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嫡幼子的从容人生_分节阅读_第22节
小说作者:见喵晕奈何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7 MB   上传时间:2018-06-06 19:14:53

  都在一个府邸里,玉涵院和灵犀院隔得又近,没过一会儿,三爷夫妇也赶到了,三爷是外男,深夜不好进弟妹闺房,蒋氏把他留在堂外就一个人急着进去了。

  “怎么了这是,白天的时候弟妹不还是好好的吗,老五,你俩是不是吵架了,我跟你说……”

  “娘……”

  蒋氏瞧着儿子的神色,好像自己又说错话了,讪讪的笑了两声,上前看了看弟妹的情形,“药用了吗?”

  旁边的丫鬟守在床尾,听着三夫人问话,抬头瞧了瞧五爷,自家主子没动静,她就只能自己回话了,“退火的药已经喝下了,温养的汤药加了苦参,还在火上熬着,估摸还得半个时辰。”

  蒋氏没想到弟妹这回这么严重,连苦参都用上了,看来是真的伤了身子,她想一想今天也就沈家那件事,弟妹不会那么想不开吧,当初蒋家那门婚事没成她也没这样啊,唉,等弟妹醒了,可得劝她宽宽心。

  沈氏服的退烧药里原就有安神平气的功效,再加上她白天又受了刺激,所以整整睡到了第二天清晨才醒过来,一睁眼,相公侄子都在呢,“嗯……”

  赵秉安瞧着婶娘的样子,这一觉精神头倒是回来了不少,只不过这声音,“婶娘,来,喝口水,润润嗓子。”

  沈氏是真的渴坏了,一连喝了三杯白水才算是缓过来,五爷熬了一夜,总算是看到师妹没事了,他起来的急,差点绊了自己一个跟头。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师妹你饿不饿,我让下人给你准备点吃的?”

  沈氏瞧着这一屋人都因为她形容憔悴,哪还吃得下去,“我不饿,睡了一觉舒服多了,你们快去休息吧。相公,你不还要去上朝吗?”

  “放心吧,我早就遣人报了病假,这段时间御史台也没什么大事。”

  “对啊,婶娘你多少还是吃点吧,等会还要用药,得先在肚子里垫点东西,才不会伤胃,这还是您教我的呢。”赵秉安见缝插针,赶紧示意下人把熬好的粥端上来,好歹也得让婶娘吃几口。

  沈氏瞧着懂事贴心的侄子,心头又是一酸,这孩子多聪慧多孝顺啊,凭什么受堂兄他们那般作践。

  赵秉安差不多能知道沈氏在想什么,要是其他事,拼尽全力他也会去办,可这件事,他都已经送上沈家府上去了,不还是没被人家看上吗,能有什么办法。

  “弟妹你醒了!”蒋氏身体也不是特别好,昨夜在五房陪了一会儿就被赵秉安打发回玉涵院了,总不能再来一位病号吧,所以只能今早赶过来看看情况。两妯娌一见面倒是意外聊的开,或许是她们家里都有摊烂事,能找到通病相怜之感吧。五爷和赵秉安瞧着两人说话的情形,相互递了个眼神,爷俩就安静的退出去了。

  “三嫂,安儿后天的加冠礼服收拾好了吗,我原本昨天就想和你确认这件事,但不成想……”

  “好了,好了,按弟妹你说的,三玄三墨,纱翼善冠,崭新四方平定巾,都备齐了,只是,只是邵家那边说二进时候的红色十二章衮服还有搭件的玉革带咱们这边备的太花哨了,不适宜,不过,他们府上可以借用,所以,所以……”

  “加冠去岁,一进辞往昔,二进拜亲友,三进祭天地,邵家,这是有意于安儿吗?”

