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正始十一年_分节阅读_第51节
小说作者:蔡某人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628 KB   上传时间:2020-05-13 20:38:12

  这么耗了数个时辰,土重新掩埋,总算遮过那骇人狼藉一幕。桓行简下去把嘉柔带上来,看到新翻的土,嘉柔呆住再忍不住哭了出来。

  他没劝慰,任由人在那儿哭个不住,自己撩袍坐下,点了火,一张一张纸钱往里投。有风,热浪烤脸,漫天飞舞起星星点点的黑灰蝴蝶,桓行简白皙的脸上布了灰烬,衣裳也落上一层。

  拿起半根柳枝,将纸钱聚拢,他握拳抵唇轻咳两声缓缓站了起来,衣裳皱出折子。

  “好了,哭久了伤身。”他用帕子给嘉柔擦了脸,那双泪眼,通红地看向自己,濛濛烟水色里似有悲愤似有疑惑。或许,有那么些怨怼,桓行简微微不悦,仿佛是自己毁坏了夏侯妙的身后寝居。

  “你姊姊的事,我也很难过,我说了,一定会查出是谁。”他把披风给她紧了紧,吹乱的青丝挂上她耳后,“先回去吧,山上风大。”

  “是大将军得罪了人吗?”嘉柔脸上神情有些古怪,一动不动,“否则,怎么会单捡姊姊的墓葬下手?我知道大将军会彻查,但不是为姊姊难过,一个人,总会在无意间暴露自己真实的想法。大将军其实是生气,因为居然有人敢挑衅桓家,大将军面子挂不住。”

  听得桓行简眉心直跳,双目一寒,眉宇间尽是失望:“是又如何?我确实得罪许多人,自然也包括你,不过,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我也的确不为你姊姊难过,因为我知道枕边人随时都能翻脸,你不就是吗?你跟夏侯妙虽无血缘,倒很会学她,我就看看是不是哪天你要捅我一刀了。”

  说罢,拂袖而去,根本不再管她。宝婴在不远处,逆着风,上一刻还见郎君又是为嘉柔理裳又是拂鬓的,下一刻,便见桓行简头也不回丢下人抬脚走了。

  看的她一愣一愣,忙上前焦急问道:“女郎,你惹着郎君了?”

  嘉柔定定站在原处,一张唇,丝毫血色也无,罕有地冲宝婴发起脾气:“什么叫我惹你家郎君了?他是谁?我是谁?我敢惹堂堂大将军吗?我怕他灭我三族呢!不过可惜,我没三族让他灭,我家的三族就我跟我父亲,这么少的人就怕大将军杀不痛快!我知道你是他派来监视我的,你去学话,你快去……”

  一语未完,抽泣着跪倒在了夏侯妙碑前:“姊姊……”她心中又愧又无措,心中积压的那股郁郁之气怎么都哭不完了。他为何如此薄情?又为何非要将自己牵扯进来?情爱于那个人来说,当真可有可无?人心为何如此复杂?明明心是自己的,为何自己也看不清摸不透?

  她哭得颠倒,头发散了,两颊赤红,骤然想起来时在山脚下见到的那个大哭“吾道穷矣”的男子,忽被那句话深深击中,仿佛一切都明了,一切又都无解。

  身旁,宝婴捂着胸口退了两步,暗道,平日里温柔乖巧的人发起脾气来才真吓人。

  哭到力竭,嘉柔怔忡地抬起脸,腿早压麻了。趔趄起身,她掏出帕子擦拭干净眼泪,默默把乱了的鬓发抹平,不忘将那新做的符袋放到夏侯妙的碑前。

  宝婴一直暗暗觑着她,此刻,讪讪凑上来道:“女郎,回去吧。”

  嘉柔目光垂着,嗓音嘶哑了:“宝婴姊姊,我不是有心冲你吼的,我失态了。我知道,你其实待我并不坏。”

  说得宝婴心里一滞,鼻翼微微作酸:“女郎,其实郎君待你也不坏,你何苦跟他吵?夫人病逝,太傅病逝,郎君刚当了大将军就吃两回败仗,不知道多少人想拉他下马,奴虽是下人,这些却都是明白的。郎君再是大将军,到底还是个男人,没人在身旁知冷知热的心里恐怕难能好受了。”

  记起方才心境,嘉柔低头不语,宝婴叹口气带她下山。临到山脚,车夫远远瞧见了他两人,利索一个翻身,跑到她两人跟前赔着笑把杌子拿下来让嘉柔上车。

  嘉柔脚刚踩上去,听一道耳熟的声音响起:“姜令婉?”

