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旌旗_分节阅读_第94节
小说作者:东方织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4 MB   上传时间:2013-11-09 12:19:58

  刘询的态度慷慨激昂,跟袁谭信誓旦旦的保证,人头在,城就在,甚至把新纳的小妾都留在南皮了,只带着两个儿子前去东光县。

  但结果刘询刚到东光县的时候还好一些,带领着兵卒和曹操展开浴血搏杀,着实杀退了曹操的几次进攻。

  南皮的袁谭大喜,当即出兵接应刘询,可好死不死的,刘询竟然在这个节骨眼上投降了。

  “我……操……你妈……的”袁谭得到消息,气的两眼通红,差点没在马上掉下来,头盔的盔缨都被袁谭撕得粉碎。

  不怪袁谭这么气愤,就算刘询没守住东光袁谭都不会这么激动,本来袁谭也没有死守东光的想法,袁谭只是想在东光县和曹操纠缠一阵,再回到南皮死守,一直守到,守到……南方有变吧!

  但现在袁谭刚来到东光县附近,刘询这一手不但消弱了袁谭的实力,打乱了袁谭拖延时间的美好愿望,还间接替曹操达成了个引蛇出洞的机谋。

  现在袁谭真是倒霉透顶,想走都走不了了。

  曹操出兵南皮,李重也随之出兵武垣县,李重是在安平郡的饶阳县出兵的,速度极快,几乎在顷刻之间就攻破了武垣县的城门,侵入到河间郡境内。

  说来可笑的是,李重本来没有突袭武垣县的打算,这次出兵完全是被曹操2逼的。

  曹操入侵河间郡,李重自然不会坐视,但李重还没办法和曹操打官司,那战前的合同说事,合同上确实写的是曹操占据袁绍的青州,李重占据幽州冀州,但指望曹操吐出嘴里的肉,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开战。

  李重现在还不想和曹操开战,只能借着这个机会突袭袁谭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重燃战火

  更新时间:2012-10-13

  求收藏,求红票。

  李重是属于仓促之间集结兵力的,但是袁谭更仓促,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被李重一阵猛攻,丢失了武垣县。

  这次出兵的胜利可以说是阴差阳错,但紧接着,李重就遇到了阻力,袁谭手下的大将管统固守中水县,堵住了李重东进的道路。

  本来李重就没把管统放在眼里,他就没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所以取了武垣县之后,立即派赵云带领轻骑五千连夜行军,直取中水县,临行之前赵云也曾经问过李重管统这个人怎么样,李重毫不犹豫就回答了四个字:无名小卒。

  结果管统好好的给李重上了一课,就在中水县和武垣县之间二十余里的官道上,管统埋伏了两千兵卒,杀了赵云一个措手不及,先是一阵乱箭射的赵云的骑兵纷纷落马,再趁着夜色一阵截杀,虽然没有将赵云的军队打的惨败,但也杀的赵云的骑兵锐气尽失,驻足不前。

