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级农业强国_分节阅读_第200节
小说作者:凌烟阁阁老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87 MB   上传时间:2022-08-20 20:39:02

  从老一辈时代的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到现在的打草方格;再到正在建设的细水滴灌系统和风力发电场,新一代治沙人在祖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着治沙方式。

  嘉谷能做的,就是为坚守大漠的治沙团队尽力创造较好的生活条件,不让他们像老一辈治沙人那样风餐露宿、忍饥挨饿。

  沙漠营地里的空调、热水器等设施逐渐完善,还在营地划出空地,建成篮球场,让大伙在沙漠里打篮球成为可能。

  团队里每人都安排有正常轮休,公司为他们提供交通便利,方便大家回家探亲,平时公司后勤也积极为治沙团队成员的家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嘉谷治沙团队成员来来往往,但无论人怎么换,治沙精神却代代传承。

  ……

  沙漠无大事,而在太平洋对面的国度,一件又一件大事接踵而至。

  奥运会过后,美国金融界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往日的华尔街精英们都如履薄冰——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了。

  此时,美国房价已从部分下跌蔓延至全国性下跌,房地美、房利美的亏损已是路人皆知。

  “两房”是美国国会特许的旨在稳定美国房贷市场并促进廉价住房的机构,它们不向购房者直接提供贷款,而是将房贷打包成证券化产品,担保购房者能够按时归还房贷,再通过银行卖给投资者——可以说它们是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之一。

  但光是外国投资者手里,就持有了超过1万亿美元由“两房”发行或担保的债券,其中以中日俄为主。如果任由两房倒闭,他们的投资就会化为泡影。

  这还了得?各国政府无不向美方施加巨大的压力。

  各方的施压下,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强制托管房利美和房地美,并更换了CEO。财政部承诺会动用2000亿美元的政府资金来支持这些企业,这使得市场对两房崩溃的恐惧得到了缓解。

  9月14日,通过注资,美国政府正式接管了两房,并为其债务提供担保,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巨头被彻底国有化。

  然而,更大的危机正接踵而至。

  9月15日,这个华尔街的灾难日。

  背负了6130亿美元债务的雷曼兄弟,找不到任何买家接手,宣布破产,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

  道琼斯指数应声下跌504点,跌幅近5%,标准普尔金融股也经历了有史来最糟糕的一天,收盘下跌超过10%。商业票据市场和银行间同业隔夜市场随即瘫痪。

  但在纽约的刺客基金内,响起了压抑不住的欢呼声。

  姜平也笑眯眯,丝毫没有对老东家破产的同情——昔日的华尔街五大投行又不是第一家完蛋的了,这就是华尔街的残酷法则:当一家金融机构要死的时候,它会死得很快!

  他更关心的是,它们的倒下能为刺客基金带来了多少的收益。

  答案是,他也说不准!

  刺客基金早早布局做空金融股,现在股市的每一步下跌,都意味着数不清的美元流入刺客基金的账户。

  多米诺骨牌彻底倒下了。

  境外的对冲基金纷纷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撤回资金,后者还面临短期流动性挤压问题,处于崩溃边缘。

  坊间传闻,索罗斯的副手要撤出放在高盛的资金,高盛董事长想要留住他,但又拉不下脸来跪舔,只好语带威胁地说了句:“你这么做,可是会影响我们之间良好关系的。”而副手的回答是:“去你丫的关系,我只关心我的钱。”——投资者缺乏信心的表现可见一斑。

  雪上加霜的是,9月29日,因为两房事件后厌倦了“资本作死,纳税人埋单”的救援行动,美国众议院否决了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

  消息一出,金融人士如丧考妣。

  而刺客基金内,员工们已经要乐疯了——奖金啊,分红啊!

  苏放声音嘹亮地向姜平通报最新消息:“道琼斯指数下跌7%,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8.8%……这是自1987年10月美股崩盘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了。”

  “金融市场的大幅动荡,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我们基金的做空收益……难以估量!”

