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国家制造_分节阅读_第143节
小说作者:千萌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665 KB   上传时间:2022-01-16 17:11:05

  学习很辛苦,两位导师的教导极为严苛,季椽和宋冀宁每天睁开眼便是满眼公式和实验,闭上眼脑子里想的也都是公式和各种疑难问题。很辛苦,但每攻克一道难题,便感觉打开了一扇新科技的大门,以前认为很难的技术,瞬间迎刃而解。曾经研究过的那些技术,再回首细想,发现有很多不足之处。

  季椽跟随在李院士身边学习将近一年的力学知识之后,突然发现自己似乎能设想到前世的宋老师是如何设计八轴联动机床了。

  那是前世宋老师的最高成就,季椽重生遇到宋冀宁开始,原本最大的期待也不过是小宋哥能继续研究出八轴联动机床,得到本该属于他的荣誉。

  然而此时,此刻……这个目标和荣誉是如此的渺小和近在咫尺。

  季椽透过玻璃窗,看向实验室中的小宋哥。

  现在的小宋哥正在繁忙又开心的进行着声学爆炸研究,未来大概是不会再研究八轴联动机床了,季椽决定自己补上。

  不是为了任何荣誉或奖项,仅仅是它很重要罢了。

  未来的很多特殊材料和精密设备制造都离不开它,如果能力足够,让它提前面世,也可以让国家的军工制造更上一个台阶。

第199章 非核电磁脉冲的威力

  一边跟着导师学习,一边参与磁通压缩发生器的研究,从原本的辅助工作发展至后来的研发工作,季椽和宋冀宁在导师的指导下飞速进步着。

  可惜时间太过短暂了,磁通压缩发生器原本在前苏联就已经在研制中,运到华国后,在华国的大力支持及所有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研制过程快速进展着,到季椽和宋冀宁加入进来时,其实已接近尾声。又半年后,磁通压缩发生器研制完成,开始进行最后的组装。

  将整个前苏联研究院搬回来的三年半后,即1992年,华国的非核电磁脉冲武器终于研制完成。

  单说非核电磁脉冲武器,普通人大概难以理解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武器。

  用史料简单的描述一下:1961年,前苏联进行原子弹的空爆核试验时,数千千米范围内的电子系统、防空雷达被烧坏;1963年,美帝在太平洋上同样进行了一场原子弹的空爆核试验,距1400千米之遥的檀香山所有防盗报警器失控,街灯尽数熄灭,所有动力设备上的继电器全部被烧毁。

  之后科学家们经过数年研究,才发现是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一种电磁脉冲能量。

  又之后针对这种电磁脉冲能量,前苏联和美帝都在进行着研究。

  这也是季椽在前苏联时,为什么被研究院如此迅速拘禁和接纳的原因。因为他们这时已经在研究这项技术了,季椽给了他们关键的数据。然后在最紧要的关头,前苏联解体,整个研究所被搬到华国,最终在华国完成研制。

  顺便说一句,1985年,美帝制定了一个名为“战略防御倡议”的计划,将高功率微波武器列为主攻项目,重点研究电磁武器的杀伤机理。1993年,代号为“竖琴”的非核电磁脉冲武器试验成功。

  恰恰比此时的华国晚了一年。

  不过季椽压根就不记得这事,他记忆力再好,也没空一一去记某国某年研发了什么武器,当然也并非特意针对美帝。

  只不过,很巧合的,1992年3月11日,华国刚刚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严肃表明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核武器扩散。

  2个月后,华国在南海上空4000米空中完成了非核电磁脉冲武器的实验。

  是的,在南海。

  虽然非核电磁脉冲武器研制是在戈壁沙漠,但安装好后,便被运上了军机。

  季椽和宋冀宁压根不知道要在哪里实验,很清楚不该问的别问,两人安静的跟随在导师身后乘上军机,来到海边,转搭军舰。军舰在海中航行,众研究员则忙碌的在巨大的军舰上安装好非核电磁脉冲武器。当来到一处深海时,军舰上的几位将军对李院士点了点头:“博士,就在这里。”

  非核电磁脉冲武器在远处4000米高空爆发,季椽等人立即忙碌的收集实验结果。

  这次实验,华国在周边安置了各种各样的武器,军舰、雷达、战机、装甲以及普通的民用电子工具等,爆炸开始后,瞬间所有的通信工具失去信号,随后检查时发现雷达已全部被烧毁。又对军舰、战机、战甲及各种民用电子进行检查,发现其中的各类电子无件也均被烧毁,破坏幅度远到1500千米之遥。

  尽管理论上知道非核电磁脉冲武器的破坏力惊人,记录实验数据时,季椽仍被它的巨大破坏力吓了一跳。宋冀宁和季椽不在同一个小组,他的小组跑到1500千米范围外收集数据去了,下午回来的时候,他们带回了两名落难的美帝士兵。

  他们是美帝部署在南海监控华国海军动向的人,实验发生时,他们驾驶的战机正好在1500千米范围边缘,受到一定程度波及,战机坠毁入海,两人跳伞逃生。因通讯失灵无法向本国求救,在海上漂浮一天后被华**队救起。

