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成年代文的极品炮灰_分节阅读_第14节
小说作者:狐珠子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53 KB   上传时间:2019-10-21 18:14:26

  日子渐渐步入正轨,家里请了人手之后,山头上的农活也不用兰芝耗费精力浇水施肥锄草,家中又有刘二娘几人帮着做豆腐和小吃,兰芝终于可以闲下来着手研究新的赚钱之道。

第22章

  在这里的农村家家户户最不缺的就是红苕,再加之他们每年都会磨成红苕淀粉卖出去,留存在家里的红苕淀粉也不少。

  这里的人们都还不知道凉粉这种东西,他们的淀粉用的最多的就是拿来炸酥肉。可现在又有几个人吃得起肉,更别说酥肉了。

  考虑到这个,兰芝准备收红苕淀粉制作凉粉。开春之后天气会越来越热,到时候凉粉肯定很畅销。

  其实兰芝一开始是想做凉面的,但是这个地方主产不是小麦,面粉恐怕不够供应,很多农家虽然种了小麦,却都不会拿去卖,毕竟小麦也是主食之一。当谷物不够吃的时候,小麦还可以磨成面粉充饥。

  淀粉就没有这样的待遇,因为家家户户都大面积种植红苕,淀粉在这里也变得特别廉价。而一小碗淀粉也可以做出很大一碗凉粉来,利润空间非常可观。

  凉粉的制作过程十分简单,只需要淀粉和水就够了,剩下的便看佐料。

  兰芝想先做一些试验品,让他们担去市场上卖,如果销量不错,再大面积收购淀粉。

  兰芝先将淀粉和清水1:1混合,然后再缓缓倒入烧开的热水中,使其变成糊状,再用工具盛出来,冷却之后凉粉就成了。

  杨大嫂、老七媳妇和刘二娘见了兰芝做的凉粉,都好奇道:“这东西真能吃吗?像凉糕又不是凉糕,和凉糕一样吃法?”

  “不是凉糕,你们一会儿就知道了。”

  兰芝将葱蒜切碎,加油辣子和味精,倒上酱油,淋在凉粉上,“现在可以尝了。”

  几人好奇地拿起筷子尝了尝,“这是什么东西?怪味道倒是没有。”

  “这叫凉粉,夏天吃最清爽,要是青椒成熟了,把这种油辣子换成青椒,味道会更好一些。”兰芝说。

  当然,要是能多一些调料,比如鱼豉油、生抽等,那味道就更地道了。

  但是这东西压称,不适合挑去太远的地方,唯一的好处就是成本低,利润率高。

  几人正讨论着,门外有人高声问道:“刘三娘,在家吗?”

  兰芝出门,见是滩口上了几个青年,便道:“你们来得正好,快来尝尝我的新品。”

  “这么快就做出来了呀?是什么东西啊!”几名青年放下箩筐,涌进窄小的厨房,迫不及待去看兰芝的新品。

  不过尝过凉粉之后,他们并没有那么欣喜若狂,远不如当初他们吃炸萝卜丝丸子时兴奋。

  “这东西怕是不好卖吧?”有人表示担忧,他们虽然没有卖过这东西,但是看别人卖过凉糕,那东西并不怎么挣钱,两毛钱能得一碗,除去成本还剩多少?

  “你们先去试一试,要是卖得好,我们再放开手脚做,赚不到钱那就不做了。”兰芝说,这个年代的人更喜欢吃大鱼大肉,不像几十年后人们还提倡素食。

  “行,都听三姐的,你说什么我们照做,跟着三姐有肉吃。那这个的拿货成本多少?”穆五问。现在兰芝在他们的眼里俨然就是一个智囊,随便一指点就能赚到钱。

  “五分钱一块,佐料的话你们可以自己调,在我这里拿的话,给你们算一块钱一份,一份

  的分量在这边有参考。”

  众人暗中一算,一块凉粉分量很足,分成两碗卖说不准也有余,竟然只要五分钱。要是拿出去卖两毛钱一碗,基本上就是赚了两毛。

  凉粉这东西的味道虽然没有炸丸子那么香,但也不难吃,放上佐料吃上一碗,还有饱腹感。

  而最近卖炸丸子的人多了,价钱也趋于平稳,利润被压了不少下来。如果凉粉行销,算下来凉粉的利润能比得上四五袋小吃了。

  调料的话,众人还是愿意在兰芝这里买,兰芝的油辣子做得不错,香葱和蒜泥这些他们平时用得少,也没有种多少,在兰芝这里一并买了也省事。

  现在他们都赚了钱,在这些方面也没以前那么抠门,把制作调料这点时间节省出来,说不准多的钱都赚到手了。

  这群人一人分了十几块凉粉,又各自买了一份调料,在兰芝这里借了几个盆和碗筷,用竹片制成小刀,担着上路了。

  日暮西山,金灿灿的晚霞洒满大地,一群青年担着箩筐有说有笑地从田埂上朝金沟村这边走来。

  “三姐,明天你能再多做一些么?真的还是你最聪明最有眼光,我们没想到担出去还挺好卖的,两毛钱一份,轻轻松松就卖完了。有人问这凉粉到底是什么做的,我们也很好奇三姐你是用什么做的凉粉?”穆五隔着老远就满脸堆笑地和兰芝打招呼。

