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世重生之苓娘传_分节阅读_第133节
小说作者:煌灼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92 KB   上传时间:2015-06-12 15:39:21

“今日朝食到午食吃了半只,剩了半只,不可浪费。”

华苓皱了皱眉,不客气地说:“一日照三顿地吃怎么行?也太油腻,要消化不良了。你这样的年纪,更应该好好注意保养身体才是。”

药叟摆了摆手,乐呵呵地说:“不碍事,不碍事。我老人家身子骨好,已活过百岁,往后不论是吃甚喝甚都是赚了。”

“药叟今年春秋多少载了?”华苓忍不住问。看药叟的头发,是斑斑花白的,一向乱糟糟的也不必提。看药叟的面容和手,皱纹纵横交错,跟塞外风沙来回刮了无数回似的,一看就知道已经上了年纪。但药叟的眼神儿却还极好,非常精神,比好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家要精神多了。

虽然知道人和人是不同的,体质不同、生活状态也不同,药叟保养身体的秘诀也未必能在爹爹那样的人身上见效。但华苓心里依然会觉得有些惆怅。

华苓这问题药叟却不肯答,吃了几口鸭肉,又吃了几筷子炒三鲜,他拍了拍肚皮,放下了筷子。“丫头小时候就生了一回大病,如今又忘了?多思多虑多忧,并非长生久视之道。”

华苓撇撇嘴,心道药叟也不能就是因为避免了这几个字,就成功活了这么长时间吧?她很快又想起来,这话药叟是对爹爹说过的。

故言犹在耳边,爹爹不在了。

也不知怎么的,华苓眼底一酸,两颗眼泪珠子就掉了下来,赶紧伸手去擦。

药叟只作不曾看见,叫两个侍婢收了食盒,笑眯眯地将两条干青蛙腿一样的腿作道人打坐一样的姿势盘了起来,两手扶在膝上。他拍了拍膝盖,慢悠悠地道:“谢九小丫头,你可曾听那佛法中道,百年一弹指,红粉是骷髅。”

华苓撇撇嘴说:“药叟不是学道的么,为甚也看那佛经中说的甚。”

“话并不是如此说。”药叟说:“这世上之事殊途同归。万物生灭自有定数,你看那枝头果子自开花到结果,熟透便坠落地上,待得冬去春来,便又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人自母体中生出来,岂不是也如那枝头果子成熟坠落,从此扎根发芽,长叶开花,又再结自己的果。人人如此,代代如此,”这位老人家乐呵呵地拍了拍华苓的头,说道,“那枝头果子也个个不同,有的熟得早些,有的熟得晚些。你可明白?”

华苓想了一阵,还是撇嘴道:“如此,药叟你也在枝头上挂得久了。”

药叟也不恼,乐呵呵地点头道:“可不是如此么!我老人家在那枝头上挂了是忒久了,还掉不下来呢!”

两人这些话碧浦和碧喧听得半懂不懂的,但听得药叟说自己掉不下来,都是握着嘴偷笑。

华苓看药叟一脸滑稽,挤眉弄眼的,也笑了起来。老人家这是在安慰她,她听懂了。她大概能判断出来,爹爹是心血管系统发病去的。这原本就是最难治、最危险的一类病,爹爹第一回发病的时候,她心里就有了准备。往前看看,能做的她都做了,也有好好孝敬爹爹,并没有什么好后悔的。爹爹离开之前,家里两位嫂嫂都怀了孩子,算是都有后了,如今长孙已经出生。姐姐们的婚事安排了大半,族里的事务大体上都在好好进行。大哥非常出色,能继承爹爹的遗愿,有大哥在,他们这一支不会没落。今岁大丹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朝廷上下大体平静。爹爹应当也是没有遗憾的吧?

如此想着,华苓的心慢慢平静了下来。人是要往前去的,好好地过,才对得起爹爹这许多年来的关顾栽培。

直到此时,华苓才真正有了些轻松的心思,她好奇地问药叟道:“药叟是学道之人,也教卫五学道吗?”