  她回头,朱兰奴一身锦绣华服,额间花钿明彩生辉,日头一照,如粼粼的金光般绚烂。

  朱兰奴忍笑看她依旧红着的眼眶,揶揄道:“瞧你,梨花带露的模样莫说是男人,女人看了都心动。难怪大将军给你这只雀,造了个金玉笼子。你怎么了,难道是来哭夏侯妙的?”

  不知人烦,宝婴扁了扁嘴不想嘉柔跟她啰嗦,立刻回击道:“与你何干?”

  朱兰奴十指丹蔻似血,艳艳地晃,她眼波一转:“是呀,我闲得很,就想看看热闹,听说夏侯妙的坟都被人刨了,这种事,洛阳城已经很久闻所未闻了。真稀奇,不是吗?不止我,洛阳城里多的是人想来北邙山看这份热闹,你管得过来吗?”

  嘉柔脸色苍白,厌恶地看她两眼,低声跟宝婴道:“我们走,不理她。”宝婴气得浑身乱抖,啐她一口,“你跟你爹一样讨人嫌,自大又无耻,活该他谥号‘丑’!”

  揭完朱兰奴疮疤,宝婴气哼哼坐进了车里,车夫喝了声,马车立刻轱辘轱辘往前跑了起来。

  公府里,桓行简倒在,人安坐在书房已经是惯有的无悲无喜的表情,看各地送来的文书。

  宝婴换了身干净衣裳,打听他在,便自作主张地进了偏院,一路上早将要回禀的事练习了数遍。

  跨进门来,满屋子的墨香。

  “郎君,姜姑娘她回来了。”宝婴有意停顿,等桓行简反应,让她略感失望的是桓行简什么反应都没有,她便清楚他不想听这个,赶紧换了话锋:

  “卷轴的事,奴查清楚了。”她把袖中的一样香囊拿出来,果然是那明绸做的。

  “太常家中当真有陛下曾赏赐的这种丝绸。”宝婴因陪嘉柔去过几次夏侯府,跟其中一个同乡的婢子就此结识,等见了面,有心在她跟前炫耀腰间拿这绸布做的精致香囊,果然套出了话。

  桓行简看都没看,笔下只一顿:“我知道了。”

  “今日,奴在外头碰巧见着公府的人了,不清楚他今日该不该当值,见到他时,他一个人驾着牛车在那哭‘吾道穷矣’硬是说无路可走,他要大哭,奴觉得很怪异,所以跟郎君说一声。”

  “阮嗣宗?”桓行简终于抬头,“你几时见的他?”

  宝婴忙道:“奴不知道他叫什么,公府见过,人很怪。就是还没上山,在山脚碰到的他。”

  “那就是他了。”桓行简心底越发不快,笔一搁,准备让人看看阮籍在不在公府。

  宝婴还有件最要紧的没说,一伸脖子:“奴还有一事,带姜姑娘回来时,碰到了要上山的朱兰奴。她阴阳怪气的,但听那语气分明是知道夫人陵园的事,北邙山这个时候人很少,她这么快闻风而动,奴怕这其间别有什么关窍。”

第66章 竞折腰(13)

  桓行简脸上微讶,随即,不急不躁地起了身,赞赏地对宝婴一点头:“你做的很好,下去吧。”

  踱步下阶,天色晴明,有微薄的云如瓷釉般温润可爱,他目视片刻,复掉头进来拿了册《汉书》。

  各个值房秩序井然,桓行简径自拦下匆匆出来似要去公干的小吏:“阮嗣宗在吗?”

  “今日没来。”

  “另找人去他家里请。”

  小吏面有难色:“从事中郎时常醉酒,属下怕请不来。”

  桓行简冷笑:“那就多带几个人,请不来,抬能抬来吗?带舆车过去。”

  见明公神色不豫,小吏哪敢再耽搁赶紧跑去准备。一行人到了阮籍家中,他人不在,小吏急的问他家中人:

  “我奉大将军之命而来!”

