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_分节阅读_第149节
小说作者:墨尔玉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537 KB   上传时间:2023-08-03 12:36:22

  正反两方打得有来有回。

  后来,黄巢手下的人越打越多。朝廷一看,这不行啊,要不休战吧?黄巢这边其实也想休战,他的梦想就是进体制,造反只不过是他曲线救国的方法。

  他想当节度使,去广东那个偏远地方当土皇帝。他感觉自己的诉求挺合理,极南之地土人多,非常穷,而且还不服管教。他给朝廷回收垃圾,朝廷应该感谢他才对。

  结果朝廷拒绝了,却封他的大哥王仙芝当京官。

  黄巢这才发现,自己这个响当当的叛军头领,居然只是个小丑。】

  【王仙芝这位大哥做得也挺不厚的,跟黄巢相比,他不算完全的泥腿子,他家在朝中有人,所以封官封得非常顺利。

  他也没有给其他朋友争取官位的想法,拍拍屁股准备去赴任了。黄巢知道之后非常生气,愿天堂没有走关系!

  黄巢“以德服人”,把大哥打得头破血流,让大哥不敢接受招安。最后,两边分了家,各自带了一部分军队分开了。

  王仙芝没有接受招安,后来死于朝廷围剿。

  黄巢则来到了广州,既然皇上不给他广州,那他就自己拿。然后一天时间就打下了广州。这个时候,他已经彻底黑化了。】弹幕: (广东:你不要过来啊!)

  (读书好,又变.态,好像冻鱼战神。)

  黄巢的命运让无数大唐文人怔愣。

  杜甫收敛容色: “安禄山都能当三镇节度使,掌控冀州重镇。到了晚唐,黄巢的威胁已经如此之大,朝廷居然不肯安抚一下,这可真的是……"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活该灭亡。

  究其原因,大唐文人都懂,不是黄巢不讨喜,不是黄巢不

  厉害,而是家世的问题。

  上升的渠道已经被世家豪族占据得死死的。

  至于没什么背景的安禄山能够一步登天,那是因为背后站的是唐玄宗。皇家就是天下最大的世家。

  世家子弟傲慢地望着盗匪黄巢,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殊不知,最终要付出沉甸甸的代价。杜甫叹息。杜氏也算小世家,他也有才华,可惜削尖脑袋都挤不进上层圈子。何况黄巢?黄巢在他们眼里确实是个跳梁小丑。

  大唐名相张九龄长相温文尔雅,风姿绰约,风度翩翩。

  他敛眸,心中暗道: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只要黄巢是个盐贩子,他注定不会受到任何礼遇,除非他打到长安。"

  张九龄出身岭南,祖上出了几个小官,勉强是个小世家,在岭南还混得开,到了长安就捉襟见肘。

  他于是找到了另一位宰相张说,两人交换族谱,给自己认了个亲。从此以后,他成了世家豪族之一范阳张氏的成员。也就是张良的后离。

  因此,他才能稳步青云直上。

  可是官场上的世家子弟还是在歧视他。连唐玄宗都不信他的说辞: "如卿岂有门籍!"

  张九龄不得不回:“荒陬贱类。”不过是荒野之间的粗鄙之人罢了。

  寒门宰相在大唐是个天方夜谭,直到宋朝才成为可能。

  张九龄有些说不出道不明的期待,心中暗道: "让我看看,希望成为青帝的你能走到哪里。"

  有

  人觉得该给黄巢封王,有人却觉得不行。大明末代君主崇祯皇帝就是其中之一。

  怎么能给叛贼封王呢?!叛贼怎么配?

  如今,崇祯皇帝和唐僖宗一样,正面对一个糟糕又尴尬的局面。闯王李自成的叛军打到京城来了。

  夜晚,他带着太监来到成国公的府邸,希望借他的势力逃出北京。南京有一套班底,还有充足的兵力,只要逃到南京,一切还有机会。

  但是成国公闭门不开,里面好像没人。可是崇祯皇帝发誓自己听见了里面的人声。要知道,成国公的祖先可是帮助朱棣靖难的忠臣啊。真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世态炎凉,满城文武竟无一人可用!这是天要绝我!"

  盛怒之下,崇祯皇帝悲愤不已、心如死灰地来到煤山,掌着绳子,想要了断自己。

  他临死之前,自嘲地笑笑: “王承恩,朕有预感,这是朕最后一次看天幕了。天幕出现的时候,朕还以为是什么吉兆,结果吉的不是朕,而是那叛贼。"

  "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宦官王承恩哭着说道: “陛下,未必不是吉兆啊。”

  "怎么说?"

  宦官王承恩: "那闯王李自成也曾向陛下请求招安,跟黄巢如何相似。天幕出现这一段,不就是在跟陛下说,要吸取唐朝的教训嘛!"

  不久前,李自成给崇祯送来一封信,希望崇祯封他为西北王。他还保证,他会帮大明解决北方的后金。

  崇祯大骂: "祖训有言,非宗室不得为王,异姓不得封王!"

  王承恩跪地说道:“可成祖不也封忠勇王金忠为异姓王了吗?这是大明的生死关头,想必太.祖也会理解的。"

  崇祯沉默了一下,随后才说: “他是胆大包天的匪徒,又不是金忠那样的精忠报国的能臣,堂堂天子岂能受匪徒的威胁?"

  王承恩又说: "可是天幕都说了,明朝之后异族入侵,建立清朝。那叛贼李自成,起码是汉人,陛下应该和他一致对外才是啊。"

  "陛下忍一时之气,却能替大明谋福祉啊!"

  崇祯握着绳子的手微微颤抖:“……可是那李自成如何会答应呢?”