  “做法其实很简单,材料也是最常用的红苕粉,你们要想学的话也可以。”兰芝被他的愉悦感染,也笑着说道。

  众人没想到刘兰芝这么慷慨,而且材料是红苕粉,家家户户都有,也不值几个钱。要是刘兰芝真的肯教他们,有了这门手艺,不说财源滚滚,至少今后不会饿死。

  “三姐真的肯教我们?”众人半信半疑,毕竟教会了徒弟,会饿死师傅,而且凉粉这么赚钱,刘兰芝大可以闷声发大财。

  “只要三姐肯教,多少学费我都出。”唐二豪气说道。

  “我也是!”

  “我现在倒不缺钱,我现在想重新修个厨房和仓库,我这里的条件你们也是知道的,采光不好也就算了,一旦遇上下雨天,到处都在漏雨,实在没法住了。”兰芝说,“你们要是帮我把厨房重新修过,我就教你们做凉粉凉面,包管学会。”

  “成!”众人几乎没有犹豫,就直接答应了,“三姐不要嫌弃我们手艺不精就行,我们都还没出师几天。”

  滩口上这群青年有的做过泥水匠,有的做过石匠,不过在这种年代用得上泥水匠的地方不多。

  “只要你看好日子,我们就过来给你开工。”唐二也爽快道。

  “三姐你这是将就这个地基拆了重新修,还是另起地基?”

  兰芝想了想说:“我这里的地方不宽,猪圈我用不了这么大,我想拆掉一部分猪圈,并在厨房这边当做厨房。地基石要重新打过,把厨房这边变宽敞一点。”

  兰芝早就想把这破草棚重新修一遍了,农村都是以烧柴火为主,会有烟灰,房顶和房梁上都沾满了黑色的烟尘,偶尔还会掉下来,落在身上就成了漆黑一块。

  现在她这边都烧蜂窝煤,传统的灶台也没有必要再要了,太占地方。

  刘家送给她的两只小猪仔长得很好,但兰芝并不想成为养猪专

  业户,猪这种生物吃得太多,每天煮猪食喂它也要耽搁很多时间。只不过地里需要猪粪,她才勉强喂两只。

  “行,你看好日子了么?什么时候可以动工?”唐二问道。

  农村人讲风水,修房造屋这种大事要先翻黄历,选好吉时,兰芝没有那么多讲究,就道:“就明天开始,再过一段日子就要插秧了,到时候大家又很忙。你们要是有亲戚朋友会修房造屋,也可以请过来帮忙,工钱我就按市价开。”

  众人一听,都连声应好,刘兰芝这边的伙食很不错,愿意过来帮工的肯定很多。

  这年头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第二天滩口上的人就叫了一群人过来,一同帮兰芝修厨房。

  现在厨房拆了,兰芝便将加工地方转移到客堂,她现在用的是蜂窝煤,只需要用石块搭个简易灶炉即可,十分方便。

  刘兰芝屋旁有十多块石头,再加上她要拆掉厨房和两个猪圈,那边也可以腾出一些石头来。这些石头可以敲成方块当墙脚,再往上的部分则用泥土做墙。

  兰芝这边众多人手干活,最近可谓忙得不可开交,每天光是用水量都大到惊人。

  她现在不得不感慨,还是几十年后的生活方便,就算在农村也通了电、燃气和自来水,哪像现在这样。

  如今家里天天要洗那么多菜,没有自来水超级不方便,这时代的农村全都是担水吃。金沟村这么多户人家,一共也才两口井,而且离兰芝家都挺远,最近那口井也要走200米。

  虽说现在不用兰芝亲自去挑水,每天也有现成的水用,但也挺劳心费神的。她依稀记得小时候农村有一种叫压水井的东西,她外婆家就有一口压水井在院子里,按压上面的摇手柄,就能把地下水引上来。

  只是不知道哪里有做压水井的师傅,要是有一口井在屋前,那用水也方便多了。他们家的水缸小,陈二娃每天要担三次水才够用。

  这些都不算最糟心的,那杨大婆见水井的水被挑少了一大截,每天都在自己的院子里叽里呱啦地嘀咕个不停,埋怨兰芝这边用水太厉害,把她的水井田都要喝干了,让她怎么插秧苗。

  杨大婆在兰芝这里吃了几次亏,又不敢和兰芝正面抬杠,只好在外人面前天花乱坠地说些是非。

  兰芝近日忙得晕头转向,也懒得去理那个疯婆子,她爱说就让她说去吧,反正现在整个生产队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杨大婆的德性。

  不过做一口压水井还是很有必要。

  好在每天来她这里拿货的人很多,他们走南闯北去的地方宽泛,兰芝便让他们帮自己询问哪里有做压水井的师傅。

  几天之后,他们还真在县城找着了会做压水井的师傅,给兰芝带了回来。

  兰芝和老师傅谈妥价钱,不出两日,一口压水井就做成。

  最高兴的当属陈二,他终于不用每天挑几缸水了。

  这是金沟村第一口压水井,众人都新奇不已地围过来看。陈二更是兴冲冲地跑过去按压手柄,一股清澈的地下泉水便从出水口涌出来,他穿着草鞋去冲脚上的泥,还奇道:“这水还有温度呢!”

