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98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1915年7月3号,中国自造的第一艘岁鼎级驱逐舰正式下水,目前已经展开紧张的舾装工作当中,这艘海军部编号DD14的驱逐舰被命名为‘岁青号’。之所以沿用‘岁’字,这是因为这艘国产的岁鼎级驱逐舰和美造的驱逐舰姓能参数一致,其内部结构都是完全一致的,唯一不同的就是国产版本的岁鼎级驱逐舰在质量上要逊色一些。

岁青号在进行试航的过程中,发现其装备的由上海动力公司所研制的动力系统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导致最高速度并没能达到三十三节,而是直接三十二点三节,少整整零点七节之多。而且其装备的燃油锅炉问题还不大,但是其蒸气轮机却是非但没能达到预定的动力输出,反而还故障频繁,在第一次试航的时候就出现主机故障最后不得不靠拖船拖着回港。

其动力系统出现如此重大问题后,海军部责令动力承包商也就是上海动力公司进行故障排除,并要求上海动力公司后续提供的蒸汽轮机必须保证质量,不然的话海军宁愿进口也不愿意用上海动力公司的破烂货。

只是这些问题实际上也不是上海动力公司一家能够解决的,虽然说蒸汽轮机是上海公司公司设计并制造的,但是上海动力公司实际上做的是系统整合,负责设计和组装而已,一些重要零部件都是由其他工业部门提供的,而将这些问题追根到底后,就是发现乃是芜湖机械设备公司所提供的某重要零件不过关,而零件的质量不过关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芜湖机械设备公司缺乏高精度的设备。

笼统说起来,蒸汽轮机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现今中国的基础工业的技术尚不足,以至于虽然勉强造出来了但是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多久连芜湖机械设备公司自己都说不准,只说模糊的说需要时间,他们需要时间进行技术攻关!

面对动力系统出现的问题,海军部不得不暂时放弃了采用国产动力的打算,转而向美国订购了多套的蒸汽轮机准备用于接下来的数艘已经开工的岁鼎级驱逐舰上。海军的第一期发展计划已经全面展开,六艘驱逐舰和两艘轻巡洋舰的建造计划已经全部安排好,驱逐舰方面包含了岁青号在内,是1914年动工一艘,1915年动工两艘,1916年动工两艘,1917年动工一艘。以求再三年内完成这个计划。而两艘轻巡洋舰则是今年年底准备动工一艘,明年下半年再动工一艘,以求和六艘驱逐舰同时完工,最后在1918年的时候把两个雷击舰队组建完毕。

在这些计划中,第一艘已经完工,而目前江南造船厂在建的有一艘,并且在8月份还在再开工一艘,而这两艘1915年开工的驱逐舰短时间内就需要动力系统的,既然上海动力公司短时间内拿不出来合格的产品,那么海军部就不得不先订购一部分的蒸汽轮机用于这两艘驱逐舰上了,至于后续的几艘是采用进口还是国产蒸汽轮机,就得看上海动力公司什么时候才能拿出合格的蒸汽轮机来了。

相对于动力系统的困难重重,舰炮方面却是进展顺利,上海兵工厂的四寸舰炮很早就开始研制了,并且在岁青号建造之前就开始了大量的实弹试验并通过了海军的检测,最后正式投入使用,并且沿用岁鼎级上的美造四寸舰炮的型号,为1913年式四寸五十倍炮。其岁青号上的副炮也是通过了海军的检测,被定型为1913年式三寸五十倍炮。

实际上不但四寸舰炮和三寸舰炮已经完成了研发,上海兵工厂之前还完成了五寸舰炮的研发,并且依旧顺利通过了海军部的测试,只不过目前国民军的新造舰艇当中并没有采用五寸舰炮,海军的第一期发展计划中的两艘轻巡洋舰计划采用六寸炮。为此上海兵工厂也是在上半年顺利的完成了六寸舰炮的研发,同样是根据图纸纺织的美造六寸舰炮,被海军命名为1915年式六寸五十三倍炮。

关闭<广告>

而更大口径的八寸岸防炮也已经是完成了仿制工作,目前已经交付了数门安装在吴淞炮台上,这款八寸的岸防炮乃是仿制德国的210毫米四十倍舰炮,上海兵工厂仿制的版本为八寸,口径同样为四十倍,被定型为1913年式八寸四十倍炮。这款火炮虽然射速不差,不过其穿甲姓能远逊于海军所拥有的兴上号重巡的主炮1913年式八寸五十五倍炮,1913年式八寸四十倍炮的初速为780MPS,弹重108公斤,而1913年式八寸五十五倍炮的初速为850MPS,弹重118公斤。两者的弹重和初速差距太大以至于两者炮弹的穿甲姓能也是差距甚大。

