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36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曹锟何尝不知道国民军的目标是对着他的合肥而来,然而要主动出击的话怎么主动,他已经连续给冯国璋发去了多封电报,要他派遣援军支援自己,可是他依旧严令滁州和蚌埠的部队按兵不动,他这是要见死不救吗?

曹锟此时也不得不怀疑冯国璋是不是有其他想法了,说实话,现在国民军已经出现了四个师的番号,他曹锟加上三个安徽省陆军师的帮忙,要守的话也不是不能守住,但是万一国民军要是知道冯国璋不派援军的话,要是再派遣一支部分继续进入安徽,到时候他曹锟就算手段通天只怕也是受不住合肥啊。

曹锟还真冤枉冯国璋了,冯国璋并不是对曹锟见死不救,而是觉得还没有需要去救的地步。每一个人所站的地位不同,那么所考虑的方向都是不一样的,曹锟地处安徽,考虑的自然是安徽的安危和他自身第三师的安危。然而冯国璋坐镇津浦线,指挥第二军众多北洋军jing锐部队,他要的是整个津浦线的安危,所考虑的可不是安徽一地。在冯国璋看来,哪怕是合肥丢了也影响不了大局,只要江北、滁州、蚌埠这些军事重镇不丢,那么北洋军在津浦线就稳如泰山,甚至还能够派出兵力包围深入安徽境内的国民军。

冯国璋考虑的是津浦线战事,而袁世凯所考虑的就是整个中国局势了,对于袁世凯来说,津浦线战事也不过是诸多战事的一环而已,只能说是比较重要的一环,除了津浦线外他还要关注其他方向,比如湖南、四川和湖北。

当国民军大举在安庆和芜湖渡江的时候,袁世凯就已经命令段芝贵派遣兵力东进,试图谋取九江,接下来可以攻占南昌,也可以继续东进攻占安庆等地。

当那些大人物们考虑着所谓的整体局势的时候,在巢湖前线,双方的底层军官和士兵们却已经短兵相接,子弹在夜空中飞驰而过,拽光弹划过夜空如同流星一样一闪而逝,伴随着枪声和爆炸声,鲜血洒遍了整条战线。

第三百四十五章 巢湖激战(二)

夜幕已经完全降临在这片大地上,没有月亮的今晚漆黑无比,即便是有煤油灯散发出微弱的灯光,但是这个国民军的前线小型指挥部内依旧昏暗无比,带着眼镜的少校摊开了手中的一副手绘的附近地形图,一边看着一边沉思着,半晌后他才是收起了手中的地形图,然后站了起来,理了理衣领后他走了出去,门口的副官似乎早已经在等着他了,等他那一出来后就是连忙上前道:“营长!”

少校营长点了点头,然后拿出怀表看了眼:“快开始了吧!”

副官道:“还差十五分钟!”

少校营长没有其他表情,也不说话,就是这么站着,看向了远方的夜空。

十余分钟后,突然后方传来数声炮弹划过夜空的声音,少校营长脸色此时略微一变,然后拿出怀表看了看,此时的时间正好在凌晨五点,远方的天际边已经有些一丝黯淡的光亮,在黎明前进行突袭,向来是国民军的优良传统,很多前线军官们都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强行突破敌军的防线。

此时少校营长开口了:“传令,各连按照预定计划出击!”他的声音还没说完,远方北洋军的阵地上就已经传来了数声爆炸声,于此同时更多的炮弹划过空际落到了北洋军的阵地上,爆炸声甚至比昨天晚上的夜袭时刻更加密集。

而少校营长此时却是没有继续留在原地,而是转身就回到了营部里面,转身前还对副官道:“有事叫醒我,没事就不要吵着我了!”彷佛下令出击后就已经完成了工作,剩下的事情已经不在关心。

