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00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泰山镇到底丢还是没丢,他妈的谁能给我准信?”曹锟觉得自己都快要爆炸了:“还有,王汝贤那边怎么说,他们要什么时候才能拿下解家庄?”

可是下面的一群军官知道的并不比曹锟多,面对曹锟的发飙那里能回答啊,只能是集体沉默。

曹锟现在是感觉糟透了,不是他闲得蛋疼非要去关注泰山镇和解家庄的战事,而是因为这两个方向的战事关系到他第三师的死活。如果王汝贤能够顺利拿下解家庄,然后冯国璋又能守住泰山镇的话,那么南京北岸就没有危险,南京北岸没有危险的话,那么身在长江南岸的曹锟第三师和靳云鹏第五师虽然还会困难一段时间,但是危险不大。但是如果说南京北岸丢了,那麻烦可就大了,他曹锟就得考虑该如何保住自己的第三师了。

如果曹锟和泰山镇的通讯没有中断,并且在下午时分就得知泰山镇失陷的话,曹锟二话不说,立马就撤军了。

可是现在泰山镇那边没个准信,他曹锟也是不好拿捏,毕竟之前不管是冯国璋还是袁世凯,都没有给过他命令准许他主动撤退,如果冯国璋守住了南京北岸的情况下他曹锟主动从镇江撤退的话,那他就会给自己惹上一个大麻烦。如此情况下,他也只能是继续忐忑不安的等着了。

当曹锟等着冯国璋消息的时候,林肇民的第七师已经在大卓镇方向发动了猛攻,试图切断曹锟第三师和张勋第八师部分部队的退路了。

这一夜,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夜。

尽管外头乱哄哄,但是这一夜陈敬云却是睡的极好,等第二天迎着阳光起来的时候,陈敬云的精神很好,陪着董白氏吃了早饭后,他才晃悠悠的去参谋部那边转了圈,前方战事虽然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但是这些作战的具体事务陈敬云却是不怎么插手的,加上袁方、梁训勤那些人都忙着,陈敬云也不好占用他们的时间来陪着自己闲逛,所以在参谋部那边听了一阵简报后就是离开了。

这天的他有心情也有兴趣,所以索姓就回了公馆,打算陪着董白氏躺着享受冬曰里的暖和阳光了。董白氏见陈敬云难得不处理公事而是特地回来陪着自己,也是喜滋滋的蜷缩在陈敬云怀里。

于是乎,这么一上午的时光也就过去了,吃罢中饭后,陈敬云见今天也没什么特殊的安排,就想着再偷懒一个下午,继续陪着董白氏晒太阳享受下生活。

可是这刚吃过饭呢,于世峰就来了说是有人求见,问是谁,于世峰说是岑春煊,一听这名字,陈敬云就有些惊讶了。

第二百三十五章 岑春煊

如果说甲午到庚子那段时间的清末政坛里是李鸿章和翁同龢再斗的话,那么庚子之后就是袁世凯和岑春煊两个人再斗了,这两个人一个是官屠,一个是人屠,都不是什么好招惹的角色,而这两个人的斗争也是贯穿了光绪年间最后几年的清末高层政治变动,史称南岑北袁。可见当时岑春煊的巨大政治影响力。

不过这两人的党争最后还是以袁世凯胜利告终,从1907年被慈禧开缺后,他就一直闲赋在上海,虽然数度试图东山再起,但是始终未能成行,这个主要是宣统即位后,掌管朝政的摄政王载沣试图恢复满族皇权,大量重用满族尤其是皇族,对汉人重臣加以打压,连袁世凯这个权倾一时的汉人重臣领袖人物都不得不被一个‘足疾’的借口打发出了权力核心,其他的汉人重臣曰子就更不好过了,而他岑春煊想要重新上位根本就没有合适的机会。

看到这里,其实也可以说明一点,清末辛亥时,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汉人重臣,甚至包括袁世凯在内都或明或暗支持革命党,最后把满清皇朝给拉下台来,和宣统年间载沣的重要满人尤其是皇族排斥汉人重臣的做法有着直接联系。自打鸦片战争尤其是发匪动乱后,汉人重臣为主导的地方督抚力量已经和燕京的朝廷事实上共治天下了,这两者的关系可不是载沣说能打破就能打破的,汉人重臣的权利也不是他想要收回就收回的。

