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86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因为曰`本攻占新几内亚东北部而引发英美曰三国矛盾,更加加剧了曰`本和美国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至于英国虽然口头上表达了强烈的反对,但是英国人现在正在欧洲和德国人打生打死,根本就不可能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远东之上,所以也就只表示了口头抗议后也就没有什么实际动作了。

而美国人面对曰本在南太平洋上的扩张,却是感受到了重大的威胁,部分美国议员甚至已经叫嚷着今天曰`本人攻占了新几内亚,那么下一步就能占领菲律宾。为了菲律宾的安全,美国必须往菲律宾增兵。

美国除了打算在菲律宾增加陆军部队,海军方面的扩张才是更引人瞩目的,八月刚一结束,美国国会就是通过了新一轮的海军扩张法案,批准海军再建造两艘新墨西哥级战列舰,而这不久之前,美国才刚刚批准了三艘新墨西哥级战列舰的建造,美国国会批准的这一个临时扩张法案让预定建造三艘的新墨西哥级变成了五艘之多。

美国人的财大气粗是连英国人都得仰望的,一战时期的各国造舰竞争当中,也只有美国人才能向下饺子已经连续不断的下战列舰的订单,而且这还是在和平状态,大造战列舰并没有影响到美国的经济活力,而英国和德国等国家虽然造的战列舰数量也不少,但是一个个都感受到了庞大的经济压力,完全不像美国这样还有着庞大的经济余力。

至于曰`本,他们的海军军费已经占到了财政收入的一半还多,为了跟上美国的造舰速度,曰`本可是把裤子都当掉了再造舰,如果不是因为这一场海军的军备竞赛,曰`本的财政也不会如此糟糕面临崩溃。

虽然说现在欧洲爆发了战争,让曰`本的财政状况正在慢慢好转,而且可以预期的是财政情况将会大幅度增加。即便如此,曰`本人要跟上美国的造舰步伐也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跟不上不代表就不跟了。

得知美国人即将建造的新墨西哥级战列舰数量将会达到五艘之后,曰`本海军立即要求增加第三期海军舰艇扩张计划中的战列舰数量,由之前的六艘改为八艘,并临时增加第七号舰、第八号舰。新的第七号舰和第八号舰将会采用和伊势级同样的设计,也就是说曰`本将计划建造四艘伊势级战列舰,用于和美国新造的新墨西哥级战列舰相对抗。

英美曰三国因为南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而博弈的时候,中国国内也是不平稳,收复青岛之后举国欢腾,无数民众兴高采烈的要求中央政斧收回其他列强所占领的租界,并诸多激进的年轻人叫嚷着如果列强不肯放弃租界的话,那么就再来一场青岛战役。

不过陈敬云不是慈禧,在远东地区打一个青岛问题不大,但是真正闹大了对于准备在一战中获取极大经济利益的中国而言是没有太大好处的。

实际上相对于租界,海关关税才是更重要的。租界其实说白了就是面子问题,而关税自主权才是实际问题。不收回关税自主权的话除了会损失大量的海关关税收入外,更重要的是无法用关税调节来保护国内的工商业。

只是海关关税这个问题实在是不怎么好解决,从福州军政斧时期,陈敬云就从收回关余开始和英国人在谈了,随后又在大元帅府时期和英国人再谈,好说好歹总算是把关余给收了回来。

上个月的八月初,中英两国又进行了一轮对于海关关税的谈判,而这一次中国提出的关税自主权再一杯被英国以及其他列强所拒绝,不得已之下只能接受了中国和列国共商税率。

这持续数年的谈判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要真正把海关关税拿回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除了各国租界外,外蒙古`读力的问题也是再一次被提到了台面上,不但是众多国人要求中央政斧出兵外蒙古,镇压外蒙叛乱,就连国社党内部也是有着诸多人提出了这个口号和要求,而且还把国社党历来所喊的“华夏复兴”这个口号给直接关联了起来。

原本按照陈敬云的想法,那就是外蒙古问题并不是中国和那些叛乱王公们的矛盾,而是中国和沙俄之间的矛盾,只要再等那么一两年俄国彻底陷入了欧洲泥潭中,那么收回外蒙古就是一句话的事情,甚至还能趁此机会收回部分前清时代被割让的领土呢。而现在吗,陈敬云连国内都还没有完全统一,西南诸多军阀还在虎视眈眈的盯着他,而沙俄虽然已经在欧洲和德国以及奥匈帝国开战,但是战争才刚开始,沙俄的鲜血还没有流尽,再说了陈敬云还指望着向沙俄出口大量的物资以赚取黄金外汇呢。

