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带着超市去逃难_分节阅读_第63节
小说作者:云遮雾掩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38 KB   上传时间:2021-08-23 21:43:27

  “不行!”高福忠虽然是个太监,可他也不傻,青州军战斗力强悍,武器威力极大,他也是知道的。尽管报纸里没写,但打了这么多场仗,溃兵那么多,再多的青州军也不可能完全俘虏。有些人稍一打听,就知道得七七八八了。

  皇上手里兵不多,强敌环伺,处境已经很危险了,要是再带一些青州兵回去,那不是引狼入室吗。胡潜确实会死,那锦州确实也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了。

  宣宁一脸无辜:“那怎么办?胡潜早有准备,这消息一传出去,恐怕……”

  高福忠也知道情况危急,厚着脸皮道:“这……青州锦州离得远,来回一趟不容易,人就不用过去了,不知道这武器能不能……能不能……”

  宣宁没有理他,高福忠也知道自己这话是白日做梦,不过他也意不在此,而在于青州种类齐全、数量可观的物资。

  “唉,既然二小姐不愿出手相助,奴才也不好说什么。只是锦州危在旦夕,耽误不得,皇上当初……咳,匆匆离开京城,带的东西不多,就算是想做点什么也束手束脚。百姓也过得不好,吃不饱穿不暖,听说青州粮食年年丰收,不知二小姐可否支援一二?”

  宣宁自然是不想给的,现在给出去的每一粒米都算资敌,她可不想给以后的自己留下这么大的麻烦。

  但她又想让皇上胡潜狗咬狗,先打几场,削弱了锦州的实力,到时候他们腾出手来,打得也更省力一些。

  高福忠敢提出这个建议,怕也是摸准了她的想法。对他来说,锦州不锦州的,胡潜正蠢蠢欲动,先把这个危险解决,才有继续面对宣宁的可能。

  白瓷茶杯在手里转了一圈,各种想法在心里滚了几圈,宣宁为难道:“锦州这么多双眼睛,即使我愿意给,怕也是瞒不过去的,会让皇上的处境雪上加霜。我在外面有个商队,别人都不知道是我的,倒是可以送给皇上应急。只是这么个商队突然归了皇上,总得有个理由。”

  皇上手里还有什么能拿出手的东西?

  高福忠心思电转,道:“皇上给了官位爵位,所以商队归附,与青州自然没有关系。”

  就那么几个人,用完就扔,想也翻不出什么风浪来。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8-09 03:27:09~2021-08-09 21:02:0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星灼 10瓶;垆边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5章 、第 85 章

  宣宁和高福忠非常默契, 就当没有身份问题这回事,两方只是普普通通的会了个面,没有谈妥, 不欢而散, 于是高福忠带着人返回锦州。

  皇上对宣宁的身份也很惊讶,但出于保密需要,在高福忠的提点下并没有多做什么, 只是寻了个由头, 突然对十几年没见的永宁伯颇为关照。后者受宠若惊, 得意洋洋, 越发喜欢对别人品头论足指手画脚,众人烦不胜烦,偏偏还不敢多说什么, 只好当面点头称是背后骂骂咧咧,觉得怕不是最近胡潜跳得厉害,把皇上给气疯了, 最近居然爱找这么个蠢货伴驾。

  皇上白广其实也很憋屈。

  他,堂堂天子,五尺男儿,文治武功样样都好, 居然被一个小丫头压得抬不起头来,大好山河被对方占去了两个半州,这也就算了,他捏着鼻子,说愿意娶她当皇后,对方断然拒绝,还附赠了一小册医书, 打开一看,里面竟然全都是治癔症的法子。

  荒谬!粗鄙!胡作非为!

  他的皇后该是世家小姐,名门淑女,既有惊世容貌,又有出众才华,还要性情温婉贤淑,一心扑在他身上,全心全意为他着想,为他绣衣裳,做羹汤,生下嫡子,打理好宫务,管理好后宫的其他嫔妃,献上其他美人。

  现在的皇后做得不错,就是长相只能说是清秀,性格也很是木讷,不够有趣,训一训倒是还算合用。他当初答应换个泥腿子来当皇后,是为大局考虑,牺牲了许多,谁知对方居然狂妄自大,认不清自己的身份,还敢奚落他……

  蒙昧!愚蠢!

