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_分节阅读_第148节
小说作者:墨尔玉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537 KB   上传时间:2023-08-03 12:36:22

  唐僖宗不敢慢待黄巢,几乎悔不当初。

  明明一个节度使,可以安抚好黄巢,却偏偏赔上了一个国!

第91章 唐太宗:我没有唐僖宗这样的子孙!

  古青青: 【从这首咏菊诗里面可以看得出来,黄巢胆子很大,志向很高。

  古代是官本位,男子想要出人头地,得去当官。他们家虽然有钱,但社会地位低,急需改换门庭。大唐有高考,也就是科举。明面上,每个良家子都能通过科举来改变命运。黄巢这个书生意气风发地去考了。

  第一次科举,落榜。黄巢心想,没事,他还年轻,大不了下次再来。

  第二次科举,又落榜。

  他心想,问题不大。俗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五十岁考中进士都算厉害了,很多白发苍苍的人都在参加科举呢,他也不能放弃啊。

  可是第三次科举,又双杀落榜。黄巢开始对科举制度产生了一丝怀疑。这条看上去非常公平的道路好像也没那么公平。

  第四次科举,他再次落榜。他渐渐意识到,在不糊名字的科举考试中,拼的不是才学,而是爹。

  他这个山东的盐贩子,在山东还算混得开。但是长安世家遍地走,权贵不如狗,商人之子是底层中的底层。

  他只算个小镇做题家。

  曾经意气风发的神童,逐渐变成了一个愤青。

  错的不是他,而是这个世界!迟早有一天,他要让这个世界直面小镇做题家的怒火!

  科举考试可以漏掉无数个才子,但漏掉黄巢却让整个大唐伤筋动骨。如果主考官知道这位落榜考生是大唐的掘墓人,应该会赶紧让他通过吧。】

  唐朝科举明面上花团锦簇,背地却是烈火烹油。无数天真的考生受到了社会的毒打。不说黄巢,李白、李商隐、王维……这些名人都吃过大亏。大唐的文人爱国心切,本来想骂这位掘墓人,但现在却有些沉默。黄巢之所以成为反贼,背后也有科举制度的一臂之力。

  唉,他们都是同病相怜之人。

  武则天冷声说道:“爱卿,不糊名字的科举有名无实,你们还要反对这糊名制度吗?”

  武则天也知晓科举的弊端,率先提出糊上名字,但大臣们反对的声音太强大了,这事儿只能不了了之。

  大臣: "此事牵扯众多,陛下须三思而后行。"

  "三思?就是因为你们要朕三思,未来才会出现那所谓的掘墓人!大唐灭亡,你们难道没有罪吗?4;

  大臣们见女皇如此发火,讷讷不言。

  武则天骂了一通这些老奸巨猾的大臣,雷厉风行地说:"糊名制度必须要推行,抗旨不尊者,举家流放。"

  【黄巢落榜之后,只能回家继承万贯家产。值得一提的是,他家是盐贩子,产业并不干净。

  因为唐朝中后期,国家将盐进行专营,不允许民间私自制造和贩卖。

  唐朝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如果放在私人手里,一定会滋生大乱子,比如隋朝发生了多次盐贩起义。

  而且,盐专营对国家来说也是一种税收,可以悄悄地收税,赚大钱。

  百姓感觉不到收税的疼痛感和被剥削感,不容易激起民变,简直完美。

  有句话说: “天下之赋,盐利占半。”国家的一半赋税几乎都来自盐。如果国家管得好,那么盐价低,百姓高兴。如果国家无道,盐的价格就爆表了。

  比如唐太宗时期,大概相当于五块钱一包,唐德宗时期,已经翻了二三十倍,大概是两百多块钱一包。

  国库只要缺钱了,就提高盐价,狠狠地割—波韭菜。百姓苦不堪言,希望能买到低价盐。

  在那个时候,卖盐和卖毒差不多暴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人会践踏一切法律。很多人开始偷偷卖私盐,黄巢家就是其中之一。