尽管这不是陈敬云的本意,但是国内民众因为青岛战役的胜利而升起的熊熊烈火也是需要转移的,不是收回租界就是收回外蒙古,这两件事必须做一件才能压下来,不然的话一旦外部矛盾转化为内部矛盾,那可就不太妙了。

不过欧洲战争正如火如荼,英国等国家虽然忙着打仗,但是远东的中国方面如果太闹腾的话估计也会有所反对,所以镇压外蒙古叛乱一事陈敬云是决定了怎么低调怎么来,总之是偷偷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第四百八十八章 镇压蒙古叛军

九月下旬,当英曰美三国因为南太平洋爆发了诸多争执并直接导致曰美两国都追加了造舰法案外,欧洲的战争也是进入了白炽化,各国现今都已经完成了初步动员,整个国家的军事机器都已经运转,而当这几个世界上的列强国家把战争机器发动起来后,所造成的后果是极其恐怖的。尤其是在西线,德国和英法等国家交战,在短短一个多月里就让双方伤亡高达数十万以上,这个伤亡人数比中国内战多年国民军和北洋军的总伤亡人数都多。

在战争之前,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都有着各自的战略计划,德国和奥匈两国的初步计划是德国在西线的北部,也就是德国与卢森堡、比利时两国的北部边境集中高达七十八个师的德军主力,然后以绝对的优势兵力横扫卢森堡和比利时,再突入法国北部地区,攻占巴黎之余对法国部署在中线和南线的兵力进行战略大包围。虽然战争爆发时预定计划有所调整,但是西线的北部依旧集中了高达五十九个师,而西线南部也有十五个师的力量,而面对俄国的东线地区虽然有所加强,但是也只有十来个师,德军是准备在东线进行战略防守,等西线的主力部队解决了法国之后再转道向西进攻俄国。为了配合德军作战,奥匈帝国则是把陆军的主力用在了东线,以求牵制住俄国兵力。

相对于的法国也英国也有着各自的作战计划,但是计划永远是计划,真正实施起来的大多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德军前期的进展虽然胜利,但是在进攻法国北部抵达巴黎边缘时,却是被法军和英军终于给挡了下来,紧接着回过神来的法军和英军集中兵力在马恩河一带进行了大反攻,短时间内就把长达两百公里的战线向东推进了六十公里,迫使德军在安娜河一线转入战略防御状态,如此一来就彻底导致了德军预计的六周内解决法国的战略构想彻底失败,随后双方的交战也就慢慢转入了阵地战,也就是所谓的壕沟战。

而德国和法国英国等国家的前期作战中,尤其是马恩河战役中双方损失巨大,此役双方加起来的总伤亡人数超过了六十万。

西线打的如此热闹,东线也没有闲着,东线德军虽然一开始就执行了战略防御状态,但是俄国人的敌人不止德国一家,还有一个奥匈帝国呢,奥匈帝国的实力虽然不如德军,但是好歹也有几百万的陆军,所以挡住俄军的前期进攻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九月下旬西线已经进入了阵地壕沟战的时候,德军也是开始把一部分的部队抽调到东线增加防御,如此一来俄军的压力也就更大了。

俄军在国内动员了大量的部队奔赴前线,由于当时曰`本身为协约国一员,战争爆发后也算是盟友关系了,曰`本为了表达和善的诚意,同时为了平息占据南太平洋而导致的英国人的怒火,向俄国转交了部分曰俄战争时期俘虏的原俄国战舰,其中包括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当然了曰`本之所以那么痛快的转让这些军舰,主要也是因为这些缴获的俄[***]舰早已经过时落后,还给俄国人也不心疼。

而远东的另外一个主要国家也就是中国,在当时的列强眼中而言,中国自己都还处于内战纷乱期,根本就不用太大关注,俄国在远东地区向来也没有把中国人当成对手,当时一战之前,曰`本和俄国才是远东地区的最大对手,对于曰`本陆军而言,俄国人才是主要的敌人,而对于曰`本海军而言,美国人才是最主要的敌人。至于中国,暂时还没被他们看在眼里。再说了现在中国也是向德国宣战了的,虽然中国现在没有加入协约国,但是在青岛战役中英军和中[***]队协同作战是事实,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也算是协约国的盟友。

如此俄国人认为远东地区没有太大的威胁后,加上欧洲前线吃紧,也就从远东地区抽调了大量的部队赶往欧洲前线。当然了,即便是俄国人抽调了部分部队奔赴欧洲,但是俄国在远东地区的兵力也不弱,加上陈敬云也没有打算现在就和俄国来一场大规模战争,他是希望看到欧洲列强打生打死,然后自己一边看着捞取各种利益,可没打算过自己也傻乎乎的掺和进去。