药叟摆了摆手说:“想来我之学道,与你口中所指并非同一回事。如你所问,我并未教卫羿学道。只教武艺修炼罢了。”

“你还教过四书五经罢。”华苓歪了歪头。

药叟面露诧异,乐呵呵地说:“小子连这些都与你说了?还有甚不曾说的?都说是儿大不由娘,胳膊肘儿朝外拐,这往后怕不是连小时候兜裆裤穿过多少条都倒与你听了?”

华苓噗哧一笑,特别理所当然地说:“都说了不是很应该吗?男人在家里就应该老老实实的,让做什么做什么,让说什么说什么。”

药叟哈哈大笑:“这话有意思。小丫头忒有意思。”

华苓也笑,一老一少一路上慢悠悠谈天,直到快到家门口,华苓才想起来与药叟提了两句:“家里是二嫂柚娘有些腹下见红,吃那位常来家中诊脉的张良医的药不见效,才想请你来家里瞧瞧的。也不知你几时要往南去,我们兄妹是九月初七就启程送爹爹返江陵,等爹爹后事办妥,又下金陵来处置这边大小事。再往后,许是就长期搬回江陵去住了。”

药叟听了点头,只道:“知道了,到了看看便是。”

……

华苓说了去请药叟,半天时间就真的请回来了。等家里兄弟姐妹们都出来拜见了药叟,二郎就急不可待地将药叟请到了园子里给柚娘诊脉。二郎与华苓说道:“小九,这回二哥、二嫂都要多谢你了。听说药叟他老人家肯在我们家住上一阵子?那竟是太好了,如今我们家是这样的情况,也难得药叟高义,愿意来此。”

照二郎想,请了药叟在家里,自然是妻子有些什么头疼脑热的,这阵子都可以随时请药叟来看。能说动药叟来家,华苓自然是立了大功的,二郎心里对华苓有些感激。

华苓却不敢打包票。药叟没有说他几时会启程往南去,华苓知道药叟随性,这些日期从来不定死,说不好哪一天心血来潮,捡起包袱、骑上跛马就走了。她也不愿意追着老人家问,老人家与其他医者可不一样,不是来家里服侍人的。

于是她只是笑着摇头道:“二哥,药叟他老人家随性得很,也只是来我们家打个尖而已,说不好什么时候会启程,他是说他要往岭南去的。不过药叟医术高明,有他给二嫂诊脉开方,二哥也可以放宽点心。”

“诚然,诚然。”二郎连连点头。

药叟给柚娘诊了脉,开了个保胎方子,又和颜悦色与柚娘细细分说了一番,教她要卧床半月,心思放宽,吃着保胎方子,再过半月等胎气稳了,也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柚娘挣扎着从床上坐起来道谢,那面色实在是苍白,动作无力,看得华苓忍不住皱眉。之前看着还好,但柚娘自从怀孕之后就特别柔弱了许多。这样从小不如何锻炼的女郎,脾气不强,若是又遇上件不大不小的事牵挂心上,就能叫她持续惴惴不安上许多日。

但是府里兄弟姐妹们,谁都没有真的怪罪过二嫂,爹爹的病,谁都想不到的。

六娘与二郎是同胞兄妹,与柚娘比别的娘子都要亲一层,华苓曾与六娘提过这回事,六娘就说会私下多与柚娘说说话。只是不见效,柚娘的心思似是越发重了。

府里所有人都很希望柚娘的胎保住,若是没保住,就要等后年出了孝,二郎和柚娘才能再要孩子了。这年头生儿育女对所有夫妻都非常重要,这个孩子绝不是无足轻重的。

谢贵已经迅速在前院打扫出来一个整齐洁净的小院,药叟给柚娘看诊完之后。已经是晚食时间,华苓将药叟请过去,又亲自上下打点,看着药叟安顿下来,□□用物都还算周到,才算了事,自己匆匆用了晚食,回到灵堂里给爹爹上了一柱香。

晚食后,大郎遣人来问药叟是否有暇再为凤娘和初生儿看一看。药叟笑呵呵地去了,又花了一个来时辰,给凤娘和初生儿细细诊脉一番,各开了方子。初生儿是早产了一个月多一点,但在娘胎里养得还算好,往后好好喂养,也不会留下弱症。如此,直到近三更,药叟才真正在园子里安顿了下来。

