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清第一作家_分节阅读_第118节
小说作者:大团团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625 KB   上传时间:2021-07-02 19:58:39

  康熙轻叹一声:“胤禩,正事以外的时间你做什么,朕足够开明,不多管束你。但,皇叔还在等你写第三篇。”

  吊人胃口的事儿做多了不觉得良心痛吗?

  胤禩还算有一点点良心,这一阵子忙完,他确实有继续写下一篇的打算:“汗阿玛,儿臣止步不前也不是没原因的,前秦历史太过难考是其一,之后要写始皇收权,这可太难写了,从在众人拥护下打败竞争者继承秦王位,到对吕不韦等人的心态转变。从最开始的与赵姬母子亲情,到后来的决裂。大秦崛起之势,并六国之战,各国为此而采取什么样的计策来反抗联合。留存至今的文书记录寥寥数语,我却要将其详写为完成的故事,将每一个人重要之人都写到极致,其实还是很难的。”

  只从他的概括之中,便可听出胤禩其实已经做了不少准备,只是那些还不足以令他动笔将故事给彻底理顺。

  康熙眯了眯眼,念出了《史记·吕不韦列传》中的记录:“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时纵倡乐…………”(1)

  胤禩道:“始皇突然听说太后和男宠生了两儿子,还不是秦王室血脉,那男宠还意图造反,这能忍吗?”

  康熙想了想始皇帝那时候的处境,还真挺窒息的。

  “汉时还有野史传言始皇帝不是秦王室血脉的。”

  “流言止于智者,”康熙淡淡道:“上两任秦王都不蠢。秦王室,宗室及大臣也不瞎,不过是有反对者扭曲事实,凭空污蔑,以攻其权罢了。”

  康熙见天色还早,原打算今夜翻牌子召年轻妃嫔来侍寝,这会儿聊史兴致上来,与胤禩探讨了起来。

  康熙认为,始皇心境变化应与王权有巨大关联,为帝者最忌权臣把持朝政,更不能忍受有人越过自己做主张。从前是年少羽翼不丰,始皇心怀大志,一旦他长大羽翼渐丰,收回权利,打压权臣,敲打宗室,招揽新臣乃是大势所趋。

  既然一统宇内之志,秦国又有吞六国之势,必将收拾好国内,为统一大业做充足准备。

  康熙教胤禩,在羽翼不丰的时候,始皇的政治举措及后宫动向是可以有互相关联的,你得看看当时始皇及先帝妃嫔们分别来自哪些国家,来自哪些家族。

  比如嬴子楚借华阳夫人人脉拉拢了楚国势力,比如秦国当年的宣太后芈氏后人在朝中盘根错节。

  在自己弱小的时候平衡朝局,令权臣们互相争夺,自己则隐忍不发,积蓄实力。

  待他们拼出个两败俱伤,再拉拢可拉拢的,排除异己,扶持自己的人上去,直到某一日将其一网打尽!

  对于幼帝如何发育成励精图治的雄主,康熙有一堆心得体会。他回忆往昔,感慨万千“当初朕也是举步维艰,八岁继位之时亦有过无措之感。”

  胤禩好奇问道:“您说的是诛杀鳌拜?”

  “鳌拜当年随太宗征战四方,战功赫赫,有’满洲第一勇士‘之称,”康熙意味深长道:“先帝,也是他拥戴即位的。”

  “但是他弄权结党,只手遮天,嚣张跋扈至于朝堂之上给朕难堪。”

  “其实现在回忆起来,朕幼时的经历至今还深深印刻在脑子里,”康熙曾经畏惧过鳌拜,在他稚嫩到只能依偎在皇玛嬷身边时,那时候权倾朝野的鳌拜如同一座高山横跨在眼前,又如同一柄利剑、一根尖刺梗在喉咙口。

  先帝留下四大辅臣,鳌拜与苏克萨哈不合,虽苏克萨哈亦有罪,却一夕之间被鳌拜列罪以处死,鳌拜之势,如何不令康熙胆寒忌惮?