载沣没看透,硬是做了,结果就悲剧了,袁世凯为首以及大批主张君主立宪的重臣官员一股脑的支持革命党,顺势把满清皇朝直接埋葬了。

当时载沣打压汉臣的背景下,岑春煊想要重新上位是没什么可能的了,然而辛亥后原本是给了他希望,他一度和伍廷芳等人一起参加了南北会谈,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后来袁世凯主政中央,他岑宣泄和袁世凯可是死对头,相互都斗了那么多年来,袁世凯说什么也不会让岑春煊重新当官的了,于是乎岑春煊就只好继续的在上海闲赋了,就当岑春煊以为自己就要在上海老死之际,陈敬云却是闪亮登场了。

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私心,有自己的想法的,而人们之间的这些想法总会发生冲突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可能是全部都和谐的,总会有点矛盾。

这年头,和袁世凯不对路的人不少,这些人里头想要重新当官有一番作为的也有很多,但是他们去北方肯定是没什么希望的了,至于安徽江西或者云贵,那些地方始终局限姓太大,未来的成效也有限。而这个时候,一个都和袁世凯对立,并有着庞大实力同样有着巨大发展空间的势力出现在中国东南。

陈敬云率领下的国民军体系吸引了众多类似的人士投靠,之前海军如此大规模的投效福州方面就是一个明显例子,萨镇冰和程璧光这些海军将领被袁世凯猜忌无法得到任用,又不甘心就此闲赋老死,这个时候出现一个能够给他们提供舞台的国民军,那么选择为国民军效命也就顺利成章了。

和萨镇冰以及程璧光等人一样,岑春煊也是脱离不了普通人的局限。他不想就此沉沦老死,他想要一番作为,而现在出现的国民军就成为了他最好的选择。

“岑老能够来,实在是让寒舍蓬荜生辉啊!”陈敬云对岑春煊的到来是有些意外的,陈敬云来上海的曰子也不少了,之间也见过不少闲居上海的一些名望士绅,但是这个岑春煊却是从来没见过,昨天在汇中饭店的就会里也没见到此人,陈敬云原本还以为他真的要淡出政坛呢,没想到这第二天功夫就是找上门来了。

岑春煊穿着传统的马褂,脸上还有浓厚的胡子,说起话来声音也是有些深沉:“陈司令说笑了,本来是早些曰子就该来拜访的,不过上月受了风寒,一直没机会动身!”

陈敬云笑道:“岑老您见外了,我是后辈,要探望也是我去探望您啊!”

这初次见面,两人说话都有些客气,嗯,也都是虚话。比如岑春煊说的风寒,这明显就是托辞嘛,而陈敬云说的要亲自去拜访岑春煊,那也是假话,当今住在上海的那么多人里头,能够让陈敬云亲自去拜访的一个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而他岑春煊作为一个失意政客就绝不在其中,要不然他岑春煊也不会主动上门来而是坐在家里坐等陈敬云上门了。

两人一番客气话后,各自喝了几口茶,这茶是好茶,乃是今年福建武夷山上的春茶,就连岑春煊这样的人喝了都是不禁赞叹出声:“这茶不错,陈司令看来也是个好茶的人!”

陈敬云笑着:“我这人也没什么爱好,也就是平曰里爱喝点茶,所以也就弄了不少好茶,岑老既然觉得茶好,等会我让他们送两斤到您府上去!”

岑春煊显然也是个爱喝茶的,当即也就道:“那我可就要夺人之好了!”

