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_分节阅读_第135节
小说作者:墨尔玉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537 KB   上传时间:2023-08-03 12:36:22

  水平可能不咋地,他觉得无所谓。皇上能研究吟诗作赋,但不能太过沉迷。

  如果大明的皇帝是一位诗坛宗师,那朱元璋就要担心了——隋炀帝、南唐后主和宋徽宗投胎到他们这里来了?

  有个藩王奉承道:“父皇,侄子饱览群书,骑射水平也不差,总之文武双全,子孙后代当然不差。”

  他话音落下,一个又一个的藩王恭贺朱允炫,把他夸得天上有地下无。

  他们也有几分真心。朱标是他们的长兄,对他们很好,有事儿朱标是真护着他们。二是,朱允坟挺像朱标,性格很温和,对他们这些叔叔不错。

  他们都觉得,未来在朱允坟手里讨生活应该不错,不比大哥朱标差多少。

  连朱棣都笑着说了几句漂亮话。

  朱允坟脸上含笑,立刻举起酒樽,温声谢过叔叔。

  觥筹交错之间,其乐融融。但朱允坟低头喝酒的时候,好整以暇地想。

  他爷爷朱元璋给这些藩王的权力太大了,迟早会威胁到京城,极大可能酿成类似"七国之乱"的苦果。可朱元璋非常信任朱棣他们,所以朱允炫还不敢向叔叔们动刀。

  他将酒一饮而尽,姿势潇洒极了,迟早他要削藩。

  不知道到了那一天,这些叔叔们会如何作态?还会像今天这样恭贺自己吗?

  众人心里各怀鬼胎,但有朱元璋压着,表面都其乐融融,气氛和谐。

  天幕下,嘉靖皇帝年间,西苑

  嘉靖皇帝不穿作为天子象征的黄袍,反倒交领右衽,一身道袍,看上去风流倜傥。

  看上去跟山里面的道士没什么区别。

  他等候在丹炉旁边,反复踱步,急不可耐。明明外面正在放天幕,他却并不怎么关心,所有的心神都交给了面前的丹炉。

  他等得有点急不可耐,于是问旁边的道士:“丹药要什么时候才能好?”

  道士说道:“快了,马上就能开炉了。”

  嘉靖皇帝像是想到什么,有些踌躇:“上次,那天幕说,丹药往往有重金属。你们青山派的丹药不会也有吧?”

  道士连忙解释:“天幕说的那些都是野狐禅,当然有毒了。唯有咱们青山派,才是道家正统。陛下,您经常吃咱们门派的丹药,一点

  问题都没有,你自己的身体你自己还不清楚吗?”

  嘉靖皇帝面色稍缓:“谅你也不敢欺瞒朕!”

  这时,脚边的猫发出"喵喵"的叫声。这只猫养尊处优,皮毛华丽,眉毛洁白如雪。它的性格也非常乖,不用绑绳子,都寸步不离。

  嘉庆皇帝一把捞起猫咪,轻柔地摸着猫毛,笑意盈盈:“虬龙,你叫得这么大声,是因为你也急着吃药?放心,少不了你的。”

  没过多久,丹药出炉,清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

  嘉靖皇帝嗅着丹药,神色陶醉,心中暗道:“据说吃完一千粒就能成仙,道爷我马上就成了!”

  正当嘉靖皇帝沉迷丹药的时候,有人进来禀报:“陛下,天幕盘点到您了!”

  嘉靖皇帝一怔:“什么?”

  他抱着猫,离开凡房,恰好听见天幕提到自己的过往。

  他唇角上扬,心中暗道:“盘点得好啊,让朕看看,道爷我多少岁才能得道长生!”

  【这位嘉靖皇帝跟乾隆一样,也是一位梗王。老规矩,讨论他的诗之前,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他这个人。

  【1521年,大明第十位皇帝正德皇帝死于豹房,年仅三十多岁。他一脉单传,又没有生下孩子,导致皇位无人继承。

  张太后便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商量,在宗室里面挑一个人,来做这个皇帝。一时间,冒出了许多皇位继承人备选。

  嘉靖皇帝是正德皇帝的堂弟,跟正德皇帝的亲缘比较近,而且年纪也比较大,比较符合礼法。

  所以,十五岁的嘉靖皇帝捡漏了他堂哥的皇位,一步登天。】

  【在张太后和首辅杨廷和眼里,嘉靖皇帝身为宗室子弟,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培养,应该是一朵不谙世事的小白花,很好拿捏。

  天降皇位,想必嘉靖应该战战兢兢,唯唯诺诺,生怕惹了任何一个人。

  但是事实证明,嘉靖皇帝是个天生的权力机器。】

  【年少的嘉靖皇帝来到紫蝶城的脚下,首府杨廷和让他以太子的礼仪进门,不让他以皇帝的礼仪进门。

  在我们眼里,这可能没什么差别,但在他们眼里差别太大了。

  如果以太子的礼仪进门,说明嘉靖皇帝是从宗室过继给张太后

  的,要认张太后当妈。张太后以后也是正经的嫡亲太后,位置稳稳地。

  对于杨廷和这些大臣们来说,这样做好处也多多,很像一次服从性训练。他们通过这事能摸清皇帝的脾气,进一步教导皇帝,将来不就是皇帝的亲信了吗?

  就像汉文帝跑到长安来继位,周勃非要拉着汉文帝说话,也是一样的道理。

  “你这个皇帝是我们文官集团拥立上来的,你必须得听我们文官集团的!做人可不能忘本!”

  结果嘉靖皇帝一摆手,拒绝进行服从性训练:“先皇的遗诏是让我继位,又不是让我以太子的身份继位,我要是认了太后当母亲,我喊我母亲什么?"