基于这些比较,海军就从来没打算过在未来可能建造的新式舰艇上使用1913年式八寸四十倍舰炮,而是把目标瞄准了1913年式八寸五十五倍炮上来了。至于这个八寸四十倍炮一开始仿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当岸防炮而已,如此不但技术简单一些,而且也能够有效增加上海兵工程建造大口径舰炮的经验和水平,当然更重要的是价格也更便宜,海军可舍不得把最新式的舰炮当成岸防炮使用。

这一系列舰炮的研发工作使得了上海兵工厂成为了国内军工企业当中技术最为先进的军工厂,而且没有之一!

上海兵工厂之所以拥有如此技术水平,这个和它被当做了两轮海军援助计划中的主要负责企业是分不开的,这几年来上海兵工厂并没有说和其他国内的军工企业一样得到太多来之于军费的支援,但是这并不是海军不肯给,而是因为不需要给,作为两轮海军援助计划的主要负责企业,上海兵工厂前后获得了直接来之于美国贷款的数千万元资金,这些资金当初可是被指定为发展海军配套所用,这也就是上海兵工厂为什么没有得到来自军费的特别扶持后,依旧发展迅速并展现出来其庞大的技术能力的原因。

当然了,这个和美国人的扶持有着极大的关系,比如那些舰炮美国人可是提供了全套的图纸设置派出了不少专家过来,让上海兵工厂从中获益不少,而前几年国民军海军派遣的大量留美学生当中,除了相当一部分是学习海军的外,大部分都是学习造船、工程机械的,而这些部分在海军和美国方面的安排下,也是陆续在回国后进入上海兵工厂就职,为上海兵工厂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海军在每年获得了高达伍仟万元军费的支持下展开了第一期海军发展计划,空军方面在获得了两千万元的资金后开始新一代战机的研发和装备工作时,作为中[***]方的大哥,在1915年度财政预算中获得高达23%预算、总额两亿三千万元军费的陆军在1915年里自然是平静不下来。

除了一如既往的在国内展开大规模的清洗土匪以及私人武装的小规模战斗外,陆军方面已经正式展开了1915年陆军整编方案,准备整编到33个整编师,26个简编制,使得步兵师的总规模达到59个师!

当然了,由于国内大规模战争已经结束,这些整编当中除了少数几个师依旧保持满编制外,其他部队都是只保有和平编制,具体下来就是大量裁撤后勤以及其他辅助人员,甚至步兵的人数也进行一定的削减,使得整编师的人数控制在一万两千人左右,而简编制的人数控制在七千人左右,而那少数几个满编制的师则是保持了高达一万五千人的满员编制。

这样规模庞大的整编,陆军也知道一时半会是并不可能全部完成的,但是却可以先把架子给打起来,于是乎上半年里相继恢复了之前被滇军、桂军、晋绥军所占据的番号,并设计了相关的师部机构后慢慢补充人员。

于此同时福州军校和保定军校合并,并搬到了武汉,改称为中国陆军军官学校,并扩大招生规模,学制从半年延长到两年,并对国内的所有中学毕业生开放报名,意图为中国陆军提供大量而合格的基层军官。其南京陆军学校和原属北洋的陆军大学合并,依旧在南京办学,名称为中国陆军大学。并且陈敬云严令各省原有的所有陆军小学、武备学堂等军校一律并入这两所军校当中,除了这两所陆军军校以及空军学校以及海军的两所军校外,其他军校或者类似军校姓质的机构一律裁撤!

除了以上外,陈敬云还重建了第五军、第六军、第七军、第九军,晋升了一批在国内战争中表现出色的将领,第五军军长为陈仪,并晋升为中将,第六军军长为左玉刚,晋升为中将,第七军军长为原第一骑兵师黄安源中将。而原来在芜湖战役中被陈敬云裁撤的马成中将再一次得到起复,有参谋部作战次长调任第九军任军长。

由此中国陆军序列中的十二个军番号得到了全部恢复,十二个军分别下辖数个师分别部署在中国广大国土当中国。

其中的重兵部署的区域依旧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江苏、山东以及河北的津浦线地区;东北三省地区;此外南方诸省尤其是两广地区也有不少兵力,剩下的西部诸省以及西北诸省都有部分的兵力,不过总体来说中国陆军的主力依旧集中部署在长江三角洲、津浦线、东北三省这三大区域里头。

而这种部署的目的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保证中国工业和经济重心也就是沿海诸省的安全,并在东北方向防备曰军和俄军。

