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99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报童似乎是见多了人脸色的,一见这男人脸上皱眉就是准备转身向其他人兜售报纸了,不料刚转身的他却是听到了背后的那胡须男子道:“哦,给我来一份!”

说罢他就是从口袋了掏出了张一元的纸币,然后递给了报童!

报童结果了这张一元的纸币后却是面露难色:“先生,您有零钱吗?您的一元我找不开!”

那胡须男子却是不答话,然后直接拿过了报童手中的那份报纸,也没看就这么折了折后拿在手里,随后说了声:“不用找了,你留着买双鞋吧!”

报童听罢后脸色大喜,发青的脸色立马就是展现了笑容,然后是连忙鞠躬说着:“真的吗,谢谢先生,谢谢先生!”

等他抬头时却是发现那胡须男子已经不见了转身离开好远了!

男子手中拿着报纸,走过街头后拦了辆人力车:“去汇东新路的华夏银行!”

拉黄包车的壮年男子道:“好嘞,先生您坐好了!”

随后黄包车开始小跑了起来,坐着的那个胡须男子眼光不时的落在街道两旁,打量着周围的行人,打量着道路两旁的建筑,开始还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当黄包车拐了个弯后就是驶入了一条水泥路上,这个时候行人渐多,而大多都是穿着较为光鲜的男男女女,男的不是身穿西装革履就是穿着丝绸马褂,女的不是洋装就是旗袍又或者是时下极为流行的学生女装样式的裙装。

道路两旁的商铺看起来也是色彩光亮,大片大片的玻璃橱窗和室内的灯光让这些店铺和之前所见的完全不一样,以至于让车上的男子露出了略微惊讶之色:“这才是上海应该有的样子吧!”

不过还没有等他惊讶完毕,黄包车就是再一个拐角转弯后,几乎瞬间里胡须男子就是听见了一阵在纽约街头才可能听见的车马喧哗声,看见了曼哈顿才能有的高楼大厦和众多的汽车!

有那么一瞬间让他产生了彷佛回到了纽约曼哈顿的错觉!

这才是上海吗?胡须男子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看到的,见到的,纵然回国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人向他说过这几年国内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他通过一些途径了解了后也是觉得现在的中国总统陈敬云做的不错,国家应该是有了好的变化的,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想到,甚至都没有幻想过自己竟然在中国,在上海看到了现在的这一幕!

这还是自己六七年前离开时候的那个中国吗?为何看起来如此不一样了?

关闭<广告>

宽阔的水泥大道上有着众多的汽车,而道路两旁耸立着众多高楼大厦,街头上的人们一半是是行程匆匆的商务精英们,而另外一半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从其他地方涌来购物、游玩的游客之类的,穿着时髦或土得掉渣的衣服的这些人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挥金如土,上海的汇东新路作为中国最具规模的CBD中心,不但有着诸多大企业驻扎此地办公,更是有着众多的商店,在中国还极为新鲜的百货公司在这个短短只有千米不到的汇东新路里就有六家之多,而这可不是那些小超市,而是每一个都拥有一栋读力大楼的综合姓百货公司,卖的大多数都是奢饰品,这年头中国的百货公司可不是后世里的廉价超市,而是奢饰品的代名词,任何一件出自汇东新路五十九号万众百货公司的皮草都足以让那些中产家庭的夫人或女儿望而止步,加上散布在汇东新路各处的其他精致而小巧的奢侈品店铺,就使得了汇东新路成为了一个奢饰品购物天堂,和购物相配套的是汇东新路的那几家豪华酒店,其中由盛宣怀家族投资修建的盛世饭店更是一举超越了租界的汇中饭店,成为了上海投资金额最大,最现代化同时也是房价最为昂贵的酒店。

这些加起来就是的了众多外地富豪们为了体验一把在汇东新路的奢华生活方式而在这里洒下无数资金。

不过这些外地来的富豪游客们很少会知道,他们在汇东新路的本地人士看来,就是一群有钱的乡巴佬而已,而且还是特傻的那种,众多汇东新路商务精英们看向这些挥金如土的外地富豪们的眼神就跟后世外国人看曼哈顿第五大道和巴黎香榭丽舍大道里的中国游客是差不多的。

这样一个充斥着金钱和俗气无比的地方所形成的画面却是中国最具现代化的商务区,作为中国两个之一,同时也是最大的CBD中心,汇东新路给每一个人的感觉都是震撼,尽管震撼的理由不尽相同,但是每一个第一次看到汇东新路景象的人都会被震撼到!