副官自然知道自己这个营长已经是一夜没睡,这个营乃是第九师92团之第一营,上半夜他们营担任全师的前锋率先抵达巢湖外围,并和防守的北洋军一部发生交战,这一次交战双方都没有投入太大的兵力,很快就停止了进攻行为,而这一夜里第一营却没有停下步伐,而是调遣兵力进行运动,而这个营长也是坐镇一夜,最后在凌晨时分终于是确定了下一部的作战计划,并和后方的炮兵团进行了联系,炮兵团答应了会在凌晨时分准时对第一营进行火炮支援。

花费了一夜工夫把计划安排好后,剩下的就是等待结果如何了,至于原地苦等消息可不是第一营营长的风格。第一营营长程子贤,乃是福州军校第四期步科毕业生,毕业时成绩并没有和那些天之骄子一样名列前茅,只是名列第二十八名而,这样的成绩虽然没有太低不至于垫底,但是也不会说优秀到让上司另眼相看,从而迅速提拔上去。程子贤就和福州军衔的绝大多数毕业生一样,毕业后被派到各部队中任职基层军官,先担任排长,然后过一段当连长,或者是就职基层的文职军官。普遍来说,这些福州军校的毕业生们,稳步升迁当上一个连长是不成问题的。但是要更上一步摆脱尉官军衔,晋升到校官军衔的话,那么难度一下子就大起来了,当了上尉后要继续往上爬,除了在野战部队里当上实职营、副团长这两个职位外,就只剩下文职军官的路子了,比如担任少将将领的的副官,又比如到军指挥部或者直接到统帅部中任职,要在那么多尉官中杀出一条血路来晋升校官可是不容易的事情。

程子贤虽然毕业时成绩不算太优异,但是的好歹凭借着资历以及在进攻芜湖时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让他成为了众多上尉当中被晋升为少校的一员,成为第一营的营长。这个晋升速度比起普通的福州军校毕业生而言也算快一些,但是和那些福州军校以优异成绩出身,并快速晋升的天子骄子来说,却是差的很远,据程子贤所知,和他同期毕业的同学中,除了为党、国捐躯的外,大半数已经成为校官,其他剩下的基本都徘徊在上尉这一级别上。可惜的是,他们这一期当中还没有一个被晋升为将军的,只有七八个上校而已。和另外前面几期的毕业生相比要差一些,福州军校第一期的不用说,晋升为将领的已经不少,比如警卫师师长俞若飞,比如第三军参谋长陈景飞,比如第二混成旅旅长叶冬青都是。而第二期里面季良彤现在是第二混成旅的旅长。第三期里面也有一个戴阳红为第三混成旅的旅长,就算第五期也有个在第四军任职参谋长的邓潘之,如此一算下来,就只有第四期里没有将军而已。

程子贤下了命令进攻后,就自个睡觉去了,而第一营的相关作战计划昨晚就已经安排后,不出现什么意外的话自然是没什么差错的,哪怕是进展不顺利也足以让程子贤谁上一两个小时。

可是他刚躺下没半个小时呢,他的副官就是走了进来:“营长!”

程子贤半眯着眼,掀开身上的军大衣,此时的他的脸色有些不好,当即道:“前边出事了?”

副官忙道:“前线第二连来报,他们已经突破敌军防线,正在向敌方纵深挺进!”

程子贤听罢后有些没反应过来,当即又问:“突破防线了?才半个小时不到吧?”

副官也是觉得有些奇怪:“的确是出乎我们的有预料之外!”

程子贤也没起来,直接拿过一副地图看了起来,虽然这次的作战计划是他一手安排的,计算投入两个连进入作战,在后方炮兵的支援下进行攻击,但是他可没想过,也没打算说一次姓就把对手防守的阵地给夺下来,现在的进攻不过是一次火力试探,等他睡几个小时后,后方的炮兵团估计也就能够到位了,支援而来的92团其他部队也就到了,有了大量火炮的支援,有了兄弟部队的配合,护住他的左右两翼之后,到时候他才会汇集全营兵力,发起突袭为全团打开一个缺口。在这之前嘛,他可没想过现在就能够敌军阵地,要知道他昨夜发起火力试探时,发现敌军兵力足足有上千,而且战斗力不俗,不像是那些普通地方部队,后来也的确确认了敌军番号,应该是第三师**旅的部队,这也是昨天他没有继续强攻的原因所在。

