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级农业强国_分节阅读_第421节
小说作者:凌烟阁阁老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87 MB   上传时间:2022-08-20 20:39:02

  周围一阵笑声。

  在笑声中,一位年轻的嘉谷员工走上台,用当地口音笑眯眯道:“大伙儿不用怕,也不用背诵任何条款。我们的目的,是让大伙儿知道加入合作社后,要遵守什么,又有什么保障……我举个实例,在江南省有个合作社,社长只想社员们听话,对社员参与合作社管理等法规内容,藏头藏尾,又或者根本不提。社员们不知道啊,后面被社长一挑拨,跟我们打起了官司……”

  嘉谷人当然不会拿着厚厚一叠合同条款照本宣科,如果是照本宣科的话,现场100个人中,估计有101个人在打瞌睡。

  他是采取以案说法、以事喻法、让农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制教育的形式。

  在齐政和关主任的围观下,本来很多漫不经心的农民,在嘉谷员工跌宕起伏的“讲故事”中,慢慢的也听得入迷了。

  关主任低声惊叹:“我们的送法下乡活动,要是也有这个效果就好了。”

  齐政笑而不语。

  开玩笑,很多地方的送法下乡活动,不过是发几张普法资料,做几块展板,然后拍屁股走人,以走形式、搞“造势”为主,其效果可想而知了。

  他在采访中说“反省”可不是说说而已的。嘉谷系合作社日后会在普法经费上给予保障,实现“法制教育”常态化,而针对农民们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往往会采取生动有趣的“寓教于乐”的形式。

  事实证明,只要舍得投入资源,“普法”也能变得受欢迎。

  当然,要改变他们的精神世界还需要很长时间。但有一些进步,总比没有进步要好得多。

  齐政一行刚走近一点,很快又停下了脚步。

  却是杨老爷子让出舞台后,正在会场边接受一名记者的采访。

  隔着一段距离,就听到背对着他们的记者清晰的问到:“老大爷,您知道嘉谷现在正在与一些合作社在打官司吗?”

  “我知道。”

  “是嘉谷员工告诉您的吗?”

  “不用他们告诉,我从新闻里也能看到。再说了,别看我老了,我也是会上网的。”杨老爷子哼哼道。

  “呦,您老还挺时髦的。那您应该也知道,如果合作社一方败诉了,那些农民可能会被罚钱,甚至有可能坐牢,您老觉得他们值得同情吗?”

  杨老爷子兀自摇头,道:“同情?不需要。如果那是我的后辈,不怕说,我恨不得打断他们的狗腿。”

  老爷子的脾气很是火爆啊,记者显得更加振奋的道:“为何这么说呢?”

  “你们年轻人,不知道合作社是怎么搞的。农村的事情,外包赚地租不行,把农民晾到一边也不行,单纯搞单品输出更不行,唯有整体性计划,使农村各项资源、各种发展因素统筹起来,使其形成一个较为健全的内生动力系统,才是农业的根本出路!以前那是公社,因为种种缺陷,散了;现在则是合作社。”老大爷的声音听起来很洪亮,带着时代特有的振奋感。

  “合作社主要是啥的合作?大家一般会说,是钱与人的合作。但这都是很表层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信用合作,是通过人与人的合作,来完成人与人更好的信任。”

  老大爷停顿了一下,声音更加高昂起来:

  “但那些王八羔子,为了多赚一点钱,完全打破了合作社的信用合作。没了信用合作,那还叫合作社吗?就算他们一时得逞了,丢了诚信,后面有的是坐在烂菜地里哭的时候。”

  “嘉谷是个好公司啊。要知道,越穷的地方越是没钱,越是没钱越没有人愿意投钱。像我们这一带的普通百姓,哪个不渴望过上好生活?为了摆脱贫穷,他们能更吃苦,能付出更多的代价,但以前没钱没技术,这一路的艰难,是那些条件更好的地区的人们难以想像的。嘉谷不是带来了钱和技术,而是带来了摆脱贫穷的曙光。”

  “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公司能像嘉谷一样,但就我所知,只有嘉谷愿意在穷苦的地方投钱改造。对于那些打官司的合作社,我不是说他们一生都不能脱离嘉谷,但起码在让嘉谷赚回投入的钱之前,他们不应该脱离嘉谷。因为那不仅是让嘉谷亏钱了,还可能是让另外一个地方无法看到曙光。”

  老大爷的声音,渐渐的变的有些颤巍巍的,语调却是一样的激昂。

  “其实,相比于违约的农民,你们更应该找出那些与嘉谷抢合作社的公司。没有前期投入,就心安理得摘桃子,估计也不是啥好公司……”

