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_分节阅读_第173节
小说作者:谢述宴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67 KB   上传时间:2021-09-05 20:43:13

  为了保证华国能拿到核心技术,避免国外公司走其他方式规避技术转让,这一次的招标,华国企业不能单独参加,但每家企业合作的国外公司,只能有一家。

  在另一份文件资料里,她找到了这次指定的几家华国公司名单。

  这几家公司,基本都是华国南车和华国北车旗下的。

  一百四十列的机车招标,分为动车组、大功率电力机车组以及大功率内燃机车组。

  显然,动车组是这一次的重头戏,三种不同的列车组招标,每个组对应南北车的两家公司。

  僧多粥少,动车组只有两家指定合作的企业,没有国内注册资格的企业,必须要争取南北车下的这两家企业,而每家企业只能有一个合作伙伴。

  “你就是张组长一直惦记的谢雁?”

  看完资料后,张沉把谢雁叫了过来,和其他同事一起开了个小会。

  结束后,另一个同样年轻,只有二十六岁的青年拦住了谢雁,“你好,我叫周云。”

  谢雁了解资料的速度很迅速,谈判小组的核心成员,她基本都调查过,刚才张沉把她分给了长城客车的谈判组,而眼前这个据说是国外留学回来的精英谈判人员周云,是华国四方的谈判组核心人员。

  长城客车属于北车,华国四方属于南车。

  作为竞争者,他们将同时选择自己想要合作的顶尖技术公司,通过谈判,拿下对方,继而参与这次大招标。

  周云对谢雁很感兴趣,

  他原本以为自己在谈判人员当中已经算年轻了,没想到还有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小姑娘,且是去了北车的谈判组。

  谢雁点头,算是打了招呼,“谢雁。”

  “我听说你是从锦城交大来的,以前一直在做科研。”

  他顿了顿,道,“都是新来这儿的,如果在谈判上有什么不懂的,你可以问我。”

  谢雁一笑,“我可不是新来的。”

  她在三院虽然是个隐形人,但也挂名了好几年了。

  周云看起来彬彬有礼,似乎是照顾她这个弱势小女孩,但谢雁知道,如果自己真的把谈判的事情拿去请教他,先不说周云会给她什么建议,至少有一点,南车就能对北车的动态了若指掌了。

  谢雁的回应也很礼貌,但周云隐约觉得这句话话里有话,他递过来一张名片,点头,“那看来,是我以后要多来请教你了。”

  谢雁接过名片,“希望你们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周云并不示弱,“你们也是。”

  谈判还没开始,就已经充满了压力。

  谢雁在长城客车组里虽然是年龄最小的,但却是张沉指定的核心组员,因为她的简历里,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能言善辩的说话技巧,还擅长多国语言。

  她谈判,根本就不需要翻译。

  张沉说,“这次我们可能接触日方、德方,还有兰西国,你的英语听说不错,除此之外,你还擅长什么语言?”

  谢雁想了一下,觉得有些小语种没有报的必要,便只说,“日语,德语和法语都没问题。”

  其他人:“??”

  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狂吗?

  最初,和她一个小组的谈判人员还以为这个年轻的姑娘只是在领导面前夸海口。

  但当后面真的进入谈判阶段后,他们见识到了什么叫做……

  无情的语言天才。

  而现在,和谢雁一起准备资料的刘景城快三十岁了,现在,他还很担心谢雁能不能担当得起核心谈判人员的位子。

  “除了张组长给我们的资料,你也要自己多看看其他公司的。”

  张景城说,“ 比如庞巴迪,德国的很多公司,技术水平都很高。”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说,“我看到你把庞巴迪的资料放在最下面了。”

  谢雁拿出庞巴迪的资料,“你是说这个?”

  “这个不用考虑了。”

  庞巴迪是德国的公司,在行业内属于技术巨头。

  “为什么?”

  张景城一愣,他还在搜集庞巴迪的资料,怎么就不用考虑了?

  组长之前也是半句话没有提庞巴迪,难道这家公司有问题。

  “要想从对方手里拿到技术,我们必须占据上风,而我们的优势就是,他们有多家技术公司,但是动车组只有两家指定的企业,这是买方市场。”

  谢雁解释道,“但是庞巴迪不一样,它早就在华国境内有自己的合资公司了,不需要和我们进行合作,自己既有资质,也有技术,可以直接参与招标。”

  谢雁把手里的资料递给他。

  张景城翻了几页,发现这份资料比他之前收集的还要详细,原来谢雁并不是毫无准备,要准备这么多详细的资料,时间和渠道不说,至少是很用心的。

  他开始重视眼前的女孩,“那你觉得,我们选谁进行接触比较好?”

  张沉给出的几个合作对象,南车手里也有,而他们北车,和南车是同时进行接触的,虽然比之前几十家企业一起接触,谁也不知道会不会被好队友捅刀的局面好一些,但依然有一定的战略考虑。

  这三个合作对象,第一个,是德国的公司SIEMENS,SIEMENS在全球的电子电器工程行业,都有着领先的技术和成熟的动车技术。

  第二个,是兰西国的Alstom,同样是一家在全球都享有盛誉的工业和电气设备生产公司,它的输电产业在全球前三。

  第三个,并不是一个公司,

  而是日国6家企业的联合体。

  6家企业,为了赢得这次的招标,联合起来,以川崎重工为首,对华国展开了热情的接触——

  原因无他,川崎重工快破产了。

  华国的这份订单,将决定它的生死存亡。

  谢雁看了一眼,第一个排除的就是日国联合体。

  张景城又开始打问号了:“??”