  大将军又怎么样,家仆也一副懒散模样,磨磨唧唧把人带到一家酒庐,手一指:“呶,我家郎君在里头呢。”

  酒垆不大,门口酒旗迎风而展,里头小娘子生得容颜美丽,鬓发光洁不乱,是个很麻利的人。

  此刻,生意正忙,噼里啪啦将算盘打得熟极而流,她夫君则挂着一脸的笑穿梭于客人中间寒暄。小吏抬脚进来,左看右看,也不没瞧见从事中郎他人在哪里,倒是酒香、卤菜香混着妇人的一点胭脂味道很微妙。

  小吏深吸口气,还没问话,眼见周围人的目光齐刷刷朝一个方向去了,他茫然回首:

  桓行简寻常装束,但还是惹人注目,他这样出身的贵胄子弟是罕有往市井里来的。小吏一惊,忙不迭要上前见礼,桓行简微微一笑,扬手制止了。

  他看到了阮籍,不在别处,在小娘子脚边正呼呼大睡,那神情舒展,好似做了个十分甜美的好梦。

  小娘子见桓行简气度不凡,轻轻拿脚拨了拨阮籍,一抬腿,笑意盈盈出来待客。一面抹桌子,一面问点什么酒菜。桓行简当真在她相引下坐在了临窗的位置,呷了两口不知什么名目的酒,喉间发涩,看了阮籍半刻,照例呼呼大睡不起。

  这小娘子看模样,分明是嫁过人的,很快,桓行简发觉她夫君竟也在场,就这么毫不在意地由着阮籍在脚旁酣睡。

  果然坦荡,桓行简噙笑走过来,一脚踢在阮籍身上,阮籍哼哼两声,翻个身,继续以手作枕睡他的觉。

  小吏看在眼里,急得不行,忙蹲下来趴在他耳朵那大声说:“郎君来了!”

  如此,喊了几声,把店里的人都听得云里雾里,阮籍终于半睁了惺忪的眼,一张嘴,酒气熏天:

  “何事?”

  “大将军亲自来找你啦!”小吏压着声音,冲他挤眉弄眼,阮籍慢吞吞坐起来同桓行简那双淡漠的眼对上,这边小吏细心地替他掸了掸衣裳,暗道这官仪不整的,大将军看了,必恼火才是。

  阮籍跟小娘子一拱手道别,随桓行简出来,脑袋如坠铅,又沉又痛,半晌都是昏的。

  看他站都站不稳,桓行简蹙眉,让人扶他回就在隔壁不远的家中。

  家里人不认得桓行简,暗自打量,阮籍的夫人似乎窥出什么苗头,不避外男,过来施礼道谢。

  檐下设有一榻,阮籍被架到了上头。旁边,另有他写到一半的诗歌凌乱扔在小案上,倚着栏杆里冒上来的丛丛兰草。

  桓行简走过来,随手拈起来他所作的《大人先生传》略略一读,很快丢还远处:“神仙飘渺,不若人间声色手到擒来,有酒家娘子可观,有深谷长啸可嘬,乘云气驭飞龙出四海八荒之外,那样的神人怕只在烂醉之时眼花才能看得到。”

  他微有讥讽,看向不知此刻是装醉还是真醉的阮籍,歪着头,鼾声如雷。桓行简转过身,对他夫人道:

  “今日他本该到公府当值,却不见人。回头劳烦夫人替我转告嗣宗,我听说,他曾去楚汉古战场吊唁,云‘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可见嗣宗亦有凌云之志。既然如此,在其位谋其政,尸位素餐于国于民两无益。”

  余光一瞥,桓行简知道阮籍听得到,“我今日亲自来,是想告诉他,若觉得公府水浅腾挪不开他这条蛟龙,日后就不必来了。若是肯来,就按时点卯做事,我府里不养闲人。”

  说完,把随身带来的《汉书》掷到阮籍身上,“桓氏家传《汉书》,此书法度严整,家父爱不释手,我平日读史亦得治益之道,可知前朝得失,就送嗣宗一册,日后若有缘愿同他探讨一二。”

  阮夫人听得一身汗,忙收好书,又替他补描道:“大将军误会,我夫君他实在是生性轻荡惯了,并无他想,哪里是什么蛟龙,不过比别人多读了几本书而已。承蒙大将军不弃,选在公府,自然该尽心尽力,妾等他醒酒了一定将话带到。”

  恭恭敬敬将桓行简几人送出来,看人上了马,才一掏帕子在额角上按了又按。

  疾步走回院中,上前把阮籍用力一推搡,一边接过婢女递来的醒酒汤,一边给他灌下去,心有戚戚:

  “夫君,你这是做什么把大将军都招来了,他是什么人?妾早听闻大将军不似太傅宽以待人,今日一见,果然峻整。你瞧,这《汉书》都送来了,大将军心里怕是厌恶透了老庄呀!”