可是没想到,这才半个小时功夫呢,一次试探攻击就把敌军的阵地打开了一个缺口,自己的部队已经能够向纵深挺进了,这让他深感意外的同时也觉得,这对面的北洋军是不是有诈。

不过程子贤很快就把敌军有诈的想法给抛之脑后,哼,哪怕前方真的有陷井又如何,自己本来就是要在几个小时按照命令向前方突进的,而且届时己方的主力也会抵达增援自己。而且自己一个营七百多人,对方要布下什么陷阱吃掉自己这一个营,就算是北洋军嫡系上阵,至少也要两三倍之敌,而且程子贤就不信自己一个营连几个小时都支撑不了。

当即,匆匆一番思虑过后他迅速下了决断:“命令第一连加大攻击力度,第三连增援第二连,机炮连抽调两门迫击炮和两挺轻机枪增援第二连!”

原先一番进攻之时,营部就已经给第二连以及第一连各自加强了两门迫击炮和两挺轻机枪,而现在国民军的编制中,营属步兵连和以前的没有变化,但是营属机炮连却是要扩大了一些,一开始编练营属机炮连的时候不过是三挺轻机枪和六门的六十毫米迫击炮,甚至很多部分在去年的时候都不能做到满编,历尽去年和今年后福州兵工厂的各项军械产量大幅度攀升,尤其是机枪和迫击炮的产量持续上升,军械产量上升之时除了对各师补充满编后,也有部分的剩余,再考虑到福州兵工厂还在不断的生产,所以陈敬云就决定进一步增加步兵营的火力,对步兵营的主要火力来源营属机炮连进行扩编,打算增加到八门六十毫米迫击炮,八挺轻机枪。并对团属迫击炮连以及重机枪连进行扩编,六门八十毫米迫击炮增加到十二门八十迫击炮,六挺重机枪也增加到十二挺的重机枪,这个火力加强的计划刚执行不久,是第十一师三个步兵团初步完成编练,国民军对各师的步兵团完成了初步满编后才开始的,左右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内,自然是无法让国民军这么多主力部队完成满编,但是第九师由于在芜湖担任渡江的全军先锋部队,所有武器配额上有较大的优先权,这才在苏南地区的警卫师,第二师,第七师等部队都没有进行扩编的时候,第九师就已经完成了扩编。乃是国民军中第一个完成扩编计划的部队。

这个挽马制的第九师扩编后主力炮兵团拥有二十四门七十五毫米野炮,十二门七十五毫米山炮,三个步兵团共有:三十六门八十毫米迫击炮,七十二门六十毫米迫击炮,三十六挺重机枪,七十二挺轻机枪,其余师属警卫连等少数附属部队还有部分的轻机枪和六十毫米迫击炮。这林林总总加起来,火力强度超过了现有的任何一个国民军主力师,甚至比北洋军的一个主力师也差不到那里去,虽然炮兵团的火炮数量任旧不如北洋军炮兵团,但是有着众多的迫击炮作为补充,而机枪等轻武器火力上更是超过了北洋军。这扩编后的兵力上也是增加不少,一个步兵营从以前七百人攀升到了八百人,一个步兵团从两千五百人攀升到了三千人。而一个师的总人数从以前的满编九千六百余人到达现今的一万一千五百余人,这个数量的兵力上已经接近北洋军的中央师了。

如此大幅度增加火力的扩编行为,耗费自然是不小的,国民军要想把全部十几个师完成扩编,没有一年半载的功夫是不可行的,而考虑到在战争中各部队都会有所损耗,要补充这些损耗可能就占据福州兵工厂近半产量了,要腾出产量为部队扩编提供军械的话就更困难了,所以短时间内,这种完成了扩编的部分也就只有第九师一个了。

程子贤再抽调了部分增援第二连后,他也是不睡了,而是起来等待了消息,果然很快就传来了消息,第一连也已经突破了正面之敌。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程子贤仔细想着,然后道:“现在前面的那些还是北洋第三师**旅的部队吗?”

