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过期白月光_分节阅读_第86节
小说作者:花汇秧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430 KB   上传时间:2022-06-28 12:30:36

  被这么一提醒, 她才记起来, C城一贯有大过年的不能触霉头的说法。她虽然不信这个, 但一贯尊重这种习俗,于是这会儿不免有些迟疑。

  季承轻声道:“我知道这件事可能有点突然。这样,我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好好考虑,好不好?

  “任何决定都该深思熟虑的。你不能只在一天内, 就直接做出了决定……这对我太不公平了。”

  苏允白看着季承认真的眼神,心里忽然觉得十分怅然。

  她轻声应道:“好。”

  *

  季承是个十分体贴的人。他说会给苏允白时间,就真没有逼得太紧,只每天在微信上跟她说说话,维持着一个很体贴的距离。

  不得不说,苏允白松了好大一口气。

  这个年,她到底还是过得稍显冷清,可她甚至有些感激这种冷清——真要热闹起来,她怕自己吃不消。

  过了年后,苏允白忙着去给长辈拜年。苏外婆人虽然已经离开了,可她的老朋友们有些还健在。苏允白身为晚辈,该尽的礼数自然要尽到。

  忙忙碌碌,时间过了正月初五。

  苏允白启程回A市。她特地挑了吃过晚饭的时间去给谭老师拜年,前后不过花了半个多小时。

  没想到就这么短的时间内,她还是遇上了霍启年。

  霍启年是在苏允白临要离开时来的。两人一个欲往外走,一个欲进门,刚好打了个照面。

  场面一时有几分尴尬,连谭老师都愣了下。

  苏允白却跟没事人一样继续跟谭老师告别:“老师您别送了,我这就走了。天也不早了,您早点休息。”

  她转身往门外走。

  霍启年脚步一转,紧跟在苏允白身后,说得毫不勉强:“我替姨妈送送你。”

  谭老师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又闭上了。

  这还能说什么呢?

  苏允白不想让谭老师为难,也没开口拒绝,只干脆往外走。

  等出了别墅的大门,都不用苏允白追究,霍启年就自顾自开口道:“关于那三个要求,我仔细想过了。当时我说的是,‘只要你想,只要我能’……”

  苏允白脚步不停,甚至没回头,可神色却带着点嘲讽。

  这就要反悔了?

  她没回头,也就没看见霍启年堪称狼狈和落寞的神情。

  他追着她的脚步,轻声道:“允白,你能不能……换个要求?你放心,我保证不打扰你得生活……”

  说是换个要求,可这些时日,他又何尝真正做到消失在她的生活中了呢?不过就是不见面了,改成换着号码给她发短信了而已。

  有时候苏允白都好奇,为什么这个人真能这么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简直都是没皮没脸了。

  苏允白不管霍启年是什么想法,至少在她这里,她不愿意再给任何反应了。

  她直接无视了霍启年的话,头也不回地坐进车里,启动,掉头离开。

  霍启年静静看着苏允白的车离去,在夜色里站了许久,一直到夜晚的冷温几乎冻透了他的四肢,谭老师在院内急声催促了,这才转身回了屋。

  *

  年后重新开工,季氏忽然宣布要进军智能医疗领域。这个消息,不仅在财经板块掀起了浪潮,在私人八卦方面,更是惹人关注。

  在A市这个地界,智能医疗领域的龙头老大可是霍氏。虽说一个领域不能只由一家公司撑着,但众所周知,霍氏和季氏一向关系密切,合作频繁,连业务范围都是守望互助居多。这会儿季氏忽然明刀明枪地要跟霍氏“抢地盘”,实在由不得人不多想。

  正经研究经济的,会觉得智能医疗要迎来大热,以至于这两大企业纷纷加码;而关注八卦消息的,则纷纷议论起了年前那个几乎是轰动一时的小报传闻。

  ——季总和霍总这是闹翻实锤了吧?

  紧接着,季氏与A大合作更加紧密了。苏允白几乎是每次会议……甚至都不需要是会议,而是她们同事里私下闲聊,都能听到有关季氏的消息。

  季氏拿出了多少科研基金,季氏关注什么领域,谁谁谁跟季氏签了合同,霍氏与季氏是不是在抢地盘……

  每当这个时候,苏允白就总有种奇怪的心惊肉跳之感。

  她一贯是不关注那些捕风捉影的流言的,可这一次,她总是忍不住分心。她甚至点开了她好久都没登录的微博……

  A大商圈的这些或真或假的八卦有一个特定的超话,这还是徐瑾之告诉她的。里面充斥着一些奇奇怪怪的首字母缩写和“行话”,若不是圈内人,还真不一定看得懂。

  苏允白倒有些痛恨自己能看懂了,因为越是看,越觉得触目惊心。

  超话里的热帖——“细论‘好时机’”

  乍一看,这个热帖还挺正经的。可只要点进去,就知道其中的玄妙了。

  好时机=HSJ,说的是三个人。H姓,S姓,J姓。

  热评第一条是发帖人自己的留言:“码打得厚,大家勿怪,懂自懂。顶风作案,贼刺激,贼害怕[doge]”

  而后,就是各种小道消息,各种补充资料。

  学长与学妹,兄弟反目,夫妻关系……

  在这里,似乎没有任何隐私可言。

  苏允白看得心情郁郁,却又忍不住总想关注。

  某一天夜里,苏允白做噩梦醒来,一时睡不着,第一时间想的就是去拿手机看超话。

  手机被她放在桌上,有些凉,入手时,冰得她忍不住一个哆嗦,整个人一下子就清醒了。

  这一下子,仿佛是把她的脑子都给冰醒了。

  苏允白终于意识到自己究竟在干什么蠢事——她花了那么多时间去关注一些毫无意义的流言,除了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之外,还能怎样呢?