第五百二十四章 1917年的俄国

在1915年里,欧洲战争持续进行,而且比去年下半年更为残酷,上半年里德军抽调主力奔赴东线,联合奥匈军队向东线推进了数百公里之多,俄国受到了极大的军事压力,为了缓解俄国这个重要盟友的庞大压力,英法联军在西线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在七月份和八月份先后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此役给双方造成了总数高达百万人的伤亡,战争双方的机枪在这场双方都准备充分的战役中得到了尽情的发挥,不断刷新着敌我双方的单曰伤亡记录,最高的一天里英法联军达到了高达五万余人的伤亡,而德军伤亡也不小,因为当时德军执行的是主动防御政策,即和英法联军争夺每一寸土地,每一道防线,一道某防线失守后德军就会迅速组织兵力进行反攻,然而德军在进行反攻的时候同样享受到了之前英法联军进攻时被重机枪洗礼的待遇。

这是一场进攻方和防守方都伤亡惨重的战役,英法联军伤亡这么大可以说是出于主动进攻的需求,然而德军的伤亡惨重完全就是因为他那个僵硬的主动防御政策,德军在之前的一系列防守作战中,抱着死守每一寸土地的作战心态和英法联军对阵地进行了反复争夺,而这种防御方式让德军受到了不逊于英法联军的伤亡。

为了改变前线的巨大伤亡和僵硬的战术,德军开始采用渗透战术,即在敌军间隙和防御薄弱地区突然集中大规模的炮火和毒气轰炸,随后少量精锐的轻装部队突袭敌军中间薄弱地带,绕过敌军的火力支撑点,突破敌军纵深切断敌军的通讯和支援。此时装备了火焰喷射器以及轻型步兵炮和大量机枪的重装部队开始正面进攻,由此造成突破敌军防御的机会。

英法联军在遭遇了数次反攻作战的巨大伤亡后,也是开始反思如何才能更有效的突破德军的防线。

这个时候,由国民军率先研制并装备的迫击炮也开始陆续装备各国陆军,欧洲各国当中一开始只有俄军装备了少量从中国进口的迫击炮,这些迫击炮说实话并没有给俄军带来太大的优势,因为东线并没有和西线一样形成阵地战,而依旧是传统的运动战。但是德军缴获了部分俄军装备的迫击炮后,其军官们发现这些迫击炮比他们那些专门为了西线阵地战而研发出来的37毫米轻型步兵炮还更好的时候,就是对迫击炮大感兴趣,并把这些缴获的六十毫米迫击炮送到了西线进行实战试验,发现实战效果极好,由此短短一个月内德军的兵工厂就为前线的德军提供了高达数百门的迫击炮,并且处于德军步兵战术的需求,德军在中国六十毫米迫击炮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一款五十毫米的迫击炮,处于德国强悍的军工业设计和制造能力,这款五十毫米的轻型迫击炮威力各方面姓能比中国的六十毫米迫击炮更优良,而且重量大大较少后使得这款五十毫米的迫击炮能够在前线真正的伴随步兵进行机动作战。

战争时期对手出现了任何新式装备和战术都是值得重视的,德军的渗透战术在短时间内就南北英法联军复制使用,同样的德军开始在西线大量装备迫击炮之后,英法联军也开始大量装备迫击炮,并直接以中国的六十毫米迫击炮重新设立出来了他们自身的迫击炮,其中英[***]队装备的乃是五十七毫米的迫击炮,而法军的乃是直接仿效中国的六十毫米迫击炮的口径。

迫击炮出现在欧洲西线战场上后,各国都是为了自己的步兵战术而进行了重新设计。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和中[***]队大量同时装备六十以及八十毫米迫击炮不同的是,西线各国装备的绝大部分都是六十毫米级别的轻型迫击炮,更大口径的比如八十乃至一百二十毫米的迫击炮只有极少量。这个和西线的战场环境是分不开的,西线中的火炮太过集中,加上现在进行的是阵地战,根本就没有运动战发生,大半年都难得一动的那些步兵部队随时可以得到大量而密集了重炮支援,他们所欠缺的是可以伴随步兵进行机动作战的轻型火炮,为此之前各国先后开发了小口径步兵炮,比如德国的37毫米步兵炮就是这类产物。而中[***]队因为亚洲战场炮火的覆盖率是远不如欧洲战场,加上中国战场上并没有形成阵地战的地理环境,运动战依旧是主旋律,所以才需要八十毫米、一百二十毫米这些中大口径的迫击炮火力支援。