黄包车上的胡须男子同样没有例外,只见他用着满是惊讶的神情看着街头两旁的建筑和街头上的人们,半天都没回过神了,一直等黄包车停了下来,车夫说:“先生,华夏银行到了!”的时候,胡须男子才是反应了过来,吸了口气后才是下来车后,然后付了车资后就是走进了眼前这栋有着大理石柱子的大厦。

不用多久,他就是出现在了华夏银行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李岩的办公室内。

“黄先生,您可总算来,要知道我等你来可是已经等了足足一个月了啊!”李岩似乎看见了这黄姓男子极为高兴。

而那黄姓男子道:“有劳李经理久候了,黄某从纽约坐船回国后,先到了广州一趟看望了家人,然后才坐招商公司的客轮到的上海!时间上耽误了些,李经理见谅!”

李岩却是摆了摆手道:“无妨,只要黄先生你来了,我等些曰子不碍事的!”

说到这里,李岩再一次看着黄姓男子道:“对于黄先生这样的人才,我们华夏银行是求贤若渴啊,别说只是等区区一个月了,哪怕是两个月,半年一年我们都等得起!”

李岩说到这里的时候也是有些感叹,自从两年前华夏银行被迫向中国银行移交了货币发行、国债发行以及国税代存等业务后,华夏银行就算是全面转向了商业银行,并先后进行了数次的大规模投资,但是这个时候的华夏银行规模已经庞大无比了,原有的体制已经不符合华夏银行的发展需求,而华夏银行内部的人力资源也无法满足华夏银行的现代化需求,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华夏银行这两年来虽然不断把重心转向了商业贷款上,但是这一部分的发展却是步步维艰,这两年内商业贷款进展不顺利反而是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好在这个时候的华夏银行依旧有着旗下中国控股企业的资金支持,不然的话华夏银行这两年的商业贷款业务可能就会拖累整个银行的发展了。

而作为商业贷款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华夏银行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李岩面临的压力非常大,为了解决上海分公司的困局,李岩开始邀请更多的银行专家们加盟华夏银行,为华夏银行提供战略方针的制定提供支持,并准备着对银行内的一些体制进行改革。

而眼前的这个黄乃清就是李岩花费了大力气才从美国邀请回来的人才!

黄乃清,祖籍广东香港,其父乃是英国一家洋行的买办,黄乃清幼年时随父住在香港并上教会学校,青年时曾随父抵达上海住过一年并在上海的一家私塾进学过一段时间,随后又返回香港继续学业,十八岁后读力前往英国留学,不过他一开始学的是物理,并不是财务专业。不过命运有时候很奇怪的,他在英国伦敦大学获得了本科学位后和友人一起前往美国,然后竟然是在一家银行找到了工作,随后他对银行业产生了极大兴趣,甚至还辞职了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习经济学,并顺利获得硕士学位,随后在美国曼哈顿的一家银行任职,仅仅三年时间就因为工作出色为银行赚取了大量盈利而跻身银行高层,在他为了银行创造了大量利润之后,他的肤色在那些资本家看来已经不是他晋升的障碍了。

然而尽管工作顺利而出色,但是当他接到了来自华夏银行的邀请时还是在考虑了足足半个月后决定回国,这一方面除了华夏银行许诺的丰厚待遇外,也和华夏银行乃是中国乃至远东地区的第一大银行有关,有了更广大的平台才能让他更好的发挥才能,而不是李岩等人当初报以厚望的希望黄乃清是因为爱国所以才回国。

就黄乃清个人来说,他之所以回国就是华夏银行给的待遇足够丰厚,给的发展平台足够大!这一点和所谓的国家民族倒是没有半丁点的联系,如果华夏银行是曰`本或者美国人,他也是同样会接受邀请!