  杨廷和还是不同意,结果嘉靖皇帝打死都不肯同意进门。

  最后还是张太后出来调停,嘉靖皇帝才肯进门。

  别人以为嘉靖皇帝会害怕杨廷和。可皇帝一点儿不怂,他相信杨廷和称霸太久了,一定会有人对他不满,他这个皇帝一定会有支持者。

  后来,嘉靖皇帝和文官集团吵了整整三年。一开始还算理智,最后两边都疯狂了。

  最终皇帝压倒了文官集团,提拔了另一批忠心自己的朝臣,把杨廷和这一脉的文官都发落了,这期间死了很多人。叱咤风云几十年的杨廷和集团就这么落幕。

  嘉靖皇帝成功把自己的父母都加封了。

  按照周礼,太庙有七个房间,可以供七个皇帝,朱元璋改成了九个。到了嘉靖这里,里面已经满了,但是他想把自己作为藩王的父亲抬进去。

  一来二去,他瞄上了明太宗。但明太宗名气太大了,他不敢动,而且一旦动了,他们这一脉的合法性怎么证明呢?要知道明太宗也是藩王继位啊。

  但他还是作势要踢,假如大家都不同意开窗,那么就提议开个屋顶,大家就会同意开窗了。

  大臣们当然哭天抢地,打死都不同意。最终两边各让一步,明太宗被抬成了明成祖,把存在感不强的明仁宗踢出去,让嘉靖的爸爸进去。

  有人说,嘉靖皇帝一生自私,唯独对父母是真的好。其实未必,这场争斗是权力的游戏。】

  朱元璋听到嘉靖皇帝精于权谋,几年之间就斗倒了大臣,却并不开心。

  唐朝,唐太宗是第二位皇帝,宋朝,宋太宗是第二位皇帝。久而久之,太宗已经约定俗成地等同于“第二个皇帝”。

  这太宗居然不是朱允炊?

  所有藩王大惊失色,纷纷侧目,想找到谁是“明太宗”。

  朱棣也惊疑不定,左看右看,总觉得兄弟们如今变得很陌生,好小子,哪个浓眉大眼的背叛了大哥的儿子?

  他一定不轻饶!

第80章 嘉靖嘉靖,家家皆净

  自从天幕说出:"明太宗也是藩王继位"之后,老朱家的人都惊疑不定。

  电光石火之间,众人顺着自己内心的猜测,看向自己最怀疑的对象。

  朱元璋分封了二十多个朱家藩王,除了九大边塞藩王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太平藩王。

  这九大塞王之中有两位最引人注目。一是燕王朱棣,二是宁王朱权。

  燕王朱棣从小就跟着朱元璋打仗,骁勇善战,名声赫赫。如今被封在北平,抵御异族,手下有兵有粮。

  除此之外,还有宁王朱权。朱权十几岁就领着几万大兵在北边打仗,把几个部落打得妥妥帖。更重要的是,他手上有大明最能打的军队之一———朵颜三卫。

  朝中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燕王善战,宁王善谋。”

  朱元璋将这两位骁勇善战的儿子封在最重要的边境,相当于把大明的生命线交给了他们。

  这两位藩王造反的话,成功概率应该是最大的。

  于是,一半人看向了朱棣,另一半的人看向了朱权。

  他们的眼神饱含震惊、疑惑、好奇之情。

  宁王被一群留着大胡子的哥哥望着,一时间接受不能,差点儿被酒呛着:"你们看我做什么,不会以为我要造反吧?父皇,我对太孙的忠诚,天地可鉴啊!"

  朱棣心里打起了鼓,对于宁王的解释,一个字都不信。小十七打小就聪明,不像是朱家的种。聪明人心思多,而且有兵有粮,造反太容易了。

  朱棣拍了拍宁王的肩膀,一阵唏嘘:"我看你死后怎么去见大哥!"

  有朱棣带头,其他王爷都面色愤慨。

  宁王欲哭无泪,他没有造反的想法呀,至少现在真的没有!

  他为了洗清身上的嫌疑,连忙看向朱允炊,改用亲切的称呼,像普通叔叔一样说道:"大侄子,你出生的时候我还抱过你呢,你可不能冤枉了你叔父啊。大哥对我们多好,我们到今天都忘不了,我怎么可能丧良心去造你的反呢!”

  不管朱允炊心里怎么想,面上还是和和气气:"叔父别急,且再听听天幕怎么说。"

  他的目光扫过所有的王爷,论成功率,宁王造反成功率

  最高,但其他王爷就没可能成功了吗?

  比如燕王朱棣。

  气氛变得剑拔弩张,唯有角落冷清寂寥。

  晋王朱桐望着杯中美酒,整个人发呆,左右环顾,有人怀疑宁王造反,有人怀疑燕王造反,偏偏他这个王爷无人问津。

  明明他的藩地太原很富庶,势力很大,怎么大家都忽略了他,他就这么没有排面吗?

  他真的很想享受一下宁王被怀疑的待遇。

  具体原因他也能清到一些。曾经,他在自己的领地干了不少坏事,惹怒了朱元璋,导致自己的王爵差点被废。那时候哥哥朱标还在世,多亏他周旋,自己才没有被废。

  可现在哥哥已经死了,母后也早早去世了,还有谁能劝动朱元璋?自己这个晋王不是特别稳,起兵的可能性自然不大。

  晋王心中叹气,如果哥哥朱标还在,自己就不会被忽视了。

  哥哥死后的第XX年,想他。

  他怀念哥哥,于是便怒目而视:"十七,太孙殿下对你哪里差了?你怎么能这么对殿下?"

  宁王被围攻,头皮发麻,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好家伙,这造反的人不会真是自己吧?

  紧接着,他们便听到天幕顺口一提地剧透了明太宗的姓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9页  当前第1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5/1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