  而他,克服软弱,丰满羽翼,终有一日平了这高山!跨越为帝路上的层层阻碍,收皇权,平天下,收回台湾、治蒙古、攻下西域,走到如今。

  康熙道:“待朕百年,若能如始皇般留下千古一帝美名就好了。”

  胤禩笑道:“汗阿玛不考虑让人写个传记什么的?”

  “朕现在让人写,”康熙敲敲桌子:“谁敢写朕不好?那是要掉脑袋的。朕让文官给朕写传记?在后人眼中,朕岂不就成了好大喜功?朕之举措,自有史官记录,功过是非,千百年后自有后人评说。”

  “如同始皇嬴政,”康熙道:“于我们这些后人而言,始皇功大于过。”

  货币、度量衡的统一,长城、运河的修建,郡县制的确立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远超于其独裁带来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大一统思想,与加强君主集权。

  康熙惋惜道:“始皇终究困于寿数,急于布置,他或许并非不知战后之秦需休养生息,只是时间不够。急于治,则政令促,民不堪负重,则反心起。后人又……以至秦二世而亡。”

  后人,指的自然是秦二世胡亥,宦官赵高、丞相李斯各自弄权。

  康熙说好了这些以后,一边夸始皇,一边也“暴露”了自己的心思。

  哼哼,一千九百年前,秦二世而亡,也让后人吸取教训,为后人治理国家提供了借鉴。

  而今,已经是一千九百年后了,朕的大清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朕的继承人遇皇子都很优秀,一定能千秋万代。

  胤禩的小脑袋卡了一下,他确认了一下,发现汗阿玛竟然是认真的!

  他忙立刻接口附和康熙:“汗阿玛说的对!”

  他默默低下头,掩饰自己抽搐的嘴角。

  您想儿子们都优秀,大清未来千秋万代,那您有本事将太子与大哥的矛盾给调节了啊!

  搞得好像九子夺嫡不会发生一样。

  看看现在的朝堂,纳兰明珠在汗阿玛的打压下辞官回家,家族后人在朝中任职。

  索额图一家独大,走到哪里都风光,支持太子的党羽越来越多,歪瓜裂枣也聚集了上来,眼看就要给他们拖后腿犯错了。

  而汗阿玛呢!他要太子自己意识到君父之权柄不容侵犯,要太子自己下手去约束下属,砍自己党羽。

  就差指着太子鼻子问“如果朕与索额图同时掉水里了,你会救谁?”

  这些事胤禩全都看在眼里,但是又不能说!

  还有对大哥也是,朝堂要制衡,把大哥给拉上来对太子形成制衡。

  之后其他的兄弟们长大了,分别在朝堂任职,每天上朝的时候,汗阿玛看到底下的儿子们扎堆,就像是鸡妈妈看着长大的小鸡仔们一样,对小鸡仔们私底互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这还嘲笑始皇子孙不成器,而自己儿子个个都优秀,大清后继有人……

  胤禩不说话,他可以禀告各方动向,可以询问君父布置,但不能在私底下帮太子说话,也不能帮大哥、或是任何一位兄弟们在政治立场上说话。

  他必须要保持自己的立场“干净”,只站在君父一方,不断地加强君父对自己的信任。

  不过,他还有笔在手。

  可以以话本暗示,借故事比喻。

  胤禩笔记记得飞快,听汗阿玛回忆往昔,能给他新的灵感。

  边上的梁九功几乎与柱子融合为了一体,后脑勺的冷汗哗哗哗地往下流。

  八阿哥究竟有多得皇上宠爱?!

  为君之道,连太子殿下与皇上交谈时都要斟酌语句!

  八贝勒还问皇上要了恩典,请他为第四篇“横扫六合”作序!