  黄巢不想干这个活,他更想当官。但是没办法,没有其他的出路了。然而朝中的人对这些盐贩子非常不满。

  当时的皇帝是唐僖宗,他只有十几岁,放在现代也就是小学生的年纪。真正掌控帝国大权的是他身后的宦官集团以及文人集团。>

  唐僖宗集团很不高兴,这都是他们的钱!如果大家都去买私盐,他们还怎么割韭菜?于是,上层下了多道命令,到处搜捕这些盐贩子。很多盐贩子都被抓了,处以死刑。

  黄巢不想坐以待毙,于是抱团取暖,号召大家组成帮派,抵御朝廷的抓捕。他于是从一个小盐.枭成了小□□的头头。】

  李世民的武将皱着眉说道: “原来这黄巢出于河南道,那里临海,多盐井,民风彪悍。真是可恨!"

  "陛下,臣想去清剿河南道的匪徒。绝不让那些匪徒做大,然后重伤大唐的根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歧视,在大唐,地域歧视很普遍。

  黄巢出生于山东,山东在唐朝属于河南道。在很多大臣的眼里,河南道不服管教,民风彪悍。连唐太宗自己都讨论过关中人和山东人的区别,言谈中流露出关中人的优越感。

  然而一码归一码,现在不是地域歧视的时候。

  唐太宗李世民冷着脸说: "如果不是这盐价涨得这么高,哪里会滋生这么多匪徒呢!唐僖宗到底有多少个胆子,才会把盐价翻这么多倍。殊不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听到盐价翻了二三十倍,直接破防。那些不肖子孙怎么敢的啊?!

  他揉揉眉心,暗下决心,听说那明朝的皇帝写了本祖训,让子孙世世代代遵守。虽然有僵化的弊端,但也值得学习。

  他要将对盐价的规定写进祖训里,一字不可改易。

  武将讷讷,有些讨好似的说: “陛下说得在理,但陛下,你别气坏了身体。天幕不是说了吗,那唐僖宗很年幼,不是他想涨盐价的。唐僖宗是您的子孙,肯定差不了,未来定能掌握大权。"

  唐太宗李世民面色稍稍和缓,不置可否。

  他的孩子文韬武略都不错,这唐僖宗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吧?

  谁知紧接着,天幕说道: 【对于百姓来说,高额的赋税也许能忍,咬咬牙也能买点盐。但祸不单行,接下来天灾来了。

  给大家说一个故事。

  当时,湖北发生蝗灾,蝗虫肆虐。

  蝗虫先扫荡了湖北,又扫荡了河南,所到之处,颗粒无收。

  紧接着,蝗虫来到了陕西长安,正准备按照惯例饱餐一顿。结果,他们突然发现长安是如此的美,百姓安居乐业,大臣聪明睿智。

  这一切都是因为唐僖宗像尧舜一样圣明!

  蝗虫顿时觉得太羞愧了,这个国家的君主和天神一样伟大,它们却破坏他的庄稼,还骚扰他的民众。它们真不是好虫!

  蝗虫们痛哭流涕,自惭形秽,最终飞入荆棘丛中,狠狠地用荆棘刺死自己。

  它们要用自杀来洗刷自己的罪孽。当时的长安市长就是跟皇上这么说的。

  文武百官接连称赞:"是陛下的仁德感化了那些该死的蝗虫啊。"唐僖宗表示信了,龙颜大

  悦,庙堂响起笑声。

  古代如果有天灾,朝廷一般会进行赈灾。虽然官员层层抽油水,但最后也能减缓一些灾情。现在满朝都觉得蝗虫自杀了,自然不会拨款赈灾。

  所以多地饿殍遍地,百姓易子相食。

  百姓连饭都吃不起了,唐僖宗集团还在收高额的税赋。他们这次割韭菜直接割到了根。

  无数农民破产,成为流民,只能背井离乡,投奔黄巢这样的□口。

  黄巢什么事都没干,实力却噌噌上涨,原因无他,对手太会作死了。】

  唐太宗脸气得发青,眼前头晕目眩: ".……"

  居然能信蝗虫自杀……这唐僖宗不是十几岁,而是三岁小童吧。不对,有的三岁小童也很聪明,那黄巢三四岁已经能对诗了。

  这唐僖宗好像颇内有疾!