  蒋氏一点都不敢抬头看五弟妹的眼睛,总感觉五弟妹对她的什么打算都清楚,只要看一眼,就把她攒了一夜的底气都压没了。

  “是,是吧,当然,我和你三哥什么在邵府那边什么都没说,我们不是还得听听你和五弟的说法吗?”停了停,蒋氏偷偷打量着弟妹的脸色,觉得这面无表情的是不是生气了,赶紧添上一句,“弟妹你要是不同意,我和你三哥绝不会同意的,肯定的。”

  沈氏当然不是在生气,她只是一时没想起来邵家现在适龄的都有哪些女郎,以前只见过邵府的几位夫人,小姐那方面接触的机会太少了。不得不说,撇开沈家,邵家是个相当不错的人选。

  “是邵府哪一房?”

  “啊?”蒋氏愣了一下,反应过来,马上欢快的回答了,“是邵家四房,就是玄渊先生膝下那位,我都没怎么见过,也不知道人品怎么样,到时候弟妹你可得帮我把把关。”

  “那这门婚事倒是咱们安儿捡了大便宜?”

  “是吧,是吧,我也这么觉得,等行礼那天,咱们到邵家后宅见见这位女郎。弟妹也知道嫂子我出身浅,看不出好歹来,到时候还得你亲自出马去探探深浅,要是觉得人不错,咱们就赶紧把这桩婚事定下来,也算是了了我们一桩心事。”

  沈氏看着眼前毫无芥蒂的嫂子,脸上也不由自主的笑了出来,“那行,等那天我可得擦亮眼好好看看,先说好啊,到时候娶进来的媳妇要是不如您的意,可不能怨我啊。”

  “别啊,弟妹你,你得好好看啊,呃,”蒋氏回头偷偷瞄了一眼,没人,这才转过头小声和沈氏咬耳朵,“弟妹记得到时候在旁边看一下这位小姐的性子,我说话你也知道,不用别人都能把自己绕进去,再说,去邵家那样的人家我也虚的很,到时候再丢了人怎么办,所以这次就指着弟妹你了,好歹你们都是簪花世族,肯定有很多共同之处嘛。”

  “噗,嫂子,那叫簪缨世族,不是簪花。”

  “反正就那意思,你明白就好了。唉,也不知道邵家女郎的性子好不好,咱们安儿应该是喜欢柔顺一点的吧,要是娶了个厉害的往后怎么过日子啊?”

  “不会吧,安儿越大性子越闷,娶个活泼点的不好吗?”

  “好像是这个理哈……”

第55章 明诚

  “咱们十少爷到底喜欢柔顺的还是活泼的,这也没旁人, 跟五叔说说呗。”

  “我拒绝和拉着侄子听墙角, 最后却只顾自己跑路的人说话。”

  “咳咳, 那怎么能叫跑呢, 我只是在自家院子里稍微走的快了些。”

  “那是因为您把我推了出去,丢人现眼的是我,您在旁边反倒成了看热闹的!您就说您亏不亏心,您对得起我叫您那么些年五叔吗,啊!”

  “不亏心,对得起。”

  赵秉安捂着被蒋氏拧红的腮,看着眼前毫无下限的叔叔, 什么话都不想说了, 转身就走, 以后谁再搭理他就是个傻缺!

  五爷心情美得很,师妹不伤心了,臭小子的婚事也有了着落,他总算能松口气了。至于侄子的白眼什么的, 他从前也经受好多次了, 债多不愁,随他去。一晚上的劳累,他得回屋补个觉,明天把御史台的事赶完,腾出空好去参加后天的加冠礼,这臭小子还不知道他的祭词是自己撰的呢。

  五月除了立夏那天就没有什么好日子了, 所以赵邵两家得赶在四月的尾巴上把取字加冠这件事办完,时间有限,但准备的东西可不能含糊。侯府里老侯爷相当看重这件事,不仅从公中出了银子,甚至开了他和老太太的私库,让大少爷挑了不少精品送到三房,伸手不打笑脸人,原本三爷和五爷通了气,认为这件事低调着办完就算了,毕竟孩子刚出那么大风头,再说沈大人刚升首辅,身为姻亲的赵府现在恐怕被不少人盯着呢,而且几天前刚办过喜宴,实在不宜再生事了。但府上这一番作态,又让两位爷不得不顾忌,总不能驳了老爷子的脸面。最后,两位爷打算把府上秉字辈有空闲的人都带去邵家,就算是代表他们父辈表了心意了。