  谢雁笑着解释,“日国联合体以川崎重工为主,它的确很迫切,但是也不会轻易退步,正因为这份订单对他们很重要,所以他们的底线会更强硬,当然,这并不是主要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川崎重工早就和南车有合作了,而且他们之间的往来更多,我估计,周云他们早就展开接触了,我们没有南车熟悉日国联合体,会有一定的劣势。”

  还有其他的原因,两国的关系近年来并不是很好,引进日国的技术,有抵制的声音出现。

  比起合作的成功率来说,谢雁更看重技术。

  日国联合体能够提供两百时速速度级的动车,但是Alstom和SIEMENS,却能提高更高速度级的动车。

  技术转让的谈判不会太轻松,但她要拿到最好的。

第100章 与风同行21

  和庞巴迪不同,庞巴迪早就和南车下的四方有自己合资企业,就算是考虑投标,也是南车的事情。

  对于北车的选择,初期接触,虽然谢雁并没有把日国联合体纳入考虑范围,但他们还是派人去联络了一下。

  虽然文件要求进行招标的是时速两百的动车组,但谢雁看张沉的态度,也能知道一些上面其他的想法。

  国外的高速铁路上跑的动车都是时速两三百,三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并不止存在于实验室,而华国这一次的计划,迈的步子非常大。

  固然有其他特殊原因在里面,但无疑对于高速动车来说,华国铁道部从一开始的目标就不低。两百只是起步,如果能拿到三百速度级的动车,京沪高速铁路的设计时速就能达到300-350公里。

  这样即便是在后续多年,京沪高速铁路都不需要在进行提速工程,能够一直领先于国际的高速铁路客运速度。

  但国外的公司虽然来做生意,却不会轻易将三百速度级的技术转让给华国。

  经过半个月的资料收集和情报打探,符合三百速度级技术的几个目标和车型也出现了。

  吴诚毅把复印机搬进来,看了眼低头正在翻阅资料的谢雁,没想到最后居然是他给对方复印资料,人真的不可貌相,别看人家年轻,但有能力,谁也不能说不服。

  等人到齐了,张景城先拿出日国大联合的资料。

  “能够拿出三百时速速度级的动车组的,首选就是日国的技术,从新干线开始,日国在高速铁路上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

  他看了眼谢雁,见对方没有要主动发言的意思,便干脆自己全介绍了,“即便是川崎重工的经营状态不太好,但鉴于两国目前的关系,他们是不会把三百速度级的东侧和技术转让给华国的。”

  “四方那边对日国联合体很有信心,我们的谈判人员去接触的时候,发现四方和他们联系很紧密。”

  陆福是小组里另一个成员,谈判组的成员基本都是接近三十岁的男性,彼此之间也有所了解,只有谢雁这个小姑娘,还不太熟悉。

  陆福说,“川崎重工很希望能拿下华国的单子,因此这一次谈判,四方有很大的优势,如果我们也去接触,说不定——”

  “不,这个消息应该是日国联合体故意透露给我们的。”

  谢雁敲了敲桌子,“你们也说了,四方和他们来往很密切,而且他们的车厂从几十年前就开始有合作往来,对于日国联合体来说,南车合作的希望更大,我们只是用来增加谈判的筹码,估计周云那边,四方对日国联合体的要求不低。”

  “而且,”

  谢雁继续道,“之前的调查资料显示,四方他们也在同步接触Alstom,但Alstom愿意成为陪跑的组,因为它的优势并不明显,四方用Alstom作为备胎选择,给日国联合体施压,日国联合体忍不住,也找了我们。”

  她摇头,“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没有去替别人陪跑,打自己人的理由。”

  以前因为国内可以选择的合作公司太多了,国外公司会放出消息,让其他公司来竞争,以此逼迫正在和他们谈判的公司让步,如果不让步,好说,他们可以直接选择别的国内公司进行合作。

  但今时不同往日,部里指定了动车组只能和南北车的四方和长客进行合作,就是为了避免国内其他公司背刺,如果他们还上去,不仅拿不下和日国的合作,而且还会帮着日国压低四方的条件。

  “所以,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查,我认为,我们可以继续和日方接触,但是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

  做做表面功夫给其他谈判的国外公司看就行,实际上,谢雁已经完全排除了和日方合作的想法。

  “你怎么知道Alstom是四方选中的备胎,是用来刺激日方的?”陆福问,“要知道,Alstom的技术也不差啊,如果日方在某些方面不和四方的要求,他们一样可以选择Alstom啊。”

  “日方能提供什么样的列车?”谢雁转头,问张景城。

  她不是不知道日方的条件,而是为了让张景城给其他人说一下简单的情况。

  “当然是新干线上跑出来的动车组技术。”

  日国的新干线可谓世界闻名,而它闻名的原因在于,日国建立之后,在各个文创、宣传,还有对外交流口,大力秀他们的高铁。

  而且,这条路线,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

  就连华国的领导都去坐过他们的新干线。

  “虽然还没和他们进入谈判,但我估计,”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5页  当前第1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3/1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