  白广以为自己要被迫迎娶宣宁的时候,很是厌烦,觉得对方哪哪都配不上他,可对方拒绝了,白广并不感到庆幸,反而因为对方的有眼无珠,气得好几天都吃不好饭。

  好不容易等他稍微缓过来了,高福忠出了趟门,给他带回来另一个消息:那个宣宁就是当年永宁伯府里的傻子,她脑子恢复了正常,地位更是和当初截然不同。

  这个消息对白广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对有些人来说,陌生人获得了一些成就,和身边认识的人获得了成就,这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白广因为太过绝望,已经把未曾谋面的宣宁想象成了天神下凡。他是天子又怎样,躯壳终究还是个凡人,宣宁做了弊,能有如今的权势才是正常的。甚至如果他有同样的身份同样的起点,早该一统中原了,宣宁能力不足,还是欠缺了些许。

  好不容易把自己安慰好,高福忠跑过来告诉他,不是的皇上,她也是个凡人啊,当年连对你磕头行礼的资格都没有,现在却爬到你头上来了!

  白广深深地抑郁了。

  这还不算,在仅存几个忠臣的建议下,他还得常常召见永宁伯,以此对宣宁示好,寄希望于以后能打动她,让她归附,或者至少能在大义上谴责她。

  永宁伯是个废物。

  见一次,白广就加深一次这个认知,然后顺理成章地想起宣宁,心里就更难受了。

  在这种无法排解的烦躁郁闷中,白广去见了那支商队的头领。

  那人话里话外都是对青州的赞扬,对锦州的贬低,虽然没有直说,但很是阴阳怪气,言语之间透露着被派来的不情愿,对他的瞧不起,以及对宣宁的极度推崇。

  白广差点把这人拉出去斩了。

  身边的人急忙拦住他,白广也知道事有轻重缓急,只是装作喝茶,自己努力平复着心情。

  商队带来的物资中,有几样不好携带但又非常重要的东西,白广十分新奇,再加上他还要对商队表示礼遇,干脆把面圣的地点改成了商队落脚之处。

  这里除了他要见的商队头领,还有一些端茶倒水的小角色。白广喝了会茶,突然发现那个负责换茶的小家伙似乎在帮他,有意无意地打断那个人的话。

  白广来了兴趣,他找了个机会试探了一下,发现小家伙瘦瘦小小的,其实已经成年了,是个孤儿,从小过得苦,因为宣宁不喜欢他,在商队里也经常遭受欺凌,日子过得很是艰难。但对他很是崇拜。

  小家伙嘴实在是甜,白广当时随口安慰了他几句,回去之后就没再理会。谁知对方却把他这一点好记在了心里,对他感恩戴德,攒钱托人从青州买来了不少东西,一股脑地送给了他。

  偶尔得见圣颜,小家伙贾忠也都是一脸崇拜。后来还含含糊糊地给他通风报信,避免了一场小麻烦。

  白广当天心情好,跟他说了几句,敏锐地挖掘出了对方的优点,发现这个贾忠其实很有本事,是个沧海遗珠。而且因为他的仁善和英明神武,已经完全奉他为主,愿意为他赴汤蹈火。

  他从宣宁手里争取到了一个被埋没的人才!人才选择了他,而不是选择宣宁!

  这一认知让白广兴奋得睡不着觉,再加上贾忠嘴甜会说话,越发喜欢召他伴驾。

  贾忠也没有辜负白广对他的看重,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白广抱怨胡潜不给他钱,他只能从内库拿钱,贾忠提议让他多铸钱。

  可铜钱哪是那么好铸的,他手里也没有铜。

  贾忠灵机一动,提出用纸币代替铜钱。纸币可以想印多少印多少,铜钱省下来的铜还可以去做别的东西嘛。

  至于纸币拿在手里轻飘飘的,恐怕很难推广普及……那就逼着他们用纸币。建个钱庄做纸币和铜钱的兑换,那些要紧的盐粮食之类的东西都只能用纸币买。官员月俸只发纸币,军队饷银也只发纸币,谁敢不收纸币,全家斩立决!

  白广很快看到了用纸币背后的好处。

  不光是他,胡潜手里也会宽松许多,必然不会阻拦,甚至还会主动帮忙,把铜钱银钱都收起来,让大家只能用纸币。

  那他以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钱不够就印,不够再印,那日子岂不是舒心许多?