所以在解决外蒙古叛乱一事上,陈敬云显得极为谨慎,九月二十六号,陈敬云很低调的命令第一骑兵师和第二骑兵师分别从内蒙以及黑龙江向外蒙进军,除了这两个主力骑兵部队外,国民军还想包头方向进驻了一个步兵团。这些军事行动都没有进行广泛的宣传,而两个骑兵师进军外蒙的理由一开始也只是说剿匪。这一次陈敬云是不打算来什么光明大正的战争来,只要两个骑兵师能够快速赶到库伦,然后以雷迅不及掩耳之势就把那群叛乱王公活佛啊什么的一股脑抓起来枪毙掉就算完事了。只要这群人被清理干净了,外蒙叛乱一事自然也就爱风消云散,只要自己行动迅速,不过分刺激俄国的话,俄国在面临欧洲战事紧张的情况下,应该不会为了外蒙就和中国开战的。

相对于直接的军事行动,陈敬云更注重的是铁路的建设,要在蒙古地区真正的扎下根来并防备和沙俄发生军事冲突,那么一条从燕京延伸到包头,再延伸到外蒙古库伦的铁路是很有必要的,到达包头的话那么就能够开发包头的铁矿,而延伸到库伦的话有着铁路的支撑,中国才能够在外蒙古方向部署重兵。

而在外蒙古部署重兵的话,才能够在未来和俄国发生军事冲突时占据战略主动优势,到时候只要外蒙古方向出兵切断远东铁路,那么远东地区的俄军就会失去补给和增援,这将会给中[***]队带来极大的战略优势。

当然铁路的建设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现在全中国都处于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期,陈敬云也不可能把全部的资源都投入到外蒙古方向,所以这条铁路要建成通车的话,还得要好几年的时间。

外蒙古那边只要俄国人不插手,那么收拾当地的叛军两个骑兵师已经足够了,如果俄国人插手的话,那么就不太好解决了,不过现在俄国正在欧洲大战中,只要中国保持一定的克制,避免两国间的大规模军事冲突还是可能的。

给两个骑兵师下达了进军库伦的命令后,陈敬云也是开始着手把国内的其他几家军阀给收拾了。

任何人都知道陈敬云在击败北洋后,那么肯定是要把南方的那些军阀也一一干掉的,这一点当年还没死的袁世凯知道,陈敬云自己知道,而另外几个当事人比如阎锡山、陆荣廷和唐继尧都清楚的很。

所以去年长沙战役一结束后,为了长沙的控制权陆荣廷就跟唐继尧联合起来排挤了国民军,当时国民军的北伐正值紧要关头,所以陈敬云就是把这口气给忍了下来,最后形成了三方共管长沙的局面。

而在长沙战役之后,国民军除了进行北伐战役和进攻湖北外,也是陆续增加了广东、湖南方向的兵力,现在国民军在广东除了原有的第十四混成旅外,还接受了龙济光的第二十四混成旅,而在湖南方向,国民军则是部署了第四军的全部,包括了第十师、第一混成旅、第二混成旅、第三混成旅、第四混成旅。

青岛战役一结束,眼瞅着曰本也没有大规模因为青岛而进攻中国的动向,加上曰本人在南太平洋地区和英美两个闹的不可开交,曰`本陆军已经向南太平洋地区陆续派遣了两个师团的兵力,分别驻扎新几内亚岛和其他岛屿。如此情况下继续在东北、直隶、山东以及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保持重兵已经是没有太大的必要姓了,毕竟国民军的总兵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把主力还放在沿海各省的话,那么对付起西南诸军阀来也是很吃力的。

如此情况下,国民军在九月份陆续通过海运向广州增援了第十一师,第十一师作为国民军在去年北伐之前组建的一支部队,它装备了1912年式步枪,元年式****以及mg08重机枪和麦德森轻机枪,所有火炮都是清一色的美国进口,也就是曰军38式野炮以及41式山炮的美国仿制版本。第十一师成军后久经训练,装备之精良堪比警卫师,在现今国民军大多数部队都没有满编的时候,第十一师却是始终保持了满编制,这等待遇放眼国民军数十个师旅当中,只有警卫师和第十一师才能拥有。

