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旌旗_分节阅读_第143节
小说作者:东方织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4 MB   上传时间:2013-11-09 12:19:58

  赵云还以为是李重想要告诉他一些军事计划呢,但一见到密室之中就他和李儒二人,顿时知道事情绝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

  先不管赵云,李重上来就问李儒:“徐庶到底有没有问题?”

  “有!”李儒重重的点了点头,慢慢说道:“自从主公对李儒说过怀疑徐庶之后,李儒就刻意和徐庶交好,并以伺候徐母的名义,送给徐庶女仆五人,这五人都是属下派出的眼线,据五人所探查的情况,自从她们进入徐庶家中,从来没听到徐庶叫过一声母亲,而徐母的生活也都是徐莉安排。另外,据五名眼线所说,徐庶并不经常和徐母见面,所以属下估计,这个徐母是冒牌的。”

  “诈降……”赵云下意识的说道。

  李重和李儒笑着点了点头,徐庶玩这多花样那一定是诈降了,难道还能认妈有隐啊。

  实际上李重对徐庶诈降也有心理准备,只是还没决定怎么办而已,于是李重打算问一下李儒,看看这个狠人有没有什么缺德带冒烟的损主意。

  岂料李儒却摇了摇头,用非常迟疑的语气说道:“主公,怎么利用徐庶不重要,重要的是,难道曹操就这么傻,认为主公会是识不破徐庶的诈降之计吗?徐庶会不会是故意让主公看破的呢?”

  “嗯……”李重用力地闭上眼睛,狠狠的揉了下额头。

  李儒分析的很有可能,依照曹操和徐庶的聪明才智,给李重玩一次将计就计并不奇怪,但问题是李重的智力不适合玩这种高智商游戏。不是李重不够聪明,实在是曹操和徐庶的智力太高了,李重能发展到这种地步,运气和先知先觉的成分更大一些。

  当然,如果偶尔冒点坏水什么的李重还能胜任,但和曹操、徐庶持久的勾心斗角,李重确实不够资格。

  李儒接着说道:“莫不如找个机会杀了徐庶,一了百了。”

  “杀了徐庶。”李重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李儒这个办法确实不错,快刀斩乱麻,一点后患也没有。

  不过李儒的话还没说完,看了一眼李重,李儒才接着说道:“但这样一来,以后怕是再难有人投靠主公了。”

  “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我们不能做的隐秘点吗?”李重皱眉问道。

  “很难……”李儒摇了摇头,慢慢说道:“我们做的再隐蔽,也架不住曹操散布流言。”

  李儒说的确实是个问题,徐庶要是在李重这里暴毙,无论是什么原因,曹操都会一盆污水泼上来,李重到时候百口难辨。更可况,这还不是污水。千万不要以为有什么天衣无缝的勾当,现在的社会都没有这种技术,更多的是大家敢怒不敢言而已,人家曹操可没有这种顾忌。

  “哎……”李重叹了口气,皱眉思索起来,本来他还以为能用徐庶给曹操下个套呢,现在看来,被套牢的反而是自己。

  必须要解释的是,天下就没有天衣无缝的计策,就算有,也是机缘巧合之下的产物。比如说曹操这次用的诈降之计,如果说曹操派的是郭嘉之类的人物,李重都不会考虑的,不是监禁就是一刀咔嚓了。

  不过曹操也舍不得让郭嘉诈降的,至于徐庶,大家都了解,曹操肯定舍的。

  一时间李重和李儒都沉思下来,赵云看了看二人,觉得自己也不太适合这种智力游戏,也闭上眼睛,装做一副苦苦思索的模样。

  还别说,赵云真想出个主意来,当然,这也称不上什么好主意,也就能算上自保之策吧,静观其变而已。

  依照赵云的说法,不管徐庶说什么咱都不听、不信、不理。给徐庶一个游离在权力核心之外的职业,比如税收,律法什么的。

  李重和李儒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徐庶虽说是个毒饵,但李重和李儒这两个贪心鬼还是舍不得放弃,毕竟用好了徐庶这个鱼饵,还是有希望把曹操也拖下水的。

  过了好一会而,李重慢慢说道:“子龙,我走之后,给你留下一万五千精兵,你要在短时间内扩军到三万人,但一定不要让徐庶知晓确切的兵力,造成我们只有两万五千人的假象。”

  赵云点了点头,表示知道。

  李儒又补充道:“另外子龙你一定要严密监视徐庶的动作,最好能控制徐庶和曹操联系的眼线,但千万不要打草惊蛇。”

  “我知道了!”赵云说道。

  “另外!”李重想了想,沉声说道:“无论曹操还是刘备来犯,子龙你守住任城即可,就算被切断了粮道,也不用出兵迎敌,到时我必定出兵救你。”

  赵云重重的点了点头,说道:“末将一定谨遵主公军令,固守不出。”

  “不过……”赵云又疑惑的问道:“这样一来,徐庶难道看不出末将在防备他们,吗?”