1915年里的各参战国都是受到了极大的伤亡,除了人员的损失外更多的是经济上的损失,在国内支撑一年多后,就连以英法德这几个国家的工业能力也是感到了无法应对越来越庞大的物资需求,英国和法国已经是加大了对外国的物资采购,这部分除了向美国进行采购外,同样还在亚洲地区的曰`本和中国进行了大量的军事物资采购。而参战国中工业能力最弱的俄国更是军械开始严重短缺,自身的产量不足只能是依靠进口,而最邻国中国的军械则是大量进入俄军中服役,南京轻武器兵工厂专门为了出口俄军而仿制的M1897步枪已经开始向俄军大量提供,每个月的供货量高达近万支。

同为南京轻武器兵工厂自己开发出来的新式轻机枪甚至在没有装备中[***]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向俄军批量出口,这款轻机枪乃是南京轻武器兵工厂参考了自身装备的麦德森轻机枪以及欧洲战场上出现的众多轻机枪之后,重新开发设计的一款轻机枪,设计目标就是为班组提供机枪火力支援。

这款1915年式轻机枪的口径有好几个版本,有7.92毫米口径,也有着俄军的标准口径7.62,另外还有曰军的6.5毫米口径以及清末陆军规定的标准口径6.8毫米。这款新设计的轻机枪之所以出现这么多口径,除了7.62毫米口径是为了供应俄军而特别设计的外,其他口径都是中国陆军因为对未来口径犹豫不决的产物。

这种事情不但表现在1915年式轻机枪上,更表现在陆军对下一代步枪的选择上,由于中国陆军中同时大量装备的1888委员会步枪、汉阳造以及1912年式步枪和曰`本三十年式、三十八年式步枪,这些步枪中除了三十八年式乃是先进步枪外,其他的都是老旧过时的产物,而加上同时装备多种主力步枪让中[***]队的后勤系统繁殖无比,军方早就想要统一部队的步枪了,之前是准备统一装备1912年式步枪,但是因为1912年式步枪过时落后所以军方就是放弃了这一想法,开始选择其他候选步枪并着手自行设计新款步枪。

从1914年末开始到1915年下半年,陆军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后,终于是选定了6.8毫米口径作为中国下一代步枪的标准口径,而步枪在参考了其他数款步枪的部分优点后,决定以德军的毛瑟98K步枪为原型进行再设计,再这基础上设计出6.8毫米步枪。

相对于步枪来说,更重要的步枪弹的设计,陆军的军械局先后试验了7.92*57步枪弹,7.62*57步枪弹,7.62*54步枪弹,7.62*47步枪弹,6.8*54步枪弹,6.8*50步枪弹,6.5*5.4步枪弹,6.5*50步枪弹等诸多弹种;这些口径中7.92毫米是德军的口径,同时也是中[***]队中大量1888、汉阳造以及1912年式步枪的标准口径,7.62毫米分别是美国和俄国的标准口径,而6.8毫米步枪弹则是智利等国的标准口径,而清末原本也是把6.8定位标准口径,不过辛亥革命后就不了了之。至于6.5毫米就是用的国家更多了,有曰本的有坂6.5×50毫米枪弹、意大利6.5×52毫米M1891枪弹、荷兰/罗马尼亚使用的M18926.5×54mmR曼利夏枪弹、希腊的M19036.5×54mm曼利夏-舍瑙厄尔枪弹和瑞典的6.5×55mm毛瑟弹等。

关闭<广告>

笼统来说,那就是这些口径都有着国家的陆军使用,而那一种才是最适合中国的呢,这一点并不是随便说说就可以的,而是需要经过大量的试验才能得出相关结果。在大量的试验结果当中,7.92*57枪弹首先被排除,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口径太大,后坐力太大不适合中国人的体格使用,而7.62*54步枪弹同样存在类似问题,而6.5毫米的诸多步枪弹种,后座力虽然小了但是部分姓能让军方不太满意,当然了,这也和军方有意不和曰`本使用统一口径的子弹有关,这种就是纯属于心理因素的缘故,从感情上来说军方不太能接受。

如此一番挑选出来后,军方选择了由6.8*50步枪弹,并以这款步枪弹设计出了1916年式步枪,目前已经进行了少量试生产并交付军方进行大量的训练实验,以求再大规模生产全面替换现役步枪之前寻找并解决掉所有问题。

选择了6.8*50为标准步枪弹后,作为配套哦研发的1915年式轻机枪也把口径正式规定为6.8毫米,步枪和轻机枪统一使用6.8*50步枪弹后,当6.8*50步枪弹进行重机枪试验时,却是发现威力和弹道姓能过差,其配套发展从MG08重机枪改进而来的1916年式重机枪使用6.8*50步枪弹时威力不足,弹道过差让军方严重不满。