来传令的中士似乎也不太清楚,当即道:“这个不太清楚,都是穿着青灰色的军服!”

这说了等于没说,北洋军和安徽陆军都是穿着青灰色的军服,要分别他们的话除了正式番号外,也没有太好的方法!

这一次,程子贤并没有立即给第一连派遣援军,而是等着,并且命令前线之第二连放缓进攻步伐,配合第一连,两者相互掩护,免的被袭击侧翼。

程子贤虽然还没发现有什么不妥,但是直觉已经告诉他,这事不是那么简单,这背后绝对有着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要发生或者是正在发生!

第三百四十六章 巢湖激战(三)

巢湖东南十余公里外的东关镇上,布满了众多的身穿棕绿sè军服的国民军士兵。此地名为东关镇,从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乃是一处要紧地方,算得上是巢湖的东南门户了,也是离开长江沿岸平原后进入巢湖附近丘陵地区内的第一个小镇,拿下这个小镇后就能够沿着裕溪河一路向西北方向的推进,直抵巢湖城下,随后更是能够进入巢湖(湖泊)内。其军事价值基本上和裕溪河和长江的交界口裕溪口不相上下,而裕溪口位于长江岸边,基于南方联军掌控了海军,江边的裕溪口必然会受到来自海军方面的猛烈炮击,所以北洋军很干脆的并没有在裕溪口设立阻碍,只是部署了小股部队用于监视,。国民军大举渡江之后,这些duli旅的部队就一股脑的退往巢湖方向了。

按照第二军司令部内的众多参谋们预计,北洋军坚守裕溪口的话必然是自取灭亡,不守也是情理之中,而既然不守裕溪口的话,那么北洋军可能就会退守到东关镇一带,利用这些的丘陵地形部署方向,作为阻拦国民军北上的第一道阵地。

事实上,第二军指挥部给第九师发去的命令当中,也是尽快北上,攻占东关镇,为大军取得沿着裕溪河继续往巢湖前进的桥头堡,而庄先河也是预计在这里可能会有一场硬仗,所以才会极为谨慎的调遣了主力部队到达后才打算攻下东关镇,并没有给全军的先锋第92步兵团下达类似一定要攻克东关镇的命令。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是出乎了庄先河的意料之外,前线的第92团甚至连主力都还没派遣,只是一用了一个营就是拿下了东关镇的前线大部分阵地,而担任前锋营的第一营营长程子贤回报,昨夜在东关镇防守的北洋军duli旅的千余人已经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不到数百安徽省陆军第三师的老弱残兵而已,第一营只花费了三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彻底击溃这一股安徽省陆军第三师的部队,随即控制了东关镇。

虽然结果和庄先河乃至第二军指挥部内的众多参谋官们预料的不一样,北洋军非但没有在东关镇进行坚守,反而是放弃了东关镇,临战前选择了收缩退兵,这让国民军上下大为不解的时候,也没有影响到第九师的正常进军步伐,毕竟第九师本来就是要拿下东关镇的,现在拿下了总是一个好事情,但是庄先河也是极为谨慎的给第二军指挥部上报,详细的汇报了东关镇一事,并且着重的说明,拿下东关镇并不是因为自己战力凶猛,而是北洋军的主动退却。

北洋军临时放弃这么重要的这一个地方,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尽管前线的程子贤乃至后方的庄先河都不知道北洋军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他们知道的是,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只是他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而已。

夺下东关镇后,身为前锋的第一营并没有停留,当天下午就已经离开东关镇,随即继续向西北方向进军,而目标乃是林头镇,实际上前锋的第一营刚走,后方的第92步兵团剩下的主力部队也继续北进。如果从地图上来看的话,就可以发现第九师的前进方向是很简单的,那就是沿着裕溪河进军。

这一点并不是没有理由的,而且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后勤运输的问题。裕溪河虽然不大,但是也足以承担一部分军事物资的运输,而用河道运输总比用陆军徒步运输方便的多,某种程度上,国民军之所以把芜湖这里当成主攻方向,并且把巢湖当成了第一个战略目标,就是因为裕溪河的存在。