  姜平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美国投行的黄金时代宣告终结。但刺客基金,连同其他在危机中获利甚丰的对冲基金,一战成名。

  ……

第345章 放长线钓大鱼的嘉谷国际

  9月底,秦省关中平原。

  秦省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全球每七个苹果中就有一个产自此处。

  与其他水果产地不一样,这里没有太多大规模的种植园,通常每家有几亩果园、收获几百到上千斤苹果,再种一些小麦过活。

  和其他省份的农村一样,上年纪的农民是耕种主力,他们没什么销售渠道,果子卖给商贩是最直接、最普遍的销售形式。

  但一位叫陈琦的年轻人,颇有想法,之前苹果市场好的时候,他借钱包下了一块地建了一个苹果种植园,想在果园里种出希望来。

  然而,现实比理想要更残酷。

  果园遭遇过天灾不说——对于这些靠天吃饭的弱者来说,老天爷不是青天大老爷,更像是一位恶作剧的顽童。

  几年过去了,他成了家,也解决了温饱,然而贫困依旧横亘在他眼前,让他看不到希望——虽然能够收获品质最好的苹果,但却敌不过收购市场价格下滑的影响,全年利润不到9000块。贫困就如绳索,依旧缠绕在他的脖颈上。

  主要是没有销售渠道。行情不好的时候,自然不必多说;行情好的时候,收购商又会压价。其他果农手里没有太多苹果可卖,倒是无所谓,但他就很难受了。

  享受到最大利益的,还是中间商。

  他没做过物流,只听说成本最贵的部分是在最后一公里。

  但他觉得,对于农产品来说,不仅仅有最后一公里,还有从田间地头到运输的最初一公里,也是限制他这样的农产品生产者的“最初一公里”。

  就拿苹果来说,流通渠道环节比较多,在中间产生了多个价格持续抬升的层级,带来了相当高的流通成本。

  而一旦销售端的价格起不来,各个环节就会向生产环节压价,最终导致苹果收购价格下滑,像他这样的专业果农入不敷出,甚至因此致贫。

  如果不是嘉谷国际商贸带来了“市场”,他还得继续忍受市场波动带来的悲喜交集,并且在那种绕颈的紧迫下艰于喘息。

  去年,嘉谷国际商贸进驻秦省,和当地代办一起寻找水果货源,陈琦的果园终于时来运转了。

  苹果在树上时就被下订单,按整个果园定价;收获季节,他们将各种规格、品相的苹果一起收走,甚至自己雇人来采摘、包装。

  而对于散户,嘉谷商贸也以高出市场5毛/斤的价格收购。

  虽然不少打算囤积苹果伺机高价出手的水果买手恨得咬牙切齿,但对于陈琦这样的果农来说,无不奔走相告,笑逐颜开。

  ……

  嘉谷商贸在秦省的冷库最多可以存下3000多万斤苹果,是当地最大的冷库之一。

  在零下一度的环境里,即使去年收获的苹果依旧多汁甘甜。当然了,嘉谷商贸基本上也不会有水果需要储藏这么久。

  如今这是苹果收购季,最忙时有200多人在这边分拣苹果、装箱、入冷库。

  邓朝是嘉谷国际商贸的副总之一,负责公司生鲜的采购运输配送业务。

  他看着红彤彤的不断被送入冷库的苹果,喜上眉梢。

  和时令水果不同,苹果是名副其实的大宗商品,它也有着更复杂、多向的流通,销售周期更长。

  但苹果同样存在着与其他水果甚至农产品一样的通病——上中下游的利益分配严重不均衡,最上游的农户饱受“生产之痛”。

  承担最关键角色的农户生产者们,却在利益分配上处于极度弱势的地位,在整个产业链的利益分配占比不到10%。更为可怕的一点是,这种长期存在的畸形利益分配关系问题,对于陈琦这种以种植苹果为生的大批农户来说,是无解的。

  但这种无解的状况,随着嘉谷国际商贸的发展壮大和积极介入,迎刃而解。

  农产品区别于工业产品的最大特征是鲜活性,保鲜储藏不仅技术上困难,而且成本上居高不下,最后的储藏环节损失不是一个小数字。

  至于最惨的情形就是卖不出去了,对于工业品而言,市场不好,大不了减价处理;可农产品一旦过剩起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烂在库里、烂在地里,因为远距离运输,运费都比农产品贵。