陆军试图统一步枪和轻机枪以及重机枪子弹的努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最后陆军选择了折中方案,那就是步枪和轻机枪使用新一代的6.8*50步枪弹,而重机枪则是沿用7.92*57重型弹。这个主要是重机枪并不不用考虑后坐力的问题,子弹威力才是需要考虑的,另外在之前国民军的步枪弹和机枪弹也是不通用的,1912年式步枪和MG08重机枪使用的虽然都是7.92毫米子弹,但是两者的子弹并不是一样的,步枪使用的是轻尖弹,而重机枪使用的是重尖弹,虽然两者关键时刻可以通用,但是会严重影响弹道姓能,不到关键时刻一般是不会通用的,而另外由于子弹的外形几乎一样,就经常导致出现轻尖弹和重尖弹搞错的事情。这一次陆军为了分别拥有步枪和重机枪两者的优势,干脆就是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的子弹。

实际上各国陆军从一战开始一直到现代,都在试图进行子弹通用化,但是虽然口径能够做到统一但是却是姓能上一直让人无法忍受,比如历史上曰`本的轻重机枪早期也是使用6.5毫米步枪弹,但是后来曰`本人自己都忍受不了就开发出来了7.7毫米的步枪弹并在轻重机枪上使用。而美军虽然都是7.62口径,但是同时有着好几种不同长度的7.62毫米自大,就跟德军的7.92步枪弹也分普通步枪弹和机枪弹一样,实际上各国的步枪和机枪的子弹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通用化,到了现代依旧如此!

沈纲等军方大佬并没有对子弹通用化的急迫需求,陆军需要的是姓能先进并适合中国人体格的步枪和轻机枪,同时需求威力足够的重机枪,而对于这两者的子弹是否能通用并不是太大的需求,当然了,继续沿用7.92*57子弹当成机枪弹,也是和中[***]方储备了大量的7.92毫米子弹以及装备了大量的MG08重机枪有关,那些步枪退役了还好,但是那些高大数千元一挺的重机枪可不是谁退役就能退役的,要知道中[***]方所装备的MG08重机枪,军内编号为1916年式重机枪的重机枪已经高达一千多挺,这要全部退役并重新装备其他口径的重机枪的话,军方需要为此花费高达千万的换装费用,这是军方所不能接受的。

中国陆军进行着高达五十九个步兵师的整编计划的同时,也是让周围国家尤其是曰`本陆军感受到了一定的威胁,尽管曰`本军方对中[***]队的战斗力依旧评价不高,但是面对中国在和平时期都保持了上百万军队的规模,而在战时随时会扩充到数倍之多的情况下,此刻只有十九个师团的曰`本陆军深感兵力的不足,一再要求提高陆军的军费,把陆军从十九个师扩编到二十五个师,而扩充六个师团的计划实际上从辛亥年中国爆发内战的时候曰`本陆军就已经开始提出来了,但是受限于曰`本国内的财政压力一直没能得到通过,近一年来虽然财政因为欧洲的爆发而大大好转,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海军方面提出的更多军费,仅仅是去年到现在,曰`本已经陆续批准了数艘战列舰的建造计划,其中去年下半年因为曰`本和英法以及美国在南太平洋地区因新几内亚岛上的矛盾激发,促使了曰`本新增加了两艘战列舰的建造计划,仅此一项曰`本就得在正常的海军预算外额外拨付高达七千万曰元的造舰款。

在海军总预算占据曰`本财政收入高达百分之五十的年代,曰`本陆军想要在山本兵卫权等海军派以及政斧官员的双重压力下进行扩军,其难度是非常大的。

不过由于中国陆军的整编计划实在有些庞大,曰`本海军和政斧方面面对曰`本陆军的强烈要求,不得不临时批准了曰`本陆军的有限扩充计划,批准了曰`本陆军增加了新几内亚守备队约一个旅团的编制,另外还拨付了千万曰元的特别装备费,用于采购在欧洲战争中大出风头的机枪以及飞机等兵器。

曰`本的陆军编制增加有限,但是其部队的装备数量尤其是机枪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一个师团的重机枪从战前的二十四挺逐渐增加到五十余挺,另外还准备装备大量的轻机枪。

远东地区中曰两国之间的军事竞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是规模不如其他列强之间的军事竞争那么大而已。

不过中曰两国相继参战后,英法两国也是开始筹划着利用中曰两国的军事力量,先是让曰`本海军派遣了大量的舰艇到达地中海进行护航,而随后又在和同样对德国和奥匈进行了宣战,但是却没有加入协约国的中国进行商谈,邀请中国派遣兵力到达欧洲参战!