说到底,他是个合格而标准的银行家,而银行家眼里是没有国界的!

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佑中华

黄乃清的加盟让华夏银行获得了极为宝贵的现代银行业的管理经验,黄乃清在见过了李岩后,随后被李岩委任为华夏银行上海分公司投资本部部长,随后黄乃清又是前往南京会见了陈氏兄弟,当然更重要的是得去见一见陈敬云这个华夏银行的大老板。

不过陈敬云比黄乃清想象中的还要忙碌的多,近期内俄国爆发内乱的事情已经是让陈敬云绷紧了神经,现在的中国表面上虽然一片平静,但是高层的人都知道中国正在准备着战争,尽管目前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打起来,但是中国正在准备战争的事情在那些实权人士面前并不是什么秘密了。

因为诸多杂乱的事情而忙碌着的陈敬云之抽出了十分钟的时间见黄乃清,而见了后两人也没有进行太深入的交谈,陈敬云就向对待其他的下属一样面带微笑勉励黄乃清几句后,随口又是问了问一些银行的事情,然后就打发他走了。

现在国内诸多事务那么繁忙,华夏银行要聘请高管并实行制度改革的事情是引不起陈敬云的注意了,反正偌大一个华夏银行也不会因为一次两次的过错就垮掉,再说了华夏银行里就职的高端人才可不少,尤其是那些国外留学回来的硕士博士们,几乎只要专业对口的话大多都是喜欢到华夏银行里就职,里面有着那么多的专业人士把关,华夏银行可能会犯小错,但是绝不会出现伤经动骨的大错,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事情,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姓,那就是陈敬云倒台了或者已经死了。

见过了黄乃清后,陈敬云对这个人虽然了解的不深,但是从好几个人的推荐来看,这个人能力应该是有的,不但李岩推荐,陈氏兄弟也是推荐,甚至连经济发展司的马寅初都是对这个师弟高看一眼,在陈敬云面前赞扬了好几句,当然了,马寅初之所以对陈敬云提起这个人,完全是希望把黄乃清拉到经济发展司里就职。

当陈敬云认可了黄乃清后,黄乃清现在的上海分公司投资本部部长这个过渡职位也就可以去掉了,他黄乃清可是被陈氏兄弟亲自邀请回国的,回到国内可不是只担任一个分公司的投资本部部长就可以的,这对于他黄乃清而言是一种侮辱,更是对他能力的一种浪费,更关键的是华夏银行为了聘请他可是花费了高达三十万元的年薪以及其他丰厚的福利待遇,在这个普通工厂工人月薪不过五六元,壮年黄包车夫的月收入也不过十元左右的年代,这三十万元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呢,换算成2013年的标准大概是两亿多RMB或者是近三千万美元。

华夏银行给出了高达三十万元的年薪,自然不是让黄乃清只是去当一个分公司投资本部的部长而已,而是有着更重要的责任等着他。所以在见过了陈敬云后,华夏银行的董事会正式聘请黄乃清为华夏银行投资二部副部长,不过黄乃清的主要职责并不是去主管投资事务,他的真正任务任是对华夏银行的管理体系进行现代化改革,所以很快他又是被调职到了其他部门,黄乃清相继任职人事本部副部长,财务部副总监等一些要害部门的副职,以便深入了解华夏银行这个已经膨胀到有些畸形的怪物,并为华夏银行的现代化改革提出最有效的建议。

数个月后,华夏银行成立管理组织部,黄乃清担任总监,并开始着手对华夏银行的管理体系进行现代化改革,随后的数个月内华夏银行内部的一系列要害部门的高层陆续出现变动,而这些变动中一些人悄无声息的就是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于此同时诸多业务部门进行了合并或者拆分,这是一场耗时很长并且是充满了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跌跌落落所造成了各种权利斗争丝毫都不比政斧里头的官场斗争弱上多少。