  唐僖宗跟唐玄宗一样,荣登唐太宗心目中不肖子孙榜首。他没有这样的子孙!

第92章 崇祯:该不该封黄巢的翻版?

  大汉开国皇帝刘邦笑得合不拢嘴,看热闹不嫌事大,乐呵呵地望着文武百: “你们天天说什么大唐文道昌隆,繁华富庶,连天子都能吟诗作赋,朕看也不咋样,这唐僖宗跟傻子没什么区别啊。"

  时至今日,天幕播放了不少视频,提到的大部分都是唐朝的诗人。众人都能从这些视频中,窥得盛世大唐的一角。

  "九重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富裕,繁华,开放,是大唐的代名词。

  好像下至贩夫走卒,上至天子,人人都能吟诗作赋。人们行走在大唐,仿佛行走在神的国度。所以各大位面的人们羡慕极了,大唐在他们眼里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刘邦的臣子一直提议他学习大唐先进的地方,特别是多学习一下文武双全的唐太宗,不要天天一副流氓样子。

  刘邦这些天被卷得不行,现在一看着唐僖宗的荒唐模样,笑得牙不见眼。这大唐的君王素质也没那么高嘛,装什么呀?!

  萧何: “王朝末年,时局混乱,哪里有什么贤明的君主?这唐僖宗愚蠢是愚蠢,却比那胡亥好多了。

  刘邦一听,唏嘘不已:“这倒也是。如果这天幕盘点个十大昏庸之君榜单,胡亥应该能排第一吧。和他相比,唐僖宗这个痴儿皇帝顶多排个第十吧。"

  "唉,对了,萧何,你说咱们大汉的君主会如此昏庸吗?"

  萧何自然不敢忤逆圣上,很保守地说:“陛下的孩子应该昏庸不到哪里去。不过一切还尚未可知,得等到天幕提了才能知晓。”

  刘邦天马行空地思考: “只要没唐僖宗这么荒唐,我就能接受。”殊不知,大汉后期的皇帝也是一个比一个昏庸,比如小偷皇帝和裸.泳皇帝,比唐僖宗离谱多了。

  蝗虫自杀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离谱的一个谎言,偏偏皇上还信了。真是一个敢说,一个敢信。各大位面的人都在看乐子,嘲讽唐僖宗。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大唐人则尴尬极了,这智.障可是他们大唐的君主,真是丢脸丢到姥姥家了!

  唐僖宗人都傻了,气得嘴唇颤抖,脸像调料盘打翻了一样,一会青一会红。

  污蔑,这是赤.裸裸的污蔑!

  "朕可不是什么傻子!朕什么都知道!阿父,你替朕澄——

  很多百姓看完天幕之后认为这皇帝是个智障,可熟悉唐僖宗的人都知道他不是。他吃喝玩乐样样精通,还特别喜欢下很废智商的围棋,脑子没有半点问题。

  他只是不想去管那蝗灾。

  田令孜却阻止他: “陛下,事已至此,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唐僖宗闻言沉默,百姓如果知道他不是傻子、只是不关心他们的死活,只会更加厌恶他这个君主。

  他最好的选择就是继续当个傻子。

  古青青: 【黄巢本来只是想进体制内,但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路。他心想,不是他的错,都是这个世界的错,不如把这个大唐给打烂吧!】

  【当时,同为盐贩子的王仙芝在山东造反。黄巢带着手下的几千人,投奔了这位大哥。他们被蝗虫和朝廷夺走了口粮,便到处抢人、抢粮和抢钱。

  山东的火苗,引起了燎原大火。全国的盗匪听到风声,都蠢蠢欲动。】

  【唐僖宗集团其实反应很快,他们立刻派出军队剿匪。把这些盗匪当作东汉末年的黄巾军来处理。

  朝廷兵强马壮,按道理来说,剿个匪还不是轻轻松松吗?

  可是百姓都活不下去了,所以黄巢那边根本不缺兵源。虽然都是没怎么训练的老弱妇孺,但是人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9页  当前第1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8/1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