  “好的,谢谢大爷接受我们的采访。您的嘱咐,我们也收到了……”

  齐政一行就留在外围,竖着耳朵听。

  听到最后,齐政笑了笑道:“老爷子讲话一套一套的,还挺可爱的。”

  用“可爱”来形容一个老头子,差点把关主任呛到了。

  但起码证明了齐政的心情不错。

  关主任立即轻咳一声,道:“嘉谷合作社的普法教育,我们省里也是愿意帮忙的。你看,我们会协调基层干部,像老爷子这样帮助乡民们树立正确的契约意识,不会让大伙儿乱来的。”

  对于背后的挑事者,关主任这样的干部也不比杨老爷子知道的更多。

  但有一点,省委上下是知道的。

  嘉谷与政府部门不同,嘉谷是要赚钱的。

  一个不赚钱的公司,任你是金山银山的,也撑不了多久。政府可以投钱扶贫,但形成健康的产业扶贫,终究是离不开企业的。准确的说,是离不开能赚钱的企业的。

  而嘉谷要赚钱,就必须有一批“听话”的合作社。

  只有合作社听话了,嘉谷才能发挥规模化组织优势;也只有发挥规模化组织优势,嘉谷才能让农民能赚到钱的同时,嘉谷也能通过延伸产业链,慢慢收回沉没的成本。当这一切形成良性循环后,产业扶贫的意义才能体现。

  最怕的就是嘉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算嘉谷还愿意合作,如果条件更苛刻了,也肯定不是啥好事。

  齐政却是笑笑,道:“其实我并不担心的,我们的农民同胞也是在不断进步的。而且,我一向认为,只要我们嘉谷稳得住,慌的就不会是嘉谷。”

  慌什么呀,哪怕情况还不甚明朗,从长远来看,到最后都是阳谋,也就是硬实力碾压计谋,努力碾压小聪明。

  包括他在内的嘉谷人,也许并不够足智多谋,但论硬实力碾压,嘉谷人都是杠杠的。

  ……

第740章 传递信心

  对于齐政不喜坐镇总部指挥,嘉谷人已经见怪不怪了。

  一来,集团已经有了以王昱业为首的完善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团队,在董事会敲定应对程序后,没有了齐政必须参与的部分。二来,齐政奔波在外,也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出于安抚人心的需要。

  ——不仅仅是要安抚其他合作社的人心,还有产业链合作商的人心。

  在齐政看来,合作商与专业合作社有些类似,都是嘉谷产业链条上的参与主体。事实上,齐政毫不怀疑,如果不是产业链合作商与嘉谷的联系更紧密,或者说更受嘉谷体系的辖制,而且大部分合作商比农民更理性,最先被挑拨的肯定是嘉谷产业链合作商。

  但这种理性是有限的,在舆论纷纷扰扰之际,他们一时也看不清嘉谷合作社的未来。

  不说所有,但起码有一半的合作商,是因为嘉谷系合作社而选择与嘉谷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最明显的一点是,如果嘉谷系合作社分崩离析,他们的生产都不能正常启动。

  当然,这也是嘉谷所不能承受的。如果一半的产业链合作商没了,嘉谷的供应链也算瘫痪了。

  所以这次信息局反应很快,在审视各地合作社态度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着产业链合作商的动静。

  其实,相比其他公司,嘉谷的产业链算得上相当稳定了。在上游的合作社“有变”之后,超过2000家的合作商里面,只有200多家人心不稳,就在商言商的角度来说,实属不易。不过,大多数合作商都属于在观望状态。嘉谷系合作社要是被舆论拖死,他们自然也不会跟着陪葬。

  按捺不住的多是新加入的合作商。他们一方面比较少历史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也是本小利薄。齐政对他们的心态倒也很能理解。要求一家资产数千万的合作商冒着风险观望是一回事,要求一家资产数十万的合作商冒风险等待又是另一回事。

  嘉谷自然要安抚下这部分合作商。总不能合作社这边还没乱,供应链这边倒先乱了吧。

  因此齐政在视察完滇省乌蒙山地区的合作社筹备进展后,马不停蹄的接受了滇省部分新加入嘉谷农产品供应链的合作商的邀请。

  为首的薯业食品公司老总林枫满面笑容,远远的伸出手,啪的一下,将齐政的单手给夹住了,使劲摇了两下,笑道:“咱总算能有机会拜访齐董了,我给您介绍一下,这是物云的孙总,这是利康的苏总……”

  “老实说,我们是想了许多办法,直到去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是加入了嘉谷供应链,找到了一个好项目。”