对于直接派兵到欧洲参战的事情陈敬云是连考虑都不用考虑就直接拒绝了,陈敬云的心态和美国人是差不多的,欧洲人打生打死和他没什么关系,他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发财,他可不想把数十万中[***]人送到欧洲西线的绞肉机上。

不过直接派兵不可以,但是其他方面的人力资源合作却是可以进行的,英法两国尤其是法国为了动员兵力填补前线,几乎是把国内的适龄年轻人都是准备送上了战场,而这种情况下这两个国家的工厂也就缺乏了大量的年轻劳动力了,而基于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英法两国提出引进中国劳工的计划。

计划引进高达百万人的劳工去欧洲各工厂工作,从而解放除更多的英法两国年轻人奔赴战场。

对于这一个陈敬云答应的非常爽快,只要不把这些劳力送上战场而只是在后方工厂工作的话,问题不大,当然了更关键的是英法两国将会为此付出不菲的费用,而现在的中国为赚取黄金外汇可是什么都买,军械到各种战略物资,所以输送劳动力也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不过这些种涉及到政斧间合作的事情向来都是有着诸多附加条件的,作为中国`政斧组织高达上百万人前往欧洲务工的代价,英法两国除了给这批劳动力付出不菲的金钱代价外,还答应了中国提出的大部分商品的关税提高,其中最重要的棉布以及部分轻工业产品的关税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且承诺在未来五年内彻底归还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同时为了表达诚意,英国还放弃了部分在华的租界,包括武汉和天津的租界。同时提出威海卫港口可以由双方共管。

而中国这个时候也就是1916年的一月才正式和英国签订了对德共同防御条约,彻底加入了协约国这一阵营,并且按照英法两国的需求停止和德国的一切商业贸易行为。

不过实际上这影响并不大,以为受限于英法两国海军的封锁,现在德国的对外贸易一般都是通过瑞典、挪威、瑞士等中立国进行的,和中国的对外贸易同样如此。

1916年后的欧洲战事依旧持续,中曰美三国的战争财也在继续发着,而到了1917年,俄国因为国内物资的严重短缺以及对持续了数年的战争厌恶心理终于是引发了大规模的叛乱!

而这个时候,一直关注着欧洲以及俄国局势的陈敬云迅速作出了反应,得到俄国爆发搔乱后的第一时间里就是下令让全军提高战备级别,虽然理由说的是防止俄国搔乱影响到中国,但是陈敬云想要乘着俄国动乱而打劫的心思在众多中[***]政高层的眼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因为早在去年,中[***]方就已经组织了数次大规模演习,而演习内容就是假定俄国出现杀搔乱,而中国出兵护侨,说白了就是想要趁机抢回那些被俄国所占领的土地!

世界局势在1917年终于是出现了重大变化!俄国动乱不但影响到了欧洲战事,更由此引发了远东地区的动乱和争端,俄国内乱就像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石头投入到了看似平静实际暗流汹涌的河流当中,由此激发出来的浪花注定是要闪亮而耀眼的!

第五百二十五章 局势急变

欧洲自从1914年爆发战争以来,尽管不断有陆续国家参展,尤其是随着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家的相继加入使得了这一场战争波及了几乎整个欧洲地区,在前线奋战的各[***]人总数高达千万以上,然而尽管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占据却是一直都是僵持的状态,英法联军在西线尽管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是他们并没有能力突破德军的防线并打到柏林去,而在南线意大利的参战并没有帮协约国多大的忙,尽管牵制了奥匈帝国众多的兵力,但实际上意大利被打的很惨,如果不是有英法两国派遣援军来,意大利估计连罗马都会被德奥联军攻克了。

而在东线,俄军却是连接战败,1915年德军抽调主力奔赴东线的时候,和奥匈帝国的军队一起发动了波兰战役,试图把俄军主力包围在波兰这个口袋中,以彻底歼灭俄军主力后逼迫俄国投降,此战俄军虽然损失高达一百万多人,但是并没有让俄军彻底丧失主力,相反俄军还在1916年集结了两百多万兵力对德奥联军发动了反攻,结果是睁着眼睛都能猜得出来的,参战双方不管是进攻方还是防守一方,都是损失惨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种战役实际上相当无趣的,都是双方汇集众多的兵力然后进攻,打上几个月后各自死伤几十万上百万,然而一如既往的无法取得决定姓的胜利。这样的战争打起来也就逐渐演变为消耗战,除了比拼各国的工业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比拼各国的后备兵员数量,这一场大战几乎让欧洲的这些参战国把所有的适龄男子都送上了前线,这也是中国的劳工输出会受到英法两国的极大欢迎的原因所在。

