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卫家女_分节阅读_第123节
小说作者:三水小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 MB   上传时间:2022-02-08 10:50:11

  卫蔷笑着说:“若不是咱们有这么多人要住下,我都忘了我还有这么一处府邸。”

  崔瑶摇摇头道:“元帅,这是先帝赐你的宅邸吧?”

  卫蔷点了点头。

  “我夺下蓟州的时候先帝已经去了,是圣人专门派了工匠千里迢迢来给我造的。”

  卫蔷没说的是,那些工匠一边给她造房子,一边被她指使人每日歪缠,到最后有六成工匠被她留下了,还有四成,人走了,手艺留下了。

  也正因此,蓟州的城建的比别处都精巧些,不像麟州那般朴拙。

  半个多月来,卫蔷带着北疆的第一批进士缓缓往东走,先从应州到了蔚州,然后是新州、幽州、檀州、蓟州,在蓟州呆两天,他们就要北上去营州了。

  随着他们一路走来,人也越来越少。

  应州财部缺算学人才,卫蔷给了三名算学科的进士。

  蔚州孙幺儿一贯是个会撒泼耍赖的,看着哪个都眼馋,几乎要抱着卫蔷的腿哭求着要人,卫蔷带着蔚州每年会上总结出的缺漏之处一样样讲给这群进士们听,最后有两人愿意留在蔚州学部整顿学政,还有两人愿意在蔚州财部做事,其中一个就是之前就被孙幺儿拐来了蔚州的薛洗月,她在蔚州做了半年的度支,已经渐渐上手,也不愿意将之前做的都舍了,不过从前她是蔚州财部的算员,这次算学考了满分,直接成了蔚州度支科的副科长,算是连升三级。

  见了薛洗月,卫蔷私下与她说了西北的如今局面,还说可以将她娘从西北接过来。

  薛洗月这些日子努力奋进,好容易有了今日,就是为了想自己养活自己的阿娘,又哪有什么不乐意的?几乎要给卫蔷跪下。

  新州就在长城脚下了,一群进士去看了长城,也看见了长城外正在骑马巡守的定远军。

  牧草新丰,长河落日,有几位诗文出众的还留了诗篇。

  新州原本叫妫州,大梁立国之后裁撤妫州,设了一处镇塞节度,可是后来军备废弛,镇塞节度一次与蛮族交手之时被擒,先帝深以为耻,将此处节度也裁撤了,新州这个名字还是卫蔷夺回来之后取的,朝廷里说卫蔷统御十一州、十三州、十四州之地,都没算上这里,比起别处,新州土地贫瘠,煤铁皆有,之前为了夺回新州,定远军与蛮族在长城下血战一月,几番拉锯反复,也让新州原本有的几座小城也都破败得不成样子。

  看着新州的矿山和冶炼坊,两位算学进士留了下来,还有策论科第五名云州秦春风愿意留下做一县令,为北疆在长城外建起一座新城。

  此等抱负,卫蔷自然应允。

  还对秦春风说,若是这城能建成,就将之取名为“春风城”。

  秦春风是个瘦高的妇人,原本在云州做县令,和余三娘一样,因为产育之事被调了岗,卫蔷曾与她说过云州之事正在彻查,她也已经心灰意懒,新州有煤铁矿山,又有冶炼坊,外面又是大片的草原正和放牧,秦春风看了几日,看中了新州通达北疆与草原和东北,便决定留下来从头开始大展拳脚。

  除了两位进了财部的算学进士,还有两位进士愿意留下来帮她,一人做了新州民部安民科的科长,一人做了新州建部城建科的科长。

  幽州自来就是军事重镇,治所涿县城高池深,幽州刺史复姓诸葛,名弘,倒是进士们见到的最有文人气质的刺史。

  可事实上诸葛弘乃是匪寨军师出身,不仅没有官身,连字都是投了卫蔷之后才学的。

  他最令人惊奇之处也不仅是这里,诸葛弘带着他们看完了幽州各处,到了晚上约好一同逛逛幽州街市,一见到卫蔷,他立刻喊道:“义母!”

  “咳!”今科第二名蔺岐生吓得差点跌到马下。

  诸葛弘却并未叫错,他一直眼馋被赐了卫姓从此可当与卫蔷当家人的那些“歌”,可是祖宗之姓,阿娘赐名,他舍不掉,便私下这般叫着过嘴瘾。

  卫蔷无奈地捂住了脑袋。

  “诸葛刺史,你比我还大两岁!”

  诸葛弘却死不悔改:“义母,你麾下这些进士,多赏儿子几个吧!”