警卫师不用多说,身为陈敬云的近卫部队,保护陈敬云的个人安全始终是这支部队的唯一目标,部队中的所有中高级军官清一色是陈敬云的亲朋子弟不说,而且警卫师的装备和其他待遇始终是国民军最好的,当年从曰`本进口的第一批38式野炮和41式山炮就是装备到了警卫师,警卫师同时也是第一支全面换装1912年式步枪的部队。去年进行渡江作战的时候,警卫师始终待在南京不动摇,哪怕是巢湖前线一度紧张之际,陈敬云也是抽调其他部队去增援,但是警卫师始终待在南京没动过。只有在江北战役后期即将胜利之际,陈敬云这才让警卫师渡江配合其他部队进攻江北的北洋军残敌,这个主要是为了让警卫师获得一部分的战斗经验,另外也让警卫师的那些军官们捞一份功劳,曰后也好晋升。而江北战役一结束,警卫师连滁州都被越过就直接返回了南京。后续的北伐战争里警卫师除了派遣了少量炮兵部队和部分军官加强到第一军中作战外,就没有执行其他作战任务了。

第四百八十九章 西南攻略

而和警卫师有着同样待遇的第十一师呢,去年北伐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是因为当时的第十一师三个步兵团刚刚成军,当时从美国订购的火炮还没有回来,所以第十一师就被当成了预备队驻扎在上海一带,到了后来第十一师的火炮到位具备初步作战能力的时候,战线早已经推到了徐州方向,而当时的国民军也需要在苏南浙北一带部署兵力,预防中央空虚,当时连新成立的第二十一师、第二十二师都被留在了苏南地区,这第十一师自然也就继续驻扎在上海。

北伐战役之后,由于陈敬云准备青岛战役,本来就是要把其他部队抽调到沿海省份驻防,这第十一师就更不能走了,继续担任了守备上海的重要任务。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青岛战役结束后,第十一师才算是得到了调动的命令,为了让这支装备精良的部队不至于一直都浪费在驻防上,而且同时其他部队或多或少都有缺编,正在进行整编当中,所以陈敬云才打算把第十一师派往广东。

在乘船奔赴广东之前,第十一师率先根据陆军整编方案完成了整编,而这个整编都是直接从苏南地区的其他部队,也就是第八师、第二十一师中抽调现成的装备和人员,以求让第十一师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短短半个月内第十一师就是成为了国民军当中第一支完成1915年步兵师编制的部队。

由于是预备在南方山区作战,所以第十一师是根据整编师中的轻装师标准进行整编,也就是所谓的驮马制,原有的两个野炮营以及一个山炮营被调整为三个山炮营,其中一个为曰制十七倍山炮营,剩下的两个都是自产的十四倍山炮营。这两款火炮的重量都只有五百五十公斤,其中自然是以曰制41式山炮最好,不过这种山炮国民军中没有太多,一共也只有七十多门,刚好编成了六个营,给六个轻装师各分配一个就刚刚好。而国民军的大量七十五毫米山炮则是进口和自产以及缴获的十四倍的山炮,这里头包括德造的,曰造的,然后还有这两年福州兵工厂自己大量赶工出来的1912年式75毫米14倍口径火炮,这些14倍山炮才是目前国民军中的山炮主力,一共有着将近三十个营。除了七十五毫米山炮外,另外还有两个营的六十毫米山炮,缴获而来的五十七毫米山炮五个营,这些全部加起来才构成了国民军中的山炮兵部队。

第十一师率先完成1915新型编制后,就是立即奔赴广东,至于第十一师到了广东之后陆荣廷会怎么想那就不是陈敬云需要在意的问题了。

因为除了第十一师外,陈敬云还往湖南和湖北以及河南都派遣了大量的国民军部队,北洋降军的曹锟所部第三十师被派往了岳阳,随时可奔赴长沙。

保定的第二十六混成旅被派往了张家口,同时驻扎燕京的国民军主力第一师也奔赴了石家庄,原本在山东参加青岛战役的第九师则是回防燕京,并随时可增援山西。

除了山西北部外,在山西的南部地区国民军的第十七混成旅和第二十混成旅也已经是陆续靠近了山西省境。

国民军的这副姿态已经是说明了准备解决山西阎锡山了。

“要解决我[***]阀割据问题,就必须彻底消灭西南驻军阀以及山西军阀!而这些军阀中,极有可能和当年我们和唐继尧以及陆荣廷他们一样,达成了某种协定,毕竟唇亡齿寒这个道理他们应该也是明白的,所以说,假如我们要军事上解决军阀割据问题,那么就必须做好和这些军阀全面开战的准备。”沈纲一如既往的用着沉静的语气向陈敬云解说着参谋部的作战计划。

沈纲道:“根据各方面汇集的情报来看,占据云南和贵州以及西川南部地区的唐继尧手下的部队已经膨胀到至少二十万人,滇军除了在四川内驻扎了重兵和四川段芝贵进行争夺外,在贵州以及湖北也驻扎了相当多的一部分兵力。滇军参加战事频多,战斗经验丰富,虽然武器装备不强,但是战斗力在的西南驻军阀部队中算得上中等。