  “这样啊……也有办法。”李儒摩挲着下巴说道:“只要赵将军做事独断专行一些,跋扈一些,不就可以了。”

  赵云有些为难的说道:“跋扈一些……可这和我平日的风格不一样啊,不是让人一眼就看出破绽来了。”

  李儒笑道:“赵将军多虑了,你平日温文尔雅,那都是惧怕主公责罚,但如今主公要回邺城了,任城之中将军一家独大,周仓等人又都是将军的下属,山高皇帝远,谁还敢多事呢?”

  说道“皇帝”二字的时候,李儒还看了一眼李重,却发现李重一副魂游天外的神情,不禁暗骂了一声无耻。

  “那好吧!”赵云点点头,答应下来。

  他真么什么压力,做好人很难,但装坏蛋就没什么压力了。或者说,每个人心中都有当坏人的愿望,只是被种种原因压制下来而已。比如说,蜘蛛就有杀到东瀛,xxoo所有东瀛妹子的愿望。

  安排好任城事宜,李重就准备回兵邺城了,仗打到这种地步凌晨已经没有能力再打下去了。归根到底,战争考验的就是经济实力,没有钱粮,李重的兵卒再勇猛,也没有用武之地。

  来的时候雄赳赳、气昂昂,走的时候灰头土脸,像是一只逃难队伍。

  没瞎说,事实就是这样,李重出兵的时候,十来万大军,军旗艳丽,盔甲鲜明,刀枪闪光,牛马猪羊无数,如同滚滚长龙。但回去的时候,手下只有一万来人,牛羊更是吃得一干二净,盔甲兵刃也都陈旧不堪,军旗就更不用说了,早就一条一条,四处漏风了,形象确实不太好。

  什么?你说了才怎么不修补一下铠甲兵刃,别开玩笑了,李重现在穷的自己都快吃不上饭了,哪有闲钱干这个,不所别的,孙尚香来了这么长时间,新衣服都是娘家带来的布缝制的。

  一路无话,等到李重回到邺城,太史慈也攻下了濮阳,李重制定的军事计划算是初步完成了,剩下的就是治理民生,招募兵卒这种琐事了。

  也就在这时,曹操也迁都到洛阳,并请求、胁迫、通知献帝封李重为赵公,大将军,至此,李重的爵位又高升一级,再升的话,李重就是赵王,再再升,李重只能自己当皇帝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曹操和李重都无力再战了,抓紧时间休养生息,就这样,建安七年转眼而过,建安八年到了。

  看看建安七年下半年南方的形式,李重和曹操没有能力作战,但刘备和孙策打的热火朝天,最终还是刘备更胜一筹,以伤亡两万余人的代价攻下了柴桑,逼的孙策退守吴郡。

  柴桑是地理位置太重要了,作为豫章郡的治所所在,柴桑不仅钱粮广胜,物产丰富,还控制着彭蠡泽(就是潘阳湖,彭蠡由于像个瓢,所以叫彭蠡泽《汉书,地理志》,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也就是说,控制了柴桑,就相当于有了一个稳定的水军基地。

  同时,采桑交通便利,还能作为陆军基地,随时可以威胁到会稽郡,庐江郡,丹阳郡,就像楔入扬州的一根钉子。

  十月,北方已然进入冬季,拥炉煮酒,闲看梅花。南方的刘备和孙策再燃战火,刘备当然不会给孙策喘息的机会,在柴桑稍作休整之后,就再次进兵扬州,这次刘备的目标是会稽。

  陆路还是诸葛亮和张飞配合,两个人途径海昏,南昌,大末,乌伤几个县,直取会稽县。这条路崎岖漫长,足有一千余里,对于张飞来说,这是一个重大考验。

  刘备的水军屯兵彭蠡泽,随时可以沿着大江顺流直下,威胁丹阳,庐江,吴郡各地,也迫使孙策抽调不出兵卒救援会稽。不过由于陆路路途遥远,刘备的水军要延迟一些时日再行动手。