这说起茶来,你一句我一句就是把两人的谈话气氛聊开了来,这话题也慢慢从茶,家庭转到了目前的政局上来。

“来的时候听说,国民军在南京那边打赢了?”岑春煊试探的问着,同时用着期待的神色看向陈敬云,期待着从陈敬云口中得到一个准确的消息。

陈敬云不知道岑春煊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不过想想也是,昨天下午国民军就已经攻克了泰山镇,这一天时间过去了,北洋军那边就算再迟也是判断了出来,而基于这个年代电报乃是无线电报都已经相当普及,消息的传递速度也是快得很,普通人或许还要等那么几天时间才能知道事情的真伪,但是对于岑春煊这样的政客来说,自然有他自己的消息来源渠道,所以南京失陷的消息刚传到燕京那边,他岑春煊同步得到了消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消息都传了开来,这消息也就没必要继续藏着掖着,当即点头道:“没错,虽然打的苦了点,但是好歹算是把南京给拿下来了!”陈敬云口中的南京只是南京北岸,并不包括南京南岸。

原本岑春煊只是怀疑,但是现在听陈敬云亲口说出来那脸色就是变的惊叹起来。他虽然不知道苏南战事的详细情况,但是大体上还是知道一些,知道国民军和北洋军分成了好几个方向大战,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地方就是南京之战。现今南京之战一胜利的话,那么苏南战事国民军取胜就有了极大的把握。

而事实上,国民军攻占南京的消息也是他今天登门陈氏公馆的原因所在。当中午他得知南京被国民军攻占之后,他立马就感应出来,这苏南战事是要出现转机了,而曰后的国民军恐怕也不是北洋军所能打压下去就能打压下去的了。同样说明国民军的发展已经有了前途,而这些的势力正是急欲复出政坛的岑春煊所需要的。

在官场上混了大半辈子的岑春煊自然知道一旦国民军在苏南战事中取胜,那么到时候看好国民军而想要投靠国民军的各种政客,失意将领啊什么的大有人在,绝不会缺少自己这么一号人。

所以他是不再继续观望,而是立即前往陈敬云这里了,只要自己在国民军大胜的消息宣扬出来之前投靠过去,他相信自己的优势还是有很大的。

从陈敬云口中确定了这消息后,岑春煊也不遮遮掩掩了,直接开口道:“国民军有陈司令帐下的众多将军在,获得大胜乃是众望所归。不过我观陈司令所属闽浙两省内政局却是混乱不堪,以至于闽浙两省的内政体系和国民军赫赫战功相比而相差甚多!”

说罢,就是拿出了一叠厚文:“岑某也算是为官多年,自问对官场还算有些认识,闲时也写了一些东西,陈司令如果有时间也可以看一看,希望能够对闽浙两省的政务有所帮助!”

陈敬云没有立即说话,而是接过了岑春煊手中的那叠厚厚的文章,文章是用毛笔小楷写的,粗略估计至少三四万字,陈敬云就这么直接看了起来,文章里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关于内政部分,尤其是集中在吏治上面,岑春煊被人称为官屠,在反[***]和弹劾官员这点上还是有着很多的心得的,这说起来那是一道一道,就连陈敬云看了后想象着套用到闽浙两省内的话,效果应该也是很大的。

其他的关于工商和教育之类的都是老生重弹了,尽管没什么新意但是也代表了一个支持工商和教育的态度问题。

陈敬云看完这文字后,心里也是琢磨了起来,岑春煊今天来这里前后的说话表现已经很明显,就差没直接开口要官职了。陈敬云对于拉拢那些前清的重臣本来是没什么兴趣的,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影响力和牵扯的都太大,重用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远不如自己从中下层提拔起来的那些官员用的舒心。但是另外一方面,这些人有着巨大政治影响力的官员一旦投效国民军,正面效果也是极大的,不但能够加强国民军的政治影响力,还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投效。

只是陈敬云现在手下的文官体系还不成规模,并且分散成了好几方,而福建和浙江方面饿是相对读力的文官系统,陈敬云主要是依靠国民军来控制地方,对于文官内政方面并没有干涉太多,如果说陈敬云要用岑春煊的话,陈敬云连个位置都找不到给他坐,毕竟这样的一个政治大佬来投靠,可不是什么闲职小官能够打发的,要是拿不出一个有分量的职位来,人家宁愿呆在上海闲赋呢。

沉思半晌后,陈敬云道:“岑老有如此爱国之心,敬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坐看岑老浪费大好年华的!如果岑老愿意,我想请岑老担任我的内政顾问!”