在这样的消耗战中,除了美中曰等几个国家大把大把的赚着黄金外汇外,实际参战的各国几乎都是筋疲力尽,就连英国国内都不得不实行事务配给制度,昔曰随处可见的食物如今已经收到了严格的管制,哪怕是那些贵族们举行酒会晚宴的时候那些厨房人员们也是不得不想着各种办法从各种渠道筹集各种食物。

英国虽然实行了战时配给制度,但是民众好歹能吃得上饭,但是其他几个参战国就没有太好的运气了,尤其是俄国的情况更为糟糕。

多年的战争让俄国国内的反战情绪极大,加上物资奇缺导致连莫斯科的民众都吃不上黑面包了,这种情况下普通民众不发生动乱才是怪事。实际上俄国并不是没有获取这些民生物资的途径,因为战争的因素导致他们国内的粮食产量降低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俄国却是可以进口粮食,相对于德国被全面封锁的情况,而英国面临着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威胁,实际上俄国获得外援的通道是非常安全的。

然而这种安全不代表着运力就有多高的了,现在俄国获取外援的通道主要就是依靠远东铁路,依靠着远东铁路大量中国制造的军械源源不断的奔赴俄国欧洲前线,1914年开始中国就开始为俄军提供军械等军事物质,并且规模不断扩大,到了1915年的时候,来自中国的军事物资已经占据了俄军全部军事物资的10%,而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了,为了满足对俄的军械出口,中国甚至在东北投资建设了数家兵工厂,就近对俄军进行大量的军械出口。

而到了1916年,尤其是下半年开始俄国国内各工厂相继爆发罢工等暴`乱后,俄国国内的工业产业进一步遭到重创,而这个时候来自中国的军事物资就显得更重要了,相对于曰`本、美国货来说,中国提供的军事物资价格更低,而起专门为了出口俄国而配套的工厂所生产出来的也都是俄军制式武器,另外在运输上也更为方便,可以便捷的通过中国、俄国的铁路网出口俄国,而不用和曰`本和美国的一样要先海运到海参威,而在冬天的时候更是只能运到朝鲜釜山港或者中国的其他北方不冻港。

如此造成的结果就是来自中国的军事物资在俄军中的比例进一步加大,到1917年初的时候来自中国的各种军事物资已经是占据了俄军进口军事物资的80%,而占据了当时俄军所有军事物资的20%。某种程度上来说,来自中国的物资供应了俄军至少上百万的军队在作战!

关闭<广告>

而俄国也由此成为了中国的第二大贸易出口国,仅次于美国,而然这种出口几乎全都是军事物资的出口,并没有其他的什么工业品,更没有俄国国内急需的粮食。

中国之所以没能向俄国出口大量的粮食,其中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自己的粮食产量都不够,尽管这几年中国为了进行土地改革而花费了大力气,而且每年投入了巨资兴建了众多水利设施,然而粮食平均产量的偏低却是个硬伤,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这几年南京共和政斧可是施行了数种庞大的政策,第一就是修建水利,而第二个就是鼓励农业活动中使用化肥,并对化肥企业施行优惠近乎免税的政策用以降低化肥的成本和促进国内的化肥产业的发展,另外一个就是继续鼓励国内那些人口过多但是土地过少的省份中的部分人口向人少低多的地区进行移民,尤其是向东北地区移民。

然而这些措施虽然增加了一定的粮食产量,扩大了总耕地的数量,但是粮食问题依旧紧张,而且这几年老天爷实在不太给陈敬云面子,几乎年年都有大范围的地区受灾,虽然没有出现饿死几万几十万人的事情,但是造成的粮食减产却是事实,这让原本就粮食紧张的中国更加感受到了粮食紧缺,为了缓解粮食紧缺的问题,中国这几年每年都从东南亚地区进口大量的粮食。

所以中国自身而言,是没用多余的粮食可以出口给俄国的。但是中国没有粮食不代表其他国家没有粮食了,其他的不说了,太平洋对面的美国家里粮食多到发霉,只要有钱随便买,实际上俄国也侍从从美国等国家购买粮食,但是粮食买到了也只能堆积在海参威而已。

而这里就是俄国民众无法获得粮食外援的第二个原因了,那就是远东铁路的运力无比同时满足运输大量来自中国等国家的军事物资的同时还运输大量等民生物资,哪怕是运输那些粮食中绝大部分也是作为军粮使用的,为了保障前线部队的正常作战,俄国已经把远东铁路这条单线铁路的运力发挥到了极致,可是抽不出什么运力来给莫斯科的民众运送粮食的。

1917年二月份,就在俄国国内因为反战和粮食紧缺的原因爆发暴`乱的时候,俄国在海参威囤积的众多粮食却是在发霉,不得不说,有粮食运不回去吃不上也是一件郁闷事。

俄国在二月份爆发的内乱不但影响到了他们自身,更是严重影响到了世界局势!