华苓心里对药叟有些歉意,才来家里第一日就这么折腾他老人家。药叟并没有什么有求于人的地方,不好金银,也不好权位。若不是关顾于她,药叟是不会愿意到丞公府里来的。不过华苓还记着,还要寻个机会,请药叟为七娘看一看呢,今日不妥当,明日再提罢了。

作为回报,华苓决定接下来这些日子,没事就做些这几年学来的好菜给药叟尝尝,他们兄妹是守孝不能吃许多大鱼大肉,但是药叟是客人,自然不需遵从这一点。

……

第二日早上,华苓早早的去茶园里叫了七娘,一道去小院子里给药叟问安,顺便请他诊脉开方。华苓还顺便带去了亲自做的早食,两姐妹硬是陪着药叟一道吃了。

药叟对华苓的这点殷勤小心思看得透透的,也乐呵呵地接受了,从善如流地给七娘诊了脉。药叟对七娘是印象很深刻的,看七娘这个孩子从几岁到十几岁,身子骨一路向好,十分赞赏。又道:“若是你这孩子的脾性,分上一点半点给你们那二嫂岂不是好。我观她身子骨并无大事,但心思怕是有些重。人就该如那青柏白杨,奋发向上,冲破迷雾才是。”

……

大郎带着二郎,也是早早出了门去江边迎接族中长老。大致是正午前后,两兄弟引着八位长老进了丞公府邸,还有随侍长老们身边的十来位族兄弟,谢华岷和谢华德也在侧,面色严肃。

华苓这些都在门口行礼迎接,八位长老陆续下了马车来。

当先最年老的一位,庆字辈长老谢庆肃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在丞公府门口站稳了,叹道:“上回到金陵已是四十载以前。光阴如梭似箭也。”一众谢族子弟纷纷称是,各有应和。

华苓曾经在江陵见过的十六、十七曾叔公,这几年都已陆续去世。论起排行,谢庆肃是华苓兄妹们的十九叔公,其他七位长老,就都是熙字辈,是爹爹那一辈的了。

世家大族里,长辈的地位是极高的。大郎往下,兄弟姐妹们都不敢多出声,默默地给长老们安排了院落安顿下,细细照料饭食器用,又派人引了同辈族兄弟们去灵堂里给爹爹上香。

次日,待长老们都歇了一回,驱除了旅途疲惫,长老们立刻将家族子弟都召集到了一处。华苓等家族女郎就不被允许参与了。

谢庆肃拄着拐杖,叫谢华岷、谢华德上前来。

“我族族律,原本是规限了,由我等长老团体选择家长之候选,族里倾力培养,再是当任丞公选定继承人。熙和去得急,未及从你二人当中择出更优胜者,为今之计,便暂由我等长老择选一届。”

“原本种种考核之中,你二人表现,亦算得势均力敌。但半月之前,那送往东北之粮草军备出了错漏,此是华岷所应负责之事。总归是你不察,不然如何能出此事。由此看,华岷于稳重周到上,还是略缺了些。”

长老说到这里,谢华岷的脸色已经十分难看了,但他自己也知道这是事实,难得辩驳。

“是以,族里择定,由华德任本届族长,接丞公之位。”

这是下金陵前,族里长老团就已经议定的结果。

谢华德意气风发,他走了出来,团团朝族人们作揖,肃容隆声道:“恳请长老们、兄弟们放心,我谢华德定当不辱使命,为家族、为我大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江陵谢的新任家长花落谁家,结果未定时,朝廷中、世家大族当中,气氛暧昧,但结果定下以后,众人又很迅速地接受了这个结果。在这之前,华德与华岷是都已经在朝中任从四品要职。如今谢家事定,即使谢家丞公的继任祭礼还未举行,谢华德身上依然顶着四品职阶,在朝中也迅速地聚拢了许多支持,慢慢将谢熙和遗下的摊子接了过去。