  咸亨十六年四月二十八日,邵府开中门迎客,不仅是赵邵两家,许多京中的名宿也不请自来,当然,这些人来主要是想见邵雍一面,参加赵秉安的加冠礼只是顺带。

  三爷五爷夫妇早上卯时就赶到了邵府,整整两车行装昨天就送过来了,但蒋氏和沈氏还是不大放心,所以一早就赶过来最后确认一下,再者,也不能都麻烦人邵家不是。

  “弟妹,你……”

  “没事,嫂子你看我今天的脸色是不是比前几天好多了,我啊,就那一时迷了心窍,想通了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五爷在旁边,听这话心里虽然放松了些,但还是有些担心,毕竟师妹从前也没有过那样的情形,他递了个多看顾的眼神给蒋氏,一家人那么多年,这点默契还是有的。蒋氏今天还指望着弟妹留着精力帮她相看儿媳妇呢,自不会开始就让她累着。

  “娘亲,婶娘,前面的下人来通报说可以换第一套衣服了,可他们要给我梳两个角辩,太可怕了,我可不可以就只换衣服出去啊。”赵秉安好不容易摆脱了前几年的阴影,他绝对不要再顶俩荷包蛋在头上,太羞耻了!

  沈氏蒋氏都憋着笑,似是想起了某个小人儿当年只是梳个辫子却鬼哭狼嚎的模样,三爷五爷也不明白,自家孩子从小懂事聪慧,缘何对着装要求如此,与众不同!自打能走动以来就不爱穿肚兜,宁愿大夏天的披个薄毯,最后迫不得已特意给他缝了小号的襟衣,比甲,这才算是能出门了。七八岁的时候更绝,总角小儿嘛,头发软嫩的很,就在脑门两侧盘两个发髻得了,实在觉得不好看,也可以用锦绦在前额扎成束,或在后脑编几个小辫子也成,他就不,居然让下人给他束发,亏的没戴冠,只用笼纱系住了,不然走出去非被人笑话死不可,哪有一丁点小儿给自己加冠的,这家人有没有家教!

  只不过今天可不能由着他的性子来,加冠之礼原得待这孩子成年或者在他娶亲之前再办,那时候就两进里程,换冠取字就可了。但赵秉安的年龄摆着这,实在是太小了,原循礼里有很多对他就不适用,但邵家又是诗书世家,这样的人家最讲究礼仪,尤其在外人面前,一丝一厘都不能错。

  所以这两天不仅赵府在忙,邵家的几位老爷也就今天的礼程讨论了好久,最后还是礼部侍郎邵文熙邵大人拍板定案,就按《礼记.曲礼》里的流程来,这个全乎。

  一进辞旧岁,不复往昔模样。赵秉安不仅没求的母亲和婶娘的帮助,更因为他的不配合,逼的两位夫人亲自上阵,一人给他梳了一个角,瞧着镜子里眉目如画的娇郎,赵秉安第一次痛恨爹妈给他生了一张这么招人的脸。

  “啧啧啧,三哥,咱们安儿长得真是……”

  “五叔!”赵秉安气得脸都憋红了,太过分了,专踩人痛脚。

  “胡说什么呢,咱安儿最是英气了,啊,赶紧出去吧,别让观礼的人等着了。”沈氏和蒋氏一开始确实没觉得赵秉安有什么不妥,但五爷这么一开口吧,他们再看看这孩子的脸面,也觉得容貌太盛了些。只能说孩子太会长,尽挑三哥三嫂好的地方随,现在这孩子年龄还浅,换上包包头就难免有点女气,不过待会换个发型应该就好了。

  三爷瞧着嘟着嘴的儿子,心里感慨万分。他在府上兄弟几个里是最不起眼的,却生了个最了不得的儿子,虽然这儿子不是他教出来的,但毕竟是他身上流淌下来的血脉,将来他们五房所有的子弟哪个能走得最远还说不定呢。