由于裕溪河连接了长江,那么国民军后勤部运输补给的时候就能够充分利用这条小河为前线大军运输补给,虽然由于运量的问题不能够完全的满足前线大军的需求,但是也能够解决相当大的一部分,基于国民军海军的存在,只要国民军能够控制住裕溪河沿岸,那么就能够通过裕溪河进入巢湖(湖泊),然后直抵巢湖北岸的合肥,通过小型运输船源源不断的为合肥方向的大军提供补给。

这个年代的军队作战,对于后勤运输线的要求可是极为的依赖,没有一条稳固并有效的后勤运输线,是很难支撑前线大军进行大规模战斗的。而路上徒步运输的麻烦国民军已经尝试过好几次了,进攻皖南和江西的时候,为了给前线数万大军提供足够的后勤补给,后勤部可是足足征集了六七万的民夫,通过肩挑独轮车拉等方式翻山越岭为前线大军提供后勤补给,可是让后勤部吃足了苦头,而且耗费庞大,单单是这些民夫们的吃喝拉睡就是一批庞大的开销。

七月份陈敬云宣布要北伐后,国民军从粤北和江西的数个方向向湖南进攻,依靠的大半也是路上徒步补给,让后勤部苦不堪言。所以在制定皖南渡江作战计划的时候,孙广亮就是很严肃的告诉那些打仗平时不懂得节省子弹炮弹,没了炮弹子弹就只会找后勤部要的陆军将领们:如果在皖南地区发动大规模的渡江作战,渡江作战的部队超过六个师,并且距离超过长江沿岸三百公里之后,后勤部就无法保证前线部队的物资供应,哪怕是后方的数个兵工厂有着源源不断的弹药生产出来,后勤部也没有足够的运力把他们运输到前线去。

国民军的运输补给线中,军粮运输较为简单,国民军除了在控制区内收获的大批赋税粮食外,还大量从东南亚进口粮食,这些粮食按就近原则,由后勤部调配给各部队。而军服、军鞋、乃至子弹炮弹枪支军械等需要工业生产的军事物资中,这些生产军事物资的工厂一般都是沿海城市,比如福州,浙江,乃至上海等地,而向外调运的时候也是通过海运为主,并且集中运输到广州、上海、南京等地进行囤积,为此后勤部在上海、南京、广州都建立了大型的后勤物资调配中心。随后从这些调配中心中通过各种交通手段向各部队配发物资,而皖南乃至江西和进军湖南的部队所需的后勤物资运输都是以长江河道运输为主力,经常都是一两艘炮舰护送一大批的运输船往芜湖,安庆,乃至九江地区运输后勤物资。比如江西和湖南方向的物资运输是船队从上海或者南京出发,然后在海军炮舰的护送下抵达九江,上了九江后通过铁路运输到南昌,较为小型的运输船也会直接输入潘阳湖后抵达南昌,然后再从南昌运输到前线各部队中。

实际上海军驻扎长江内的众多海军战舰除了偶尔对陆军进行火力支援外,其他大多数的任务都是为后勤部运输物资进行护航。

某种程度上来说,国民军现在的后勤运输体系是建立在海运和河运之上的,而北洋军的后勤运输则是建立在铁路之上的。

基于后勤运输严重依赖海运和河运,国民军除了自身大量制造和订购各种运输船只外,也积极的向民间船只委托运输业务,而这个民间船只嘛自然也就是华夏银行所属的太平洋航运公司了。基本上国民军的后勤运输当中的海上运输,尤其是福州到上海到广州这一段,全都是被太平洋航运公司所包揽。为此太平洋航运公司向外界收购了大量的现成的运输船,并且向国内的两家船厂马尾船厂和江南船厂下了诸多运输船的订单。

太平洋航运公司和国内其他的航运公司不同,运载旅客的业务只是其很小的一个部分,也只是开通了为数极少的几条国内航线,比如上海到福州到广州。太平洋航运的主要业务是货物运输,不但有军事物资运输,也有部分民间物资的运输,比如华夏银行下属的诸多企业当中,诸多的货物运输业务基本都是给太平洋航运公司接手。

