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卫家女_分节阅读_第124节
小说作者:三水小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 MB   上传时间:2022-02-08 10:50:11

  蔺岐生如此说着,面色带着淡淡的笑。

  “蔺兄说的没错,大梁没派兵,没给钱,北疆如此局面还是定远军打下来的。”说话之人叫楚平疆,麟州人,这次科举,她名列第四。

  没错,叫了“楚平疆”的人也是女的,她原本想投军,可小时候一条腿被蛮族踩断过,走路略有些跛,才发奋读书至今日,今科考试,她的律令、诗文两科都在前三,算学只错了一题比总榜第二的蔺岐生好不少,若不是策论差了些,崔瑶还坐不稳第三的位置。

  卫蔷看向其他人,竟然也都觉得蔺岐生和楚平疆说的没错。

  她恍然大悟,这十多年间,北疆不认大梁的人,远不止她所知那些。

第132章 糖粥 “元帅,我欲重写天下妇德之纲,……

  从“救驾山”上下来,回到郡主府,远远就看见一个年轻人牵着马站在郡主府门前,走近一看,卫蔷笑了:

  “狸奴,你来看你阿娘?”

  来人正是崔瑶的儿子陈重远,他刚来北疆就被蓟州刺史于成的手下抢来了蓟州,一直在蓟州的农部做事,他生性沉稳,又是个良善心软的,虽说没有如愿从军,可在农部每日下田与老农打交道,还顺便教授村中的孩子习武,陈重远竟然也过得如鱼得水,如今他脸庞晒黑了,人可比从前沉稳百倍,看见卫蔷,先行了一礼。

  卫蔷笑着说:“我不拦着你们母子亲近,今日好歹雨停了,若是愿意走动的,只管到街上看看去。”

  后面的话是对其他人说的。

  说完卫蔷就下了马,转身看见元妇德从马车上下来,她过去扶了一把。

  元妇德左边是余三娘,还以为右边是王无穷,不成想一抬眼看到的是卫蔷,她有些呆怔,站稳了之后把手臂收了回来。

  “你们几人今天余下的时候要干嘛?可否算我一个?”

  余三娘激动万分,两只手在衣摆上刨来刨去,还是王无穷笑着说:“元帅,我们今日想拉着妇德去街上逛逛的。”

  “那正好,我和你们一起。”

  卫蔷招呼了李若灵宝一起,五个人稍事休息,就去逛无终县的街市。

  蓟州刺史于成是正经进士出身,十几年前就做过太子中舍人,因为得罪了申氏才被贬到了云州,那时他是云中城里一个贬官,却深受定远公卫泫信重,后来卫泫身死,蛮族南下,定远离散,他趁机带着一些卫泫与人往来的书信逃到了定州,申家倒台之后,很多人都劝他回洛阳,可他知道了卫泫的女儿卫蔷在北疆,还被封为定远公,就毅然决然到了麟州投奔卫蔷。

  那时卫蔷刚得封国公,正在重整定远军的当口,于成深知各种礼仪掌故,帮了卫蔷很多。

  后来打下了蓟州,他自请来蓟州重建州府,这蓟州刺史也一当好几年。

  这等老成之人管的城与幽州、麟州是不同的,也不像专注于养马的檀州。

  元妇德走在路上,只觉得蓟州的物产似乎比旁处要多些,春日里的时令菜还挺多。

  卫蔷拿起一串紫玉兰给自己和李若灵宝的腰间,觉得挺有意思,又买了几串给各人分了。

  “旁人管城,是往自己心里想出来的样子去管,要遍地骏马,要夜不闭户,于刺史不一样,他心中最好的城是长安,他见过,便一心想在北疆重现长安的繁华,也正因此,他最重人物往来,北疆旁处买不到的,在蓟州多半能买到。”

  元妇德看着自己手里穿了线的玉兰,耳中听着这位北疆之主对自己的部下如数家珍。

  这并非第一次了,最初,她以为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凶刀是一位凶悍的将军,后来她发现这人不仅通人心,还对自己的所辖之地了如指掌,各州物产人口她都牢记在心,牧守一地的刺史是如何品性,会如何思考行事,她也一清二楚。

  她知道这些,可她并不用这些来治理北疆。

  而是制订了诸多法度。

  这才元妇德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事,为君者,谁不喜欢将旁人的生死拿捏在自己手中呢?