  三爷心里千般思绪,脸上却还是温润的笑容,孩子大了,也不用他牵着,就只是领着他出去就是了。

  赵家也算是京城的名门,但他们还真没一次能见到如此多的士林名宿,这会儿见着人,偏偏又没有好的借口可以上前搭讪,可把一介年轻公子们憋得不轻。好在,时辰已经差不多了,这次加冠礼马上就要开始了。

  加冠礼一生只有一次,按理应该在赵家宗祠办,但赵秉安情况特殊,永安侯府三辈以前还是武勋世家,宗祠里摆的都是祖宗先烈的灵牌,非开年祭祖是进不去的,都由赵家的死士守着呢。赵秉安这次虽然可以说小有成就,但离开宗祠还远着呢,除非他也能做到像沈阁老那样的位子,或许祖宗们才会愿意在下面听他叨咕几句。所幸邵家愿意包办,侯府这边也算是松口气。

  学庙里,邵家几位爷看见正主已经出来了,也没耽误,相互示意,可以开始了。玄渊先生邵文渊首先站了出来,担任这场典礼的正宾,这倒是引起很多人侧目,看来这赵家小公子跟岭南邵家的关系匪浅啊,两代大儒给他背书。

  三爷侧立,露出身后的儿子,父子俩先给满堂宾客行礼,随后仪式开始,“某有子秉安。将加布于其首,愿敬首之教之也。”

  邵文渊对曰:“某不敏,恐不能共事,以病吾子,敢辞。”

  三爷:“某犹愿吾子之终教之也!”这句话是转而对邵雍说的,而此时赵秉安也已经跪在地上给邵雍行弟子礼了。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邵雍这句话答得风轻云淡,却也给足了赵家颜面。拍拍椅子,邵雍很轻松的站了起来,缓步走向赵秉宰捧着的礼盘,取出了一顶深墨缁布冠,郑重的戴到了赵秉安的头上。“吉月令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遵师令,弟子莫敢逆。”

第一回 合礼成,表示赵秉安从此有了参政的资格,可以担负起家族社稷的责任。

  三爷他们接下来已不能陪着赵秉安回内院了,下面的流程得他自己来。不过,比起头一回合的生疏,接下来的两场,赵秉安应付的很是轻松,十二章衮服到底还是用上了,不过外罩换成了玄青色,更显稳重。这一场,玄渊先生亲自给赵秉安系上了玉革带,倒是让在场宾客如梦初醒,原来如此,看来邵赵两家联姻的消息很快就会放出来了。这事说起来也寻常的很,镜水楼台先得月嘛,有好苗子当然得先给自家人留着了。不过,先头他们听说沈赵两家不是暧昧着呢吗,怎么今儿突然转过头和邵家贴上了,这里面,有没有什么故事啊?

  赵秉安来来回回折腾了三回,才算是从他老师手里戴上了那顶轻巧的发冠,“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

  “是!”赵秉安再拜首,他没有起身,因为这才刚进行到一半。

  “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明诚,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

  “明诚谢礼,谢师尊。”赵明诚,听起来倒是一个不错的表字,最起码比他祖父起的赵秉安要有内涵的多。

  赵秉安,新出炉的赵明诚,加冠礼刚结束就被他老师拉着拜见几位长辈,能和邵雍说上话的在京城文圈里都有一定的地位,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可马虎不得。赵秉安顾不得疲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务求留下一个好印象。

  前边赵秉安周旋于一群老头子中间,后院里蒋氏和沈氏可就轻松多了。邵家一水的青葱女郎,未出嫁的都赶来看热闹了,她们不能去前院,就在后宅的小楼里听着前院的鞭炮声,相互打趣,尤其是前院里邵文渊亲自给赵秉安系玉带的消息传来后,大家都忍不住开始偷偷打量倚在栏杆旁一位身着水蓝色袍裙的少女,偏偏她们不是正经的看,看两眼相互一对视,就忍不住偷笑起来,只把那楼外的少女羞得面红耳臊。