  随后经检查,发现两人出现了头痛、记忆减退、神经错乱等症状。

  好在他们处于实验范围边缘,没有更严重的症状,否则跟美帝就不好善了了。此时华国和美帝正处于一边防备又一边合作的蜜月期,不能闹出人命。

  经过治疗后,两名士兵好了很多,向前来询问的军官描述着当时的场景:“我们感觉似乎有一道气流冲撞过来,飞机震动几秒之后,迅速坠落,连拯救措施都来不及。”

  由于距离实验区域太远,他们根本不知道华国在这儿干了什么,还以为自己撞上空中乱流导致的坠机。

  宋冀宁偷偷问季椽:“缘缘,是我想的那样吗?”

  季椽默默点头。

  很显然是他们的实验把对方战机毁掉了。

  “去找到他们的战机,看看毁掉的是哪些电子,收集实验数据。”

  于是宋冀宁的小组再度出发。

  第二天,各小组收集的实验数据一一汇总至李院士手上。身为李院士的左膀右臂,季椽负责整理统计,惊讶的发现了实验小组之外的资料——来自于情报部门。

  非核脉冲武器的破坏力惊人,除了华国实验用的各类武器电子被破坏,两名倒霉的美帝士兵坠机外,所有外国在南海周边监控的雷达、战机、军舰、潜艇等,也全部被破坏了。

  由于爆炸只有一瞬间,电磁脉冲的破坏力肉眼又看不见,各国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突然所有装备中的电子都自燃烧毁,雷达以及通信设备尽皆失灵,让各国混乱了好一阵,也因此被华国情报部趁虚而入,摸清了各国在南海周边设置的监视部署。

  实验确认成功的一周后华国才正式对外公布非核电磁脉冲武器的存在,又导致一轮国际上的指责和扯皮。不过华国2个月前刚刚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转头就研制出“非核”电磁脉冲武器,着实震慑了不少国家,南海周边的军队居然全部撤离了,估计短时间内都不敢回来。

  季椽和宋冀宁在实验结束后终于获得了短暂的假期,尽管归心似箭,两人却没有选择回家,仅仅是打电话向家中报了平安。

  季建国由于季椽离开前的告知,隐约知道他的工作内容,但具体并不了解。只是他前两天才看到电视上欢庆的报道,此刻又接到儿子电话,瞬间便猜到这便是他们参与的研究,在电话中激动的热泪盈眶。

  “干得好,干得好,不愧是我季建国的儿子,你给我季家争气了……缘缘,爸为你骄傲。”

  就连最疼爱孙儿的季老根也不念着要孙子回家了,反而劝他好好工作,多研究几颗“什么什么武器”,炸死那些外国鬼子。

  季椽失笑,眼圈却开始发红:“爷爷,是非核电磁脉冲武器。”

  “管它什么武器呢,我看电视上说和原子弹一样的威力。我高兴,我孙子去制造原子弹去了,不用回来,也不用想我们,你就在那边多造几颗。”

  季椽用力眨掉眼中溢出的水珠。他想念家人,更感动于他们的理解:“嗯,放心吧爷爷,我会好好工作,一定不给你们丢脸。”

  另一边的宋冀宁也同样眼眶泛红。他刚与妈妈黄燕打完电话,电话中黄燕的说辞与季椽听到的无异。

  结束通话后,宋冀宁抱了抱季椽,松开他:“缘缘,走吧!”

  他们又转回了军舰上。

  前一段时间,由于非核电磁脉冲武器的实验,驻扎在黄岩岛上的美帝部队军备电子损失惨重。原本历史上,他们撤离此处是由于菲国的抗议,此时却是为了安全自保迅速撤离。

  然后华国海监船上去立了一块碑,把那个岛给占了。

  季椽和宋冀宁的导师都打算留在南海这边继续新的工作,他们两人原本获准回家休息一段时间再回来,但两人听到导师的工作内容后,就决定不走了。

第200章 南海

  季椽重生于后世,对南海问题有着深刻感受,得知自己来到南海后,一颗心总莫名提着,感觉上这里应该是布满重兵,四处岗哨,战机起伏的景象。

  但其实,南海非常的平静。

  季椽并没有了解过90年代南海的情况,只以为和后世一样危机四伏。哪知问过其他人,才知道此时南海问题并不严重。

  这时候美帝对南海争端并不感兴趣,且因为与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一直打着“中立”的旗号。甚至对南海在亚太安全重要性的认知上存在内部分歧,一年前竟然关闭了克拉克空军基地,三个月前又撤离南海东岸的苏比克基地,将南海对峙丢给菲国撒手不管了。

