是国丈,一个是国舅,分别是大阿哥和太子的至亲,与康熙都是姻亲,康熙在国事上离不开他们。所以急需听命于自己的第三方势力进入内阁来缓解当前局势。

  周培公身后没有任何一个大家族支持,下马能治国上马能为将,又拒绝了那么多大臣以婚姻为纽带抛出的橄榄枝,在康熙看来他这样一个孤臣,是最好的人选。

  到了晚上用餐的时候,康熙对建宁说道:“听说今天你一直和周培公在一起?”

  建宁说道:“是啊,我教他如何射箭。他们那些文人只知道读圣贤书,却不知道要锻炼自己的身体。怪不得每次贡院开考有很多人都是横着出来的,体力太差了!我八岁就能拉开的弓,他花了一天的时间总算是有点模样了。”

  康熙有些好笑,“咱们受到的教育不同,自从一入学就有骑射课,更别说你在这方面又特别优秀。”

  康熙仿若不经意地问道:“你觉得他这个人怎么样?”

  建宁心中有些奇怪:人都已经入了内阁了,皇上对周培公明显十分看重,现在才想起来问人怎么样,会不会有点晚了?她还是说道:“治世安邦之才是毋庸置疑,只不过他可不是个老好人,敢于针砭时弊,有才也有刺吧。这样虽然容易得罪人,但是皇帝哥哥需要的正是这样敢于对你说实话的人才,而且,活得自在比什么都重要。”

  康熙想起周培公曾说过“要顺着自己心意,不在乎别人眼光”的话,发现这两人的观念竟然出奇的合拍。

  康熙沉吟着说道:“建宁,你也大了,自从葛尔丹求亲不成之后,你的亲事已经公开被提及。相信一回京众王公命妇的目光就会聚集在你身上,想打你主意的人肯定不在少数,是时候开始议亲了。”

  建宁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倒不是十分意外,但是自觉没有碰到喜欢的人,这个世界上若是说她对谁的感情最深,那自然要非康熙莫属了。这是她一直守护的人。康熙觉得自己把建宁从小带大,在建宁的角度看,何尝不是她带大了他,亲看见证他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英明的小皇帝。

  建宁清楚的知道两人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亲情,又有一个换身的秘密,不用去相互戒备怀疑,至少这个世界上建宁最信任的人就是康熙,即便是后来有人能收获她的爱情,也越不过他去。

  建宁说道:“我没有特别喜欢的人,就由皇帝哥哥做主吧。”

  康熙松了口气,说道:“我这里倒是有一个人选。”

  建宁想了想就明白了,今天皇上一直在跟她谈的是周培公,“看来皇帝哥哥属意的人是周培公?”

  康熙点点头,也不吝于将自己扶植周培公以便控制索明双方之争的想法都告知于她,“……你若是觉得能接受他的话,朕回去就给你们指婚。”

  建宁沉吟道:“你给我点时间,我考虑一下。”

  康熙说道:“好,你慢慢考虑,这件事本来也不急于一时。”虽然皇室一向是政治婚姻,但关系到她的终身大事,康熙自然希望建宁能过得幸福。

第207章 刁蛮公主57

  建宁回去了略想了想,与周培公相识以来他的种种表现, 对自己应该还算有好感, 她也不讨厌他的为人, 同时欣赏他的才华。没用多久,建宁就给康熙一个肯定的答案, 说可以招周培公为驸马。

  康熙早就知道建宁不会否定他的提议,但是真正得到此消息,心中仍然五味杂陈, 就是高兴不起来, 他以为这就是一般人要嫁女儿的不舍心情。

  康熙内心深处甚至不希望建宁嫁给任何人, 这样她就只属于他一个人了,康熙以为是因为两人的异常, 使他对建宁有着极强的占有欲, 自小到大她都是他一个人的, 两人彼此之间有着别人不能侵犯的领域, 但若是把她送出宫去嫁给别人,这份纯粹就不一样了。

  就算是心中万分不愿, 康熙作为她的好皇兄, 又做不出拦着建宁不让她成亲在宫中孤独终老的事情来。

  康熙压下心中的异样, 招来周培公,把打算赐婚的事情告诉了他,并且说回京之后就下明旨, 又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与建宁相处的注意事项。