同样在四川的段芝贵据信已经整合了四川原有的诸多小军阀目前控制了渝城和成都两处要地,其所部目前大约在十万人左右。但是他属下的部队两极化严重,其嫡系为原北洋军第二师以及第六师的部队,大约在三万人左右,这部分嫡系保持了相当多的重火力,如果我军要进攻四川的话,那么这一部分段芝贵的嫡系力量将会是我们的主要对手。而剩下的旁系部队则是为原为四川各地小军阀的部队,质量上参差不齐,装备极差!”

“西南三军阀中,陆荣廷的部队数量一直都比较稳定,如今大约保有八万到十万人的数量,半数部署在湖南,半数部署在广西。桂军的装备比滇军要略逊一筹,士兵素质两者上相差不多,以参谋部诸多同僚的统一意见,单单对付桂军的话,我军只要投入两个师就能够取得局部优势,投入三个师以上就能够取得战略优势。

这三家的力量都不弱,联合起来的话我军虽然能够保持一定的优势,但是要想迅速取胜的话也有着一定的困难,除了兵力上的差别外,更重要的是西南地区多山,交通不便,尽管粤汉铁路已经完成大半,我军从湖北武汉进驻长沙问题不大,但是离开了粤汉铁路后继续向西南方向进攻,那么我军拥有的大量野炮部队就很难进行机动为前线步兵进行炮火支援。由于不能迅速机动,那么快速解决战斗也就成为了难点。

为此,参谋部的建议是在面对西南三军阀中,前期采取小幅度进攻,吸引敌军主动兵力汇集到湖南、湖北、广东一线,而我军则是进行避免进行大范围的迂回机动,如有必要,一定程度上前期可暂时放弃部分地区,对敌军前线部队不断施加压力迫使敌军不断增兵,时机来临时迅速的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击溃敌军主力!一言之则是诱使敌军和我军进行战略决战,届时充分发挥我军之重火力优势,一战定胜负!”

陈敬云听罢也是点点头,参谋部的战略构想还是相当实际的,考虑到了国民军进军西南的最大障碍并不是西南驻多军阀本身,而是西南地区那糟糕无比的地形。西南三大军阀里头,每个都是远不如国民军的,但是如果这三方加起来的话,那么就会拥有庞大的超过五十万的兵力,而这说的还是他们的野战军,而实际上和国民军一样,他们除了中央编制的部队外,还拥有大量类似地方守备团的部队,这些部队虽然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是关键时刻也能牵制国民军不少兵力。到时候国民军在兵力上能拿出个二十万就了不起了,毕竟国民军除了要对付西南军阀外,在沿海各省,东北其他地区都被部署兵力,可不能一股脑的把所有部队都投入到西南前线里头。

兵力上处于劣势之际如果说国民军的炮兵部队也因为西南的地形而无法跟随步兵进行机动的话,那么就让国民军的战略优势大大降低。要知道西南诸军阀里头,除了段芝贵手下的两万多嫡系老北洋部队外,其他军阀部队一个师一万人里头有七八门火炮就是相当不错了,而实际上很多部队除了步枪外,其他的火炮乃至重机枪都没有,名副其实的轻步兵,这些步兵如果真正机动起来的话,那速度自然不是拥有大量重火力的国民军能够比较的。

所以要发挥出国民军最大的战略优势,那么国民军就必须以静打动,尽量避免机动作战,迫使敌军采取正面作战并与自己决战之。所以到时候什么战术都是假的,汇集主力后直奔敌军不得不防守之地,比如贵阳、比如云南大理,比如南宁和桂林,敌军硬守的话那么正合了国民军的意愿,如果不守的话失去了这些战略要点这些军阀部队不用几个月就得全面崩溃。

而在扫平西南三大军阀之前,国民军还有一件事得先办了,那就是先和山西的阎锡山给解决了。

山西的阎锡山实际上军力并不强悍,手下虽然有五六万的部队,但是比起西南三大军阀来还是差了一大截。而让陈敬云决定第一个解决他的原因不是因为阎锡山的实力最差,而是因为阎锡山占据的山西就在直隶和河南以及湖北的边上,如果不把山西给提前拿下来,这如何让陈敬云安心进攻西南啊。万一国民军主力在西南前线作战的时候,阎锡山来一个突袭石家庄然后掐断京汉线并进攻湖北的话,国民军就是腹背受敌。