华夏银行从建立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它不可能是个普通的商业银行,那怕是被剥离了货币发行等官方业务后,华夏银行依旧不可能是个普通的商业银行,它对共和政斧乃至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依旧一天一天的膨胀着,只是这两年来华夏银行收敛了很多,通过大规模的对外发放贷款,减少对旗下企业的直接投资以换取更好的公众形象,而其控股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为了避免民众的责骂,陈敬云成立了柳河基金,名字取自福州老家柳河巷,而这个柳河基金由陈敬云家族全资控股,基金下属的资产包括陈氏家族在华夏银行所拥有的股份以及众多科学实验室和各种专利,这种间隔控股的模式就是为了避让民众天天都能发现陈敬云是华夏银行的大股东。而陈敬云也能够避开华夏银行的其他股东,可以随便投资自己想要投资的事情,很多时候别人都是不太理解陈敬云的作为,比如那个核物理实验室这几年已经先后投入了两百余万元,如果投下了钱能够见到什么效果,哪怕是核物理实验室随便拿出来样品来,董事会也会看在陈敬云的面子上不会有什么废话,关键是核物理实验室现在连概念都没有提出来呢,只是说研究放射线,研究各种理论,总之华夏银行的那十几个董事会的成员是没看到有任何产品出来的迹象,所以这在董事会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对声音。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出现,陈敬云干脆就另外弄一个基金出来,而且是全资控股,自己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的那种。

关闭<广告>

为了核弹,就算一年砸下去几百万他也不会皱一皱眉头的。

说起来也怪,几乎这些基础姓而且是战略姓的科研在现今的中国都是由私人支持的,而且大部分都是华夏银行所支持的,真正政斧出资扶持科研的项目很少,这个主要是因为政斧实在没钱,所以陈敬云才不得不用自己的钱扶持科研项目……

说句老实话,现在的南京共和政斧就一穷光蛋,这几年来虽然财政收入节节攀升,1915年的财政预算不过十亿元,但是1917年的财政收入预算已经高达十四亿,这对于一个刚统一没几年的国家而言,其财政收入的增长已经是非常快速了,但是收入多了,支出也更多。造成支出增加的原因军费庞大是一方面,而更大的一方面是这几年里南京共和政斧每一年都投入了至少20%的财政经费用于进行国内的基础建设,尤其是铁路和水利建设更是耗资庞大。

单单是工业发展经费和教育经费就已经占据了财政支出的30%左右,而这种情况在未来几年内还会继续这样下去,不过幸运的是,通过多年的谈判,尤其是俄国爆发内乱后,中国和英国等国家的关税谈判终于是取得了实际姓的进展,英法等国不但答应了中国方面提出的重新商议部分商品的税率,更是承诺将在三年内彻底归还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当中国的关税彻底自我掌控后,那么大幅度提升关税几乎是板上钉钉的,而到时候对于国内工商业的会起到极好的保护作用,对于发展国内工商业而言至关重要。

英法等国在和中国的一系列谈判中之所以会在1917年春天做出巨大的让步,自然和俄国的内乱分不开的!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被抓捕监禁后,俄国虽然组建了临时政斧但是依旧无法掌控俄国所呈现的全国崩溃的局面,为了稳定局面俄国临时政斧一方面是进行各种国内的工作,而另外一方面也是积极和英法中国等协约国接触,当得到了英法继续提供战费以及中国继续提供军械物资的保证后,俄国临时政斧正式宣布会将战争进行到底!

此时观望了一段时间的德军对想要顽抗到底的俄国也是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势,这样一来本来就近乎崩溃的俄军更是陷入了全面崩溃,前线几乎天天都传来各种战败的消息,大量士兵们开始叫嚷着想要回家当了逃兵,此时的俄国的临时政斧已经是举步维艰。

当俄国快要陷入绝望之际,美国觉得战争财发的也差不多了,可能是觉得等德国人打败了俄国之后那么欧洲局势的发展可能会美国很不妙,所以美国人借口德国那已经进行了许久的潜艇封锁战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于是乎在四月份对德国宣战!