  但对于嘉谷商贸来说,针对前者有初具规模的冷链物流网络,针对后者有集团战略投资的永惠生鲜超市和社区生鲜超市。

  目前,嘉谷商贸在国内已经设有十余个大型冷库中心,拥有70万吨的冷库容量。在国内冷链物流企业中,以绝对优势占据第一位。

  永惠生鲜超市得到嘉谷集团的战略投资后,依靠嘉谷商贸的供应物流链布局,更是实现了大跨步发展,不仅早早走出了岷省,甚至进驻了首都,目前全国门店数量超过了100家。社区生鲜超市门店数也达到了60家。

  因此从去年开始,嘉谷商贸开始启动将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和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极致精简供应链的计划。

  今年,嘉谷商贸继续深入推进订单农业模式,以消除农产品种植生产端的不确定性,帮助小规模、离散化种植生产的农民更平稳对接大市场。

  就目前来看,砍掉了中间商,农户受益,嘉谷商贸受益,商超也受益,连消费者都受益——永惠超市的生鲜产品得益于大规模的采购和冷链储存运输,价格甚至能做到比菜市场还低。

  而嘉谷商贸的低温仓储、运输配送业务的毛利率高达60%——国内冷链物流行业起步晚,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使得冷库需求持续扩大,供不应求导致嘉谷商贸议价能力极强;而且冷库运营属于重资产行业,在发展初期区域性垄断特征明显。

  拥有完善冷链物流网络的威力初显。

  但只要一回想起嘉谷商贸对建设冷链物流的投入,邓朝都觉得牙疼——也就是背靠嘉谷集团,钱多,能安下心来做好十年不挣钱的准备,放长线吊大鱼,嘉谷商贸的冷链物流才有今天的规模。

  别多想,即使有这样的规模,嘉谷商贸还是亏损的——投入太大了。

  而且因为在冷链物流上投入太大,导致在常规物流仓储方面反而落后了——譬如粮食,常规物流就足够用了。

  但继续自建常规物流仓储的话,也太费时费力了,还不如收购整合市场上的同类企业——不像冷链物流,国内在常规物流仓储上发展还是很快的。

  刚这样想着,他就接到了上头老大钟华志的电话:“老邓,快回来商量怎样吃狗大户。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了,集团在美国发了大财,我们有机会通过在危机中大笔买入便宜资产而补齐短板了!”

  ……

第346章 收购!收购!

  随着次贷危机扩大至其他领域,对于经济的影响是超乎想象的。

  整个资本融资市场几乎是一夜之间停止了,银行普遍选择提高贷款利率和减少贷款数量,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显出流动性不足危机。

  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很难借到钱了。

  这对不少企业的经营来说是致命性的打击。

  要知道,即使是很多大型公司,在短期需要资金,如发工资日期的大额支出时,都会用一些短期融资工具获得现金——现在通过这些渠道都融不到钱了,这些公司经营就陷入了停滞甚至破产。

  但另一方面,“危机即机遇”。

  就像巴菲特最喜欢在危机后大笔买入便宜资产从而大获其利,拥有雄厚资本势力的企业,也擅长在经济萧条的特定时期,抓住机会,进行兼并收购,加速扩张。

  这样的天赐良机,怎么可能少得了嘉谷呢?

  可以说,嘉谷对次贷危机谋划已久,不仅体现在步步走在危机前面而大发横财的刺客对冲基金,还体现在对收购目标的追踪研究。

  刺客对冲基金还在使劲地薅羊毛,资产规模有望突破百亿美元;而另一方面,嘉谷开发沙漠的投入远低于预期,集团可动用的资金更丰厚了。

  这次磨刀霍霍的,是一直隐在嘉谷体系背后的嘉谷国际商贸。

  “海外租地或买地,如果不控制物流,成本依旧比不过跨国粮商。我们只有在全球都建立了自己的粮食收购和仓储物流体系,不仅能买到粮食,也能运出去,从而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粮食的跨国流动,才能说达到了国际粮商的标准。”

  在嘉谷高层的收购战略探讨会上,多年的谋划一朝拉开帷幕,钟华志意气风发。

  “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吃,嘉谷国际首先是要构建好在国内的仓储物流体系。而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物流地产巨头——普洛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9页  当前第2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0/4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级农业强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