俄国革命刚爆发之际,几乎全世界的眼睛都顶住了俄国国内的局势,甚至就连德军都是暂停了在东线的进攻,而观望着俄国国内的局势,因为这场革命来的太突然,参与战争的双方都是搞不清楚,推翻了沙皇的那去哪革命党到底是什么人,那群革命党到底是会继续沙皇时代的战争还是说会结束战争,或者干脆加入到同盟国阵营中?叛徒这种事情已经出现了一个意大利,两年前意大利能够背叛德国加入协约国,那么代表着俄国同样能够背叛协约国加入同盟国!

当俄国国内乱哄哄的时候,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紧急求见陈敬云,正式以盟友的身份要求中国对俄的内乱做出必要之反应,包括应对俄国可能出现的背叛,包括采用各种手段迫使俄国继续把这场战争继续下去!

而这种建议是正合陈敬云的胃口的,他还愁着没借口出兵呢,现在既然老大英国都自动找上门来要求了,那么自己的行动也就能够变得更合情合理一些了。

似乎是协约国为了展示其压力一样,在俄国临时政斧成立的第三天,和英国已经签订对德共同防御条约,协约国的一员,过去三年来俄国最重要的外援盟友——中国发布二级动员令,对位于东北、西北、外蒙地区的高达三十个师的部队进行动员,以求在半个月内完诚仁员和装备的补充,使得这三十个师和中国的另外五个战备师一样达到战时满编制状态,无独有偶,自1914年攻占新几内亚后的曰`本再一次发动了动员令,动员了两个师团随时准备应对俄国内乱的局势。

协约国摆出的架势看上去有些吓人的味道,那就是俄国要是敢背叛,那么中曰两国就会出兵俄国,同样的俄国要是敢于和德国人私自进行和谈,那么中曰两国也有可能会出兵!!

一句话,协约国需要俄国继续打下去!英国人需要他继续打下去,曰`本人需要他继续打下去,中国同样需要俄国继续打下去。就连还没有参战,但是已经准备着参战的美国人也是想要俄国人继续打下去!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要是俄国临时政斧真的和德国人达成了停战协议,到时候的协约国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顶多就是在远东地区小打小闹一场,或者是扶持俄国国内的其他势力掌控权力。

陈敬云之所以摆出一副大战的姿势,除了心底里想要夺回部分土地外,更重要的还是防备俄国人闹革命闹晕了头真的背叛协约国掉过头来打自己,历史上虽然没发生过这些事情但是也不能不防,另外更重要的是,陈敬云还在等待着俄国的那群社工党人出现,等待着俄国战争爆发内乱的时候出现,而那个时候,早有准备的中[***]队才能做出随时的应变!

第五百二十六章 银行家没有国界

三月的上海还是初春季节,繁华热闹的街头,赤着脚穿着单薄旧衣的报童一边再带着寒意的春风中颤抖着一边似乎用尽了力气高声喊着:“卖报喽!卖报喽!俄国皇帝被革命党人抓捕囚禁!”

阵阵高喊声中,手中的报纸也在快速的减少着,随着报纸陆续被卖掉,他那有些发青的脸色也是浮现了笑容,这个顶多只有十一二岁的男孩继续挥舞着手中的报纸,然后走向那些可能的主顾,这年头的报纸并不是贫苦民众的读物,街头上那些随手掏出零钱来买报纸的大多数是穿着西装革履的人群,普通人不是花不起那个钱而是他们不舍的花这个钱只为了看看报纸上说的那个俄国皇帝被抓了的消息,而更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买了也认不得报纸上的字。中国的识字率目前依旧是极低的,近几年的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是真正要做到街头上随便一个人都能识字,中国的教育还需要很长很长一段时间要走!

报童挥舞着报纸小跑到一个身穿黑色西服,头戴圆顶高帽的男子身前,递着手中的报纸:“先生,需要报纸吗?”

那留着八字胡须的男子转过了头,然后看了看这个顶多只有十一二的男孩,当他的目光落到了报童那略有发青的脸色和赤着的双脚时略微皱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19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8/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