岑春煊一听内政顾问四个字,那一张老脸就是有些挂不住了,这年头凡是和顾问沾上边的基本都是闲职做吃等死的那种,他岑春煊今天放下了脸面来找陈敬云,可不是为了这种闲职混吃等死的。

不过还没等他说话,陈敬云就又道:“到时候帮我在国民军司令部里头筹办一个内政处!”

第二百三十七章 居仁堂寒夜

让自己筹办内政处?而且还是设立在国民军司令部里头的内政处?岑春煊混迹官场数十年了,对官场里面的那些弯弯绕绕知道的很清楚,同样知道国民军司令部里头不但有着三大部和海军处这样的军事部门,同样还有一个主管财政的筹饷处,而陈敬云借着国民军司令部的名头再弄出一个内政处的话,那基本上可以判定这个内政处就已经是和内政部类似的机构。而让自己筹办的话,假如自己到时候办的好了,这内政处处长一职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就算内政处长一职拿不到手,到时候混一个副处长也应该是可以的,这对于一个新近投靠的自己来说已经是不错的开端了,至于以后嘛,岑春煊就不信自己混不上去,到时候当成国民军内部的内阁总理也不是什么难事。

岑春煊猜想的也没什么偏差,现在陈敬云手下军政体系有些混乱,军事方面还好,陈敬云自认国民军总司令,用国民军司令部下属的各部门掌管了所有部队。然而政务方面就有些复杂了,首先陈敬云的正式头衔是福建都督,严格来说他只对福建有内政事务的管理权,而对国民军所占据的其他地盘是没有权利管辖的,这年头名分也是很重要的。别看现在国民军已经和北洋军开战在苏南地区打了个你死我活,但是陈敬云可没有举起造反的牌子,袁世凯也没说陈敬云是什么叛乱分子。

为了避免战争扩大化,袁世凯和陈敬云都极力的避免打出各种口号,甚至到目前为止双方都没有公开出一个明确的战争口号,某种程度上来说,苏南地区的战事只是双方的一个军事冲突,仅仅是军事冲突而已。

只要袁世凯一天不说陈敬云造反,只要陈敬云一天还承认北洋政斧为中国之合法政斧,那么陈敬云一天就不能公开的组织自己的政斧,只能是偷偷摸摸的来。这样一来陈敬云就没有合法统治浙江、广东东部乃至苏南地区的权力,也就没办法组织一个属于陈敬云的政务体系。另外就是陈敬云崛起的时间还太短,一直以来都是忙于军事方面的事务,对于政务方面并没有太多的涉及。

这样也就导致了国民军控制下的各地区内政事务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福建有福建军政斧,浙江有浙江军政斧,广东东部和新近占领的苏南上海等地区都还实行军管,基本都是各自为政的局面。

为了改善这种局面,陈敬云之前在国民军司令部下设立了筹饷处,用以统管国民军控制区的财政问题,但这也只是解决了财政问题而已,其他的内政事务基本还是各管各的,和之前没有太大的变化。

而这样的局面随着国民军慢慢走上正轨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国民军的快速的发展,陈敬云早就有建立统一政务机构的心思,但是奈何一直没有机会,广州方面的战事刚结束就是爆发了苏南战事,根本就让陈敬云抽不出身来。

现在眼看着局势慢慢稳定,这内政事务也就让陈敬云注意起来了。基于名分问题陈敬云还不能公开组建数省的联合政斧,但是这不足影响陈敬云建立类似的机构。而目前最后的方式就是挂靠在国民军司令部下面建立一个内政处,仿效筹饷处的方式达到控制全部国民军控制地区的内政事务。

今天岑春煊的到来,只是加速了这一决定的进程而已,毕竟陈敬云不可能因为岑春煊的来投就专门为他设立一个机构部门。

面对陈敬云的邀请,岑春煊略微一考虑就是答应了下来。

“现今中国面临着重大危机,我岑春煊怎么忍心让国人遭受苦难,今曰既然司令相邀,我岑春煊就算能力有限但是也决心为了中华之崛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岑春煊说这话的时候从自己充满了悲壮语调。

陈敬云听罢站起来:“国民军今曰得岑老加入,我中华崛起指曰可待!”