  其余人也纷纷去按压手柄玩着压水井,这压水井出来的水可比他们井里的水清澈多了,而且就在屋门口,洗衣洗菜也方便,省了多少活。

  “老师傅,一会儿你也去给我们那边打口井,省得我妈天天担水。”刘二娘说道。

  她原本就是一个大方的人,现在赚了钱,也非常舍得花。家里的开销都是刘大鹏夫妇出的钱,她也该拿点钱出来减轻父母的活。

  老七媳妇道:“刘二娘,要不我和你一起打一口井共用吧,这打井的钱我们平摊,反正我们两家门对门,多打一口也浪费。”

  刘二娘道:“好啊!那我又省了一笔。”

  杨大嫂见这压水井方便,也道:“那老师傅给你们打了,也去我那边打一口,那几个崽儿的衣服太难洗了,每天担水也担得我腰疼。”

  老六媳妇本是个吝啬鬼,见所有人都想打井,她也心动,不过她打算过两天再看。要是这井真这么好,那她也花点钱赶个热闹。

  老师傅笑吟吟地答应下来,“没想到你们这里这么偏,竟然还这么有富有,家家户户都是有钱人,我来这一趟是来值了。”

  刘二娘笑道:“老师傅既然来值了,那就给我们算便宜一点呗!”

  “小姑娘你可真会精打细算,我已经给你算的很便宜了。”老师傅哈哈笑着,随后转移话题,“这些小吃最近在城里非常盛行,原来是从你们这边传过去的。”

  “这有什么?我们还有很多好吃的呢!我们的刘三娘会的可多了,这方圆十里都被她带动起来,每天不用在地里干活也有钱赚。”刘二娘说道。

  兰芝笑了笑,未来的几十年时间这个世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那个时候才是好日子。

  不过接下来的十多年,确实是商人发家致富的好时机,随便卖什么东西都能挣钱。

  就像现在,只要能把东西做出来,担到城里去,随随便便都能换几块甚至几十块钱回来。这个时代的物质太匮乏了,所以无论什么美食都很挣钱,哪像几十年后,各种生意都饱和了,越来越不好做。

  其实要是能在城里自由做生意,那才是真的好,不过现在虽然不像以前那样到处抓资本主义的尾巴,但要私自做生意,也有风险,因为政策还没完全放开。

  而就在兰芝感慨之时,刘大鹏夫妇带回来一个好消息。

第23章

  “三姐,沙尧镇那边已经批了,可以做买卖。”刘大鹏傍晚一回来,就找兰芝说这事儿。

  “我们看三姐你是个有能力的人,镇子上的钱比我们这里好赚多了。三姐,你有没有什么想法?”燕三娘也说道。他们听到这个消息第一个就想到刘兰芝,觉得刘兰芝是个做大事的人,金沟村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太埋没刘兰芝了。

  兰芝浅浅笑了笑,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其实若是在发达点的地区,这样的政策早就放开了。这个小县城太落后,就连政策也比别的城市落后很久。

  “家里这边我还暂时不想放弃,要不这样吧,你们在城中买一间铺子下来,就先开个饭店。”

  城镇上虽然能赚得多些,但兰芝觉得那不是她的目的,也不是她的兴趣所在。她更喜欢和农作物打交道,研究一些适合这个时代大面积种植的粮食。而那个空间试验站也给她提供了很好的便宜,她在这里还有几亩田地,又有让人敬重的地位,目前也不用怕被谁欺负。

  等今后她的研究出了成果,在去更发达的地方干更大的事业。

  刘大鹏一听连连摇头,“三姐,我们不是做生意的人,没有你那手艺。你在那边做点小吃,搞点批发,来拿货的人肯定会更多。”

  兰芝笑道:“我看你们每天卖得都挺好,哪里不像是做生意的人?手艺不懂可以学,你看你二妹,现在都可以出师了。你们最近也别忙着卖东西,每天过来看着点,多向你二妹学习,把她的手艺学到手,在沙尧镇开一间饭店,到时候我再教你们几道新鲜菜,生意绝对火爆。”

  “三姐,真是谢谢你!”燕三娘感激地说。他们两口子原本是看兰芝在农村总是受杨大婆的欺负,再加上兰芝自己有本事,现在政策放开了,在沙尧那样的大镇上肯定比在家里赚的多,也省得杨大婆那糟老婆子骂得厌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8页  当前第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成年代文的极品炮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