  阮籍半天凝神不语,神情寥落,许久,才慢慢说道:“我与大将军的为政之道,确是大不同,他尚势术,我法自然,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他人很清醒。

  听得阮夫人愀然:“夫君跟谁的道一样呢?跟夫君一样的,怕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夫君若真想搭上一家老小的性命,”她眼眶泛红,神情却决绝,“妾既嫁了夫君,愿生死相随。至于儿女们,他们若是知道随父亲为道而死,也绝不会有怨言。”

  阮籍好一阵苦笑,摇头直叹:“不,我这个样子就罢了,儿孙辈大可不必。你放心,我虽轻荡,却从不在外人跟前议论时事,大将军他不会把我怎么样。”

  夫妻相对,久久再无言。

  这边,公府里卫会几人都知道桓行简亲自去找阮籍,一时也无言。卫会照例卖弄他的好字,炫技不停,一面书写一面嘲讽:

  “我听人说过阮嗣宗许多奇事,当年,他随他叔父到东郡,彼时兖州刺史王昶见了他,结果他一整天什么都没说。王昶就觉得,唔,这少年人真是深不可测。”

  眉头深锁,惟妙惟肖把王昶那个无可奈何的劲儿一学,如身临其境,虞松跟傅嘏两个都忍不住笑了:“士季这张嘴啊!”

  朝字上轻轻一吹,笔墨微动,形体顷刻间便有了毫末之变,卫会满意地自我欣赏着:“依我看,他是没什么高见索性装得深沉些吧,也能唬得住人。动辄感慨竖子,诗必云人生苦闷,今时今日大将军没给他建功立业的机遇吗?是啊,在嗣宗眼里,我等都是随波逐流,就他站在岸边,一面拿着大将军府的俸禄,一面嫌弃这河流好浊呀!”

  “士季!”虞松喝住了他,“你这样说,未免太刻薄了些,各人有各人的性情,再者,嗣宗虽放诞不羁却从不臧否人物。你说的这些,是你自己的臆想,他从未开口说过你我这些人如何如何,莫要信口开河。”

  卫会一哂,脸上是少年人的踌躇满志,他虽也好老庄,不过沉迷言辞之妙,熏熏然也。然人活一世,羽化登仙皆是虚妄,他才不要当神仙,他就要当快活恣意大展雄才的红尘中人。

  几人很快换了话头,说起夏侯妙的事,一时,便是连卫会也是个拧眉沉思的神态了。正说着,石苞跑进来找桓行简,几人忙都起身,把探究征询的目光整齐划一地往他脸上投去。

  一时没寻见桓行简,石苞跑得口干舌燥,口渴至极,抱着茶壶连灌几杯,动作粗豪,卫会看得毫无兴致心里嫌他粗鲁,却只是含笑不语。

  “这事传得真快,快得邪乎,”石苞知道他几个不是外人,倒不避讳,“洛阳城里坊间似乎都知道了,先生们看,这能是什么人敢如此行事呢?”

  虞松、傅嘏两人长篇大论分析完,卫会抱肩而听,手一摆,道:“两位都觉得是有什么人在背后动作,猜来猜去,猜的是朝中人。有件事,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傅嘏乜他一眼,拈须说:“你平日不当讲的也讲过很多回了。”

  卫会正了正神色,不搭理他这茬:“不若反其道而行,我的意思是说。任何人,一旦听闻了这事,都会想着是朝中有人暗自针对大将军。可依我看,这恰恰是真正幕后主使者的目的,嫁祸朝堂,让大将军去疑心朝廷里的人。”

  思路颇为新鲜,几人很意外,卫会声音不自觉压得低了:“早前,夫人病逝,外头皆传言为大将军……”他含糊一带,继续道,“若是有人想拿这事做文章,断不会把尸骨乱掷,只会暗中行事,详密计划,怎会闹得天下皆知呢?可见行事者,更像是泄愤,此举可谓胆大多智,既祸水东引,又了自己夙愿。”

  他在这屋里洋洋洒洒头头是道,外面,桓行简站了半晌悉数听进耳中,末了,卫会那句“你们都想着是男人跟大将军作对,万一,是女人呢?”

  少年人随口的一句玩笑,桓行简的脸色陡然变冷,心下一动,进门把石苞喊了出来。

  “卫会说的,你怎么看?”他单刀直入,一脸的冷淡,石苞看他这个样子显然清楚方才的话都被他听了去,回道,“有几分道理。”

  说着,把自己打探的情况一一细禀,试探问,“这事要廷尉去查吗?”

  洛阳城无人不知,那朝野上下自然更不用提了。此事不亚于东关之耻,桓行简思忖良久,“廷尉插手也无不可,只是,”他意味深长看了眼石苞,“若牵涉其他,廷尉只管把它办成一桩盗墓铁案,这件事,让卫毓接手。你亲自去见他,转述我的意思。”

  卫会的兄长高平陵后起复,做了廷尉监,掌京都刑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4页  当前第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11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正始十一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