  “恭喜你们。”齐政一一握手道。

  齐政表现的一点也不谦虚,而林枫他们也并不觉得齐政大言不惭。能成为嘉谷系的合作商,确实是值得恭喜的。

  他们其实是知道的,如果不是这次牵扯面太广,嘉谷产业链的稳定又太重要,齐政是不会将时间“浪费”在他们身上的。

  今天得到一个合作商,明天丢掉一个合作商,哪怕是几千万上下的生意,也都不放在齐政的眼里了。对他来说,这也许不过是一个报表上的数字,又或者是支持嘉谷供应链的一个工具罢了。

  “如果没有合作社的违约风波,我们或许真的能松一口气。但现在,我们都是麻秆打狼两头怕……”林枫苦笑道。

  其他老总也心有戚戚地点头。

  他们这些人,大多是在国家提出“土豆主粮化战略”后,决心加大投资土豆产业的,也因此成为嘉谷农产品供应链的一份子。

  这片地区种其他作物,产量不高,费力也费钱。但经过嘉谷的研究,这地适合种土豆。

  随着嘉谷系合作社的推进,必然会进一步扩大土豆种植面积。

  像孙总的物云公司,就是投资建立气调窖,储存鲜薯提高利润——以20吨设施为例:建筑成本为3.3万元,去年秋菜上市时马铃薯每斤0.63元,贮存到元旦期间1.1元上市,收益率达56.40%;贮存到春节期间1.2元上市,收益率达68.40%;如果贮存到“五一”期间上市收益率将达到80.40%。

  当然,如果还将土豆当盘菜,那可不是什么“主粮化”。林枫的薯业公司在嘉谷的扶持下,投资的土豆全粉加工厂才是重头戏。

  ——以新鲜土豆为原料,经清洗、去皮、挑选、切片、漂洗、预煮、冷却、蒸煮、捣泥等工艺过程,经脱水干燥而得的细颗粒状、片屑状或粉末状产品统称之为土豆全粉。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土豆都能用于全粉加工,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品种生产出的土豆能够用于全粉加工。

  在种植结构调整中,品种更新是关键——而这,又是嘉谷的拿手好戏。

  专用土豆品种加工品质优,但需要大水大肥大药,种植成本高,抗病性差,一般农户难以种植成功。如果没有嘉谷的田间种薯生产环节的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和质量控制技术研发支撑,他们可不敢将其视作商机。

  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他们的投资信心取决于嘉谷系合作社的落地。

  “齐董,上面对于嘉谷合作社究竟是个什么态度?”林总终于问出主要问题。

  虽然有人对他说,嘉谷现在已经是大到不能倒,没啥怕的。

  但林总觉得这话听起来就不靠谱,有什么公司比大帝国还大呢,翻翻历史书,倒了的大帝国有多少?

  在国内,只有官方的支持在,才是真的没啥怕的。

  对此,还是那句话,齐政是可以理解的。

  他自己的看法是居高临下的,具有未来眼光的。嘉谷拥有超越时代的“技术”,如今又有了远超国内平均水准的资本、实验机构和人才积累,他对于嘉谷的上升是很有信心的,因此也看的极远。

  相比之下,林总等人,抱上嘉谷大腿,已经是最长远的眼光了,别说是未来视角了,甚至连看清当下都做不到。

  安抚人心嘛,当然是他们希望听什么就说什么。

  “其实,我与不少部委级领导做过沟通。”齐政说着顿了一下,道:“沟通的结果是,还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林总等人内心微沉,这是对嘉谷的反击有所不满?

  “实在不能团结的部分,就是要打击的。”齐政又说了一句,恍然一笑,摆手道:“咳,这个是我自己说的,随便说的……”

  林总他们眼睛亮了,对视一眼,也跟着笑了起来:“齐董说的是,还是要以团结为主,团结为主……”

  ……

第741章 这样的公司,这样的国家……

  在齐政安抚人心的同时,人民日报无声无息地发表了一篇文章《守好农业现代化的价值出口》,针对“嘉谷系合作社违约事件”做出了深入分析。

  ——文章称“无论是农户还是公司,诚信的小船一旦翻了,再想补救可就难了”,认为只有守住诚信的底线,国内的农业才能把握好现代化的风口……

  新华社、光明日报也相继就这一事件发表了类似的评论文章。

  “所以,这算是官方表态了?”当翻译好的文章摆在嘉吉农产品供应链亚太区总裁安博泰面前,他浏览了一遍后,如是问道。

  坐在他对面的,是岛国丸红谷物贸易部的特派代表太田明夫。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9页  当前第4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1/4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级农业强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