江陵谢将在九月末,在金陵举行谢华德的继任祭礼,这道消息在朝野公布以后,相公王家也紧跟着公布,在十月里,老相公也将会把位置交托到王磐手上。

如此,后人总是踏着先辈的血肉辛劳,登上更高处,迎来新的时代。

  ☆、第161章 押运船队

161

跨越同样的路途,海运要比陆运快上至少一半时间。从江南道调往东北的粮草军备在苏州海港清点装船完毕,八月二十日傍晚,三十艘大型粮船组成的船队出发,向北航行。按照往前大丹海船航行的经验,船队从苏州出发,依靠风力航行,佐以人力,到达鸭绿水入海口需时八日至十五日。

押运船队设有长官三人,正六品督军长官卫羿、从六品船队长朱谦潮,七品都监诸清延。船队共载人员四千五百,三千七百是卫羿麾下军士,船队不带押运民夫,这次的押送首尾全由卫家军士负责;又有朱家海军都尉朱谦潮,率熟手海军军士八百混编入船队,作为船队水手使用。

每日上午、下午两回,每艘船上搭载的军士都会分批聚集到甲板上操练。疏活筋骨、互相搏击,以求在漫长的海上旅途中保持锐气。

如今旗舰上载着的两百名军士就在下层甲板上空手操练,整齐洪亮的“嘿”“哈”声惊得天空盘旋的海鸟远远飞了开去。

“三十艘船的船队,在江河上看着已是一只庞然队伍,但出得海来,在此茫茫水域之中,竟依然能令人有孤伶无依之感。”诸清延含笑朝朱谦潮说话。

船队已经在大丹东海上航行至第三日。站在甲板上放眼四望,碧色海洋茫茫,除了前后船只外,只有水天在无限远的远处交接成一道地平线。

朱谦潮道:“正是如此。大海茫茫,便是五百艘、一千艘船入了海,也不过是滴水粒砂罢了。”

“似是有所记忆,子乐领此差使之前,近五年都是率麾下海军驻防于苏州左近罢?”诸清延笑着道:“我本是苏州人士,子乐操-练得精锐水师,巡航护卫于我苏州外海,使里外子民免受海寇之患,我及家人心中都是感激万分。”

朱卫王谢这四家子弟,相比大丹其他人家子弟的一个优势是,有家族的信息网支持着,得到的信息永远要比其他人多些、快些。所以朱谦潮对诸清延也是十分了解的,这位原是苏州本地望族诸氏之长子,与谢家子弟关系不错,又娶王家嫡长女为妻,入朝以后官途十分顺畅。

这顺畅,怎么看都略有些裙带帮补的味道。

朱谦潮虽然也出身大族,但朱卫两族以武为本,始终还是更重视个人实力多些的,所以朱谦潮一上来,对诸清延就有些不看重的意思。

不过,好话自然是谁都愿意听的,航行路途十分枯燥无趣,卫羿又是个话不多的,所以朱谦潮这几日来倒是与诸清延交谈了多回,几乎每回对诸清延的观感都会好上一点,于是也越发和颜悦色。

朱谦潮摆了摆手回道:“子清勿要盛赞于我,都只是做该做之事罢了。保家卫国,原本便是我等军士职责。”

“子乐是过谦了。”

朱、诸两人聚在甲板边,凭栏吹风交谈,两人身边的几名亲兵、几名低品文官也跟随在侧,偶尔也插上两句话,逗个趣儿。

“阿潮、子清。”卫羿从上层船舱里走了出来,身后跟着卫旺和黄斗。他朝两人点点头,各招呼一声,也走到甲板栏杆边望海。

朱谦潮狠狠地捶了捶卫羿的肩膀,朗笑道:“当真是没成想,这回办个差,竟遇着你这么个锯嘴葫芦儿。阿羿,这航路上少说也还有七八日,你这半点不爱开口,也不怕闷死在船上?”朱谦潮才是二十五六岁的年纪,是辅公一辈当中最年轻的一拨儿,性情颇为开朗。

朱谦潮手上半点没有放水,便是卫羿武艺高强,打熬得一副好身板子,也被他锤得一阵疼,不得不以手臂将朱谦潮架开,平声说道:“说话便是说话,无事莫动手。”

朱谦潮朗笑道:“论武艺上我是不及你,但如今我等在茫茫海上,这海上就是我家地盘,哈哈,哈哈!你还是应当对我尊敬些儿,不然,我令水手将旗舰开到无人处,坑你们个底朝天,看你们怕是不怕。”