就跟当年冯国璋为了打陈敬云而先把黄兴的南京给攻占了下来一样,任何一个将领都不会允许自己在前线作战的时候,背后还有着一支数万并不受自己控制的军队虎视眈眈着。

第四百九十章 战争再起

山西这几年历程大体上和其他被军阀控制的省份是相同的,各方英雄在辛亥革命这场大浪潮中崛起,从武昌起义到今天其实加起来也不过三四年而已,然而就是这样短短的时间里诸多风流人物不断登场,然后又是迅速的被后来者堆死在沙滩上,其中最明显的例子不外乎就是这几年国民军和北洋军之争,袁世凯和陈敬云为了争夺中央控制权而爆发的一系列内战了。

辛亥年涌现的诸多军阀中,经过大浪淘沙现在已经没有剩下几个了,当年的最大军阀袁世凯已经病亡,他一死后本来就面临崩溃的北洋军是彻底四分五裂,部分军政要员跟在了段祺瑞的后面投入了国民军的体系之内,又有少部分则是继续向西,比如陆建章现在就是跑到了陕西那边竟然也是拉出了一支近万人的部队来,还有部分残余跟着段芝贵入了四川,不过大部分北洋将领都是因为兵败不得不逃入租借,也有部分人被俘虏,总体而言北洋作为一个军事集团体系已经宣告了灭亡,就连四川的段芝贵现在也是没敢打出北洋的口号。

北洋军宣告灭亡后,割据东北的张作霖和吴俊升这几个小军阀也是不得不屈服于国民军的庞大军事力量面前,一个顽抗到底的冯德麟已经落得兵败身亡的结果,张作霖等人投诚,所部被改编为国民军部队,热河的姜桂题手下的毅军历史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当年乃是宋庆的旧部,甲午后清廷整编旧军编练了武卫军,当时的毅军就被编为了武卫军左军,乃是当年中国的主力新式陆军之一。辛亥后姜桂题率领武卫军左军支持袁世凯,所以投桃报李,袁世凯任命姜桂题为热河都统,兼任毅军军统,而毅军这个时候也确定了正式编制二十六营、马队三营一哨、炮队两营,号称十万人,但这也仅仅是号称而已,真正打起来完全和北洋军以及国民军这种耗资众多的精锐军队无法比较。当初国民军包围燕京的时候,热河的姜桂题也是派了手下的近万兵力来增援燕京,结果还没走到燕京呢就被当时的国民军第九师下属一团迎头阻击。

当时的国民军第九师之93团仅仅是得到了山炮营的支援而已,而当时来增援燕京的毅军足有近万人,新旧火炮三十余门,不管是兵力还是火炮数量都是远胜过当时与之交战的第93团,第93团唯一占据优势的也就只有机枪和迫击炮火力了。本来第93团的任务只是阻挡毅军的增援,但但是的93团发来攻的毅军战斗力实在太差,所以就主动出击,结果就跟赶羊一样把近万的毅军往北赶出了好几十里,毅军逃亡之际丢失了所有重武器。此役虽然双方都没有什么伤亡,但是双方的战斗力差距已经可见一斑。

当袁世凯死了后,段祺瑞决定和谈,姜桂题也没有顽抗到底,而是在第九师进逼热河的时候也投降了。

本来说按照国民军对北洋降军的处理旧历,不管是俘虏还是主动投降的北洋军士兵,一律都是加以劝说尽量让他们加入国民军,中低级军官一般也是直接调往其他部队任职,中高级军官则是看情况,被俘的,态度不合作的直接送往南京软禁。但是少部分特例比如段祺瑞,徐树铮这样的人则是按照事先谈好的条件让他们继续担任高级职位。而姜桂题虽然投降但是明显不属于和徐树铮同类的人,所以在交出了军权后拒绝了陈敬云邀请他到南京担任参谋部高级军事顾问的建议,而是拍拍屁股去了天津租界享受人生去了。

姜桂题交出军权后国民军也就彻底控制了直隶周边地区,加上东北已经大体平定,那么北方诸省当中就剩下山西这么一个地方游离于南京中央政斧的控制之外了,至于陕西和甘肃青海和疆省等地区,国民军的兵锋还没有抵达,一时间也只是表面臣服谈不上实际控制。

而山西这几年的历程和其他省份差不多,先是爆发了革命,然后少数几个手握军权的人掌控了实权,当时山西的阎锡山虽然在前期被北洋军打的节节败退,连太原都丢了,但是后来的南北和谈救了他,南北和谈后阎锡山保住了山西都督的位置,也开始为了自保而投向袁世凯一方,还根据袁世凯的整顿各省陆军把手下的晋绥军整编为了山西省陆军,编有两师两旅。等北洋被国民军击败了后,阎锡山又是选择了臣服国民军,而陈敬云授予了他陆军上将军衔,并给了第十军和第二十四师、第二十五师这两个师的番号。于是晋绥军把番号一改,就是摇身一变变成了中央陆军第十军。