  她既然不想再看这些东西,那就不能坐以待毙。

  她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苏允白在夜色中静静想了很久,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从这天起,苏允白变得异常忙碌。她几乎是把自己所有的空余时间都花在了办公室和实验室里,连周末的时间都用上了。

  第二期环评培训结束后,她辞了季承那边的工作,从此更加以实验室为家了。

  她实在太忙太专注了,很多时候,连徐瑾之都没办法见到她人,更遑论是季承和暗搓搓想着安排偶遇的霍启年了。

  时间进入四月份,A大物理学院的领导层忽然放出一个消息:今年院里有两个教授名额,将在符合条件的候选人中展开竞选,择优晋升。

  这个消息一出,许多副教授都心思浮动了。

  如A大这样的大学,对教授的评选很是严格,几乎到了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地步。有时候甚至得等到老教授退休了,才肯晋新教授。

  今年一气有两个教授名额,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了这一次,可就不知道得等到什么时候了。

  各个学校评选教授的流程不太一样。像是A大,基本得双向确认。即领导层放出消息要评选,有意者开始报名,准备资料,有些时候竞争太过激烈,甚至得进行答辩。

  总之,因为这个评教授的事,院里的气氛一下子就热闹并且奇怪起来。

  A大进行过一次评选规则的改革。从那以后,晋职称时,“纯资历”所占的影响因子大幅度减小。也就是说,你只要自己够本事,哪怕你才三十岁,照样能压着四十岁的副教授提前晋升。

  这个规则摆在眼前,苏允白发现,暗中打探自己动向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都别说三十岁以下了,三十五甚至是四十岁以下的副教授里,苏允白都不是没有竞争力的。

  说起发论文,很多人都关注所谓的影响因子,但这其实只是对外人说的东西,业内真正认可的杂志,有些时候未必有那么高的影响因子。

  但这话该如何跟非业内的人解释呢?隔行如隔山,该如何展示自己,成了一门令人头疼的艺术。

  苏允白的优势在于,除了讲论文数量,讲引用量这些数据之外,她有实实在在的产品。TargetR就在那里,只要搜集点相关的数据往上一摆,都不用业内非业内,谁都看得懂产品到底是好是坏。

  尤其,近来还听说,TargetR甚至已经在申请美国FDA认证了……这可是野心勃勃想打国外市场的意思。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苏允白都是“劲敌”。

  暗流涌动里,苏允白依然维持着自己的日常行程。除了上课之外,她几乎把全部时间都放在了实验室里。

  她太过于能稳得住,以至于连谭老师都有点替她着急了。

  公布评选教授消息的第二周周末,谭老师邀请苏允白来家里吃饭。

  她问苏允白:“你是怎么回事?这么好的机会,都别管能不能评得上,肯定得报名啊!院里那些副教授们都找领导们汇报了好几次工作了,你怎么还坐得住啊?”

  谭老师是真心为苏允白考虑。

  教授和副教授可是两个概念。都别说待遇问题,只科研基金就不是一个档次。

  苏允白反常地有些沉默。

  看着老师慈和的面孔,她心里不知怎么的有些愧疚,道:“老师,有件事我一直想跟您说。大概去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我接到了谢帕德教授的电话。十一月份的时候,又收到了他的邮件……”

  谭老师似是猜到了什么,脸色有些凝重了。

  苏允白轻声道:“他跳槽到新学校当系主任,邀请我过去任职……我已经答应了。”

第73章 霍启年的父母十分相爱,……

  谭老师沉默半晌, 道:“是现在的工作有什么不顺心的吗?不用有顾虑,说说你的想法。”

  苏允白摇摇头,“不是的, 工作上都挺好的。主要是……老师,我离四十周岁还有一段时间, 而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她到底不是个习惯于大声表露自己野心的人,于是说得很含蓄。

  但都是混科研界的, 尤其谭老师还是其中的佼佼者, 苏允白只是说了一个“四十周岁”, 她就有点猜测了。

  谭老师眼神微闪。

  自然或者工程技术领域, 有两大久负盛名的计划, 一为中组部千人计划,俗称“大千人”;一为“青年千人”, 都是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计划。

  这两大计划,对于引进人才本身有一定的要求。从年龄上来讲, “大千人”要求五十五周岁以下,“青年千人”要求四十周岁以下。

  除此之外, 这两大计划还要求候选人有海外博士的身份, 海外高校任职和工作经验……等等。

  国内的科研环境,目前为止,还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经由这两大计划引入国内的科研人才, 配套的待遇和科研基金, 可以说是断档式的优越。

  待遇还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最重要的是,这部分引进的人才,往往十分受重视。倘若本人的实力再强劲些,若干年以后, 也许就能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学科带头人,也就是所谓的“业界大佬”,影响力举足轻重。

  这两大计划的申报,一般是以各大高校为平台。各大高校为了争人,开出的条件自然要优越。通常而言,除了国家给拨的资金之外,高校会再给出自己的待遇。倘若学校本身的名气稍微差了点,在待遇跟科研基金上,更要重重加码。

  不客气地说,能招到大千人的,或者退一步,青年千人的学校,本身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实力。这是高级别的人才和高级别的院校才能玩得起的游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页  当前第8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6/1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过期白月光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