  提着灯的定远公定定看着自己亲自封的幽州刺史。

  “你们到底跟谁学了这些舍光了脸面的昏招? ”

  即使后来叫了祖母,替自己的亲爹认了个义母,诸葛弘也不过留下了五个进士而已。

  檀州自不必说,晏青红是何等人物,跟卫蔷拍了四日的桌子,足足要走了七个进士,可谓心满意足。

  好容易到了蓟州,卫蔷道:“你们好生休息,明日我们去看看我救了先帝的地方。”

第131章 反骨 “当不当定远公,元帅终究会带着……

  说是住在敕造郡主府中,除了外面的看着颇为豪奢,里面也只不过只有木床而已,这还是因为从前这里当过蓟州的孤儿院和医药局,直到前年才陆续搬了出去。

  知道卫蔷要带着新科进士们来,蓟州刺史于成预先使人将院子里外都清扫了干净。

  春雨淅沥,一群穿着靛色的少年少女帮着进士们撑伞搬行李。

  这些孩子从前就是在孤儿院呆过的,现在每日跟着读书,州县衙门里有什么零散差事他们也愿意接了赚点零用。

  崔瑶看他们一个个失了父母还能衣着整齐、行止有度,心中极为怜爱,从行囊中取了一包散钱要给他们。

  十岁上下的孩子们排着队一人取了一枚,领头的少年笑着说:“州衙的郎君是特意给我们安排了这个差事,就是为了沾进士们的才气,一人一枚铜钱就够了,进士娘子给的钱,得藏在怀里才行。”

  崔瑶笑着说:“那你们且等等。”

  正好今科状元元妇德拿着书册路过,崔瑶一把把她拉了过来。

  “崔、崔博士……”

  崔瑶笑着说:“状元娘子,这些孩子要沾沾你的才气,来,你把这些铜钱发给他们。”

  元妇德看看这些听见她是状元就眼睛发光的孩子们,再看看对着自己笑的崔瑶,低头老老实实开始发起了铜钱,那些孩子们一个个喜笑颜开,有个小姑娘还大着胆子在元妇德的手臂上抱了一下。

  “状元娘子,我一天看六个时辰的书,能跟你一样考上状元吗?”

  新科状元诚实地回答道:“我平日看书看八个时辰。”

  八个时辰!

  有小孩子瞪大了眼睛。

  “我看不了八个时辰,是不是就考不上状元了?”

  元妇德就算再如何不通人情,也知道自己不能说:“是。”

  她想了想,对那小姑娘说:“认真看,就算六个时辰,也行的。”

  崔瑶在一旁看着,脸上的笑更深了两分,她道:“你们有状元亲手给你们的铜钱,只要认真治学,肯定能得中进士。”

  大门外有人撑着伞叫他们,孩子们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刷剌剌地跑远了。

  崔瑶恍惚听见地上一声响,就见元妇德将书放在廊下,自己跑了出去。

  一双深青色线靴踩在水里,北疆第一位状元弯下腰从雨地里捡了一枚铜钱,她笑了笑,又去往大门口,将铜钱还给了一个小孩子。

  看见这一幕的崔瑶撑起一支伞去接元妇德,脸上还是笑着的。

  “北疆第一次科举有元妇德这么一个状元,可真是再好不过了。”晚上在卫蔷的房里,崔瑶如此说道,“不仅才华横溢,还温善可靠,不仅有一副好胸怀,还能弯得下腰去,元正道恃才傲物,乖张了一辈子,实在想不到,他女儿竟然是这般性情,仿佛是一棵歪脖子松树上生出一棵兰。”

  元正道,可谓是名满天下的狂生,凡是见过之人,无不说他狂气与才华皆有慑人之势,先帝曾几度派人请他出仕为官,他坚辞不肯受,甚至将一头驴绑了眼睛,又在其头前捆了一把青草道:

  “在朝中为官,就如此驴,明知什么也看不见,只知道面前有草料,能如何呢?”

  那驴停在原地嘶鸣不已,元正道问带了官服来请他出仕之人:“若我去当了这官,不是连这驴都不如?”

  此事传遍天下,元正道也被人称为“元瞎驴”。

  这也是二十多年前的旧事了,卫蔷却知道,因为那次奉命召元正道出仕的正是同样才名满天下的她外公姜清玄。

  卫蔷突然一笑,说:“如今想想,当初我外祖还未回京复命,“元瞎驴”的绰号已经天南海北叫得响亮,惹得先帝也一句‘不必与一瞎驴计较’就将此事轻轻放过,未必不是我外祖为了保元正道的性命而在其中运作。”

  她的裘衣破了个洞,崔瑶拿在手里细细补着,点点头笑着道:“你外祖救了他性命,他女儿也成了咱们北疆的人,这就是她与你的缘分。”

  说完,崔瑶又是一叹:“我幼时好读书,我祖父甚喜,巴不得我也能当个崔家的谢咏絮,可我娘却总与我说,女子好读书本不是错,错在以为读了书,便失了自己为女子的本分,以为自己就是书中之人了。我初时不懂我阿娘所说,后来嫁了人,夫家守规矩,郎君也敬重,我却还是,一点点,一次次,明白了我阿娘真正想说的。读书识字又如何,这人间本不是让女子讲理的地方,越是知道了太多道理,越发知道女子是在道理之外的……我出身世家,家资厚重,半生无灾无难,尚且如此,那元妇德能有今日,一步一步走到你的面前,只怕比我更难千万倍。”