  康熙见到周培功高兴的都快傻了,一点儿也没有平时精明强干的样子, 心中越发不是滋味儿,挥挥手赶他出去,来个眼不见为净。

  周培公完全不敢置信!皇上后来说了什么他都没有注意,直到从皇上那里走出来,仍然觉得自己像在做梦。他恍惚的跨出门,路上遇到了前来奏事的明珠也没看见。

  明珠拦住他道:“我说培公,你这是喝多了吧,这样也敢御前对答,不是皇上把你撵出来的吧?”

  周培公经过冷风一吹,已经清醒多了,定眼一看,才发现明珠,“是明相啊,你真是料事如神,皇上确实是把我赶出来的。”

  周培公别的没记住,康熙最后嫌弃的表情他还有点印象。周培公这时才如梦方醒,康熙真的打算把建宁公主指给他!再想起刚刚自己在皇上面前丢人现眼的表现,连谢恩都忘了!周培公现在只想再返回去好好问问皇上,不是跟他开玩笑的吧,也千万别因为他的表现再改了主意。

  周培公现在是皇上面前的红人,既然之前多方参揍都搬不倒他,明珠对他早就改了态度,温和的说:“你我同朝为官,都是为皇上分忧,应该不分彼此才对,你怎么总是这么肉麻,见了我不是叫明相就是明公,以后你叫我老明就是了。”

  周培公道:“晚生不敢。”

  明珠见他心不在焉,觉得周培公果然是大白天的喝多了,“你快回去吧,当心受了风,等醒酒了再出来!”

  周培公辞别明珠压抑着狂喜的心情,僵硬着走回自己的帐篷。至于这一天的公务就全耽搁了,因为他拿起任何一本条陈只看了一个开头,就再也看不下去。他觉得皇上真是圣恩浩荡,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必定要守着这份单恋孤独终老,没想到峰回路转,竟然真的有得偿所愿之日。

  太皇太后那边最近可没闲着,这些天,她倒是很热衷于考教各蒙古子弟的功夫和学问,特别是科尔沁部落的青年才俊们特别得她欢心,因为这些博尔吉特氏的孩子们都是太皇太后兄长以及弟弟们的后代,与她有血脉至亲,真是怎么看怎么觉得顺眼。

  康熙得知太皇太后的日常活动还十分欣慰,觉得太皇太后来到这边总算是变得有活力,人也爱动弹了,不像在京城的时候只在慈宁宫待着。

  不过康熙马上就笑不出来了,因为太皇太后竟然没有跟他商量的情况下,直接发出了一道懿旨,为建宁公主与南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特氏乌尔衮指婚!

  建宁接到这道指婚也懵了,怎么刚和康熙商量好没几天,额驸就换人做?其实对她来讲额驸是谁不那么重要,因为她不喜欢婚后不招见各过各的就是了,这是她作为公主的特权,她自然会充分利用起来。

  但是太皇太后这道懿旨是怎么回事,是要与康熙对着干,还是对康熙的安排毫不知情?

  建宁匆匆赶往宫中去见太皇太后,在路上已经让墨香打探清楚那个被指婚的到底是何许人也。博尔济吉特氏乌尔衮是蒙古巴林部人,札萨克多罗郡王鄂齐尔的次子也是嫡子,固伦淑慧长公主之孙,淑慧公主是太皇太后与皇太极亲女,所以此人也是太皇太后的曾外孙。

  这位固伦淑慧长公主名叫爱新觉罗阿图,向来为太皇太后所钟爱。康熙十二年时额驸色布腾去世后,太皇太后生病,康熙派人把公主接到北京,以后又多次到北京。她的额驸也不简单是元世祖的二十一世孙,也就是说,这个指婚对象还是昔日黄金家族的后代。

  建宁到的时候,康熙已经在太皇太后宫里了,康熙铁青着一张面孔,建宁从来没见过他这种表情,越觉得兹事体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9页  当前第1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3/2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逢春[综]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