  不过他们爽快退出南海争端的原因,是因为官方宣称“这里没有形成对美帝的直接挑战者,于是我们愿意让区域内的国家来解决争端”。

  显然他们压根没把华国放在眼里。

  只不知在华国进行了非核电磁脉冲实验的此刻,他们是什么心情了。

  也多亏他们的高傲,没有美帝这根搅X棍,周边国家对华国的南海主权无法形成威胁,华国在南海可谓大展拳脚,比如美济礁就是在这个历史时间段归属华国的。

  季椽和宋冀宁听到的,正是占领美济礁计划。

  之所以能被他们两位研究生听到,倒并非大家不懂保密,而是因为这事太普通了。

  后世被菲国争得你死我活的美济礁,现在是无人岛礁。

  而且由于前段非核电磁脉冲武器的实验,南沙群岛周边军事力量几乎全部撤退,华国便把握机会,顺势将占领美济礁的计划提前了——原本是两年后才开始的。

  季椽想要参与这段历史。

  美济礁历经各种波折后,最终归属华国的历史。

  而宋冀宁由是纯粹的热血,毕竟任何一名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原本属于华国的南沙群岛是如何被周边国家啃食掉的。那些失去的领地,他想要帮助国家夺回来。

  ——尽管两人热血上涌,恨不能舍身取义,然而并木有什么用。

  这两个潜水都潜不过渔民的研究员,在海上压根没有他们发挥的余地。

  他们情绪高昂,壮怀激烈,硬是跟在导师身后挤上了前往美济礁的渔政船。然后,下船,扎营,吃饭,没了。

  季椽:“……?!!”

  他……他来这里不是为了玩的。

  他跑去问渔政部门的官员:“赵部长,我们该做什么?”

  “两位想去哪玩吗?”赵部长还以为这两名年青科学家是来渡假游玩的,热心的叫来几名海军士兵:“你们保护两位科学家到处逛逛。”

  季椽赶紧摇头:“不不,我是问有没有什么是我们能帮忙的?”

  “啊?帮忙?”赵部长上下打量细皮嫩肉的季椽,失笑:“我们要干的是粗活,哪敢叫科学家来帮工,两位不用在意,随便去玩就好,美济礁是个珊瑚环礁,风景优美,很适合照相。”

  渔政部要做的工作是在美济礁上施工盖高脚屋,好安顿海军部队士兵,细胳膊细腿的季椽确实帮不上忙。宋冀宁倒是有一把子力气,问题是也没人敢使唤他啊!

  对海军部队和渔政部门的人来说,这两位年青人可是大科学家,捧着都怕摔了,哪敢使唤他们干粗活。

  渔政船在岛上勘测好地基后,下午盖房的工程队就赶到施工,一切有条不紊,是早就安排好的。

  季椽和宋冀宁没能帮上什么忙,有些气馁。李院士很理解季椽的心情,要不是年纪大了折腾不了,他也想帮忙来着。别看他一把年纪,心中仍旧流趟热血,不然又怎会来参与占领美济礁的行动——尽管只是动腿在岛上留下点脚印。

  不忍学生失望,李院士打电话给同事,第二天,便有一艘科考船来接走季椽和宋冀宁。

  “我将你们暂时借调给南沙综合科考队了,去吧,跟着他们好好去看看我们的南海。”

  南沙综合科考队是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清潮老先生发起的。成立于1984年,结束于90年代末,征程15年,前后进行了30多个航次的海上考察,总航程超过19万公里,考察岛礁38座,并在34座岛礁上设立了带有主权标志的考察碑。

  季椽和宋冀宁无缘见到陈老先生,他的科考船正在另一航道上考察海底油气资源。不过两人跟随另一艘科考船,收获也不小。

  尽管他们在海上科考是外行,但同属中科院的科学家,科考船上的人对两人自然极为亲近。教了他们不少海上知识,如何发现海中的暗礁,如何设置暗礁标识等等,最重要的是,允许他们参与在南海岛礁上设立华国主权碑的行动。

  季椽和宋冀宁跟着南沙综合科考队在海上跑了半个多月,晒得皮都脱了一层,涨了不少见识,也好好的满足了心中的爱国理想。

  返回美济礁时,发现这里已经建成了数栋简易小楼,并规划建立港口中。

  依依不舍的向岛上朋友们告别,季椽两人重回实验船上报道。他们不回家留在南海,当然不只是为了在海上游玩,也不仅仅是为了美济礁。他们留下来的另一个原因,是导师们要在这里继续进行其他方面的武器研究,其中一项研究名为“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实验。

  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是季椽高中时参加机器人大赛制造的参赛项目。尽管以比赛为名,实质目标指向的是美帝几年前最先进的M33弹道导弹,之后入了军方的眼,被宋洪成大伯带回军方。

  接着两人考上大学,又忙碌于其他各种事,早就忘了这项武器的存在。前几天听到导师们提及,季椽和宋冀宁才猛然想起来。这是他们高中时的研究成果,当时只是简陋的模型,如今早已被军方研制出实物并投入使用,现在已经更新第二代了,正进行改进实验中。

  季椽前世见过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的实物,但这世还没见过,由于他的作弊,华国提前十几年研制成功的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他想看看与后世有什么不同,力量如何。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5页  当前第1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3/1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国家制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