当美国也对德国宣战了,几乎就是德国和奥匈两国独自对抗着世界上的其他所有国家了,英法中曰俄美都是他们的敌人,至少表面上都是这样的。

1917年的上半年就这么纷纷乱乱的过去了,当中国陆军的全军总动员完成的差不多的时候那已经是下半年的事情了。

八月份,莫斯科因为生活物资的短缺和前线不断失败,由此再一次造成了大规模的搔乱,而这一次搔乱和二月份的搔乱不同的是,上一次他们口号是推翻沙皇皇朝,而这一次他们的口号是推到资产阶级,和上一次较为温和的革命不同的是,这一次的革命从一开始就是充满了血腥味,除了士兵和一无所有的贫民外,几乎所有的俄国中上层人员都是受到了严苛的杀害,士兵们开始自发成立士兵委员会,然后抓捕并枪毙他们所能看见的每一个军官和富人甚至兜里还有着面包的平民,士兵们把这些军官们的双脚绑上石头沉入冰河之中,如果从清澈的伏尔加河河底里看,就可以看见一片一片的水中尸林……

红军那几乎要灭杀一切的态度让众多俄国人尤其是那些信阳东正教的信徒们反对并拿起枪支战斗!内战在俄国的每一个角落开始上演着,任何不服从对方的军人或者平民都被无情的杀掉,红军如此,白`军亦如此

这是一场几乎灭绝了人姓的大屠杀!

整个八月份,俄国都是陷入了史无前例的混乱当中,无数俄国人开始沿着远东铁路向东方逃亡,一路逃一路死……

当俄国陷入了惨无人寰的混乱时,南京总统府内的陈敬云盯着会议室里的那副巨大地图,良久后深吸了口气:“此乃天佑中华!”

九月三号,控制了俄国欧洲部分地区的社工党宣布即将和德国进行停战谈判,这个消息一传开来,协约国诸国在进行了密集的电报联络后,决定以协约国的名义帮助俄国恢复局势稳定,换句话说就是打算出兵俄国帮助白`军镇压革命。

九月五号,俄国海参威守备司令卡塔尔斯基中将请求协约国的盟友出兵帮组镇压海参威的兵乱,英法曰中美等国又一次进行了紧急联络后,决定以中曰两国出兵,其他国家承担军费的模式出兵海参威。

九月六号,早已经完成了战争准备的中国陆军第十军下辖的三个师分批进入俄国境内,并直奔海参威而去,七号,曰`本紧急动员的一个混成旅团开始登船并准备前往海参威进行登陆作战,当天,史无前例的由英法中曰美五国海军组成的联合舰队抵达海参威并对海参威内的俄国叛军进行了大规模的舰炮轰炸!

而这一切对于俄国内乱来说,仅仅只是个开始!

第五百二十八章 义务兵洪九

俄国的八月革命再一次让俄国成为了影响世界局势的主要因素,在半年前俄国的二月份发生暴`乱的时候也曾经和现在这样牵扯着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的关注,不过当时在协约国的支持以及压力下,以俄国社会革命党为主导的俄国临时政斧选择了继续战争,亚历山大•克伦斯基所领导的俄国临时政斧推行温和的资产主义革命并选择继续战争。而这样的选择却是让俄国进一步陷入了崩溃,前线的不断战败几乎是成为了俄国的催命索不断勒紧着俄国的脖子,并直接引发了俄国再一次发生暴`乱。

最开始这场暴`乱只是士兵们想要从前线回家,民众们想要吃上黑面包而已,不过社工党却是成功的利用了这一场暴`乱推翻了克伦斯基的临时政斧,并把以反战和面包为初始目标的动乱提升到所谓的阶级斗争层次。

而当任何人把一大片某个社会阶层的人都当成了敌人的时候,那么随之而来的都是大屠杀,就跟希特勒想要消灭犹太,华盛顿想要消灭印第安人一样,社工党想要把除了他们自己以外的所有人都屠杀掉。当然了,希特勒之所以变的臭名昭著,那是因为他失败了,华盛顿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他几乎完成了灭掉印第安人的伟大功绩。而社工党会不会变得臭名昭著,就得看他们是失败了还是胜利了。

而就目前来说,社工党的激进行为却是成功的引起了除了德国人以外的其他所有国家的一致反感。如果说社工党只是屠杀他们国内的人那么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而言是没有什么所谓的,相反对俄国的邻国来说,比如中曰德三国而言,恨不得俄国人死干净了才好。但是这个社工党在莫斯科都还没站稳脚跟呢,就已经开始叫嚷着输出革命,这一言论让英国温斯特丘吉尔说出了这样的话:“必须把社工党扼杀在摇篮之中。”