黄斗和卫旺在卫羿后面听着,挤眉弄眼地。卫羿不乐于参与这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斗嘴,只是同样重重地拍了拍朱谦潮的肩膀,拍得朱谦潮呲牙咧嘴。

黄斗拱了拱手,笑着插嘴道:“朱船长千万莫要如此,我们这船上兄弟们,会水的还不到一半,若是朱船长给咱们来个釜底抽薪,那我们就全都要葬身鱼腹了。”

卫羿的属下认了软,在朱谦潮的感觉里和卫羿本人说的话也差不多了,当下大乐,又反过来大赞道:“阿羿也是训练得好军,怎地如此厉害!你等不是水军,也有一半人手会水?”

卫羿道:“也是这几年里驻守江左,闲来无事。营地左近有大小河沟,就令他们能学水的都学了学。”

诸清延道:“叔羿奋进如此。我观你麾下军士,令行禁止,人人精神抖擞,如此军容实在不可多得。”

叔羿是卫羿的字。卫羿与朱谦潮之间能互呼名,这是朱卫王谢之间有深厚的家族交情做底子,才能如此亲近。诸清延与卫羿这几年同在金陵,在各种世家大族的宴会上也见过许多回了,但始终没有亲近到能呼名的地步。

卫羿看了诸清延一眼,道:“寻常操练罢了。江左富庶,若是不时时操练、时时督促,便是铁铸的兵士也早被蚀得软了。”

诸清延点头微笑,不再说话。

大家都是有分寸的人,不会把口水都浪费在玩笑上。朱谦潮转而提起了八月初在东北森林的那场大火:“我们出航前十日,朝廷组织的查案团已经出发赶往那火灾之地,也不知这回能查出个什么东西来。有那许多人都以为这是老天爷降的山火,我却是不信。你们可知新罗今年发了蝗灾,境内粮食减产许多?我老实与你们说,我心中是以为,此事是新罗人所为,为的是搅乱我大丹边境,削弱我大丹实力,以求一个苟延残喘的机会。”

朱谦潮面容肃穆地说道:“他国内受灾,子民无以果腹,实力大为下降。我大丹若不在此时挥师直进,直逼他新罗都城,灭他新罗族裔,怕是二三年内,新罗必反。”

诸清延原本是一脸和悦笑容,听了朱谦潮这一番话,面上笑意不显眼地淡了淡。

卫羿的看法却与朱谦潮有些不同。他道:“那山火我不知其源,且不评论。如今我朝疆域广阔,声威极盛,但若是打新罗,需耗费的粮草、军备就比驻防军每载消耗多上两倍至五倍。朝廷定会有不少人指我等穷兵黩武,虚耗国力。此事不可轻动。”

朱谦潮也知道卫羿说的是事实。他狠狠地拍了拍甲板栏杆,大声道:“长居富庶鱼米之乡,人确是极易连心性都长得软了。一心只想着避战、避祸,也不考虑考虑一心避战的结果是甚?国势是不进则退,新罗这三四十年修养生息,如今元气渐复,你当他年年向我朝朝贡,年年献些珍奇物件儿,就是一心臣服了?有人是痴心妄想。”

“新罗如今的这一支朴姓王族,是一百五十年前硬生生从前面的金氏手上夺来的权位。夺位以后短短二十年,就从当时的靺鞨手上抢走了南边大半个东北。新罗军作风悍勇,若不是我们大丹里外拧成一股绳,军队装备精良、指挥得当,五十年前,能将他们压制回鸭绿水南边?怕是我等早被打得节节败退,直逼金陵了!”朱谦潮说得口沫四溅,十分激动。

其实朝廷之中早就有这样的争论。包括当朝兵部尚书在内,有一小撮儿的官员非常支持攻打新罗,但大部分的官员都并不同意,出了东北山火之事,白白折损了大量资源,朝廷是吵得熙熙攘攘。

老丞公的态度是支持出兵征战新罗的,老丞公手上掌握着大丹一半以上的资源,只要他发了话,朱卫两家军队从水、陆两路夹攻新罗,要将这么个弹丸之地打下来,又有何难?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7页  当前第1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3/1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世重生之苓娘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