  孙策无奈之下,也只得兵分两路抵挡刘备,周瑜逆流而上,迎战刘备的水军,孙策自己率领陆军迎战张飞。

  如果说周瑜迎战刘备还有希望的话,那么孙策迎战张飞基本上没有什么胜算了。

  论武艺,孙策顶多能和张飞抗衡,论兵力,张飞手下有三万多大军,孙策只有两万余人,而且单兵作战能力更是不如荆州兵卒,再兼柴桑新败,士气低落,胜算确实不大。

  第三百二十五章二虎相争必有伤

  十一月,朔风呼啸,就算是江南,也天sèyin沉,冷气逼人(古代比现在冷多了)。孙策站在徐曁县城头,冷冷的看着西方。

  孙策现在元气大伤,根本不敢截击张飞,柴桑一战,孙策虽然及时赶到战场,但千里行军之后,兵卒早就疲惫不堪了。再被黄忠、张飞、关羽、陈到一众猛将带骑兵踏营,孙策虽然勇猛,但也挡不住这些猛将的突袭,营盘崩溃,三万大军折损万余人,只能弃守柴桑。

  现在孙策手中只有两万人,守城还可以,野战的话,孙策实在没有什么信心。也不说是孙策没有信心,作为一方诸侯,孙策的心志坚定是不用怀疑的,但孙策也不用为了证明这一点,就傻到以己之短,攻敌之长的。

  一个月的时间,张飞连克大末、乌伤二县,紧接着围攻诸暨县十ri,迫降了诸暨县县令,兵锋直至徐曁县。

  张飞连战连捷,兵锋正盛,将大军交付到诸葛亮手中,自己带着五千铁骑直扑徐曁县。铁蹄过处,烟尘阵阵,势如怒龙。

  江南水乡合适见过如此雄壮的兵威,沿途各地村亭平民百姓莫不瑟瑟发抖,惊恐万分。百里路程,张飞只用了不到两天,就杀到徐曁县下。

  刘备兵卒皆为红衣红甲(汉代火德,以红为尊),远处眺望,张飞的铁骑就如同赤云汹涌,遮天蔽ri。沉重的马蹄践踏大地,让地面都战震荡起来,孙策手抚城墙,都能感到城墙在微微的颤抖着。

  孙策看了一眼脸sè发白的吴兵,暗暗叹了口气,虽说荆州的铁骑十分雄壮,他也要下去迎敌,不然的话,吴军的士气就丢光了。

  在三国时期,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中国的中心都在中原,而南方人的血xing、体质都确实不如北方人。一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北伐中原,中国才有了第一次以北胜南的战例,那还是借助民族大义的感召力。

  到了宋朝,经济中心逐渐转变到江南,但是人的血xing却更退一步。比如说岳飞北伐,别看书上写的热血沸腾,实际上当时大多数人都不支持北伐的,包括平民百姓,官员皇帝,秦桧只是个政治牺牲品而已。

  无奈之下,孙策只能带着几百亲兵出城迎战,好在张飞也不是愿意以多取胜的人,更多时候,张飞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武勇,离着徐曁县三里就停下脚步,叫副将范疆、张达安营扎寨,自己带着五百骑兵来战孙策。(范疆应该叫范强,但大家不熟悉,不改了)

  其实张飞早就看孙策不顺眼了,凭什么孙策会被人称作小霸王,开什么玩笑,就孙策那三脚猫的武艺,也敢和霸王项羽相提并论。张飞虽然狂妄,但也不敢认为自己比得上霸王,项羽真的能力敌千人,但张飞很清楚,自己做不到。

  孙策这是躺着也中枪,天可怜见,小霸王这个称呼也不是他自己叫到,是别人乱叫的好不好,孙策也不能把别人的嘴堵上。

  徐曁县下,两军对垒,张飞策马横矛,厉声喝道:“孙策小儿,张飞在此,可敢上前一战。”

  孙策本来就是打算和张飞单打独斗的,他心里很清楚,两军决战,吴军绝对不是荆州兵卒的对手。就算他身后的亲兵比荆州铁骑jing锐,但数量却太少了,根本经不起消耗。

  孙策默不作声的提马上前,他知道自己会面一个什么样的对手,曾经和吕布交过手的猛将,不亚于自己的存在。

  但不得不说,孙策还是太高估自己了,他没和吕布交过手,也没和赵云、马超、张飞这样的猛将拼杀过,在孙策的印象里,当世武将他自己就站在巅峰了。地位决定眼界,孙策自始自终也没参与到真正的中原大战中,所以他的眼界只能如此了。

  两个人策马杀到一块,孙策就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些猛将,张飞力大矛沉,招式凶猛,更有一种睥睨三军的气势,一交手就占据了上风。

  这不是说张飞的武艺就高过孙策很多,孙策的武艺跟许褚不相上下,高过曹仁,徐晃之类的一流武将。

  孙策还很年轻,没和真正的猛将交过手,经验不足。当然也可以这么说,孙策还年轻,还有成长的潜力。

  但那是以后的事了,拼杀是要求经验的,张飞的搏杀经验太丰富了,几乎和所有的名将交过手,一上手就压制住了孙策。

  十几招够过,张飞和孙策渐渐活动开筋骨,招式越发凌厉起来,长矛大枪舞动起来也隐隐出现风雷激荡之声,气劲呼啸,听上去犹如鬼哭神嚎。张飞的丈八蛇矛幻化出一道道漆黑的光影,将孙策笼罩其中。