  王承恩见状,心中大喜,连忙下猛药:“他如果不想被招安,就不会送那封信。陛下只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自然会臣服。"

  崇祯沉默良久,最终在王承恩期待的目光中,将绳子放下,长长叹了口气: “希望天幕的指引没有错。"

  崇祯带人去见了闯王李自成。

  其实闯王李自成跟黄巢有点像,手下基本上都是流民,野心也没那么大。同时,他也很忌惮北京城的守卫。瓦剌军围困北京城的时候,于谦带人守卫,挽救了整个大明。

  大明有没有可能再来一个于谦?

  而且现在天幕出现了,李自成得知自己的起义会失败、所谓的清朝会建立,满腔的怒火就对着异族发去了。

  他李自成打老朱家,那是内斗,蛮夷插什么脚啊?!总而言之,李自成想求和的心情比历史上还要迫切。崇祯和李自成谈判跌跌撞撞,他们的手下还起了好几次冲突,但最终还是谈妥了。

  李自成退回西北,去解决关外的异族。

  回到皇宫之后,崇祯望着太子朱慈娘,悠悠叹息: “朕封了这个新“黄巢”为王,谁知道他会不会生乱?"

  崇祯皇帝长得温文尔雅,太子朱慈娘长得更是非常貌美,据记载: “履云冠,风姿龙采,纤好白皙,见者疑为神仙。"

  朱慈娘: "父皇,封总比不封好。"封起码还有一线生机,不封直接亡国。崇祯叹息道: "你说得也是。"至于死后该怎么去见太.祖,他就偷偷以发覆面吧。

第93章 后续加新视频太原公子

  古青青:【黄巢以光速打下了广州,心想,要不扎根广州做个土皇帝?可是黄巢是北方人,不太适应南方的气候,手下很多北方士兵都染上瘟疫了。

  而且经过这次大战,黄巢摸透了唐军的底细,感觉唐军也不咋样。他黄巢要把格局打开,不要局限在广州,而是放眼整个天下!

  他于是发布北伐檄文,带着几十万大军,挥师北上,剑指长安。

  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军队所向披靡。

  不久,黄巢大军来到潼关,这是皇城长安最后一道生命线。

  黄巢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两天就攻破长安。

  唐僖宗集团这才慌了,没想到这粗鄙不堪的盐贩子居然这么能打!他们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弯,想要求和,还要封黄巢为节度使。

  可是黄巢表示:曾经的我,你看不起;现在的我,你高攀不起。都打到长安了,还当什么节度使啊,当皇帝不是更香吗?唐僖宗不得不跟曾经的唐玄宗一样偷偷逃离长安,前往四川。

  黄巢入驻长安,自立为帝,国号大齐。】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黄巢擦干净剑上的血,抬头望着战火纷飞的长安。

  他曾经在长安多次落榜,失意多年。谁能想到,曾经如同丧家之犬的他,只用了几年,就成为长安之主?

  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了整个大唐,犹如菊花,凛然盛放。而腐败的唐王朝向百花遇霜,凋零残破。

  与此同时,天幕放了他的一首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一出,无数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这首诗是如此的豪迈,读来荡气回肠,久久不能自拔。

  秦朝大泽乡,陈涉毫不掩饰地赞叹:“今日方知菊花诗还能这么写。那后世的豪放派诗词,再怎么豪迈也比不过这首诗啊。这股王霸之气叫什么来着?"

  很多豪放派诗人,描写的是心境的豁达,是对理想的追求。黄巢的诗词早虽然不算华丽,技巧不算高明,但格局未免太大。

  陈涉只觉心情激荡,想要找一个词来形容这首诗。

  不久,他脑海中灵光乍现,胸中豪迈之气凝为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

  朱元璋拍着大腿,不停叫好:“这黄巢残暴,但是打得好啊,就该把这腐臭的朝廷打穿,打烂!"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朱元璋出身很低,所以很欣赏和自己类似的农民军领袖。比如刘邦,又比如黄巢。没人比他更清楚,农民军领袖有多难做了。

  他激动之余,吩咐道:“来人啊,拿支笔来,朕要写诗了。”

  朱元璋提笔写了一首《咏菊》:“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老四,你看咱写得咋样?"

  朱棣刚刚当上储君,此时正春风得意。他接过纸张,陷入沉默,不久后方才说道:“父皇,你这写的跟他太像了,不是抄袭吗?"

  不能说毫不相关,只能说一模一样。

  朱元璋眉头一拧:“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算抄袭呢,借鉴,只是借鉴罢了。你别提这些有的没的,你说写得好不好就行了。"

  朱棣挠了挠脸,想违心地夸赞,却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父皇,你知不知道有一个人叫做东施?"

  朱元璋面色瞬间黑如锅底:“咱看你是皮痒痒了,想让咱给你松一松。”朱棣:"……"早死的大哥啊,父皇的储君是真不好当啊!

  唐僖宗位面,唐僖宗本人得知未来皇城会破之后,慌不择路,连忙开始思考逃跑路线。不行,他得赶紧逃啊,不然黄巢就要打进来了!

  那些世家大族,比如崔家,卢家的人,他们倒不是很慌。

  崔家的家主安抚家中子弟:“你们慌个什么劲,那安禄山打进长安的时候,还不是对我们崔家有礼有节?只要那黄巢不是莽夫,就没什么大事。"

  俗话说,世家有钱,有粮,有人,连皇上都忌惮和尊重世家。

  黄巢打进长安,手下又没有能人,还不是得来拉拢他们?

  崔家的子弟心里稍稍松了口气,开始思考出路:“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如果向叛军投诚,风险很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9页  当前第1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9/1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