  可卫蔷似乎并不喜欢这些,虽然她的凶名天下人皆知,可她的刀,并不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而出鞘。

  史书上总喜欢写一个人如何一路杀戮的来成为一个皇帝,写他们征伐了敌人,占领了土地。元妇德觉得,如果有一天有人为这位元帅修史书,如果也只记录她打败了谁,杀死了谁,占领了哪里,那后人绝不会弄懂北疆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北疆是她六千书册中都不曾被记载过的地方。

  走了几步,看着道两旁炊烟直直而上,卫蔷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你们饿了吗?也不知道这附近有什么好吃的。”

  “我在游记中见过这个。”元妇德指着不远处的一个胡饼炉,“游记中说这里的胡饼是塞了肉糜做馅,味道与别处不同。”

  过目不忘的元状元在这个时候格外有用起来。

  卫蔷抬头看过去,手搭在元妇德的肩膀上说道:“既然不一样,咱们就去吃吃看看,我可告诉你们,能让我请你们吃饭的时候可不多,我可是北疆出了名的穷人。”

  此处的胡饼不是扁扁的圆饼,而是团得像个小巧的蒸饼,上面撒了一层胡麻,远远就能闻到饼香里混着肉的荤香,就被叫做“荤胡饼”,跟洛阳那种抹了肉馅再压扁压扁烤熟的不同。

  卫蔷先要了十个荤胡饼,又看见了粟米做的糖粥,也点了五碗,又看见有人在卖烤熟的鸟蛋,见李若灵宝和元妇德仿佛都没吃过,她唤了那叫卖的小贩来又买了些烤鸟蛋。

  鸟蛋是先煮去壳之后再烤的,小贩才十六七岁年纪,当着卫蔷她们的面给鸟蛋上抹了酱,笑着说:

  “元帅,您要给钱我拦不住,能不能让钱经了状元的手啊?昨日吴枫他们都有状元钱,可实在让我眼馋。”

  卫蔷自然没有不应的,掏了钱出来,让元妇德摸了摸,又递过去:“你认得我?”

  “那肯定认得!元帅来无终县我们就都知道了,是县里说了不让我们惊扰了元帅和进士们,您没见您刚刚给的钱被孙婆婆揣进了怀里?您给的钱叫元帅钱,能镇宅的,状元给的钱叫文昌钱,拿了能考进士。”

  这少年嘴里嘻嘻哈哈,手上小心将卫蔷给的钱收好。

  卫蔷被他逗乐了:“那状元摸过,又是我给你的,这钱叫什么?”

  少年眼珠一转,道:“叫‘武能□□文能治国钱’!整个无终县我头一份儿!”

  “你脑子转得这么快,读书了吗?”

  “读着呢,元帅你可放心,我也是今年要考州学的人,昨日我弟弟掏了几个鹌鹑窝,我才来卖烤鸟蛋的。等过几年我也去考进士,到时候我就把您给的钱挂脖子上!”

  “好。”卫蔷说,“你叫什么,先让我知道,可好?”

  “我叫米妙儿,我爹说叫妇德能考状元,还想给我改名字呢!我可不想叫,这两日,我县学里好几个同学都改名叫妇德了。”

  这“少年”原来也是个女孩子。

  卫蔷转头看向元妇德。

  新科状元耳朵微红,仿佛有些羞赧。

  卫蔷又对米妙儿说:“妇德是个好名字,妙儿也不错,你回去跟你阿父说,你改名叫了妇德,纵然考上状元也不过是第二个叫妇德的状元,不改名字就是第一个叫妙儿的状元。”

  “嘻嘻嘻,谢谢元帅!我这就去与我阿爹说去!”

  说完,少女把手里剩下的烤鸟蛋连着酱碗一起放在了卫蔷的桌上,转身就跑走了。

  卫蔷苦笑了一下,看看那些鸟蛋道:“罢了,她要是不回来取,我们就带回去给其他人吃了,我再把钱给县衙,让他们找人还钱去。”

  此时,一炉荤胡饼也烤好了,孙婆婆用藤编的篮子装了十个放在卫蔷的面前。

  胡饼里的肉馅儿是用葱和花椒调了味道,一咬开,有冒着油花的汤汁从里面流出来,又烫又香。

  元妇德呆愣愣看着自己面前冒着热气的胡饼,突然说道:“这世间为何有人会想改名叫妇德?”