  康熙兴致高昂,以今人之眼光,客观点评先人在古时候所做政治举措的错误之处。

  一千九百年前的先秦时期,在《大秦传奇》描绘出一幕幕经典的画卷。

  战国四大名将,战国四公子,百家争鸣的过往,先贤圣人的足迹。

  这里有后宫,有朝堂,有国战,有法家、儒家、墨家、道家思想的激烈碰撞。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纵观历史,康熙深深地觉得荀子那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2)精妙。民心很重要,若是老百姓活不下去,那定是会掀杆而起的。

  他说道:“所以自战事定后,朕之治国安民之策,裕民为先,与民休息,减免赋税。”

  胤禩连连点头。

  “朕慕汉文帝之王道、仁政。惟愿天下安,做明君、仁君,希望在朕之治下出太平盛世。治国之道,定要宽仁,朕相信距离那一日已经近了。”

  抛开政治立场,只谈论国家大事,民生大事时,胤禩可以畅所欲言,他将近些年的各地人口增长之数禀告给君父。

  康熙道:“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胤禩终于将第三篇“秦王嬴政”的故事脉络理顺了!

  他满面欣喜地谢过君父,捧着对先秦史写满了笔记的册子,还有汗阿玛的观点离去。

  留下康熙久坐于御前,沉思良久。

  “公子扶苏……秦二世胡亥。”

  “胤禩是在暗示朕什么?”

  梁九功一脸迷茫。

  他没听懂啊!

  皇上与八贝勒难道不是在聊秦朝历史,聊始皇,然后聊到了皇上的功绩与对未来的畅想?

  您不是夸八贝勒能力绝佳,不慕名利,一心为公,乖顺孝顺吗?

  康熙想了想,又觉得是自己想多了。

  京城的烤鸭店,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就火爆了起来!

  永乐年间至今的老字号饭庄便宜坊,以焖炉烤鸭味特色,滋味鲜美、外酥里嫩,天天客满,来客洛洛不绝。

  不明真相之人一问,得知竟是一作话本所致,不由惊奇。

  “倾城你知道吗?就是八贝勒!据闻八贝勒的福晋看了美味不用等写的《郡主小厨娘》,问八贝勒谁家的烤鸭最好吃,八贝勒不假思索就带八福晋来了我们便宜坊!”

  “连倾城都夸美味不用等的话本有意思呢!是一本适合边看边吃的话本。”

  现在便宜坊最贵最肥美的烤鸭,八贝勒亲自提字“外酥里嫩”!

  ——什么?!八贝勒有空吃烤鸭却没时间写《大秦传奇》?!

  胤禟从外头溜达了一圈回来,对着胤禩捧腹大笑:“八哥,你出名了!你知道吗?现在外头人都在说,最好吃的烤鸭叫‘八爷烤鸭’!”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1)为史记原话

  注释(2)出自《荀子》

  上一本索额图烤鸭,这一本八爷烤鸭,为什么团团咕总是热爱烤鸭?

  可能是我对我的索额图爱的深沉。

  是的,我养的柯尔鸭图图,已经一岁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Ps:康熙说我大清千秋万代的时候,我想到了东方不败一统江湖,想到了隔壁的九龙男子医院治不孕不育,还有东方阿波罗……

第92章 胤禩:嘿,就是玩儿

  “百姓们也不担心议论八哥会拿他们怎么样,他们都说八哥不像那些权贵高高在上、目中无人。”

  胤禟兴致勃勃地说外头的传言:“八哥你以后出行得带着侍卫了,我听说有好多姑娘打算向倾城丢帕子、丢香花。”

  京城闹出来的动静,任何与上一世不一样的地方都会让胤禟开心,不同的地方与记忆中差异越大,代表着距离上一世的结局会越远,这能很好地缓和他的焦虑。

  况且这话题的主人还是八哥呢?

  “若非有八哥帮着,那‘美味不用等’的话本也不会这么快卖出去,大街小巷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好吃的了。”

  紫禁城以南的商业街自前朝起就已经设立了栅栏,距今已形成商业中心,在这儿可以看到把守的卫兵,可以看到大街小巷的商铺,还能看到各种卖小吃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71页  当前第1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8/1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清第一作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