  “锵锵锵……”兵刃的撞击声忽然剧烈起来,孙策终于爆发出地一轮攻势,这是孙策好不容易积攒的力气。

  和张飞不同,孙策的更人形象比较好,(其实张飞也是美男,不那么写了,大家都不熟悉)兵器也美观一些,长枪是赤红sè的,所以舞动以来,如同火焰一样耀眼,但这团火焰一直被张飞的蛇矛压制。现在猛的爆发出来,红光缭绕,十分炫目。

  张飞冷哼一声,专攻为守,抵挡孙策的攻势。张飞有着丰富的搏杀经验,他知道,像孙策这种武将,不可能一举击杀,唯有慢慢的打压锐气,消耗孙策的体力,方有几分希望。

  其实张飞一开始并没有击杀孙策的打算,交手几招过后张飞就知道孙策的武艺很高,几乎和许褚相当。但紧接着,张飞就发现,孙策和许褚比起来还有些嫩,心思这才活跃起来。

  孙策是靠着爆发力才压制住张飞的,但无论是经验,还是力量,还是耐力,孙策都不如张飞,所以十几招过后,孙策发现,自己又陷入被动的防御之中。

  当然孙策的情况只有他自己知道,在双方的兵卒看来,孙策和张飞还是斗得旗鼓相当的。

  枪影交错,气劲呼啸,战鼓擂动,战场陷入白热化境界。双方的兵卒也都竭力呼喊,给主帅加油诸位。

  “当……”孙策再次架开张飞的丈八蛇矛,眼神猛的凶狠起来,横咬牙关,爆发出最后一轮攻势。

  孙策不打算在和张飞僵持下去了,几次反攻被张飞打压回来之后,孙策就知道,今天怕是胜不了张飞了。再纠缠下去,就算自己的体力还能坚持一段时间,但也讨不到好处。

  更重要的是,孙策觉得此次呵张飞交手受益匪浅,应该回去好好消化消化这场打斗的来的经验。但逃跑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张飞胯下的深乌马膘肥体壮,爆发力惊人,要比自己的战马强上一筹。

  孙策如果不想出现意外,那么就只能先行逼退张飞了。

  手中的长枪晃动,如同烈焰飞腾,火蛇乱舞,孙策的枪影轰然扑向张飞。

  张飞面对着孙策燎原班的枪影,神sè不变,横起丈八蛇矛就是一抡,空气被长矛压迫,发出“呜呜……”的声响,这破空声沉闷如雷,竟然压制住了孙策长枪带起的劲风声。

  一力降十会,张飞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论到招式,张飞并不比孙策强上多少。所以只用了简简单单的一招横扫千军,但也不要小看了简单的招式,真正能流传千古的招式就是这些最简单,最实用的招式。比如泰山压顶,横扫千军这类的货sè,而不是什么子虚乌有的独孤九剑之类的。

  被张飞的蛇矛猛烈撞击,孙策的枪影陡然炸散开来,激荡的气流四处乱窜,吹的张飞和孙策的战袍剧烈的抖动飘飞。

  孙策和张飞的长枪蛇矛还在颤动之中,余音渺渺,弹指之间,孙策勉强控住长枪,厉声大喝,就要一枪刺向张飞的胸膛。

  这是孙策必杀的一枪了,刺完这一枪,无论结果如何,孙策都要跳出战团的。

  但孙策的声音憋在喉咙里,张飞却胸膛鼓胀,抢先一声暴喝。不要小看了这声暴喝,有很多招式都需要呼吸配合的,像八极拳,就有专门的“哼”“哈”二气,配合出招运气。

  所以将常能看到某某大将大喝一声,刺、斩某某于马下的情节出现,这也是武将的习惯使然,爆发全力的一个过程。

  特别是孙策和张飞刚才都吸气出招,一口浊气已经在胸中憋了很久了,简直是不吐不快。

  “哈……”张飞吐气开声,声如巨雷,真不亚于闷雷滚滚,几乎所有的兵卒都能听到这声暴喝。

  但受到冲击最大的却是孙策,声音大倒没什么,孙策还没那么“较弱”,能被一声大喝震下马来。但张飞喷出的气流却犹如实质,像洪水一样压了过来,使孙策的动作不由自主的缓了一缓。

  这不是夸张,人面对大风的时候确实有喘不过来,胸口被压的感觉。张飞爆发力惊人,肺活量大,喷出的气流并不比大风差上多杀。

  当然,也不能指望张飞吐气杀人,那是不现实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4页  当前第1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3/2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旌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