  夫人们瞧着这小儿女情态,也不愿出口打扰,做女人的也就在娘家这几年可以松快松快,等嫁了人,可就没有这么轻松的日子了。

  “媛馨这孩子从小被我养的娇惯了些,往后还得您多担待。”邵四夫人对自家闺女还是有信心的,诗词书画,女工中馈,没有拿不出手的。就是这性子拗的很,平常看不出来,关键时刻老想不开,要不是看在这赵三夫人是个好糊弄的,她还真不敢把闺女许出去。

  “哪能啊,您家这样的要还算娇惯,那我家那个就不能拿出来见人了。我吧,一见这姑娘就觉得投缘,恨不得啊,马上娶回家去做媳妇呢。”

  “咳咳……”三嫂说得也太露骨了,虽说要结亲,但两家还是摆在同等的位子上才好,自家太热情,恐会被人低看的。沈氏看着不远处的那个姑娘,容貌好,性子也不错,有主见却不固执,刚才三嫂一箩筐废话下来也没什么不耐烦的表情,不管是不是真心真意,最起码为人处世这一条就比老六媳妇强。不过,言谈里到底还是有些世家的娇气,这点邵家夫人倒是没撒谎,一看就是娇养大的。

  蒋氏一听沈氏咳嗽,后背下意识的就挺起来了,这么好的姑娘,弟妹不会没看上吧,那待会自己怎么圆场啊?

  “三嫂,你把人家小姑娘说的都脸红了……”

  蒋氏松了一口气,不是不同意就好,“是吗,我这人说话直,几位夫人千万别介意。呵呵,呵呵……”

  邵府几位夫人私下里交换了眼神,这赵家五夫人可不好忽悠,媛馨嫁过去,恐怕还有的磨。

第56章 祭天(一)

  赵秉安因加冠礼一事直到五月初才真正进了国子监,一进监, 他就被太学馆的博士陆远渊拉去排练去了。讲真, 要不是永安侯府和邵家他都惹不起, 陆远渊都不爱搭理赵秉安。这事多紧急你知不知道, 给你六天时限,你就真的敢拖到最后一天才来,就你这态度,还想不想参加祭天大典了。

  不过吧,看在赵秉安本身的才华和能力的份上,陆远渊决定先忍下这口气,等大典之后再慢慢收拾他。反正祭酒大人也说了, 要自己好好“打磨”这块璞玉!

  离立夏不过月余, 国子监东拼西凑, 将将选满三千人,这些人要先排练半月,看表现才能确定最后名额。赵秉安年龄实在是小,跟太学馆那些师兄们最起码差了三四岁, 所以他的个子是最矮的, 要是放在方阵里面,压根连一点影子都看不见。偏偏这位是礼部的关系户,又是自家祭酒大人亲自求回来的,不物尽其用岂不是太亏了。

  太学馆的学生自从赵秉安入馆以后,再也不敢跟人抱怨自家博士要求严苛无人性了,他们这位小师弟实在是太惨了, 从早到晚,他们站着他站着,他们坐着他站着,他们都要睡了,小师弟还在外面练着呢。陆远渊不管学生们怎么想,他觉得既然赵秉安这小子敢姗姗来迟,那多花些时间跟上其他人的进度就是应该的,至于他承受得了承受不了,陆远渊一点都不担心,且不说这小子耐操练的很,就是真撑不住,那不还是有备用方案吗,苏阁老家的几位公子可眼巴巴在国子监外等了好几天了,也不知祭酒大人能撑到什么时候。

  赵秉安哪里看不出来这位太学馆的老师对他有意见,但他以为是因为他前番在整个国子监面前落了太学馆面子的事让这位先生还心有芥蒂,想着受点罪能把这事补过去也值了。但他真没成想自己居然被扣在国子监里整整半个月啊,这半个月,就跟他在考场号房里过得日子差不多,卯时睁眼,亥时末入睡,白天四个时辰的礼仪教程简直能把一个普通人的脑子填炸。除此以外,他还要和诸位师兄进行友好的文化交流,输一场,加练一个时辰,惨的师兄们都不大好意思来和他切磋。

  但有付出就有回报,赵秉安不仅以奇迹般的速度追上了诸位师兄的进程,而且还因为优异的表现被安排在前排领班之位。祭天礼仪繁琐,分摊到他们国子监头上的主要是三段祭歌,皇帝祝文后,储君祭词后,最后就是祭祀结束时祝祷天地之文了。赵秉安作为领班,不仅要顾好他自己,还要负责让他身后一队三十个人不出差错,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得先让这一对人都听他的啊!