  赵云自恃武艺高强,行军之时当先开道,被乱箭攒射,要不是赵云真的武艺超群,就要落得和张颌一样的下场了。

  就算如此,赵云也没防备住其中的几支劲弩,肩膀和大腿各中了一箭。

  得到消息之后,李重着实擦了一把冷汗,急忙派兵前去支援赵云,至于什么急速行军早就被李重抛到九霄云外了。

  那真是走一步,停一停,停一停,看一看,一有点风吹草动就连忙做出防御姿态,把“惊弓之鸟”,“草木皆兵”等成语演绎的淋漓尽致。

  这不怪李重小心过头,实在是没有经验啊,确切的说,是没有战败的经验。

  李重不像曹操袁绍等人,他依靠着自己对历史进程的了解,避实就虚,却凶就吉,再加上命运女神眷顾的结果。

  可是一旦脱离了熟知的历史趋势,命运女神再一打盹,李重顿时露出原形。

  不是说李重是庸才,而是说李重现在还没脱变到曹操那样的地步,论到阴谋诡计李重不亚于任何人,但想要做到张弛有度,李重还差一些火候。

  管统一击得手之后,立即就退兵回到中水县,加固城墙,召集民夫,准备守城物资,做好和李重持久战的准备。

  中水县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李重驻军在中水县西北。

  想要进攻中水县也只有西门可以攻打,其余三面城门距离泒水很近,根本就摆不开阵势。

  就算李重想要放弃中水县都做不到,此时泒水正是水位最高的几个月份,河水汹涌,深达数丈,在没有船只的情况下渡河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而管统早就做好了准备,将附近的船只全部集中到中水县中,为了表示与城共存亡的决心,管统更是将所有的船只付之一炬,也就是说就算李重攻破了中水县,也要花费很长的时间造船、造桥,才能顺利的度过泒水。

  李重的三万大军全部聚集在中水县西北,营寨扎的密密麻麻,看上去就令人头皮发麻。

  分出近一万兵卒打造投石机,巢车,冲车,等攻城器械,李重立即叫人四处查探,寻找可以渡河的地点,但是很显然,中水县真不是什么好地方,除了东门外的水势平缓,剩下的地方都不是渡河的好地方。

  管统将大部分兵力都驻扎在西门,不到四里的城墙上站满了两千多兵卒,在兵卒的身后还有助战的民夫,城墙上滚木雷石堆积了一人多高。

  而且管统还有三千多人的预备队在城内休息,完全不用考虑兵卒疲惫的问题,不出意外的话,中水县西门将会变成一个血肉战场。

  现在也没有什么奇兵战术可以用了,李重也就安下心来打造攻城器械,一直到第三天,李重才发起第一次攻城战。

  云梯、冲车、巢车各式各样的攻城器械齐齐出动,箭矢飞石雨点般的飞向中水县城头,而管统也不甘示弱,在城头上仗剑而立,竭力指挥战斗,管统神色肃然,就算箭矢飞石擦身而过都面不改色,主将的勇气极大的鼓舞了兵卒的士气,守城的兵卒一个个奋勇迎敌,拼命的抵御李重的攻势。

  将近一个时辰的战斗,李重损失了两千余名兵卒,城墙下尸横遍野,攻城器械更是被管统烧毁了无数,城墙上下到处都是冲天的火苗。

  见到守城的兵卒十分勇猛,李重眼珠一转,叫过赵云,想让赵云用暗箭射杀管统。

  对于这个提议,赵云十分赞成,虽说对于赵云这个级别的人来说,很不屑于暗箭伤人,但管统之前不是已经埋伏过赵云一次了吗,就当一报还一报了。

  在李重的翘首以待中,赵云无功而返了,令李重惊异的是,这个叫管统的文官武艺竟然也不错,一剑就嗑飞了赵云的暗箭,依照赵云的说法,管统的武艺应该不在管亥之下。

  “没道理啊!这货文武双全,为什么在历史上那么不出名呢?”李重气愤难当,他也不想想,有多少仁人志士掩埋在无尽的历史尘埃之中,少了一个管统再正常不过了,袁谭真要是手下一个能人没有,拿什么治理青州啊!

  明枪不行,暗箭也不行,李重眼珠一转,又出了一个主意,在攻打了两天之后,全军拔营而起。

  步兵先行一步、押运粮草,骑兵断后缓缓而退,可一直等到大军撤到武垣县附近,也没见到管统追兵的影子。

  诱敌之计无功而返,李重有些恼羞成怒了,大军猛的反扑回来,依旧猛攻中水县,当然,结果依旧。

  一计不成,李重又心生一计,派了个兵卒扮作袁谭斥候,给管统送了一封求救信,结果又被管统识破,白白搭上一名兵卒的性命。

  无奈之下,李重又祭起绝招,那就是骂阵,用领先两千年的语言艺术和管统相互交涉,亲切问候对方的女性亲属等等……但管统的脸皮之厚也不在李重之下,虽说对李重的语言艺术深表惊诧,但也没失去分寸,依旧能稳坐城头。