  白广抱着他的纸币计划,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

  贾忠自然是宣宁安排的。他是社科研究所的研究员,和同事一起,为发行纸币和建立银行做准备,对经济的作用和影响有着深刻的了解。准备到一半就被扔去了锦州,正摩拳擦掌,准备用所学的知识好好给锦州上一堂课。

  宣宁也在忙碌。现在朝廷和她都需要时间,两方终于走了次大战前正常的步骤,你来我往互相指责,骂了个痛快。宣宁一边对宣传部下达了几条命令,遏制流言,挽回江承锦在众人心中的形象,一边召集来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开了几次讨论会。

  通过江承锦的事情,宣宁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青州的百姓过得极好,护卫军的待遇也很好,但这两者是割裂的,现在看起来彼此之间并没有任何关系。

  她在很久之前就加强了护卫军的思想教育,不仅是忠诚、服从、集体荣誉感,还有基本的道德感。他们或许是这片大陆上战斗力最强的士兵,一定是道德底线最高的士兵。但无论是道德还是荣誉,都是基于护卫军,基于他们是护卫军的一员,和外面的百姓毫无关系。

  宣宁并不想要这样的结果。

  她觉得这样的荣誉感和道德感是虚浮的,是很容易消散的,她希望军队和百姓之间有着良好的联系。尤其以后战事少了,或者这批年龄到了要退役,还要重新融入百姓。可他们现在中间隔了一道厚厚的墙壁,别说以后融进去,回家多住几天,各种毛病就出现了,各种问题也接连浮现。

  这可不是宣宁想要的。

  她组织了一些活动,包括且不限于军民一起参加的趣味运动会、联欢等活动。军队内部在慢慢引导,寻找机会适当参与到百姓的生活之中,外面宣传部门也在努力,试图改变两者的关系。为了让这个过程更加顺利,宣宁向大家普及起了现代足球的玩法。

  竞技类游戏很受人欢迎,队友之间也更容易熟悉起来。足球的难度和强度端看双方实力如何,入门几乎没有门槛,对场地其实也没多少要求。军队里自己玩可以让战友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也能锻炼速度和反应能力。和外面的百姓一起玩也是一种不错的交流方式,无论是什么背景经历,球场上总是有话题可聊的。

  宣宁先教会了护卫军,让足球变成各队之间的日常竞争活动,然后让建设公司建了个足球场,在报纸上介绍了足球的简易做法和规则,还宣布要举办第一届足球比赛,第一名奖金极其丰厚。场地外围建造了阶梯形的观众席,附近的百姓都可以来观看。

  护卫军那么多人,比赛自然也得先经过海选,或者说初赛,剩下的人才能去足球场里,在众人的观看下比拼。

  娱乐活动太少,来看比赛打发时间的人很多。海选之后,比赛才进行到第二天,来看比赛的观众已经坐不下了,不少人爬到了附近的树上。还有人根据报纸上的做法,自己用猪尿泡做了简易的足球,在广场上和朋友一起玩。

  等比赛进行了两个多月,复赛结束,足球已经风靡了整个青州。常去看的人对剩下的每个队伍了如指掌,队里都有谁,擅长什么,踢得最好的一次是什么情景……每一样都说得头头是道。甚至因为护卫军分驻地组队参赛,喜欢那支队伍的人连带着对整个驻地的士兵都有了好感。报纸上也有了专门的分析版块,每一次赛况都会分析一遍,某个出彩动作的技术要点也会讲解清楚。

  在重重引导下,已经有勤快的民间队伍小有名气,参加决赛的士兵更是成了明星,走在路上都有人兴奋地凑近搭话,问他足球相关的东西,甚至问起了个人喜好,颇有一切向偶像靠拢的打算。

  决赛结束之后,现场的激烈战况更是彻底点燃了大家的激情,那段时间里,但凡有人聊天,基本都是在说球赛。大家最频繁提起的名字不是自己孩子的,而是自己喜欢的队员的。就连对方踢球时什么表情,爱做什么动作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俨然已经成了对方的铁杆粉丝。

  等总决赛开始,整个青州都陷入亢奋的时候,锦州的贾忠也终于做出了成果。

第86章 、第 86 章

  半年多的时间很短, 宣宁本以为至少还要再等半年,甚至可能更久,久到这步棋变成闲子, 派不上用场, 依然要靠护卫军打过去。

  但“队友”实在太配合,也太努力了。贾忠仅仅是提出了个开头,穷疯了的白广如获至宝, 大肆印刷, 挥霍无度, 不仅趁机增强自身的实力, 还要建一些园林高台,弥补自己这些日子的憋屈。

  胡潜自然不会干看着,他也在努力花钱。拿麻袋给手下人分了不少, 挥舞着纸币买了更多的东西。两人谁也不让谁,把那些提议变本加厉地执行下去,还一拍脑袋想出来了不少“好办法”, 让贾忠都自愧不如,连夜和同伴商议起逃离锦州的办法。

  贾忠的想法没错,锦州很快就乱了。不仅仅是通货膨胀,货币贬值, 商品流通瘫痪,朝廷在众人心中的形象也彻底变了个样,军心、民心都散了,就连官员对上头下达的命令也抱着迟疑的态度,总觉得白广和胡潜不怀好意,又要对他们下手。

