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_分节阅读_第35节
小说作者:金波滟滟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861 KB   上传时间:2020-05-23 21:49:57

  罗书记就摆摆手,“那好,我们就先不给了。”

  鲁盼儿知道他最后还是要给的,走前悄悄放在自己家里,自己又没法儿退回去,便悄悄请陈婶儿帮忙杀了一只鸡炖了,结果两只鸡腿丰收和丰美一人吃了一只……

  爸爸过去总是说罗书记是好干部,鲁盼儿亲身体会到了。

  鲁家的缝纫机、码边机都在东屋,罗书记就带着干部们住在西屋。晚上,鲁盼儿做缝纫活儿,还能听到他在西屋找社员们谈话。

  原来因为去年的事故,今年参加修水渠的人特别少,尤其是九队,只有几个年纪大的顶着家里的名额去了,所有年青人都被拦住了。

  谁都怕再出事儿。

  吴队长每天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听他的。

  大家也有自己的道理,最早的水渠是九队自己修的,并没有人帮忙,而现在的水渠是给别人修,凭什么九队的人要出力?更何况九队工分高,不参加水利施工也不至于吃不饱饭。

  罗书记就是来做动员工作的。

  杨老师也被请来了,鲁盼儿听了声音便出来烧了茶水送过去,然后在一旁坐下听他们说话。

  “罗书记不必动员我,只要学校一放假,我就会参加水利工程。”杨老师认真地说:“水是农业的命脉,修水渠是提高农业生产最好的办法,可能多少年后的人们还会受益。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吸取教训,科学施工……”

  “无怪老鲁一直说你是有本事的人,”罗书记感慨地说:“这一次我们一定要认真采用这些好的意见……”

  鲁盼儿听他们讲起红旗公社的水利工程,原来并不是她过去以为的增加一片水田,而是能保障整个公社百分之八十以上耕地的灌溉,并惠及周围的几个公社,将来还能建成一座发电站。

  爸爸妈妈当初就是满怀着这样的壮志豪情去参加会战,虽然很不幸出了事故,但是水渠还是要修的,自己也要像他们一样。鲁盼儿终于理清了乱纷纷的思路,“罗书记,我放假也去修水渠!”

  “你还是女孩子呢,不许去!”罗书记马上就说。

  “女孩子怎么了?我现在可是能挣十个工分的壮劳力呢!”并不是所有的男社员都能挣十个工分,而女社员就更少了,说明自己特别能干。

  听到鲁盼儿说挣十个工分,罗书记又皱起了眉头,吴队长让一个没满十八岁的女孩子跟壮劳力一起去插秧,还真是不象话!听了消息自己批评了吴队长,又特别到九队看鲁家姐弟们。

  不过鲁盼儿果真是鲁满堂和王巧针的女儿,坚强能干,男人都受不了的重活儿她居然硬撑下来了。九队的社员们看了谁不佩服,个个都支持她,吴队长也闹个没脸。

  鲁盼儿去工地也会干得很好,罗书记知道,可是他还是把满堂的孩子当成自家的小辈,怎么也舍不得,“不行,工地你就不要去了,以后在队里参加劳动也不要做最累的活计……”

  “罗书记身体有伤,还不是一直参加劳动?我也行的!”

  “不是说你不行,”杨老师就温和地劝她说:“男女体力还是有差别的,再说你还没成年,不适合长期参加太强的体力劳动。在家里照顾弟弟妹妹,支援化工厂生产也是一样的。”

  “杨老师说的对!盼儿,你现在还小呢,等长大了再参加修水利的工程吧。”

第58章 不会反悔

  罗书记在九队住了四天,做通了社员们的思想工作才带着大家回了施工工地。

  九队大部分壮劳力都跟着去参加施工了, 修水利是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好事, 大家懂得了自然支持。其实若不是害怕出事故, 社员们也都愿意参加集体劳动, 不但能记高工分,还能免费吃饭。听说今年工地的伙食提高了,每周都能吃一次肉。

  年轻人更是多了一重喜欢, 毕竟生产队里太闭塞, 参加施工总能见到更多的人, 听到更多的事,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干点儿活儿也不算什么。

  丽雯姐也跟着去了,原来这次施工现场加设了一个广播站,她正好有经验, 当广播员确实很合适。

  生产队里人少了,可是鲁盼儿心里却乱纷纷的。这天下课,她随手将课本收好, 就要回家, 杨老师却叫住她, “明天周日, 有什么事吗?”