纵观山西第十军的实力,就可以发现阎锡山的这个第十军是以第二十四师、第二十五师为主力,而这两个师的前身乃是当年阎锡山起家时整编的一师两旅,后续阎锡山虽然更改过诸多番号,比如以四个团为核心各自扩编为一个师,加上其他几支二线部队号称达到了六个师,不过只是空有番号而已。所以袁世凯下令各省整编陆军时,阎锡山也就顺势把那些乱七八糟的番号撤销,还是以前的一师两旅为核心整编出来整编为了两个师的编制,随后阎锡山接受了陈敬云的第十军番号后,这两个师也就顺势转为了第二十四师、第二十五师,加上阎锡山手下的山西第一混成旅和山西第二混成旅,就是构成了晋绥军,也就是第十军的主要野战兵力,实际兵力大约在四万人左右

尽管手中有着好几万的军队,但是阎锡山一直是没有安全感的,天天都害怕陈敬云这个陆士第五期的学长派大军进入山西。除了加强自身实力外,阎锡山也是派出了亲信前往云南以及广西甚至四川,分别去找段芝贵以及陆荣廷以及唐继尧,所为的不外乎就是获取了一个共进退的承诺。

在阎锡山发给唐继尧的密电中,不止一次的提到唇亡齿寒这个词。

然而虽然大家都明白这个词,但是真正要做的话却是需要极大勇气的,要让这四家自身矛盾都不小的军阀结成共进退的同盟,其难度不是一般的小,军阀之间的相互信任是极其有限的,那么是当年南方包括陈敬云在内的三大军阀之所以结成临时同盟,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除了有着北洋军这个共同敌人外,更主要的是当时滇军和国民军一个在西南一个在东南沿海隔的千里远,所以这两方的联合是有着地理基础的,而在滇军和国民军联合了后,陆荣廷也是不得不加入这一同盟,不然的话国民军和滇军北伐和进军四川之前就会联手把陆荣廷给灭了。

而今天呢,西南还是有着三大军阀,滇军和桂军之间的矛盾不用说了,从辛亥年到现在就没停止过,而更严重的是滇军现在还在四川和段芝贵的川军打着呢,要想让唐继尧答应同盟,很简单段芝贵要么把渝城让出来,要么把成都让出来,只要段芝贵随便舍得一个,那么唐继尧就不介意在四川停止战争,如果不,那么他就决定在国民军击溃桂军之前把先四川给占下来。

攻占四川,这是滇军从辛亥年到现在一直为止努力地事情,而当初唐继尧和陈敬云联盟,暗中的协议也是滇军攻占四川的。国民军在北伐的时候,滇军就一直为了攻克四川而努力,可惜事与愿违,滇军为了四川投入了已经高达十万的兵力,花费的军费无数,可惜就是一直拿不下来,等段芝贵率领他的两万多北洋精兵进入四川后,滇军就更郁闷了。

至于山西阎锡山的死活,唐继尧虽然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让他毫无条件的答应和阎锡山共进退的话那是不可能的。当然了,如果到时候国民军摆开了架势要用武力扫平全部军阀的话,他唐继尧少不得也要暂时放下四川的争端,然后和陆荣廷以及段芝贵一起对抗国民军了。

不过现在嘛,不是还没打起来嘛!难道还没打起来的时候就要让唐继尧对中央开战,唐继尧暂时还没那个胆量。

这国内的四大军阀为了联合而进行着各种利益交换而导致密电来往不断的时候,国民军却已经悄然完成了兵力的调动,大批的主力从沿海各省被抽调到了京汉线上直隶、河南、湖北以及湖南和广东,国民军足足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整了这一次的战略调动,从直隶一直延续到广东,以超过三十万的部队形成了一条蔓延数千里的战线。

而根据参谋部初步拟定的作战计划,在西南方向是以缓慢进攻为主,不力求速攻,而对于山西却是要求在最短时间内拿下,然后大军主力南下彻底解决西南三军阀。为此国民军已经沿着山西部署了超过六万的兵力,所谓的就是要在短时间内集中最大的兵力和火力优势,迅速攻克山西。

当完成了军事准备后,政治上面的事情也就浮上了台面,在国社党控制下的各大报纸开始报道军阀割据问题,说现在中国既然要统一,那么军阀割据的问题就是不得不解决,不然各省都有着自己的军队,连财政都不上缴中央,除了名义上一个服从中央外和读力王国无异,号召各省军阀主动放弃军权和政权,共造共和!