  白广和胡潜还做着不缺钱随便印的美梦,比拼着不能被对方落下, 民间已经对货币失去了认同,就连所剩不多的铜钱银锭都没多少人敢收,大家恢复到了古老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当两人终于发现不对,财政已然崩溃,救无可救,锦州人心浮动,本就不安稳的局势乱象横生,和分崩离析只有一步之遥。

  当民视官为寇仇,官视君为匪盗,那这个国家距离倾覆也不远了。青州抓住机会,给了白广最后一击。

  那是一篇义愤填膺的声讨檄文。它承袭了报纸一贯的风格,通篇大白话,朗朗上口,气势充沛。文章先是历数白广的丑闻和罪行,迫害忠良,任用奸佞,穷奢极欲,昏庸无能。致使国家千疮百孔,百姓饥寒交迫,不胜其苦。

  行文如刀,字字泣血,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从细节写百姓的辛酸困苦,都是些再寻常不过的情景,让人轻易就能回想起自己的经历。然后笔锋一转,用华丽的辞藻描述起白广纸醉金迷的生活,让人看得咬牙切齿,恨不能拿起刀冲到锦州去,杀了那个狗皇帝。

  不仅如此,文中还怀念了几位忠臣良将,以及他们的被陷害以致身死的后果。文章用沉痛的语气回忆了他们的忠君爱民、高风亮节,还有凄惨的身后之事。更衬得白广和他亲近的胡潜等人颠倒黑白,鱼肉百姓,祸国殃民。

  文章先用确凿的事实激起人们的愤怒,然后阐述了帝王该有的品质和能力,畅想如果明君在位,而非昏君当道,世间该是如何的物资丰盛,百姓安乐。现在如此,白广就是罪魁祸首,有着绝对不可推卸的责任。

  檄文的最后,揭开宣宁的身世,痛心疾首地对白广的行为斥责一番,而后论述了宣宁继位的正统性,并分析了有利局势,号召众人群起反抗,掀翻白广的统治,还天下一个太平!

  后面,还附上了一些回忆录式的文字,当事人有的是普通农民,有的是商户,也有对那些被抄家灭族的忠臣的回忆,以及一道奏折。

  奏折是邢毅提供的,他曾机缘巧合在夹缝中看到了这封奏折,内容有关江家,是一名官员贺皇上巧用计谋,铲除心腹大患,收回大量权利。白广当时也在奏折上写了些夸耀自己的文字,后来被迫南迁,又把这些字给划掉了。

  报纸上还宣称原奏折已经装裱好,就在清水县公开展览,谁都可以去辨辨真假。

  锦州在很久之前就不允许青州的报纸入境了,只有高官才有几份,用以分析青州的动向。民间倒也有几份再说熟人之间流传,但大宗货物瞒不过别人,报纸的数量极其有限,传播的范围也非常有限。

  但锦州还有个常对外通商的商队。

  他们之前配合贾忠,让他获得白广的信任,之后也很是忙碌,锦州能这么快乱起来,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每次接收物资,还会偷偷运来一些报纸传单,积少成多,现在已经有了丰厚的库存。

  这报纸是早就印好的,特意模糊了日期,等一起事就放出来。

  商队的人接到了消息,立刻开始布置。于是一夜之后,锦州各个城池里,家家户户院子里都被扔了几份报纸,街道上还散落了不少,显眼处的墙壁上也贴了东西,凑近一看,斗大的“檄文”二字能把人吓退几步,头也不回地跑回家里去,不忘在无人处捡起一份报纸塞进怀里,悄悄带回去看。

  锦州没有义务教育,识字率自然不高。但白广已经完完全全地失去了民心,读书人也好,商贾也罢,都不想待在他的治下,开始装作无意地把消息散布出去,试图挑拨蛊惑更多的平民参与起义。就连反感青州的世家也受够了白广,见事不可为,已经开始藏匿金银,等待青州的到来。

  白广在屋里气得跳脚。

  贾忠在一片形势大好,还没有出现什么严重问题的时候,就以替他排忧解难的名义离开了州府。他当时还觉得对方不贪功不虚荣,全心全意为他考虑,感动得一塌糊涂,不光赏给了贾忠几车纸币,还把自己身边不少珠宝玉器送了过去。现在想想,对方恐怕是青州派来的细作,一开始就不安好心,特地来毁他的基业。

  尤其,后来财政崩溃,白广派人去贾忠的目的地,想把他找回来再想想办法,谁知派去的人找了个空,当地的官员压根没看见过这样一个人,贾忠竟是一离开州府就消失了,商队也不见了踪影,只留下几件空房子,还一些没来得及带走的货物。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页  当前第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带着超市去逃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