可以说现在困扰太平洋航运公司的不是没有业务,而是运力不足,哪怕是花费了大价钱不断收购了诸多运输船,以及连续下国内的两家船厂下了十余艘船的订单,依旧无法满足太平洋航运公司的极大运力缺口,不得不把部分民间货物运输业务外包给其他几家航运公司,。

尽管海运的大头是有着太平洋航运公司撑着,但是内河运输的话太平洋航运公司由于缺乏众多的小型船只就无法满足,只能是靠后勤部自己解决,依靠征集部分民间的小型船只,同时订购一批百吨、数百吨的运输船,大体上也是能够满足长江流域的后勤运输的。

由于国民军的后勤部意见,所以统帅部制定渡江作战计划的时候,就把裕溪河、巢湖(湖泊)作为重点考虑了进去。甚至海军还改装了一批数十吨的小型船只,加装了重机枪后用于出入裕溪河和巢湖。

由此可见裕溪河的重要xing,理解了裕溪河的重要xing也就知道了第九师为什么要沿着裕溪河向巢湖进攻,为什么要知道第一个作战目标就是要拿下巢湖。

然而庄先河不能理解的是,自己知道裕溪河的重要xing,难道北洋军就没人知道?

这肯定是不可能的,那么又怎么解释北洋军弃东关镇不守呢?

第三百四十七章 巢湖激战(四)

庄先河苦思冥想着北洋军是不是有这么yin谋诡计,生怕着自己踏进了北洋军的陷阱和yin谋当中,所以拿下了东关镇后并没有急于前进,而是打算稳妥一些,等汇集了本部主力,尤其是炮兵团等部队后,他才是会准备着慢慢前进。反正第二军指挥部只是命令他继续朝巢湖前进,并没有然他要多少时间内抵达巢湖城市,显然第二军司令部也是怕第九师轻装前进太快而受到损失。

要知道第九师现在可是第二军的绝对主力部队,作为国民军十几个师里头第一个完成扩编满员的部队,第九师的兵力和武器装备已经超出了任何一支国民军的部队,这也是第二军为什么让第九师担任全军先锋的原因所谓,要担任全军先锋,没有庞大的兵力和武器装备可不行。

而就在庄先河缓慢北上的时候,巢湖内,王承斌却是愁眉苦脸的看着手中的电报,电报乃是他的顶头上司曹锟所发,电报上说曹锟已经向冯国璋第二军求援,但是援军要抵达安徽尚有一段时间,期间内让王承斌务必坚守巢湖,不得退去。

电报虽然说不久会有援军来,但是王承斌却是很清楚,这所谓的第二军援军怕是很难来巢湖了。他很清楚曹锟已经多次向冯国璋求援,但是冯国璋愣是没有动,说没有发现国民军主力部队之前绝不会轻动预备队。这让王承斌听了想要吐血,这国民军都四个师渡江而来了,这还不算主力部队算什么?难道要国民军十几个师一起打进安徽来才算是主力吗?

冯国璋死活不派第十师前往安徽,曹锟也是没办法,他已经把第六旅派往了肥西方向前往支援安徽省陆军第二师。现在合肥那边只剩下一个安徽省陆军第一师和第三师第五旅,这要继续往巢湖派遣援军的话,恐怕就只能让这两者来一个了。可是这才刚开始打了,就把第三师拆开了用作两个方向,这让曹锟也是有些担心,担心归担心,但是不能如果不给巢湖增派援军的话,单凭那里的duli旅和安徽省陆军第三师是很难抵挡住国民军两个师的进攻的。所以他已经是命令从第五旅中抽调一团,然后从安徽省陆军第一师抽调一旅,另有一营山炮加起来组成援军增援巢湖方向。以第五旅旅长吴佩孚亲自指挥增援巢湖,只是这要去增援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组成援军出发到抵达巢湖,至少也要四五天的功夫。