甘愿放弃权力而把自己送上门的事情在这几年里就出现了一个蔡锷,而不管是唐继尧还是陆荣廷又或者是阎锡山、段芝贵都不是什么蔡锷,要不然他们走不到今天,所以面对国社党大范围舆论攻势自然是无动于衷的,不过为了争夺民心,唐继尧还是有些心思的,他发表通电宣称:坚决拥护南京中央政斧,坚决拥护陈`总统的领导!

说的跟谁要是反对陈敬云就是要他老命一样,但是除了这些场面话外就没有实际行动了,相反的也许是默契,段芝贵和唐继尧在没有经过任何和平协定的情况下,双方都是停止了战争,双方之前围绕着成都而进行争夺的部队已经陆续奔赴川东地区,唐继尧亲自率领的第六军已经湖南部署了超过三个师的部队,在靠近湖北的地区也是陆续展开了部队。

十月六号,陈敬云以外蒙古叛乱势大,当地部队军力不足的理由,给阎锡山的第十军下达命令,要求他们即刻奔赴外蒙地区镇压外蒙古叛乱!而这等理由摆明了就找借口开战,阎锡山就算在傻也能看出来自己要是带着部队离开山西到了外蒙古那鸟地方,那可就彻底完蛋了,于是乎一边备战一边联络西南三大军阀唐继尧、陆荣廷和段芝贵。

十月八号,陈敬云以违抗军令的理由撤销阎锡山第十军军长一职,而且还任命了第二十四师师长孔庚为新任第十军军长!而第二十四师师长孔庚素来是阎锡山在山西内部的主要竞争对手,陈敬云这一招玩的就是挑拨离间。不过孔庚兴许是没有陈敬云想象的那么有胆魄,竟然发了个通电表示无功不受禄,婉拒了第十军军长一职,这让陈敬云又点小失望,他明明听军事情报处那边的人说这一年多来权势渐大的孔庚已经和阎锡山多有矛盾,阎锡山为压制这个对自己的权势地位有着重大威胁人已经是三番五次想要调离孔庚第二十四师师长一职,但是晋绥军也和其他军阀部队一样,兵为将有,阎锡山可以说晋绥军是他的,但是孔庚同样可以说第二十四师就是他的,加上山西方面也一直以来面临着北洋军或者是国民军的庞大压力,所以阎锡山到底是没胆子做出自毁长城强行撤离孔庚的事情。但是这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却是越来越明显了,陈敬云本想着挑拨一把让阎锡山未战先乱呢,也不知道阎锡山用了什么方法或者是孔庚又有着什么样的想法,竟然没能奏效。

不过不管孔庚接不接受第十军军长一职,实际上已经没什么所谓了,接受了的话晋绥军就可以出现高级将领的分裂,而不接受的话问题也不大,反正国民军已经正式向山西进军了。

国民军头号主力,北伐战役中的绝对王牌,攻克青岛的主力‘中央陆军第九师’已经从石家庄启程沿着铁路线向太原挺进了。

欧洲战火如火如荼之际,中国再一次全面爆发内战!

第四百九十一章 唐陆会面

在陈敬云撤销阎锡山第十军军长一职之前,国社党就已经为了削藩而进行了大范围的舆论宣传,国社党所控制的报纸上几乎天天都说着西大军阀怎么坏,怎么祸国殃民。然而如果还有人记得北洋和国民军爆发全面内战之前的情形时就会发现,当时的情况和现在的情况几乎是如出一辙。只不过当是身为军阀之一的陈敬云现在已经摇身一变变成了中央政斧的总统,并且已经代替了北洋的角色继续削藩。

国社党的舆论控制能力可比当年的北洋强得多,当年的北洋内阁好说好歹还是披着民`主的外衣呢,对于各地报纸以及一些学者的讨论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国社党实行的却是新闻管制制度,所有公开刊发的报纸都必须经过审核才能开办,新闻内容也必须以正面为主,任何喊着民`主的口号反对南京中央政斧、反对陈敬云的媒体都会被冠以反动媒体进行整顿处理,勒令整改新闻报道内容,而一些和孙文领导的国`民`党有所接触的媒体,并为孙文进行摇旗呐喊的报纸更是被直接冠以叛国罪关闭,不管记者还是编辑一律以叛国罪逮捕后枪毙。对于国社党而言,从来就没有政治囚犯这个词汇,因为一旦被冠上了叛国罪这类罪名,基本上逮捕后就是被枪毙,监狱牢房太紧张,关不了那么多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18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6/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