  第二百一十九章无解乌龟流

  更新时间:2012-10-13

  其实李重心中还有无数的毒计没用出来呢,什么谣言啊!夜袭啊!等等等等,但是着所有的计谋在管统的乌龟流面前都是纸老虎。

  管统就是一招,以不变应万变,想要中水县,可以,拿人命来填吧。

  李重也不是没想过放水淹城,但是查看了一下地形,李重只能放弃了这个恶毒的心思,没有别的,中水县的地势太高,真要是放水的话,淹的是中水县还是李重自己的大营,那就不好说了。

  还好中水县的居民不知道李重还有如此恶毒的想法,不然的话,城头上怕是又要多出几千义勇军来了。

  其实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注定的,无论管统再怎么文武双全,也注定不是李重的对手,无它,实力相差太大而已。

  李重手下有三万兵卒,而中水县只有三千兵卒,加上助战的民夫也不过五千人,李重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再者中水县也没有多少粮草储备,如果李重能够围城三个月,都不用动手,中水县就能土崩瓦解。

  但是李重却没有时间在这里和管统僵持,原因很简单,李重实在是信不过袁谭。

  没错,李重就是信不过袁谭,袁谭能和曹操僵持多长时间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袁谭败得太快,那么曹操就可以挟着胜势横扫河间郡、渤海郡,打通前往幽州的通道,而幽州的袁熙却被太史慈和高览牵制在代郡附近,根本腾不出手来抵御曹操的攻势,那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占据幽州大部分地区。

  这是典型的,吃苦我来,享福你去的行为,李重哪有这么好心。

  为什么李重不直接在武垣县北上,杀入幽州呢,原因是这样的,如果李重依照这条路线北上,万一曹操战败的话,袁谭反手就能捏死李重的后勤路线,将李重孤立在幽州,孤军深入,四面皆敌,再没有后勤给养,结果不言而喻。

  也许有人会问了,李重不是早就断定袁谭打不过曹操了吗,为什么还有还怕曹操战败呢?

  战场上瞬息万变,哪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呢,李重自认为如果自己深入幽州,曹操怕是不败也得败了。

  将心比心,李重自认为要是和曹操换个位置,自己一定会使出借刀杀人的好把戏,所有人都能那个看得出来,在北方,对曹操威胁最大的人既不是袁谭,也不是袁熙,而是日渐崛起的李重。

  所以李重宁愿在中水县和管统打生打死,也不愿意冒险进入幽州。

  不是李重杞人忧天,南皮的曹操还真有这个打算,一旦李重孤军深入,进入幽州,自己马上就“大败”而回,给袁谭留下充裕的时间收拾李重。

  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曹操从来没把袁谭当做对手,袁谭在曹操的眼里只是一个随时可以击败的对手,想什么时候打,就是什么时候打。

  现在能放在曹操眼里的人只有孙策、刘表、马腾,还有渐渐崛起的李重,谁也不愿意多一个对手不是。

  就连益州的刘璋和汉中的张鲁都不入曹操的法眼,那只是两个守家犬而已。

  那就打吧,李重回转中水县之后也发狠了,昼夜不停的攻打中水县,一到夜晚,想个数里就能看到冲天的烟火。

  李重的攻击就像重锤一样轰击着中水县的防御,每一次敲打,都会造成一点裂痕,而这种裂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慢慢地扩大。

  到了第五天,李重兵卒的伤亡已经增加到五千人,损失了接近六分之一的战斗力,但是管统也不好受,兵卒伤亡也在两千上下,手中可用的兵卒只有一千来人。

  对于攻守双方来说,这个伤亡比例还算正常,但是管统却极不愿意见到这种情况,随着守城物资的消耗,双方的伤亡比例会逐渐减小,一旦到了那个时候,管统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挡不住李重的攻势了。

  如果能再有一些守城的物资,管统认为自己还能坚持一个月,虽然不知道这一个月能发生什么,但总有个希望不是。

  又鏖战了一夜,看到身边只剩下数百名兵卒,管统终于死心了,下令将全城的粮草都聚集起来,一把火烧了个精光,打造船只的器械当然也不会放过,统统付之一炬,管统已经有些流氓思想了。