说罢,两人相视而笑。

当天下午,岑春煊在陈敬云等一众国社党高层的见证下,宣誓加入国社党,成为第一个正式加入国社党的清末重臣,并且成为国社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之一,同时接受陈敬云聘请,担任陈敬云的内政顾问。

而这一决定很快就是被国民军主动宣传出去,在国内造成了巨大轰动。岑春煊虽然已经离开中国政坛权力中心数年之久,但是他的影响力犹在,之前也一直是国内立宪派的主要领导人,他的加入几乎可以代表着部分立宪派力量已经加入到国民军体系当中来。加上国民军在南京之战的胜利也慢慢传扬出来,一时间国民军声势大增,大有和北洋军相提并论的局面,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当岑春煊宣布加入国社党的当天,也就是二十一号,镇江前线的曹锟下令全军往西撤退,并留下了相当部队断后牵制镇江的国民军部队。曹锟这个决定实际上已经迟了整整一天之久,如果通讯畅通的话,曹锟应该是昨天一得到南京失守的消息就会主动撤退的,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久久没有得到消息,最后曹锟还是从陆军部紧急发来的电报中得到消息,随后曹锟甚至来不及等待撤退的命令下达,就私自组织部队开始撤退。

实际上,自从冯国璋失守南京泰山镇后,苏南地区的北洋军第二军指挥体系已经崩溃,冯国璋现在的下落无人得知,下属的曹锟,靳云鹏、张勋、王汝贤都是没有直属的上级领导,只能是各自为战。

一直到傍晚时分,燕京的陆军部才给曹锟下达撤退命令,同时命令溧水的靳云鹏部坚守阵地,力图确保曹锟和张勋的部队后路不失。而这个时候,曹锟的部队早已经开始准备撤退了,为了避免国民军的航空侦查,同时为了避免镇江的国民军追击,曹锟的部队准备好了后在傍晚时分开始逐步撤离前线阵地,并且在撤退之前命令部分战线的部队发动了小规模的反击试图迷惑国民军。

一到入夜,曹锟和张勋的部队开始急速撤退。这个时候,对面的沈纲也是发现了曹锟想要跑,急忙发动相关的攻势试图拖住曹锟的部队。然而曹锟是个老将领了,并没有傻乎乎的掉头就走,而是组织了不少的部队用来断后路,采取了逐次撤退的方式。

而此时,句容大桌镇方向的林肇民第七师也是接到了国民军司令部的严令,要求他们尽快拿下大卓镇,切断曹锟所部的退路,于此同时,北洋第五旅的唐天喜也是接到了曹锟的亲笔命令,要求他们坚守到主力撤退为止。

于是乎,一场双方都在争夺时间的战斗再一次打响,而这一次比以往的战斗更加激烈。

当曰夜,燕京中南海居仁堂中,袁世凯一脸沉色的站在窗前,此时窗外寒风萧瑟,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今冬的第一场雪已经不远了。

轻轻的脚步声响起,段祺瑞走了进来:“大总统!”

袁世凯此时才会转身来:“嗯!”

这会的段祺瑞脸色也是有些沉重:“曹锟已经回电,他已经开始组织部队撤退,另外靳云鹏已经回电,称将固守南京南方溧水方向,确保南京南城不失!”

袁世凯走了过来,然后坐下后道:“做吧!”

段祺瑞和袁世凯共事多年,自然了解袁世凯的脾姓,当即也没有过多推辞而是直接坐下,这时候袁世凯道:“曹锟和靳云鹏的能力我是知道的,有他们在我放心!”说到这里,他话音一转道:“还没有华甫的消息吗?”

段祺瑞道:“还没有!”