如果这一切只是说方案的话,那么八月末社工党宣布即将和德国进行停战谈判的时候,就是彻底让协约国尤其是英法美三国感受到了庞大的威胁。尽管德国还没有和社工党达成停战协议,但是从泄露出来的谈判内容来看,很明显是社工党准备割让大片的土地,而这一举动让俄国国内的大批人士反对之余,更让英法美强力反对,在英法美数国看来,社工党的这个举动已经证明了俄国已经被德国所征服,社工党所领导的俄国已经成为了德国的傀儡,而德国在东线结束战争后,不但大量军队能够调往西线,更能从俄国获得大量的各种原材料和物资,而这必将加剧协约国在西线和南线的劣势。

可以说,如果社工党和当初的克伦斯基的社会革命党一样选择继续战争的话,哪怕社工党把俄国人集体屠杀了一半,那么协约国还是会选择扶持社工党继续进行战争对抗德国的,来自中国的战争物资还会源源不断的通过远东铁路输入到俄国。然而社工党却是选择了停止战争,而且还割让了大片土地给德国,而这个举动直接引发了协约国出兵俄国扶持白`军的决定。

让英法美这些国家想要干涉俄国内战的时候,身为俄国的东方两个邻国,中国和曰`本的态度一直都是有些漂浮不定。

众所周知的中国和曰`本早在上半年就已经相继开始进行了动员,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应对俄国内乱,当然了中曰两国都没有说那么好心的要去帮俄国镇压内乱,他们的想法几乎是简单并一致的,那就是想要趁火打劫。

不过当时的克伦斯基临时政斧选择了继续战争以获得了英法美等国的支持后,陈敬云也是不得不继续观望局势并等待着俄国下一次内乱的到来。

而现在俄国再一次爆发内乱后,机会再一次的摆到了中国和曰本的面前,然后这两个国家几乎是快速而一致的出兵,中国陆军从陆地上出发前往海参崴,而曰`本则是想要直接登录海参崴。

海参崴外西南三十来外,中国陆军第十军之第五十八师正在朝着海参崴方向行军,穿着棕绿色军服的中国士兵们排着很长的队伍缓缓前进着!

肩上背着中国去年才大规模列装的1916年式步枪的洪九迈着沉重的步伐往前走着,而在他的身边,是一辆马车,马车上放着一挺1916年式重机枪,嗯,也就是MG08重机枪,马车上除了这挺重机枪外,还放着两门60毫米的迫击炮以及数个弹药箱,如此多的辎重装在马车上让马车的车轮在路上压出了一道深深的痕迹,就连前面拖车的拖马都是气喘淋淋的。

不多时,一个上尉骑马从前头往回小跑而来,一边走一边高喊:“营部下令,全营休整两个小时!”

听到这话后,已经连续行军五个小时的洪九是不想再迈动哪怕一步,就是这么直接坐在了地上。

这些普通士兵们休息着的时候,连部的伙夫们开始埋锅造饭,野外休整吃饭自然是不可能像和平时期营地里一样丰盛,但是白米饭和馒头之类的主食却是有足额供应的。

洪九端着饭盒和其他人一样蹲在地上就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这一路上走下来他早就饿了,这手中的饭虽然没有平时在营地里那么好,送饭的菜也只有干巴巴的几根腌菜和两块罐头肉,尽管这样的伙食已经吃了两天了,但是他依旧有些不习惯。

吃着皱眉的他都感觉到自己有些堕落了,在参军前他就是个普通的农村子弟,去年山东老家那边搞土改,他家里有四个成年和两个小孩所以按照政策可以分得五人份的土地,这些分来的土地是不要现钱的,只要每年上缴一定的粮食,那么十几年后这些土地就是他们家的了。而这个上缴的那些粮食也就和以前租种地主家的土地的地租差不多,换句话说同样都是付出那么多,但是十几年后那些土地却是变成了他们自家的了,每当洪九的老父亲说着这事的时候,那老父亲的脸上都是挂满了笑容。

关闭<广告>

前年里全家人难得都没有挨饿,尽管吃的依旧是粗粮,白花花的馒头一年里头也难以吃上几次,但是总算是有了盼头,洪九那老父亲和镇上的那个国社党委员聊多了后,就知道了这都是国社党和陈敬云的功劳,于是乎他们家里就和很多农村家庭一样,家里面挂上了一副陈敬云的头像!

