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夜阑京华_分节阅读_第73节
小说作者:墨宝非宝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384 KB   上传时间:2021-09-18 19:26:04

  郑渡皮笑肉不笑,指车厢门:“车要开了。”

  郑骋昔看他不似玩笑,咕哝着:“每站给我电报。”

  郑渡微欠身:“遵命。”

  车已将将启动,车轮金属在运转中发出一阵阵噪音,郑骋昔三两步迈出去,下到站台上。隔着车窗玻璃,郑渡对家姐挥了挥手,放下暗金色布帘。

  再次鸣笛后,火车迟迟未动。

  何未和郑渡同时察觉出异样,郑渡对副官轻抬下巴,副官闪身而出。没多会儿,人回来,对郑渡耳语:“有人查车,天津总署的人,追捕一个反动文人。”

  郑渡手腕再硬,终究是外来客。他掂量再三,问:“郑家的车厢也查?”

  副官点头。

  郑渡摸不透追捕文人是借口,还是为了别的目的。

  何未南下的事绝不能被外人知晓,否则没等出天津,就会被人告密。一路上途经多省,势力盘错,说不准遇到什么麻烦。郑家根基在东三省,虽然如今东北军和南京旗鼓相当,但南方终究不在郑家的势力范围内,行踪一旦泄露,风险过大。

  “我先去看看,实在不行,只能先回北平。”郑渡说。

  扣青陪斯年在床铺上,拼着一张中国地图。

  这是谢骛清走前,为斯年亲手做的生辰礼,斯年视若珍宝。

  何未见斯年一边拼,一边用手帕擦着地图上留下的手印,心中惴惴,怕行程更改后,斯年再次失望。小孩子已乖乖等了三个月。

  车厢门外出现了脚步声。

  何未辨得出这动静属于硬质长靴和皮鞋,她凝神听,外边郑渡的声音说:“昔日北洋军阀政府都不敢搜郑家人的车厢,诸位的骨头,倒是比那些老军阀硬多了。”

  有个似曾听过的声音,低声问,是否能告知车厢内是何人?

  郑渡道,家父的一位外室,南下探亲,不便公开露面。

  门外交涉许久,相持不下。

  斯年抬头,似猜想到出了变故,担忧地看何未。

  何未对她安抚笑笑,用口型说:无事。

  她权衡再三,还是以斯年和腹中孩子的安危为先,若实在不能走,再另想办法。门外,有枪栓动静时,她忙上前两步,轻推开了车厢门。

  狭窄的车厢走道里,站着郑渡和两个副官,都拔了枪。

  而面对着的,果然是半生不熟的两个旧人。一位是总署秘书,另一位则是日本商人跟前的红人,那位几次三番来找过谢骛清和何未的老太监。他们倒是没带自己人进这节车厢,说到底,仍是顾忌郑家的面子。

  那两人没想到露面的是何未,先后愣住。

  何未一笑,不说话,微颔首对两人打了个招呼。

  片刻的静。各人各怀心思。

  老太监袖着手,往车厢走道的一头看,也不晓得瞧得是什么。

  总署秘书再看郑渡,暗示郑渡可以动手了。

  郑渡副官的枪口指向老太监。方才在车厢外,几人已有交涉,总署秘书其实不想得罪郑家,老太监因是逊清王朝的人,不卖这些人的账,难搞得很。

  郑渡早有主意,若灭口,就灭这个老太监。至于这个总署秘书,侍奉过历任军阀政府,人精得很,为保命,不敢胡乱说话的。

  “既是郑老将军的外室,就不打扰了。”老太监袖着手,垂了眼道。

  老太监踱着小步子,自顾自走了。

  何未看着老太监的背影,按下了郑渡副官手里的枪:“他不会说的。他和少将军有旧缘。”

  那日在郑家戏楼,林骁说,她没到前,谢骛清三两句奚落逊清朝廷的官员。官员白着脸,很快就走了。这老太监却意外对谢骛清行了一个规规整整的旧礼。

  何未听得奇怪,这个老太监不算新人了,昔日南北和谈,就曾为了想搬回故宫的事找过谢骛清。她回忆那天,看不出老太监对谢骛清这个人有丝毫的敬重。

  那个旧礼为了什么?

  谢骛清说,老太监是济南人。那个旧礼不因他是谢骛清,只为他替济南说的那些话。

第57章 雁归万重浪(2)

  火车第三次鸣笛,车厢走道上没了闲杂人。

  股股蒸汽从列车第一节 的锅炉房冒出,白雾升腾而上,带动着十几节车厢,驶离天津。

  “四个小时后,到正阳门车站,”郑渡说,“不停靠。二小姐若想最后看一眼北平,我让副官来提醒。”

  火车准点驶过北平。

  何未从布帘缝隙望出去,看着高耸在清白天色下的正阳门城楼,看着积雪未消的车站站台,还有站台上等着下一列火车的旅客。

  “日本人想留你在北面,”郑渡让人摆上中式午餐,“这一点二小姐想必察觉了。”

  郑渡说:“刚才若不是二小姐,我就直接让人将那老太监灭了口,只当给逊清皇室一个警告。他们的一个格格,早年被送出去养在日本,现在回来做了奸细,一直在关外和天津之间活动。塘沽屯的事,她也传递过消息。”

  逊清皇室一直想借日本势力复辟,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不过她不如郑渡对关东军的了解多。那天,郑渡和她说到的这个人,在其后的数年,做了许多令国人震惊的事,协助逊清皇后逃离天津,前往伪满洲国,包括上海的一二八,都由其参与策划。