  “没事儿。”

  “那我们一起学英语吧。”

  从高中退学之后, 鲁盼儿就没再碰过英语,她把精力都用在上课、做缝纫活儿、家务, 还有生产队的劳动中了,而且,“我再不能上大学了,学英语也没有用了。”

  “就算不能上大学了,学英语也未必没有用。”

  鲁盼儿想不通,“能有什么用呢?”

  “比如你遇到一个外国人问路,或者去国外旅游……”

  “那怎么可能?”

  “就算不可能,可是你可以教学生学英语呀。”

  “学生们要到高中才学英语呢。”

  似乎是用不上,可是杨瑾笑着说:“还有我们,我们可以用英语对话。”

  鲁盼儿就想起自己第一次跟杨老师学英语的晚上,他送自己回家,还称自己是女士,脸上便一热,恰好一阵风从窗外吹了进来,她抬起手挼挼头发,“那好吧,明天我就来学校。”

  周末的学校静悄悄的,他们两个人坐在大柳树下,轻风吹过,又凉快又舒服,特别适合学英语。

  杨老师穿着白衬衫,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坐在一把椅子上,他也为自己准备了一把。

  鲁盼儿坐了下来,今天她换上自己新做的浅绿小翻领半袖上衣,走前将头发重新梳过,现在轻轻一摆,两条辫子从两肩顺滑地垂下,仿佛重新回到了过去,重新做了杨老师的学生。

  桌上有一本英文书,鲁盼儿就念道:“gone with the d”。

  “很巧找到了这本书,”杨老师笑着,“我们一起读吧。”

  鲁盼儿一直以为杨老师说一起学英语是为了照顾自己的面子,还是他教,自己学。

  但其实并不是,杨老师只是先教她怎么使用英汉小词典,看她掌握了方法后就与一同打开那本没有一个汉字的《gone with the d》,一句句读了起来。

  每遇到不认识的单词,他们就先查英汉小词典,若是还不大懂就去翻牛津大词典——这可是一本非常厚的词典,墨绿色的塑料皮,里面的纸特别白特别细,最重要的是非常全,不论什么词都能查到,而且每一个词都有好多条的解释。

  但鲁盼儿的基础还是太弱了,她读得很艰难很艰难,但是有杨老师在一旁,她就坚持下去了,而且越学越有兴趣。

  一天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直到英文字母已经有些看不清了,鲁盼儿才恋恋不舍地合上书,“我很喜欢思嘉,也喜欢学英语。”更喜欢跟杨老师一起读书。

  “有空儿我们再接读,不用着急,慢慢读。”杨瑾又一次送鲁盼儿回家,“虽然生活中有许多无奈的事,但是我们读读书,心情就会特别宁静。”

  这大半年的时间,鲁盼儿一直很忙碌,她支撑住了鲁家,跃进、丰收和丰美都平平安安地上着学;她做缝纫活儿挣钱;她回绝了万红宇;她努力插秧让吴队长不得不给自己十工分;她看到社员们去修水渠特别思念爸爸妈妈,在夜里伤心地哭了几次……这一会儿,她才真正平静了,原来杨老师是用这种方法安慰自己。

  鲁盼儿郑重地点了点头,“我懂了。”

  “不管将来做什么,都别忘记抽出些时间读读书。”

  “我们以后时常在一起读书吧。”

  “那我们就约好了,谁也不许反悔呀。”

  原来杨老师也喜欢跟自己在一起读书呢,鲁盼儿就说:“我一辈子都不会反悔!”