  “为何不会?妇德是北疆第一个状元,策论诗文北疆无双,算学精深,律令也学得极好,旁人羡慕渴求,自然想叫妇德,自己沾来几分才气。”回答元妇德的人是卫蔷。

  “不是的。”元妇德皱着眉,妇德这个名字不好,是枷锁镣铐,可这般想着,她又想起那一日有人拉着她的手说北疆的妇德是“好学不倦,克己求理,增广见闻,恒心不改”,是“想争,能争,敢争,争得到”。

  卫蔷拍拍她的肩膀:“在我之前,天下第一猛将这几个字谁想过会是女子?在你之前‘妇德’二字是什么,并不重要,在你之后,妇德就是才学,是进取,这才是正道。”

  元妇德抬起头。

  她看着胡饼炉子里的烟,看向余三娘、王无穷的脸,看向那个跟在元帅身旁的少女,最后看向元帅。

  迷雾勘破。

  心结得解。

  天下万物在她心中变了个模样。

  “竟是如此?”她问。

  “自然。”卫蔷拿着一半荤胡饼啃了一口,说话也有些含糊。

  元妇德却觉得这带着肉馅香气的回答是惊世纶音,是西方极乐境的一声钟,是勾连黄泉碧落的一道冷泉。

  她忽然笑了一下,端起了面前的粟米糖粥,看向身旁的北疆元帅:

  “元帅,这是第二次救我于困境,我当谢你。”

  卫蔷端起碗眨眨眼:“这一次我还不知自己怎么就救了你脱困,如何就是第二次?”

  元妇德笑着说:“我父离世之后,我便自请下堂,回了山上终日抄父亲留下的上万册书,其中数千册我觉得是无用之言,尽数烧了。我父生前说,圣人之言,并非是说给女子的,我将余下六千册书抄完之后,突觉我父说的是对的,我一生所求,皆是不属于我之物,便生出了几分弃世之意。那日我上街买药,听见有人说齐州吕氏之主被一女子杀了……后来我稍作询问,就知道元帅在洛阳收拢世家弃女,还在各处救了女子回北疆,北疆女子可为官,可为将……我便不想死了,我想活着,来北疆看看。”

  说完,元妇德将手里的粟米粥一饮而尽。

  “元帅,我欲重写天下妇德之纲,还请允之。”

  “我家状元有如此壮志,我有何不可允的?”卫蔷笑着说完,也将手里的糖粥一饮而尽。

  无终县街头小小一胡饼摊子,烟火气伴着肉香气萦绕四周。

  除了在座五个人,没人知道,有人在这葬了自己,又被许诺了新生。

第133章 监察 “元帅,教部来信说按照您所说的……

  “殿下,洛阳有人传信过来,说圣人的身子略有好转,想来您快要能回去了。”

  少年放下手中的书,看向站在门口的侍从。

  从他来了北疆,他的这些侍从就一个个嚣张跋扈,衬得他这个郡王仿佛是个任人欺凌的小可怜,还是负责照料他的麟州刺史叶妩儿看不过去,才想办法将他的侍从留在住处,让他能每日和裴从越出去游荡。

  可眼下,他的侍从肃立不动,不仅规矩极好,态度也恭谨非常。

  赵启悠道:“上奏本要立我为皇太弟的人,我那皇后嫂子处置了吗?”

  “回殿下,皇后娘娘并未处置一干人等,奏本也只是留中不发。”

  “那就还没到回去的时候。”赵启悠又拿起了刚刚放下的书,“我兵行险着,自愿来北疆,可不是为了回去东都就陪着我那些堂叔堂伯一起去送死的。对了,肃王还在皇陵吗?”

  “回殿下,肃王从您走了之后就去了皇陵,至今没有回朝。”

  堂堂赵梁皇室,先帝的亲儿子们,倒是一个个练出了趋利避害的本事。

  赵启悠轻轻一笑:“我记得他是带着定远公世子一起去的。”

  “回殿下,皇后在宫中每隔几日就给定远公府上大批赏赐,可世子一直没有回东都,只有谢恩的奏本,还是肃王派人代呈的。”

  “哈。”赵启恩几乎要笑出声,“赵家的龙子龙孙现在都扒着卫家的人苟活,我是如此,阿恒是如此,我那当皇帝的七兄也是如此,要不是有皇后这些年劳心劳力,七兄早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也不知道他这皇帝当得有什么意思。”

  年轻的郡王感叹一番,摆摆手让侍从退下,他自己又翻开了刚刚的书本。

  书里夹着几张纸,正是这次北疆科举的算学律令两科答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4页  当前第1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4/27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卫家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