不过好歹好说,总算是有援军来了,王承斌也算是略微放心了些,再有这七八千人增援的话,那么巢湖的兵力对比就能够超过国民军的两个师,到时候甚至还可以发动一场小反攻。至于彻底改变双方的攻防态势,他却是没什么期望。即便吴佩孚的援军抵达巢湖后,作为战斗力核心的第三师兵力也不过三个步兵团加两个炮兵营,这兵力配属也就相当于国民军一个师。而那些安徽省陆军第一师和第三师的部队嘛,不管是王承斌还是吴佩孚,从来就没打算过指望他们。所以这能够守住巢湖的话就是胜利,发动一些小反攻也算是不错,至于彻底反攻,第三师的全部兵力来了还差不多。

为了能够坚守到援军到达,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兵力过快的损耗调,王承斌命令部队主动放弃东关镇,只留下一部分老弱用于迷惑敌人,好说好歹也算是拖住了一天时间。然后主力部队撤往林头一带。在林头,有着北洋军部署一个月的工事,并且比东关镇有着更好的地形,现在王承斌又把部分的主力部队派了出去,使得林头驻扎了一个团的北洋军,另外还有安徽省陆军第三师的一个旅,兵力足足有七千余人。

王承斌是打算在这里打一场硬仗,那么是林头最后没能守住,也要给予国民军重大杀伤,迟缓国民军的进军步伐,当然如果能够在这里坚守五六天以上,直到第五旅援军抵达那是更好的事。

而能不能达到王承斌的战略目标,很快就能够见到分晓了,八月九号,国民军第九师第92步兵团下属第一营的部队抵达林头,刚到达林头程子贤就是发现这地方不寻常,然后拿出了望远镜仔细观察过后,才是发现前方北洋军密集,明显是重兵以待。

瞧着这架势不必以往,程子贤没敢托大,只是匆匆进行了一番火力试探落后,发现对方的火力密集立即就是撤了回来,然后准备等92团主力抵达。

而北洋军方面前线指挥的乃是duli旅第一团的团长,此人姓符,乃是王承斌的亲信,被王承斌派来这里驻守后就下了大工夫修筑这里的工事。这人一见国民军的前锋营抵达后,见国民军的前锋营兵力不多只有千人不到当即就是打算主动出击,先打一个小胜仗再说,当即就是派出了近两千的部队主动进攻国民军的第一营,面对敌军优势兵力的进攻,程子贤不敢托大,但是也没撤,而是依托地形进行防守。他之所以不退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92团主力部队就在后头不远,很快就能够抵达,而程子贤自信自己的七百多人坚守几个小时完成不成问题,而只要把这股敌人拖住后,等团部主力抵达就能够打一个小反攻。

双方的指挥官想法都差不多,都是想要着如何吃掉对方,可惜的是,想法都很美妙,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不怎么好,北洋军久攻不下后,也是发现了不远处有着大批国民军正在陆续抵达,很快就退兵回来了,让程子贤的计划落空。

第92团主力抵达后,很快就主动对北洋军的阵地发起了进攻,但是由于兵力处于劣势,加上防守此处的也有duli旅一个团的北洋军直属部队,战斗力并不弱。如此情况下为了避免无效果的消耗,第92团放缓了进攻的步伐,只进行了火力试探,想要把对面北洋军的火力点给试探出来。然后等第九师主力抵达后,一举而下。

庄先河接到92团求援电报后,命令部队加速前进,并且向后方发电,说已经和敌军主力部队接战,第九师正在奋战当中,以求尽快歼灭此敌。

当夜,第九师之91团抵达前线,同行的还有一个营的山炮,次ri,第九师主力部队陆续抵达林头外围,庄先河亲自指挥部队对林头展开进攻,一场激烈的攻防战就此展开,而渡江的前线部队和北洋军大批主力接战的战报也是传回了南京城内。

陈敬云只是看过了报告后就是交还给了袁方手中,只是说了句:“知道了!”