  “好,我也一辈子不反悔。”

  鲁盼儿开心地回了家,睡着了嘴角还带着笑意呢,以后总能跟杨老师一起读书了,真是幸福呀。

  到了七月中,学校放假,杨老师也要去工地修水渠。

  不过他走前与鲁盼儿把那本《gone with the d》抄了几十页,然后将书留给鲁盼儿,他带着抄本,“一起读书并不一定是面对面,我们分别再两个地方读书,也不算违反诺言。”

  鲁盼儿觉得很对,“这样我们谁也没反悔。”每天做了缝纫活儿之后,她就会打开书和词典看上一段儿。

  书果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她觉得愉快而幸福。

  不过,鲁盼儿还是想去参加挖水渠。

  那样就能看到杨老师了,也许他们还能在一起读书。

  鲁盼儿打算好了,只等跃进回来,就让他照顾家,自己去工地。

  跃进长大了,在家带着丰收丰美自己放心。

  等啊等,跃进总算回来了,高中放假比小学足足晚了好几天。

  跃进一回家先去了自留地和园子忙活着——今年家里不种烟叶,他改种了花生和黄豆,只怕种不好,十分精心。

  因此直到晚饭时鲁盼儿才跟他说上话,“虽然我们家不派人参加也没什么,可是我还是想去。修水利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对我们家里来说,多挣些工分也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到年底分粮食的时候就能少交些钱。你留在家里打理自留地和园子,照看丰收丰美。”

  “嗯。”

  原以为跃进一定会反对的,没想到这么顺利,鲁盼儿就又说:告诉他,“你在家要多看书——你知道吗?杨老师说的一点儿也没错,今年推荐上大学的名额果然多了,而且还是通过考试挑成绩最好的。”

  跃进在高中也听到今年招收工农兵大学生增加了考试,老师们都用这件事鼓励大家呢,马上点头说:“姐,我今年期末考第一,与许琴并列。”

  “我就知道你能行的!”鲁盼儿高兴地拍了拍弟弟的肩膀——他越来越高了,自己都快拍不到他的肩膀了,很欣慰地说:“你早点睡吧,今晚我把手头旧布做完,就收起缝纫机。”

  “我还不困——刚刚在村口遇到了陈建国,让我去他家里说说话,我过去坐一会儿。”

  跃进和建国是从小长到大的朋友,在建国退学前他们一直没有分开过,鲁盼儿就点头,“去吧,顺便告诉陈婶儿我明天去工地了。”

  “知道了。”

  跃进很懂分寸,在陈家玩了没多久就回来了。鲁盼儿做好了缝纫活儿时他已经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鲁盼儿看到纸条儿才知道他和陈建国跑了。

第59章 不告而别

  鲁盼儿与陈婶儿见面后,将知道的情况一说, 再根据跃进和建国留下的纸条推测, 昨晚他们俩在村口就遇到了, 晚上又在陈家商量, 夜里分别悄悄收拾了衣服, 打包了行李,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去了工地。

  跃进是替自己去工地;而建国呢,他一直要去, 可是陈婶儿不答应, 如今两人一拍即合, 干脆来个不告而别。

  鲁盼儿气坏了,推了自行车就要出门, “我去把他们抓回来!”

  前些日子陈婶儿天天与建国为了去工地的事生气,此时倒没那么气了,“你总得先吃了饭再去呀。”

  “他们已经走了两个多小时了, 再吃饭就来不及抓他们回来了。”

  “现在也来不及了,算时间他们已经在工地干上活儿了。”

  是这样。可是鲁盼儿还是要去工地,“干上活儿也不行, 我就是要把跃进抓回来!”

  “你能抓得回来吗?他比你跑得快, 也有劲儿多了。”

  还真是, 跃进不再是跟在自己身后, 说什么都听的小孩儿了, 他长成大小伙子,有自己的主意了。鲁盼儿泄了气, “陈婶儿,那你就不管建国了?”

  “儿大不由娘,管也管不了了。”

  “陈婶儿,你怎么变了?”

  “我是没办法了呀。”陈婶儿平静地说:“我们先吃了饭,看看他们忘记什么了没有,收拾好了送到工地去。”

  这时候丰收和丰美也醒了,懵懵懂懂地问:“姐,怎么了?”

  鲁盼儿无奈,只得依陈婶儿所说先带丰收丰美吃饭,然后检查了跃进的东西——毕竟住校一年了,他收拾行李衣服都挺熟练的,什么也没有忘记。

  这么一闹,初知道消息时的担心不由得散去了一多半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2页  当前第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2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