  “我知道您的意思,放心,元妇德此人,我有大用。”卫蔷说完,将手上的信收了起来,她拙于针线,却有一把好力气,修补裘衣她做不来,却能给李若灵宝把马鞍给修了。

  只见她手里拿着铆钉两指摁进去,连锤子都不用,就把马鞍上翘起来的地方给压了回去。

  “好了。”

  将马鞍放在一旁,卫蔷打开窗,看见廊下还是细雨不断。

  “崔姨你看过了元妇德的诗文,还没看过她的策论吧?之前教部要将她的策论刊发北疆各处,被我拦了下来。”

  说话间,卫蔷站起身,从自己的行囊中取出了装在信封中的几张纸:

  “这是我让李若灵宝抄下来的。”

  崔瑶刚好补完了裘衣,手指一转一扯,取了头上的扁簪划断了连着针的线,将针收好,才展开了那几张纸。

  看完之后,她徐徐出了一口气。

  “元妇德的文章还真不像她本人,通篇读完如饮茱萸水,这春雨夜里本有几分凉意,我竟然看出了热汗。”

  卫蔷笑着说:“评卷的几位大儒也这般说,都以为这人是一五十多岁见过各处兴衰的老辣刀笔吏,名字一揭开全傻眼了。”

  崔瑶哈哈大笑,好容易敛住了笑容,她道:“你是想用她的办法?”

  卫蔷又找出了两封红色封条的信,都是卫燕歌派人送来的。

  “无论黑水靺鞨还是粟末靺鞨,皆刚毅非常,元妇德明明没有去过白山黑水一带,却断言靺鞨一族善战坚毅,若有朝一日各部一统,也必有挥师南下的一日,光她的这份本事,我就得好好想想她的法子能不能用。”

  元妇德在策论中说蛮族已经被打怕,不足为惧,海东国逃民愈多,国亦将乱,黑水靺鞨各部却在山水严寒之中变得愈发善战,应派使者与之修好,在想尽办法将他们内迁汉化。她还说对东北应徐徐图之,伺机而动。

  这些说法与卫蔷所想的、与定远军内议定的几乎相合。

  可她后面说的,也是真正让人惊诧的部分。

  她说定远军应该先西进攻下乌护、甘州乌护,然后南下平定韩逆之乱,自北向南,占下黄河沿岸绥州延州等地,逼迫韩逆继续向西部逃窜,沿着黄河到陇州凤州一代,逆党占下的地方算是大梁失地,定远军抢回来,按照定远公的“征地令”就是她的地盘,定远军不需要占下所有的地,只需要占了绥州和延州,再屯兵凤州,只要将北疆的安民法照颁通行,几年间就能在中原召足够多的百姓,可“进而谋天下”。

  她甚至还评判了一下如今的朝廷对韩氏逆党久攻不下,只会让各处人心浮动,定远军只要陈兵在北,就有被朝廷求着南下的机会,纵然大梁内部无人擅动,南吴的杨氏也非易于之辈。

  而北疆可以趁机从凤州开始沿着西线经营,取汉中,下巴蜀。

  只要定远军不称王,没有向大梁动兵,便不是逆臣,等大梁分崩,还能举着给大梁报仇的名号打下去。

  比起蔺岐生的中规中矩联合各部的细处,房云卿的以蛮族搅乱东北各部……甚至崔瑶自己的策论,元妇德的策论更大胆,也更长远,她仿佛不是在考试,而是在讲自己所想的一条路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

  能选中这篇文章为策论之首,卫蔷的很多想法已经不言自明。

  “具体如何做,还要看时事变化,去年此时我还想亲领大军与蛮族胡度堇决战,如今已经有些不将蛮族放在眼中,北疆走的比我想得更快……先将自己的立足之地经营妥当,再谋取他处,至于是哪一处,说不定得等那处撞到我们手中,我们才能知道。”

  第二日,卫蔷带着一百多名进士登上了一座山,这山当地人曾叫作是母子山,被先帝改了名叫“救驾山”。

  山算不上陡,也不高,俯视四周,能看见山谷里生出了一片片的小花。

  春风一动,去岁冬天剩下的酸枣已经干瘪了,在干枯的枝头轻晃。

  看着山顶生出的小树,卫蔷笑着说:“先帝在这里被困了多日,原来的树都被砍了生火,这些树都是后来长的。”

  蔺岐生摸了摸一棵树的树干,笑着说:“此一战,救了大梁。”

  卫蔷看向他:“此一战只救了大梁么?若非此战,我也不会当定远公……”

  “当不当定远公,元帅终究会带着自己麾下铁骑救了北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4页  当前第1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3/27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卫家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