  都是天之骄子,就算承认赵秉安这个小萝卜头肚子的墨水确实比他们多那么一两分,但让他们什么都不做就俯首称臣那也不可能。赵秉安也没其他高招,直接一趟车轮战碾过去,无一败局,这才让所有人心服口服。也是他们这一对人好,没什么刺头,要搁在旁边解宾那一队,输了都不见得听你话,说什么都白搭。

  魏世宁开头几天还经常来找他闲聊,不过在见识赵秉安那魔鬼般的训练量之后就识趣的不来打扰了。倒是赵秉安托他给永安侯府带了封书信,以安慰家人的心。本就沾亲带故,双方又有心接洽,很快便熟识起来。魏世宁虽然考上了太学馆,但颍川伯府这一辈仍是主领武职,要在禁军和京城几个驻军那里谋个实缺不在话下,但在朝堂六部的人脉就少得可怜了。魏世宁特别羡慕赵秉安,因为赵秉安就属于勋贵门里转型成功的二代,既可以和勋贵相交,文官那边的资源父辈们也都给打好基础了。尤其赵秉安身后还站着沈家和邵家,资源雄厚的让人恨不得上前咬上一口。

  邵雍不只一次评价赵秉安狡猾如狐眼光如钜,他哪能看不出魏世宁这人埋在豪爽面下的虚伪,只是双方各取所需,他看重的也不过是颍川伯府在军中的势力。

  其实,赵秉安心里一直对北疆战场有一个大疑问,百思不得解,他祖父赵汝贞上过战场,回来后赵家就由武转文了。抚远将军也是从北疆回来的,之后他唯剩的子嗣也从了文路,现在在北疆的诸多勋贵,虽然长子嫡子大都还在前线搏命,可要是细究一下,就会发现大多数人家已经开始往文官的路子上试探了,像魏世宁这样的次子很多都因各种理由被打发到外面的书院里来。要不是这样的巧合一再发生在赵秉安身旁,恐怕他一辈子也不会发现,因为实在是做的太隐秘了。

  这样的情景让赵秉安不得不做一个大胆的猜测,北疆的战事是不是要接近尾声了,或者说,其实几十年前北疆的柔然鞑靼就已经被打得差不多了?要知道,当初太祖立国,吸取前朝文盛武衰,疲兵败将的教训,特特在北疆开拓了一片战场,拿北方那些蛮夷练兵,保养大朔兵锋。但这都将近百年了,每年北疆报上来的战功俘首都能组成一个小州县了,哪有那么多蛮夷源源不断的贡献出来,可,北疆确实是在连年征战,牺牲的那些勋贵英烈也不是能做假的。

  国库为什么年年吃紧,一部分是因为这些年天灾频出,先帝又把家底败个精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北疆的军费,三十万大军的吃喝拉撒,每一天都是一个大数目。隔两年的春梢,内阁都得和换防的武勋们干上一架,就为了掰扯他们到底花了多少银子。这里要是有什么不对劲,内阁那些阁老恐怕早就发作起来了,那会一点迹象都没有。

  赵秉安拿这件事刺探过他父亲和五叔,可惜一无所获,三爷只觉得纯属巧合,毕竟树大分叉,子孙多了,个别人想走别的路也很正常。赵秉安的直觉告诉他没这么简单,不过他目前连入朝的资格还没有,这里面真有什么事也轮不到他来管,跟两位长辈旁敲侧击没有结果后,赵秉安就只能先把这件事给搁下了。倒是五爷赵怀珏,叫侄子引起了心思,在这件事上留了个心眼。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75页  当前第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17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嫡幼子的从容人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