  你不是想要中水县吗?好!我给你,但我也不能让你好受,临走的时候我也得给你留下数万张嗷嗷待哺的嘴巴。

  收拾妥当,管统带着数名亲兵打开东门,渡过泒水,直奔南皮去了。

  别问管统怎么渡过泒水的,管统虽说不怕死,但也不愿意无谓的牺牲,给自己留一条小船在正常不过了。

  这边的李重还毫不知情呢,直到第二天攻打中水县的时候才发现,管统居然不在城头指挥,这才发现事情不对,没有管统压阵,李重并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就攻破了中水县,等进到城内,李重这才确定管统早就跑了,气的差点没背过气去。

  李重那个恨啊,早知道,就在东门设下几支伏兵了,就不信管统还跑得了。

  不过转念一想,李重又嘿嘿的阴笑起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放走管统也是好事,能给曹操增加些麻烦李重还是很乐意的。

  接下来李重就清闲了,大军别想再进一步了,军粮还不够中水县数万张嘴吃的呢,除非李重能狠下心肠饿死这些居民,但无论是在良心上,还是在面子上,李重都不能无视这数万居民,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接受了这些饥民,坏处很多,比如粮草供应压力增大,出兵的时间延长,等等……好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能赚一个好点的名声。

  为了这点好名声,李重还要在饥民面前装出一幅和煦的样子,不住的嘘寒问暖,殊不知李重已经心疼的要吐血了。

  本来李重还有将中水县的饥民迁到武垣县就粮的打算,但是在无数白发苍苍的老头打出故土难离这个旗号之后,李重华丽丽的败退了。

  第二百二十章终得一胜

  更新时间:2012-10-14

  管统的极端手段确实拖延了一些时间,但管统却不知道,袁谭此刻的悲惨状况。

  被刘询出卖的袁谭是进退不得,进,就要面临重重驻扎在东光县曹操大军的打击,由于袁谭出军之时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和刘询两面夹击曹操,所以并没有带着太多的粮草军械,一旦僵持下去,袁谭就要面临粮草转运的难题。

  前文说过,东光县距离南皮很近,只有三十里上下的距离,曹操的精锐骑兵甚至可以在一天之内打个来回,由此可知转运粮草的困难。

  退就更不用说了,一只仓促回军的军队肯定要被尾随追击的。

  而且袁谭也不用耍什么伏击手段,距离太近了,曹操的追击部队根本就不会前后脱节,留下殿后埋伏的军队肯定要被曹操用优势兵力吃掉的。

  但袁谭还是在最后一刻退缩了,这是人的性格决定的,想想袁绍在公孙瓒大军逼近之时能喊出: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呼!而袁谭却连与曹操一战的勇气都没有,不免让人唏嘘不已,这就是虎父犬子的真实写照。

  其实袁谭和曹操现在的兵力差不多少,都有三万余人,虽说曹操的兵卒更加精锐,但袁谭直接撤军确实有点涨他人威风,灭自己士气的意思。

  说是望风而逃,都不足为过。

  曹操作为一代兵法大家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即就张辽曹纯带领兵卒一万五千余追杀袁谭。

  其中曹纯带领最精锐的虎豹骑突前,张辽带领一万步兵随后而行,但曹操的命令却不是叫二人急速追击,而是紧跟着袁谭的军队,不是骚扰一下。

  曹操很清楚,现在袁谭的军队还不是太疲惫,一日行军三十里并没有到达兵卒的极限,只要袁谭在不顾体力的走上十里,那基本上这些兵卒就没什么战斗力了,可以袁谭在急切之间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或者说养尊处优的袁谭根本就不知道这一点,总之袁谭并没有先回头和曹纯张辽硬拼一下,反而加速行军,正中曹操下怀。

  其实现在曹操也不愿意折损兵力,曹操的后续部队还需要一些时间的调度才能赶赴战场,袁谭如果下定决心和曹操硬拼,没准曹操就不得不退兵而回了呢。

  当追至南皮和东光县中间的位置之时,袁谭的兵卒终于走不动了,一个个盔歪甲斜,元声连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4页  当前第9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4/2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旌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