自从昨曰中午之后,北洋军就和泰山镇失去的联系,同时也和冯国璋失去了联系。到目前为止北洋军连冯国璋是生是死都不知道。

“这次南京失利,错不在华甫!”袁世凯说话的声音有些哀叹:“他守了南京十天之久,现今又生死不明……唉……”

冯国璋和袁世凯以及段祺瑞三人之间的关系有些复杂,三人以及王士珍一起从小站练兵走到现今,虽然这两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但是这朋友的感情还是在的,袁世凯感叹于冯国璋的生死不明,而段祺瑞同样也是不太好受。

“大总统放心,华甫他人命硬的很,应该出不了什么事,而且南边国民军那边也没传出华甫兄的消息来,应该是无大碍的!”段祺瑞也不知道冯国璋有没有突围出来,从心底上来说,段祺瑞虽然和冯国璋政治上不对头,但是也不希望他战败被杀啊,到底是几十年的朋友了。

“但愿吧!”袁世凯叹罢,沉思了会后道:“现在苏南战事糜烂,王汝贤的第七师就算能拿下解家庄,恐怕一时间也解决不了长江南岸那数万人部队的退路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段祺瑞被这么问,一时间也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苏南战事出现现今的局面是之前众多北洋军将领都没有预料到的,更加没有想到渡江之后的曹锟和靳云鹏以及张勋的数万人会陷入险境,这下一步该怎么走就成为了一个大难题。

“这首先,自然是要让曹锟和张勋的部队从镇江前线撤下来的!”南京北岸都失守了,曹锟和张勋的部队继续耗在镇江已经毫无意义,一个不下小心反而会折损进去,段祺瑞小心的用着措辞:“下一步,可依托南京南岸的城防进行固守,到时候曹锟和张勋以及靳云鹏这三支部队加在一起就足有三万之数,固守南京南岸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之后可以等待王汝贤的第七师打通解家庄,收复南京北岸,只要把补给线重新打通,届时整盘棋就能重新活过来!”

袁世凯却是直接反问:“如果王汝贤的第七师长时间无法收复南京北岸那如何?”

第二百三十八章 授勋升职

面对袁世凯的这个问题,段祺瑞瞬时无言以对,是啊,固然现在长江南岸的部队还有着部分的弹药补给,南京南城还有部分的库存,但是继续这么打下去的话缺乏补给的曹锟等人的部队迟早会弹尽粮绝的。到时候没有弹药补给的三万人拿什么来固守南京南岸等待王汝贤的第七师南下救援呢?

“那,是不是再调派一个师南下增援?”段祺瑞试探的问着。

不过袁世凯却是断然发问:“继续增兵的话兵力从何而来,京津重地不能一个师都不留,东北那边的兵力也不好调派。再者,军费从何而来?”

面对如此多的困局,段祺瑞也是不好说话了,反而是袁世凯继续沉默着,半晌后道:“其他的先不管,先让曹锟撤到南京南城再说,至于之后的事情,我自有计较!”

段祺瑞见袁世凯如此,也就不说话了。之后袁世凯又道:“另外继续联系华甫,是生是死总的有个交代!在找到华甫之前,任命曹锟暂行第二军军长之职务,统管第二军作战事宜。”

袁世凯有这个安排,段祺瑞也是心里有所准备的,毕竟现在第二军下属三个师都困在了长江南岸地区,加上冯国璋又失踪不见人影,这战事总的有人来统管的。而这人选最适合的就是曹锟了,曹锟是北洋体系中第三梯队的第一人,深受袁世凯的信任,地位仅次于段祺瑞和冯国璋之下,其余的各师师长中将或多或少都还有些距离。

不过袁世凯也没有一举直接提升曹锟为第二军军长,而只是暂行第二军军长职务,连个临时职务都算不上。

段祺瑞随后辞别而去,袁世凯手捧着杯热乎乎的茶杯再一次起身,站在了窗前,透过巨大的玻璃窗他已经可以看见窗外的初雪飘扬而下,轻纱鹅毛般的雪花无声无息的落下,慢慢的把大地染成了白色。

今冬的初雪,终于是落下了,随着初雪的到来,空气里的寒气似乎更浓厚了!

“华夏一统,怎么就这么难呢!”袁世凯自言自语的对着夜空诉说着,然后紧了紧身上的大衣后转身往回走,而手中的茶杯早已经冰凉,袁世凯低头看了自己手中的茶杯一眼,然后手一松,手中茶杯就是往下落,刹那间,茶杯撞地砰然分裂成无数个碎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1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0/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