  对这些满清皇室和遗老遗少们,何未一直抱有看待前朝遗留人的态度,直到后来的抗日战争,她看清了一个事实,腐朽的肉如果不彻底割掉,必将是民族贻害。

  “谢老将军走的情境,有人同你讲过吗?”郑渡忽然问。

  心中有个声音说,阻止他说下去。

  但对谢家的一切,她身为儿媳妇,都该去了解,那是谢骛清的父亲,也是她素来敬重,却无缘一见的爱国将军。

  郑渡喝了口热汤,用汤匙搅拌着汤盅里的莲子,低声说:“被软禁在漓江旁的一个小院子里,病死的。临走前,不让子女见。”

  郑渡跟着又说:“我姐说,谢二小姐一个人在漓江边,守孝了四十九天。”

  长久的寂静。人和人之间再无交谈,火车行驶的噪音还在。

  她想到,谢骛清通电全文里所说的“今日起义,不为谢家满门”……谢家当真满门被害,他起义却并不为此。这话若是旁人说,有夸大其词、标榜个人高洁品格的嫌疑。但由谢骛清说,却是坦坦荡荡,让人信服。

  夜里,火车停靠在蚌埠。

  津浦铁路贯穿南北,是最繁忙的铁路。郑渡接到电报,有运载军队南下的列车经过,他们的车天亮才能出发。

  何未看着送到车厢的时刻表。

  斯年挤到她两腿当中,在她的环抱里,看时刻表,对上面的拼写十分感兴趣,蚌埠Pengpu,浦口Pukow……北平Peiping,而南京则是Nanking。

  ……小孩子念着拼写,权当打发时间。扣青把从天津带上路的药汤端给她。浓郁的中药香满溢车厢,她小口啜着安胎药,想到那个自从归来,就开始自称谢某人的男人。

  谢骛清登船的前夜,两人在利顺德等天亮。

  等得无聊,悄悄去了谢骛清曾作为生辰礼,送她的那间小公寓。公寓在旧式的楼内,是那种一层有十几户人家的楼。夜深人静,户户沉睡,他打开公寓的门。

  狭窄逼仄的房间里,堆满报纸、书籍。此处每隔十日有人来收拾,不至落太厚的灰尘。但在午夜,月光下,能见到一股股灰在月色的光柱里盘旋。

  何未从抽屉里找到几张谢骛清少年时的相片。那时他的眼睛亮极了,凤眸的形状明显,眼皮折痕不多。只是不笑,抿着唇很不屑摆姿势照相的姿态。

  “当时为什么不高兴?”她问。

  谢骛清瞧着相片,凝神想了会儿,笑了:“记不清了。或许,因为想到你还没出生。”

  “少将军说这种话倒是轻车熟路。”她笑着揶揄他。

  谢骛清笑着回:“二小姐冤枉谢某人了。说什么话,都要看这个女孩子和我是什么关系。”

  “比方说?”

  “这个,二小姐最清楚。”

  ……

  何未笑着,喝完安胎药。

  私下里的谢骛清,有血有肉,有情趣有才学,还是个喜欢打趣人的男人,和外人眼中那个一生为公,学生遍天下、令人提到姓名就肃然起敬的谢少将军仿佛是两个人。

  她真庆幸,那夜在百花深处认识了一个不同的他。

  天亮前,列车提前启动。

  在浦口前的一个小站点,谢二小姐的车早早等在那儿。车绕过金陵,何未遥遥指那里,对斯年说:“那里也是多朝古都。”

  颠簸了七个多小时,才进入上海。

  等到下午,驶入法租界的一条隐秘小路,路旁除了民宅,还有几幢独立的老洋房。

  “这条是高逖路,”前排副驾驶座上,陪送他们的是一位书法艺术家,“这里住着一位有名的律师,听闻早年代理过您的官司。”

  京城关系错综复杂,人脉和政治资源为先,而上海租界多,和西方人的交涉不止要用枪炮,还要用他们习惯用的武器:法律。

  全国这几年有名的官司案例,大多出自上海。有关知识产权,肖像使用权,还有女子家产分配,当然,还有学生和工人运动激烈时,进步学生和青年被租界人扣下关押,许多都靠律师配合爱国人士和租界交涉,获得了营救。

  她少时打的那一场官司闻名四九城,请来的律师里确实有一位来自沪上。

  那人叮嘱:“二小姐若要出入,只须让管家来,免得碰上面,暴露了行踪。”

  何未领会了意思,微颔首。

  “此处供二小姐稍作休整,”书法家引着她,推开洋房区一幢极不起眼的黑色铁门,沿着石径,进到二层红砖楼前,掏出钥匙,“房产是我名下的,二小姐只管安心住。这几天,我可以充当一下做饭师傅,只是手艺不好。”

  “煮饭我来,”扣青说,“先生若不嫌,留下来吃晚饭,让你尝尝地道的北方菜。”

  均姜留在北京,照看船运公司、家宅和百花深处的小院子。她们讲好了,等老伯和老账房去世了,均姜便南下来寻她们。

  那人走前,从西装里掏出一封信。对折的信封十分普通。

  何未心跳了下,摸到信封封皮的触感被无限放大。

  自谢骛清于南方起义,他们再无联系。

  仅仅一封信,让她近情情怯。等夜里斯年睡下,她拿着信封,推开阳台的黑铁镶边的玻璃门,来到阳台上。隔着一堵墙,隔壁欧式洋楼灯光奢迷,有人在弹奏钢琴曲,有人在聚会。

  在这个花团锦簇的院落二楼,她打开了这封来自战区的信。

  信封的封皮上,写着一个陌生名字。贴着绿色描边的邮票,邮戳齐全。

  她抽出写着电文的纸,电文简短:

  前夜大捷。

  余望月色,惑于吾妹迟迟未有可喜消息。是吾妹私藏喜讯,亦或是骛清错判?

  她像能看到谢骛清询问的笑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6页  当前第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9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夜阑京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