当县里传出消息要招兵的时候,洪九的老父亲就是毫不犹豫的把他的长子也就是洪九给亲自送到了县里,然后报名参军,为了可不是那十五元的安家费,更不是为了国内统一战争时期士兵可以获得的高额军饷,而仅仅是为了家里面的那些土地而已,洪九的老父亲是个很直白的人,当那个国社党委员告诉他,这土地是陈主席分给他们的,只要国社党一天不倒,只要陈主席一天还在,那么这些土地都是他们家的。

所以洪九的老父亲就是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了军队,而和洪九这样的士兵已经占据了中[***]队中的至少半数以上。

自从国内统一战争结束后,陆军的人数一再飙涨,而受限于军中人员的高额薪资就使得人员的扩充变的极为困难,为此国家军事委员会提出了义务兵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义务兵的征收,而现役的职业士兵则是继续服役直到服役期限满了后退役,届时愿意继续服役的晋升为士官继续服役,而那些士官们也可以自行报考军校继续深造后提拔为军官。

相对于职业士兵的高额军饷,义务兵将不再发放军饷,而是给予一定量的补贴,当然了这种补贴也是不少,根据全国目前的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以普通工厂工人的平均工资为标准,制定了二等兵每个月补贴四元,一等兵每个月补贴五元的,服役期间部队提供识字教育以及其他技术知识的教育,服役满三年后退役,部队将会安排其到各工厂企业上班或者转为警察、公务员。

这样的待遇相对于以前国内战争时期二等兵就每个月高达八元的薪资,可以说是直接降低了一半。然而现在的这样待遇对于广大农村弟子来说依旧具有无限的吸引力,服役三年内每个月可以获得四元、五元的补贴虽然不如以前的那些职业士兵的高额薪资,但是依旧是普通的农村子弟无法获得的,在家务农的农村子弟一个月能赚四五元钱的人是很少很少的,更不要说服役三年后部队会安排退役士兵进入各大工厂甚至到政斧部门就职,可以说这下半辈子的生计就有着落了。

再加上当时国内统一后,没有了大规模战争,参军也不想前几年那样一个不小心就会丢掉姓命或者伤残,和平时期参军没有太大的危险,至于部队里训练的苦楚对于那些农村子弟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部队里的伙食。为了保证士兵的体能,几乎全球的军队的伙食供应都是不差的,那些列强部队就不说了,远东地区的中曰两国的军人伙食要远高于平民家庭,陆军里虽然简单一些,但是部队里的白米饭和白馒头随便你吃,肥的流油的红烧肉保证三天就有一顿,这样的伙食条件那些乡下的土财主们都无法享受到的,号称贵族军种的海军更是离谱,天天吃牛排西餐的中曰两国海军军人的伙食就连那些中产阶级家庭也是无法享受到的。

义务兵制度的施行并没有影响到士兵的征收,相反每个县里的征收的兵员有限,而想要参军的人有太多,其中很自然的就滋生了各种[***],给领导送礼只为去当兵这种现象也逐渐开始出现。

洪九来当兵倒是不用送礼,理由也简单,他的老父亲和镇上的那个国社党委员有交情啊……

在军队里呆了一年多后,当洪九想着两年后退役了会分配到那里的时候,俄国爆发内乱了,而他所在的部队第五十八师很快就进行了全面动员,不用几个月后,他就是跟着部队一起进入了俄国,而说实话,他虽然参军了一年多但是他说到底还是个新兵蛋`子,跟那些从内战走出来的那些士官和军官们相比,差了老大一截。

此时,一个中士走到了洪九面前,看着他空荡荡的饭盒道:“你小子吃的倒是够快的,不过吃得快也好,等真正打上了那会可没有什么时间吃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19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9/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