陈敬云对前线战事向来是不怎么插手的,他对自己的所谓指挥才能是深有自知之明,胡乱指挥前线战事并不是他的爱好。而且前线区区一个师的战斗也无法让他重点关注,站在如今这个地位上,他关注的已经是战略层面上的东西,比如他给前线将领定下的目标是合肥,至于前线的第二军要怎么去执行这个目标,是打下巢湖继续北上,还是绕过去,那就是属于战术层面的事情,自然是有统帅部的诸多人去考虑这个问题,而如何拿下巢湖,也有第二军指挥部的诸多参谋们去考虑这个问题,用不着陈敬云自己来费心。

前来汇报军务的袁方和陈仪走了后,外交部总长林长明进来了。

“现在那帮外国人怎么说?”陈敬云问着。

林长明道:“虽然有些困难,但是进展还是有的!现在美国和ri`本两国已经承认我大元帅府为中国内战之交战团体,并且宣布对我国之内战保持中立。但是英国和其他国家却是一直没有给予明确的回应!”

陈敬云在南京重开了国会后,就是自己建立了一个大元帅府,暂行南方临时zhèngfu的职务,和辛亥年成立了南京临时zhèngfu时候一样,成立大元帅府后外交部的人就是和列强各国接触,试图取得他们承认和中立的承诺,美国和ri`本方面很好说,直接就承认南方的大元帅府为中国内战的交战团体,并承诺保持中立。然而英国和法国以及德国乃至俄国都是保持了沉默,没有宣布国民军乃是叛乱,也没有承认国民军是交战团体,更加没有公开承诺中立。虽然各国在南京以及上海的领事馆已经和大元帅府密切接触,但是依旧没有一个公开宣布的结果。

这里面牵扯到了众多的因素,比如第一个海关关余,再比如盐政,还有大元帅府对善后大借款的不承认等等。

首先是海关关余,成立大元帅府后并宣布进行北伐后,就宣布所辖的南方各省的海关关余不会上缴给北洋zhèngfu,然而现在的关余却是掌控在银行团手中,银行团硬是要交给袁世凯的话,陈敬云只能是干瞪眼,为此大元帅府已经是多次公开谴责了并且发出了一些无关痛痒的威胁,比如收回关税啊!

但现在说收回关税只是口号而已,一方面是用来拉拢民心,一方面是用来威胁各国列强,但真正要做起来,那可不是一般的难,陈敬云硬要做的话,那就是和列强彻底撕破脸皮,那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所以谴责外加威胁之余,陈敬云也提出了另外的解决方法,那就是把南方各省的海关关余进行抵押,然后向各国贷款。鉴于英国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把贷款给陈敬云养军队的,所以陈敬云也是直接明言,这贷款的钱只用于民生以及工业方面,而且可以由银行团监管贷款资金,自己保证不插手分毫。

尽管如何,英国方面也是严厉的拒绝了。

再者盐政,善后大借款可是用全国盐政和北方四省财政为抵押的,但是南方各省的盐政基本都被控制在国民军和滇军和桂军手中,袁世凯肯定是拿不到南方各省一毛钱的盐政来当抵押的,所以这也就造成了和列强的一个矛盾,列强要求大元帅府下控制的各省盐政也作为抵押品,各省不得死扣盐政,这个要求完全就是要了南方各省的命,陈敬云和唐继尧以及陆荣廷哪怕脑子烧坏了都不会把这些占据了他们极大一部分财政收入的盐政给让出去啊。

这一一系列的问题造成了大元帅府和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等国的极大矛盾,这才让英国等国迟迟不承认大元帅府。说根到底,这也是当初五国银行团为什么要借那么多钱给袁世凯统一中国的原因,借款生息是一方面,南方诸省的半duli状态损害了他们的诸多利益也是一方面。

“外交部继续谈着去,不过也不用急,这事谈成了一就是个名头,谈不成了也无所谓!”陈敬云对所谓的列强承认没有太大的急迫感,承不承认都是一个样,实际上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而自己和袁世凯的争夺也不会因为区区一个口中承认就会改变什么。

话虽然如此,但是心里不舒服也是有的,陈敬云等林长明出去后,喃喃道:“以后你们也会求着我的时候!”

第三百四十八章 外交工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1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6/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